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上海戰“疫”一線:小區少了大門居民打開“心門”大區塊變“大家庭”同心共戰“疫”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金朝暉上海報道 故事發生在上鋼新村街道上鋼四村居民區,這個小區的特點就是擠在大哥上鋼一村和小妹上鋼六村之間,建造初期就比較“委屈”,沒有獨立的圍牆,和大哥小妹緊緊抱團生活在被譽為浦東美食打卡地的昌里路旁,以前日子過得也挺怡然自得,“一四六”村居民們在這個只有一個圍牆的大院子裡自由穿梭,你來我往,其樂融融。

但是,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把這和諧共處的局面打破了。按照上鋼新村街道關於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居民區只能保留人流量大的主門崗,關閉或只限時開放輔門崗。這下可好,大哥上鋼一村保留了1個全天候開放的大門、1個限時開放的大門,小妹上鋼六村也保留了1個全天候開放的大門,唯獨夾在中間的上鋼四村所有的門全都關了……

放在平時,居民們絕對是不會同意的,但是為了守好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園,經過正式的“家庭會議”,也就是“一四六”大區塊理事會的幾次商討,最終確定了門崗調整開放的方案!試行至今,“一四六”的居民們都積極配合,也慢慢適應了現在的出行方式,快來看看,這個“大家庭”都是怎麼做的吧!

一、“大家庭”需要有規矩

門關了,怎麼管理好門,必須要有講究。上鋼“一四六”大區塊為只開放三個主路口,上南路1288弄、昌里路250號、成山路143號,分別位於三條馬路上。“家庭會議”後我們形成了《工作協調會決議》,鋼一居委負責上南路的門,鋼四居委負責昌里路的門,鋼六居委負責成山路的門,還定了7條進門“家規”:非一四六居民謝絕入內;非一四六登記車輛謝絕入內;快遞、外賣;房屋中介謝絕入內;上鋼一四六居民先測體溫後入內;來滬返滬人員先登記後入內;探親訪友請自報家門,確認無誤再入內;路過穿行的居民請自覺繞行,不入內!硬生生是把這門口守得牢牢的。最近,“大家庭”還一致決定採用發放臨時出入證的辦法,出門發放、進門收回,“有證測溫進,無證請登記”,做到嚴防死守,確保進來的都是咱們自己人。不過,把門看好還是要多謝謝“一四六”村的保安大哥、居委社工、街道下沉人員和黨員志願者們,正是他們嚴格執行“家規”,24小時的嚴防死守,讓我們“大家庭”的門難進,才會更加安寧。

二、“大家庭”需要擔當

制度訂好了,誰來擔這個責呢。上鋼新村街道的副書記吳麗梅來了,她說她來包乾“一四六”村。這可是一位強力外援,“大家庭”防控防疫工作來了個主心骨。機關聯絡員和下沉的同志和來了,過來就說:“我們是來聽居民區安排工作的,你們讓我做啥我就做啥”,聽得心裡暖洋洋的。領導包乾到居民區和居民區共戰“疫”,“大家庭”裡的各位可坐不住了。鋼一書記錢麗琴、鋼四書記吳曉雯和鋼六書記郭嘉文都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漢子”,領導帶頭幹,我們就樓組包乾,落實到人、包乾到戶。一天時間,立即成立“門崗消防組”、“後勤保障組”、“宣傳工作組”和“物業維護組”,明確職責分工,相互配合和支撐。219個樓組,4652戶居民被一張由居民區社工塊長當組長、黨總支委員或二級支部書記當副組長、志願者骨幹、黨小組長們當組員的三級樓組包乾防疫網絡緊緊聯繫在一起。大家肩上有了責任,工作更認真也更有信心了。

三、“大家庭”需要坦誠

“大家庭”家大業大,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摸清“家底”,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清晰掌握每戶居民情況,“一四六”村在房態圖上動足了腦筋。現在當你看到“一四六”村的作戰指揮部,“一四六”村三張不同顏色標記的房態圖都在醒目展示出來,每家每戶的房屋性質、回滬地區、管理動態等情況一目瞭然。這都歸功於每日值守在門崗反饋的信息和日以繼夜地毯式的排摸,大家將每日收集的數據彙總、核實,更新,加強持續跟蹤管理,形成管理的閉環。

四、“大家庭”需要付出

24小時的值守門崗絕非易事。黨建中心的王志浩是“大家庭”裡最“硬核”的守門員。在他的執勤點,站老遠就能聽到“進小區量體溫”的叫喊聲,這正是他在不厭其煩一遍遍地喊著。碰到不配合量體溫的居民,他會用身體擋在居民前面,也許有人會說“有喇叭幹嘛不用,扯著嗓子喊,這人傻不傻”、“就是測個體溫,人家不量麼就不量,一本正經做撒”,但王志浩始終覺得在冰冷的疫情面前,一聲聲的叫喊更有溫度,“一本正經”的嚴格,對大家都是一種負責。

黨員不是一個稱號,而一份責任。街道檢查“垃圾分類”工作的聯絡員侯麗華和周巍來了,疫情前,他們負責檢查小區各處的垃圾廂房,現在他們中午抽空就會來門崗支援一線。一招一式還是如此的嚴謹和認真,看到問題立馬指出,由不得半點馬虎。居民區黨員們也來了。自從街道發佈了志願者招募令後,紛紛踴躍報名:“我可以值守2小時”,“把我算上”,黨員志願者在風裡雨裡堅持著。還有許多在職黨員,在疫情期間也站了出來,雖然工作日沒有辦法參與值守,但是雙休日,從清晨7點開始,在職黨員一班一班接力,耐心細緻,盡力服務。

五、“大家庭”需要關愛

針對小區老年人多,困難群體多的特點,“一四六”各小組梳理出年老體弱人員的基本情況,採取組內結對的形式,“一對一”提供生活服務。家住高樓層的老年居民出門買菜不方便,塊裡的黨員志願者主動結對幫忙買菜,還有老夥伴志願者幫忙老人配藥。對於居家隔離人員,除了衛生中心上門測量體溫外,居委會時刻做到跟進關心。居委會、樓組長、黨員志願者幫忙送菜、取快遞、清理生活垃圾,解決日常生活的燃眉之急。居民生活有了保障,24小時值守的保安非常辛苦,這讓每天都從門崗走過的 “老房子酒家”老闆看在眼裡,於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本區域保安的午餐、晚餐,我們飯店免費提供!”雖然是小區裡的一家小飯店,但平凡的大愛讓“大家庭”很感動,紛紛為老闆的決定點贊!

看到“一四六”各個出入口快遞、外賣過多的情況,街道聯絡員立馬聯繫了愛心企業上海龍賜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方一聽是為了利用貨架減少居民取快遞時有可能產生的人員聚集,主動表示可以無償捐贈貨架。當天下午,捐贈給“一四六”村的架子就到了,貨架組裝完畢後,黨員志願者們按照居民區和樓組情況,貼上了整齊的標籤,再把一件件快遞依次羅列到貨架上,這樣居民取件速度明顯快了許多,再也不會出現擠在一起尋找快遞的現象了,大家心裡的擔憂也終於沒有了。據悉,龍賜建設捐贈的貨架也將繼續放置到上鋼新村街道其他小區的大門出入口,讓“一四六”村“大家庭”的好做法推廣到更多類似的小區。

疫情讓“一四六”村變成了一個“大家庭”,上鋼四村的居民可能要多走點路到一村或者六村的大門,但是沒有關係,疫情過後,大家的心走得更近了,打開了“心門”比關閉幾扇小門重要的多得多。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靜待春暖花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