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上海战“疫”一线:小区少了大门居民打开“心门”大区块变“大家庭”同心共战“疫”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金朝晖上海报道 故事发生在上钢新村街道上钢四村居民区,这个小区的特点就是挤在大哥上钢一村和小妹上钢六村之间,建造初期就比较“委屈”,没有独立的围墙,和大哥小妹紧紧抱团生活在被誉为浦东美食打卡地的昌里路旁,以前日子过得也挺怡然自得,“一四六”村居民们在这个只有一个围墙的大院子里自由穿梭,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但是,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这和谐共处的局面打破了。按照上钢新村街道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居民区只能保留人流量大的主门岗,关闭或只限时开放辅门岗。这下可好,大哥上钢一村保留了1个全天候开放的大门、1个限时开放的大门,小妹上钢六村也保留了1个全天候开放的大门,唯独夹在中间的上钢四村所有的门全都关了……

放在平时,居民们绝对是不会同意的,但是为了守好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园,经过正式的“家庭会议”,也就是“一四六”大区块理事会的几次商讨,最终确定了门岗调整开放的方案!试行至今,“一四六”的居民们都积极配合,也慢慢适应了现在的出行方式,快来看看,这个“大家庭”都是怎么做的吧!

一、“大家庭”需要有规矩

门关了,怎么管理好门,必须要有讲究。上钢“一四六”大区块为只开放三个主路口,上南路1288弄、昌里路250号、成山路143号,分别位于三条马路上。“家庭会议”后我们形成了《工作协调会决议》,钢一居委负责上南路的门,钢四居委负责昌里路的门,钢六居委负责成山路的门,还定了7条进门“家规”:非一四六居民谢绝入内;非一四六登记车辆谢绝入内;快递、外卖;房屋中介谢绝入内;上钢一四六居民先测体温后入内;来沪返沪人员先登记后入内;探亲访友请自报家门,确认无误再入内;路过穿行的居民请自觉绕行,不入内!硬生生是把这门口守得牢牢的。最近,“大家庭”还一致决定采用发放临时出入证的办法,出门发放、进门收回,“有证测温进,无证请登记”,做到严防死守,确保进来的都是咱们自己人。不过,把门看好还是要多谢谢“一四六”村的保安大哥、居委社工、街道下沉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们,正是他们严格执行“家规”,24小时的严防死守,让我们“大家庭”的门难进,才会更加安宁。

二、“大家庭”需要担当

制度订好了,谁来担这个责呢。上钢新村街道的副书记吴丽梅来了,她说她来包干“一四六”村。这可是一位强力外援,“大家庭”防控防疫工作来了个主心骨。机关联络员和下沉的同志和来了,过来就说:“我们是来听居民区安排工作的,你们让我做啥我就做啥”,听得心里暖洋洋的。领导包干到居民区和居民区共战“疫”,“大家庭”里的各位可坐不住了。钢一书记钱丽琴、钢四书记吴晓雯和钢六书记郭嘉文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领导带头干,我们就楼组包干,落实到人、包干到户。一天时间,立即成立“门岗消防组”、“后勤保障组”、“宣传工作组”和“物业维护组”,明确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和支撑。219个楼组,4652户居民被一张由居民区社工块长当组长、党总支委员或二级支部书记当副组长、志愿者骨干、党小组长们当组员的三级楼组包干防疫网络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肩上有了责任,工作更认真也更有信心了。

三、“大家庭”需要坦诚

“大家庭”家大业大,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摸清“家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清晰掌握每户居民情况,“一四六”村在房态图上动足了脑筋。现在当你看到“一四六”村的作战指挥部,“一四六”村三张不同颜色标记的房态图都在醒目展示出来,每家每户的房屋性质、回沪地区、管理动态等情况一目了然。这都归功于每日值守在门岗反馈的信息和日以继夜地毯式的排摸,大家将每日收集的数据汇总、核实,更新,加强持续跟踪管理,形成管理的闭环。

四、“大家庭”需要付出

24小时的值守门岗绝非易事。党建中心的王志浩是“大家庭”里最“硬核”的守门员。在他的执勤点,站老远就能听到“进小区量体温”的叫喊声,这正是他在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喊着。碰到不配合量体温的居民,他会用身体挡在居民前面,也许有人会说“有喇叭干嘛不用,扯着嗓子喊,这人傻不傻”、“就是测个体温,人家不量么就不量,一本正经做撒”,但王志浩始终觉得在冰冷的疫情面前,一声声的叫喊更有温度,“一本正经”的严格,对大家都是一种负责。

党员不是一个称号,而一份责任。街道检查“垃圾分类”工作的联络员侯丽华和周巍来了,疫情前,他们负责检查小区各处的垃圾厢房,现在他们中午抽空就会来门岗支援一线。一招一式还是如此的严谨和认真,看到问题立马指出,由不得半点马虎。居民区党员们也来了。自从街道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令后,纷纷踊跃报名:“我可以值守2小时”,“把我算上”,党员志愿者在风里雨里坚持着。还有许多在职党员,在疫情期间也站了出来,虽然工作日没有办法参与值守,但是双休日,从清晨7点开始,在职党员一班一班接力,耐心细致,尽力服务。

五、“大家庭”需要关爱

针对小区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的特点,“一四六”各小组梳理出年老体弱人员的基本情况,采取组内结对的形式,“一对一”提供生活服务。家住高楼层的老年居民出门买菜不方便,块里的党员志愿者主动结对帮忙买菜,还有老伙伴志愿者帮忙老人配药。对于居家隔离人员,除了卫生中心上门测量体温外,居委会时刻做到跟进关心。居委会、楼组长、党员志愿者帮忙送菜、取快递、清理生活垃圾,解决日常生活的燃眉之急。居民生活有了保障,24小时值守的保安非常辛苦,这让每天都从门岗走过的 “老房子酒家”老板看在眼里,于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本区域保安的午餐、晚餐,我们饭店免费提供!”虽然是小区里的一家小饭店,但平凡的大爱让“大家庭”很感动,纷纷为老板的决定点赞!

看到“一四六”各个出入口快递、外卖过多的情况,街道联络员立马联系了爱心企业上海龙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对方一听是为了利用货架减少居民取快递时有可能产生的人员聚集,主动表示可以无偿捐赠货架。当天下午,捐赠给“一四六”村的架子就到了,货架组装完毕后,党员志愿者们按照居民区和楼组情况,贴上了整齐的标签,再把一件件快递依次罗列到货架上,这样居民取件速度明显快了许多,再也不会出现挤在一起寻找快递的现象了,大家心里的担忧也终于没有了。据悉,龙赐建设捐赠的货架也将继续放置到上钢新村街道其他小区的大门出入口,让“一四六”村“大家庭”的好做法推广到更多类似的小区。

疫情让“一四六”村变成了一个“大家庭”,上钢四村的居民可能要多走点路到一村或者六村的大门,但是没有关系,疫情过后,大家的心走得更近了,打开了“心门”比关闭几扇小门重要的多得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静待春暖花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