02.25 一歲半的寶寶如何英語啟蒙,需要媽媽讀嗎,有什麼好辦法嗎?

雲彩裡的彩虹66


一歲半的寶寶如何英語啟蒙,需要媽媽讀嗎?有什麼好辦法嗎?

英語就是工具。花的時間多了,方法對了,肯定能學好。小娃更可以習得英語。我簡單說三點,咱們交流一下。

一、找到合適的材料

我家孩子一歲半時,給娃用電視播放語感啟蒙。只讓她看一次視頻,然後就播放音頻。一張光盤循環播放,就當背景音樂了。一直到我們閱讀繪本,需要安靜時光為止。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做finger play,孩子特別開心,邊做動作邊笑。非常感謝這套啟蒙材料。那時候買得早,七張光盤都差點播爛了。使用率非常高。

還有天線寶寶,但是語言太少。卡由語言特別地道,但要稍大一點。天才寶貝熊,還有小烏龜富蘭克林都很好。就是要多聽,儘量別看視頻,培養興趣為主。我們就是看多了。雖然眼睛沒問題,但是後怕呀。

這時候也有許多英文繪本。還有觸摸書。這個時間段就是培養孩子興趣,多聽,以多種感官接觸,以多種方式讓孩子參與,遊戲,以TPR激發孩子興趣。興趣最重要。不糾結,這個材料不行,那就換一個。只要是優質資源,給孩子呈現次數多了,呈現方式有趣,孩子早晚會喜歡。一回生二回熟嘛。孩子好作品見多了,甄別優劣的眼光順帶都培養了。

二、循環播放音頻,大量聽力輸入

我曾經用復讀機給孩子循環播放過新概念。首先材料選的是經典,但是呈現方式太單一。優點是媽媽省力,只要設置好播放就行啦。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還有這種語言,接受英語的時候不排斥。後來反思:即使嬰兒用來培養語感,熟悉語言,也可以選擇更多活潑的材料。

三、媽媽能讀最好,不讀也沒關係。別糾結語音,後期大量原版輸入能彌補不足。

等我慢慢熟悉照顧嬰兒 ,空閒的時候我自己會給孩子讀英文美文。媽媽的聲音孩子特別喜歡,每次聽的時候都表情愉悅。我是中式發音,那又怎樣,將來孩子會聽海量資源,孩子自會模仿準確的發音。孩子只需要持續大量的輸入就可以了。

媽媽不讀也不會影響孩子說一口流利英語。有的是資源。

切記孩子兩歲前最好不要用電子產品,以後也要少用。不是因噎廢食,是得不償失。因為孩子眼睛近視的話是不可逆的。

“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學語言是系統工程,十年磨一劍。家長要找對方法,發現適合自己家孩子的路徑,然後堅持下去。不要被海量資源迷了眼。訂個計劃,然後堅持。只有持續行動才能看到成效,才不焦慮。


愛語文英語


不管使用什麼樣子的方法來做英語啟蒙,一定要記住每個孩子天生對語言的敏銳度是不同的,但是隻要持續輸入,還是能看見成效。

我家老大當年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二歲以前中文,英文,還有本地方言的兒歌會唱400多首。我本來以為這是正常,用了一樣的方法,我家老二卻遠遠不及老大的3分之1。但我家老二卻有其他超越老大的優勢,日後中英文程度和老大沒有顯著的差別。



我使用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把英語和生活結合。一歲半的孩子才剛剛開始在牙牙學語,對他們而言,中文和英文沒有差別,構建句子的文法,他們也沒有概念,甚至連「你、我、他」這種代名詞,或者「你的、我的、他的」這種所有格,他們也還不到理解的程度。


這個時候,語言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無差別的溝通工具,被稱為「語言敏感期」。只要能夠拿來溝通的方法,他們就會嘗試使用看看。在語言敏感期裡,不論是中文或者英文,輸入量的積累是關鍵。

輸入量是什麼意思? 能不能給孩子看英語動畫就算數了? 這就得看你是怎麼使用英語動畫的了。關鍵在於「生活化」。使用英語動畫的目的和使用中文動畫應該是一致的,而不是“為了加強英文,而灌輸英語動畫”這樣的出發點。


如果平常你會給孩子看些電視,看些網站,把一半的內容換成英文的;如果你平常給孩子聽兒歌,把一半的兒歌換成英文的;如果你平常和孩子講繪本,把一半的繪本換成英文的;如果你有準備字卡,把字卡也加上英文。如果感覺一半對家長來說,有點壓力的話,也可以降低到30%。

如果家長對自己英語水平不自信怎麼辦呢?其實嬰兒階段的英語本來就不難,可自己先把兒歌、單詞或繪本,先學過一遍之後,再講給孩子聽。畢竟,嬰幼兒階段,孩子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學了幾個詞彙,也不是孩子幾歲能說英語,而是和家人一起,度過親密美好的時光。交流的意義,是父母和孩子間有共同話題,建立情感鏈接。


