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復工要交21份材料?人民日報:幫把手,不要亂伸手

復工要交21份材料?人民日報:幫把手,不要亂伸手

最近有兩則新聞在社會上引發熱議。

一則是某地企業想復工,需要提交15個表格、2份承諾書等共計21份材料,還要蓋章備案。另一則是某地為了幫企業復工,政府部門出錢包機、包車、包高鐵接回外地務工人員,不僅資助吃住、送口罩,還發生活補貼。

兩相對比,耐人尋味。

招人、復工原本是企業自己的事,但今年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原有經濟運行秩序造成短期衝擊。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就必須眾人拾柴、抱團取暖,特別是需要政府部門“該出手時就出手”。

保障要素流動,“有形的手”不能缺位。我國勞務輸出地與輸入地往往離得較遠,有的甚至相隔幾千公里。受疫情防控影響,有些地方封閉管理,一些務工人員別說趕火車、搭飛機,出村可能都有困難。衛生檢疫環節增加、交通運輸班次調整都是不得不設的“非常之舉”。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伸出援手,跨區域跨部門協同作戰,能幫助員工儘快返崗,滿足企業和員工的復工願望。

緩解經營壓力,“有形的手”也須積極作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產業門類,這也意味著,我國製造業分工細、環節多。疫情只要影響一家企業,往往可能波及整個產業鏈、資金鍊。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針對疫情對企業影響所做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企業最大困難為成本壓力增大,60.7%的企業表示亟須“爭取政策及資金方面的扶持”。援企政策晚一天落實,不僅原本經營佳、有前景的企業可能因疫情而“生病”,其上下游企業也可能受影響。將免租金、減稅額、降社保、不斷貸等好政策儘快細化、落實,變為有溫度、能操作的好招,才能讓企業渡過難關。

“幫把手”不是“亂伸手”。在復工復產中,個別地方以防疫需要為名,要求企業多蓋章、多填表、繳保證金,將政府需承擔的部分疫情防控責任轉嫁給企業,這違背了“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協助企業復工復產是民生大事,也直接關係地方發展。給企業創造更有利的復工復產條件,與其說是幫忙,不如說是地方政府部門的應盡之責,責無旁貸。

實心實意“幫把手”,也是為了地方長遠發展“留後手”。

應對疫情影響,不僅是對地方政府部門應急管理能力的考驗,也是一場優化營商環境的比拼。眼下,各地既遭遇疫情防控挑戰,也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可謂雙線作戰。如果說前一條戰線的主力軍是醫護人員,那麼後一條戰線的主力軍就是企業。都說患難見真情,這個時候能出實招、辦實事,就能為當地可持續發展留下更多“樹苗”,埋下更多“種子”。種子多了,樹苗強了,又何愁孕育不出碩果累累的林海?

疫情影響是短暫的,優化營商環境是無止境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已行動起來,越來越多的好消息正從基層傳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春暖花會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