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對於當前疫情情況下很多農產品滯銷。如何才能把這些產品賣出去?

重慶小萬哥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目前在我們這裡也出現了農產品的滯銷,主要表現的都是季節性比較強的蔬菜方面,因為為我們這裡屬於北方,水果比較少,因為這個季節一些大盆種植的春季蔬菜已經開始陸續上市,恰逢疫情的高峰期,很多的蔬菜走不出去,有的甚至出現的爛在地裡的情況。

面對如此的情況,很多的農民朋友也都在想辦法,其中有一戶農民種植了一個大盆的韭菜,算好的上市時間是元宵節,也就是我們這裡元宵節都有包素餃子的習慣,眼看著元宵節來臨,如果不能及時的銷售出去,就有可能爛到大棚裡,為了能夠及時的銷售出去,自己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將韭菜分為每2斤為一個包裝待,定好價格,然後全部貼上自己打印的微信二維碼,走到已經封閉的小區和農村的檢查卡點,將這些韭菜放到卡點的地方,讓卡點的防控人員通知村民和小區的居民領取,而自己並不在現場,這樣他的2000多斤的韭菜就全部銷售了出去,因為上面有二維碼,很多的村民和小區的居民都採用了掃碼支付,資金回收率達到了80%,也總算沒有損失太多。

還有一個草莓種植戶,他種植5畝的草莓,在疫情期間並沒有滯銷,前幾天我給他打電話,他還說草莓基本已經銷售完畢,他採用的方法也是自己打好包裝,定好價格的方式,每天送到一些小區的檢查卡點,讓居民掃碼支付,同時在自己種植的大棚裡也採取了降溫的辦法,延長結果期,目的是推遲草莓的上市時間。

當然針對目前一些南方大量的水果僅靠這種方法是不行的,但是一些耐儲運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通過電商的模式,搭建電商平臺,尤其是今日頭條、拼多多等平臺都推出了疫情助農的電商模式,當地的果農可以找到這些所謂的“網紅”幫助銷售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鄉里鄉韻


疫情期間如何保障農產品的供給

突如其來的疫情,可以說是讓大家猝不及防。這次疫情不僅僅是影響了大家的安全,對農業生產也有不小的影響。

農業的產業鏈長,除了首端的農戶之外,還有加工,零售到資本消費者,然後就是商品化,市場化,品牌化等等,這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全部環節。

疫情期間,因為運輸的問題,很多供應商無法像往常一樣給農戶送一些培育的幼苗,植物類,比如種植草莓的幼苗,種植我們常吃的大米的幼苗,還有肉類,肉雞的雞苗等等。

物流是保障供給的最大問題,在疫情期間,農產品的產業鏈運轉受到了物流的影響,很多商家的原材料到不了農戶手裡,農戶的商品到不了商家手裡。面對這些問題,2月3日的時候,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介紹,下一步就會協調山東,安徽,湖南,廣西等地的蔬菜產地,加強和湖北供需銜接,同時暢通運輸物流通道,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的生活必須品。

所以,關於疫情期間,農產品供給的問題,目前已經的到了解決。

農產品線下銷售方式

1,自己開一家店,這種銷售在旅遊區比較合適,農戶可以自己開一家店,把自己的產品進行一些比較樸實的包裝,店面精裝修,只要商品有特色,其價值就會比平時賣的要高一些。

2,和其他商家合作,很多農戶在銷售方面並不擅長,所以可以選擇和一些商家進行合作,自己只要把商品種植好就可以,商家的選擇可以是超市,餐館,酒店等等的,甚至可以和學校食堂合作。

總之,農產品的線下銷售方式主要的是這兩種,但是和商家合作方面競爭是比較大的,對於農戶來說比較難,但是如果是自己開店,農戶就需要一定的資金,對於開店地址也有很大要求,不過近幾年,農村電商的發展也是不錯的,農戶也可以試著往線上發展。


遵義快訊


首先現在不是盲盲目種植的年代了。不是你想當然的認為種什麼東西能夠掙錢你就去種了,而是要經過充分的調研,看看市場在哪兒消費人群,能不能接受你種的這個產品的品種是不是好。