那麼,嬰幼兒的語言水平怎麼衡量呢?
主要是看兩點,

  • 一個是嬰幼兒對語言的反應速度。比如說,叫他來吃飯了,讓他去洗澡了,他能多快速地做出反應。
  • 另一個是邊看邊聽的多任務處理,比如說,看繪本時,知道什麼時候該翻頁了,這和詞彙量是有關的。
唯有把英語啟蒙融入到生活之中,嬰幼兒才能理解語言的意義。目標是和母語水平同步發展,就算達不到,只要輸入了,都是有用的積累,一樣會提升孩子的能力,並不會白費。

我是@從心出發從家開始 座標美國硅谷,以家庭教育為孩子凝能聚量。歡迎大家關注,讓我們一同成長~


從心出發從家開始


英語啟蒙是個大課題。

1、從0歲起就可以開始指物訓練和聽唱兒歌

2、1歲以上可以親子共讀英文繪本

3、2歲以上可以給孩子選一些英文動畫片或試著玩玩簡單的英語桌遊

4、5歲開始便可以引入自然拼讀和一些分級讀物

你的寶寶在一歲半左右,可以先從指物訓練做起,指著家裡或路上的常見物品,告訴寶寶這個東西的英文怎麼讀。或者買一隻點讀筆和閃卡,和孩子一起學英語。

每天給孩子念原版英文繪本也是個好辦法。選一些簡單的,有韻律的,比如說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或者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等等。

兒歌對這個年齡段的小孩來說最適合英語啟蒙。可以根據一天的不同場景來選擇兒歌學唱。我有一篇兒歌推薦的文章可以供你參考。

動畫片最好在寶寶2歲後再引入,而且建議每天不要看超過20分鐘。

差不多就是這些啦。


門牙弟的遊戲口袋


我從事早期教育、少兒英語教育多年,知道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寶寶媽媽(這不會是爸爸提的問題吧?!)對孩子未來的英語水平有期待,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那恭喜你,已經走在了很多家庭前面~這個回答我寫了很多,嫌我囉嗦的只看加粗文字吧~


想知道1.5歲的寶寶英語啟蒙怎樣做,我們先來說一說為什麼要英語啟蒙。

1.5歲英語啟蒙的目的:建立語音庫

語言發育說到底是輸入-處理-輸出的循環過程。類比下孩子的漢語發育過程便會明白,語言要在有了足夠的輸入之後才會有輸出。讓孩子吸收語音,並把特定的語音與特定的意義配對。這樣積累起來,就建立了自己的英語語音庫。當寶貝聽到一個或一串語音,腦中自然反映出相關意義;看到/想到事物、動作等等,腦中自然反映出相應的語音,這樣我們啟蒙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裡強調下,給寶寶輸入的一定要是正確的語音語調。大家身邊一定有一張嘴就是方言的小寶寶吧~英語同理。這就回答了“需不需要媽媽讀”的問題。媽媽能讀,更好,但是前提一定是能讀得正確。我接觸的家庭有的就是媽媽讀一句,再讓孩子跟著讀一句,語音語調慘不忍睹……

所以,一歲半孩子英語啟蒙的目的,便是讓孩子建立自己正確的語音庫。


明確了目的,我們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法。

1.5歲英語啟蒙的方法:持續提供正確的語音環境

(其實應該是母語環境,而非單純的語音環境,但是我知道這對大多數家庭來講太難了……)

  • 方式一:親子閱讀

一歲半的寶寶,專注力很短,5-6分鐘這樣(目前,專注力時間Attention Span在教育領域沒有統一的權威說法。但是,很短是一定的啦~)。可以給寶寶展示繪本圖片,同時播放原音材料。只放繪本音頻,沒有互動,是無法做到有效輸入的。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談不上對英語感不感興趣,但媽媽的引導一定會延長寶貝專注力。所以,我建議寶寶媽媽不管自己會不會英語,一定要帶孩子一起投入到繪本中。(這裡涉及繪本閱讀的基本步驟,就不展開了。)媽媽可以模仿跟讀繪本原聲音頻/視頻,也可以只說關鍵詞,要保持語音正確哦~或者在聽到關鍵語音的時候指出繪本中相應的事物,或做出相應的動作等等。

  • 方式二:唱跳英文兒歌

這種互動方式是我最喜歡的,不僅能給孩子提供語音環境,還能提供音樂環境,保持孩子的音樂性。如果唱歌跑調,沒關係,跟著哼哼,不要遮蓋原音,自己做肢體動作幫助寶寶理解關鍵詞意思即可。如果能跟著唱,那就更好了,畢竟,媽媽的聲音更親切,更值得信賴,更容易讓寶寶投入其中。寶寶性格不同,不一定都會跟隨媽媽搖擺做動作,但是,相信我,只要堅持,總有一天寶寶會給你驚喜。

