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華創證券電話會議翻車,具有多重警示意義

華創證券傳媒研究小組日前召開的電話會議,本是券商研究部門與機構投資者的一次交流會,但沒想到出現李逵打假“李鬼”的戲劇性一幕。就此,上週五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證監會“已啟動對此事件的調查核實。經核實相關機構和個人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

去年以來,MCN(指通過聚合內容創作者並提供價值服務來獲取盈利)概念股遭到市場的大肆炒作。星期六因收購涉及MCN業務的遙望網絡,股價也出現暴漲。去年11月份該股最低價為6.36元,今年1月份最高價已被炒至36.56元,上漲超過4.7倍。成為去年11月份以來滬深股市的大牛股之一。

華創證券電話會議翻車,具有多重警示意義


而華創證券傳媒研究小組召開的電話會,所交流的內容正是涉及MCN業務,所涉及的企業正是星期六旗下的遙望網絡。但是,華創證券所邀請的遙望網絡的“陳總”,被遙望網絡證實並沒有這個人。而且,根據事後媒體的報道,與機構投資者交流的所謂“陳總”,根本就不姓陳,也不是遙望網絡的高管,更談不上什麼專家。

券商研究部門召開電話交流會,在這當前的疫情背景下,顯然是非常經濟的舉措。既能防止召開現場交流會時參會人員發生感染的風險,操作起來也更加方便,相對而言成本也更低。而且,既然是交流會,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至少,所邀請的人員對行業有深入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能夠為機構投資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但華創證券電話會議卻出現“假高管”,既讓參會機構人員始料未及,這樣的交流會顯然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華創證券電話會議翻車,顯然是其自身出現了問題。而且,經歷此次事件後,華創證券的聲譽,市場影響力、公信力等方面都無疑嚴重受損。雖然華創證券已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停職處理,但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在短期內是難以消除的。

對於華創證券此次電話會議翻車事件,個人以為,華創證券有幾個問題需要向市場解釋清楚。

其一,為何在華創證券的交流會上,會再次出現“假高管”事件?根據錄音,華創證券傳媒小組此前也發生過邀請“假高管”與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流的事項,此次重演曾經的一幕,確實有點不可思議。華創證券邀請的人員,並非什麼MCN方面的專家,其在對人員身份核實上是存在問題的。進一步講,這說明華創證券在內控、內部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是存在漏洞的。

其二,華創證券是否誤導了機構投資者?一位“假高管”,在電話會議上侃侃而談,無論是對於券商還是參會機構而言,都是件頗感諷刺的事情。但這樣的事件,居然在本該非常嚴謹的券商與機構的交流會上出現。而且,“假高管”在電話會議上披露遙望網絡的相關財務數據(其實數據也是“假高管”杜撰的)等所謂的“乾貨”,本身也涉嫌違規。

作為券商研究部門,理應堅守“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信守客戶利益為先的基本原則。因此,無論華創證券如何處理電話會議翻車事件,由於“假高管”屬實,華創證券最終會吞下自己釀的苦酒,這卻是其咎由自取的結果。

但華創證券此次電話會議翻車事件所引發的警示意義也是不容抹殺的。一方面,券商召開交流會,無論是券商還是參會機構,都應對所邀請的專家人員等進行身份核實。否則,假專家、假高管的故事有可能重演。另一方面,華創證券電話會議翻車,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那麼,除了華創證券外,其他券商是否也出現過類似的現象?這顯然也是值得證監會調查的。此外,華創證券出現電話會議翻車事件,根源在於公司治理與內控機制存在短板,客觀上這也對券商在公司治理、內控機制的完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