第二要保證呢,你產出的這種農產品品質非常的優質,現在的人那嘴都很叼,嗯,需要刺激他的味蕾需要有特色,然後呢有好的包裝能夠吸引眼球。

第三呢,要有好的渠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你是要把農產品批發給小商販,還是把它拉到大城市的菜市場?還是你通過直播來銷售你的產品,還是通過其他的社區的團購渠道買你的產品?你要有自己的規劃和資源。

第四,要有合理的價格定位。給渠道商留夠足夠的利潤。








老劉茶館


關於你講到的農產品滯銷問題基本上是年年都有,尤其是今年因受疫情的影響農產品的滯銷顯得尤為突出。大家不必過於緊張,這應該是暫時的,相反,等疫情過後,經濟復甦,全社會復工復產,需求量會日益劇增。到時,農產品的滯銷問題會迎刃而解,大家不要盲目悲觀,國家有關部門也充分的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會出臺相應的措施為農產品的滯銷問題保駕護航。冬天已經過去,春天還會遠嗎?請相信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一定會戰勝疫情,一切都會向利好發展。

其實,近幾年,農產品“豐產不收”“菜賤傷農”的問題一直存在,國家也一直在積極宏觀調控。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成了當前歷史背景下的新命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農產品賣出去,賣一個好價錢?

農產品的滯銷我想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農產品的滯銷跟它的特殊性相關聯,因農產品受時間、季節、物流等因素的影響。

二.農產品的滯銷受經營模式的影響,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大部分由小商小販,擺攤設點來出售,只有少部分進入高端市場和超市。市場容易飽和,現在一部分農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成立了合作社,集中銷售,統一管理,發展訂單銷售。

三、農產品的滯銷受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價格好的產品大家盲目跟風。比如大蒜,看到大蒜行情好時,結果一窩蜂地去種植,結果來年出現了嚴重的供需矛盾,農民自然就賠錢了。

如何才能把農產品更好更快的賣出去?我想大家應該遵循以下幾點。

一.瞅準市場需求,緊盯市場選擇。打一個比方,就像在小學門口賣辣條,賣玩具。在大學附近辦旅館,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這些都是緊盯市場的具體體現。

二.在營銷上做文章,讓顧客的認知你的產品,鎖定你的產品。

三.在品牌上做文章,讓顧客牢記於心,非你的產品而不賣。比如說像鎖定高端消費人群,生產天然無公害的有機綠色食品。做好自己的口碑。立足於自己的品牌。

四.在電子商務上做文章,順應時代潮流,電子商務是未來市場的一匹黑馬,抓住這一匹黑馬就抓住了市場。讓這一匹黑馬載著你的產品馳騁在祖國的大江南北。

五.在物流上做文章,物流就一個字要“快”,這一點對於農產品來說尤為重要,因大部分的農產品都受季節性限制,比如下午剛採的黃瓜,晚上你就送到市民的餐桌上。這就贏得了先機,抓住了商機。

做好以上幾點農產品的銷售就不成問題。 以上觀點屬個人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狼裡格郎


受疫情影響,當前農村很多農產品都沒有賣出去,主要原因:

第一、疫情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現在也還處於疫情防控期,疫情並沒有完全結束,收購農產品的商家現在基本都還沒完全復工,收購農產品和其他行業工作有很大區別,這需要接觸很多人,和每家每戶打交道,在疫情沒有結束下,這對收購商還是有很大風險的,這也就導致收購商現在還沒完全復工的原因。

第二、前段時間疫情防控,交通實行了管控,農村大部分地方都封閉管理,部分現在都還不讓外人進入,也就造成收購商不可能到農村收購,自然農產品也就沒有銷售出去。

現在疫情已基本穩定,大部分交通都已恢復正常,商家在逐漸復工,當前,農民做好幾點:

第一、把各農產品種類、數量彙總給村或鄉鎮相關領導,請他們出面聯繫收購商。

第二、現在有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還沒有復工,請比較年輕的常上網人員在網上聯繫收購商。

第三、農民還可以幾家組合,自己到城裡找批發商談好,然後自己找車把產品拉去賣給批發商,這應該是目前比較好和有效的,而且價格會賣得高些。

無論怎樣做,都需要主動出擊,不能被動坐著等人來收購。


追1求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因為這次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村莊基本上都封鎖了,怎麼能把農產品給銷售出去,我有以下幾個觀點,僅供參考:

1、通過朋友,把你拉到附近的生活微信群,多多的入群,在群裡發佈你產品的視頻或圖片,標註上價格,做好防護以後,附近的可以送貨,可以定一個最低多少起送,最遠送到哪裡。