  • 素材選擇標準:短小、押韻、重複

短小就不說了。無論是繪本,還是兒歌,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寶寶,我都建議選擇語言押韻、重複的素材。重複會加深印象,起到強化的作用。這是語言發育的基石。例如:

這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繪本和兒歌形式網上都有。

押韻可以幫助寶貝更容易地感知音素,也能更好地建立語言的韻律感、節奏感,即語感。例如:

這個《Humpty Dumpty》也是繪本和兒歌形式網上都有。


我接觸了很多家長,知道要做英語啟蒙,但是不明白啟蒙的目的,走入很多誤區。這也是我上面一定要先說啟蒙的目的原因。寶寶媽媽有疑慮的時候,回頭想想啟蒙的目的。

回答半年後的問題:孩子2歲了,家庭英語教育應該如何做?

  1. 鼓勵寶寶模仿跟讀正確語音。

  2. 創造環境,鼓勵寶寶在情境中表達短語甚至句子。

以上,只是給您指引個方向,具體操作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在一歲半這個時候開始接觸英語,孩子未來有機會把英語說得跟母語一樣,這是家長給孩子的能夠享用一生的財富。希望你能付諸行動,並一路堅持下去!

謝謝閱讀,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繼續探討~


滾滾媽媽


1.如果平時會定時給孩子看動畫片的情況,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原版英文的動畫片。就類似成人用看美國電影來學習英文是一個道理的。

2.買一些好的點讀筆套件,有書有點讀筆,家長旁邊稍稍作陪下即可。

3.可以買有聲掛圖,孩子都會比較有興趣的。

4.家長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家庭的需要環境也很重要。

總之,學習語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可以給與一個良好的需要環境,孩子學習起來會很快。

加油!


元元1030


1歲半的寶貝英語啟蒙需要家庭親子啟蒙。

最好啟蒙的時間是0歲開始,需要寶爸寶媽每天向寶貝輸出,就像母語一樣。

可以聽一些歡快節奏感簡單的英語兒歌、陪寶貝讀英文繪本,進行簡單的日常語言溝通,親子游戲等等。


小小許餵養記


每一位寶寶的培養都是靠父母的引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5e000070a79faf2100\

花匠人妙妙


對於英語啟蒙基本上有三種觀點:

1、孩子讀小學了再開始啟蒙

2、孩子三歲開始啟蒙

3、孩子越早越好,1歲就可以開始了。

觀點一:孩子讀小學了再開始啟蒙

優點:已經很好掌握母語了,再學英語不會與母語混淆

不足:如果一年級開始啟蒙的話,真的會和拼音混淆了,因為一年級學習拼 音;如果跟著學校教育走三年級開始啟蒙的話,漢語習慣已經深深刻入大腦,很難習慣英語習慣

可能大多數爸爸媽媽會比較贊同這個觀點,但是我想告訴你們的是小學再開始啟蒙英語真的晚了。很明顯一年級開始啟蒙英語正好與學校拼音教育時間重合,很容易讓孩子把拼音與英語字母混淆,如把拼音“b”讀成英語“B”的發音或者把英語“C”讀成拼音“c”的發音。

研究證明,0-3歲是語言輸入的敏感期,3-6歲是語言輸出的關鍵期。0-3歲的時候孩子會大量的聽,觀察媽媽的口型,這時候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等到三歲後,孩子就可以大量的語言輸出了。語言的“學習”在於習得而不是學習。習得是潛意識的自然的獲得,學習是有意識的規則的掌握。如果錯過了這個敏感期和關鍵期,那麼孩子學習英語就不會像母語一樣輕鬆自然的習得了,等到三年級再開始啟蒙英語的話,那學習英語就會吃力一些。

觀點二:孩子三歲開始啟蒙

優點:漢語有一定基礎,啟蒙英語不會與拼音混淆

不足:錯過了語言輸入的敏感期

有相當一部分爸爸媽媽會選擇讓孩子在三歲就開始啟蒙英語,我認為也是可以的。這個時期孩子畢竟漢語已經有一定基礎了,能聽懂大人說話,並能用中文表達,不用擔心與英語混淆的問題。雖然錯過了語言輸入的敏感期,但是漢語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還可以進行第二語言的輸入,然後靜待第二語言的輸出。

觀點三:孩子越早越好,1歲就可以開始了

優點:像習得母語一樣習得英語

不足:會干擾母語的學習

可能這個觀點不是很多人贊同,但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這個觀點。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母語的學習,但是要知道我們處在中國這個國家,周圍到處都是說母語的人,所以不用怕會干擾母語的學習,我認為拿出一點契機和時間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是非常有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