2、去附近的超市,找老闆商榷。東西免費放在他那裡,替你代售,你給他一個提成。

3、在村裡找村委會,代為廣播一下,就近低價處理。

4、通過自媒體,抖音、某手等,開直播,詳細點介紹產品,儘可能的同城銷售。

5、找到底的新聞媒體。電臺廣播,民生記者什麼的,讓他們替你發佈一些出售信息。

所有的前提必須是,貨真價實。






呼風


農產品滯銷已經不是個例了,全國一個多月的疫情管控,想買東西買不到,想賣東西賣不出,好多種植戶已經有部分蔬菜爛在了地裡,真的是非常可惜!



世事變遷,在這窘迫的歲月中,我們到底要怎麼來應對呢?醉美雪巖發表一下個人看法,說的是對還是錯,請朋友們客觀點評!

一、捐贈武漢

說真的,對於一個靠種植賺錢的人來說,付出的勞力財力就這樣白白的損失了真的是於心不忍。作為農民有沒有想過聯繫政府提前捐贈一些給武漢重災區呢?他們和我們大部分地區不一樣,他們不僅是要在家待著,吃的東西根本就沒地方買,哪個家庭也不可能有一週以上的存糧,他們需要的很多,而且還是維持基本生活的物資。

我看河南有一個菜農做的特別好,疫情剛剛發生時就親自將自己大棚裡的菜拖了一車送去了武漢,回來自己在家隔離了14天。就是這麼一個大愛的舉動,他地裡的菜滯銷了,卻有人自發的組織了幫忙銷售,就因為他的善舉,很多愛心人士知道他的困難時,將他大棚裡幾十噸菜全部買下,捐到了武漢。這個菜農最終損失降到了最低。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人間大愛,我們在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二、當地銷售

除了捐贈,其實我們可以在本地銷售的,通透微信群就可以,我們村也是封村了,但是有專門幫採購的人員,我們可以通過村幹部與各村聯繫一下,即能解決村民物資需求,也能銷售出滯銷產品,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三、網絡銷售

現在已經是科技時代了,大家別忘記網絡的利用,我們可以通過各大自媒體平臺發佈短視頻,銷售我們滯銷的產品,不過當下快遞也不是特別方便,但是郵政、順豐一直在風雨兼程為我們大家服務著。



四、求助政府

如果你是在是沒什麼辦法了,那就找政府,讓政府幫忙想想辦法,通過電視臺、廣播等大型媒體對外宣傳,這樣出售的速度也是非常大的。



總之,醉美雪巖認為助力於人必有人助!多多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大愛,不僅能解決我們每個小家的困難,我們國家也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度過難關!有全國上下的齊心協力,疫情阻擊戰的勝利就在眼前!一切都將回歸美好!


醉美雪巖


個人覺得,疫情期間農產品滯銷有主客觀原因,但市場需求卻是存在的,一方面農產品賣不出,一方面村民買不到。主要還是看農戶有無適合疫情防控的營銷。像我村一個網格員,她家種小番茄,取消了採摘遊,疫情期間,她採用自助形式,10元/盒,放個收款二維碼,村民自己支付和自取。點位多,沒人看,村民都很誠信,她家的幾畝小番茄早已賣空。還有個村,村裡採取村民微信上訂單支付,每二天一配送蔬菜等,把一些農戶的菜都銷售光。還有個種西蘭花的農戶,直接在田間插個標價5元/個自摘和收款碼,方便村民自摘。這些舉措都受到村民歡迎,值得大家借鑑。


村官老陳


首先,發動當地的機關單位,醫院,學校,工廠等大的事業單位,讓他們都集中採購,然後暢通物流渠道,組織農產品物流企業,物流集散中心和批發市場,於當地農產品滯銷地的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強強合作,協調優化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保障車輛的快速通行,把農產品運到需要人手裡,同時解決了農產品的滯銷


耀耀妞妞媽


如何把農產品賣出去呢?如果是我,我會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方式。通過平臺流量大,涉及面廣等特點。首先在平臺利用廣告資源,其次自己發視頻或通過流量大的視頻作者,把農產品的獨特特點全面如實展示在線上。這樣即可以避開疫情影響,用能為產品打開更廣闊的銷售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