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防控 普法微課堂

與疫情抗爭,防控就是責任。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正在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為了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深入瞭解疫情防控工作的有關法律知識,促進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開展,白銀市委依法治市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彙集整理了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有關法律規定,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法律知識問答》,現向廣大市民和相關機構單位公佈,以號召全社會合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法律知識問答

(第二期 日常防控篇)

疫情防控 普法微課堂

1.關於傳染病的類別,我國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疫情防控 普法微課堂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佈。”

2.什麼是傳染病的“乙類管理、甲類防控”?


《傳染病防治法》第四條規定:“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佈、實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規定採取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佈。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按照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管理並予以公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疫情防控 普法微課堂


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不是法定傳染病?


是。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法律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並予以公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特點的認識,報國務院批准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20年1月20日發佈了2020年第1號公告,明確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4.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屬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


2020年1月22日,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發佈了新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第二版)》,該方案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判定標準做了明確約定:

(一)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與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直接治療及護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二)可疑暴露者。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的野生動物、物品和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加工、售賣、搬運、配送或管理等人員。


5.如果自己屬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應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管理方案(第二版)》規定,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應主動接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對自己的追蹤和管理,管理要求如下:

首先,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或可疑暴露者進行醫學觀察:

(1)採取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無法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可安排集中隔離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或可疑暴露後14天。

(2)實施醫學觀察時,應當書面或口頭告知醫學觀察的緣由、期限、法律依據、注意事項和疾病相關知識,以及負責醫學觀察的聯繫人和聯繫方式。

(3)居家醫學觀察對象應相對獨立居住,儘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原則上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4)醫學觀察期間,由指定的管理人員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並詢問其健康狀況,填寫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記錄表,填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登記表》,並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統計日報表》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每日統計彙總表》供各地進行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情況彙總時參考。

(5)醫學觀察期間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者,則立即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並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採集標本開展實驗室檢測與排查工作。

(6)醫學觀察期滿時,如未出現上述症狀,解除醫學觀察。

其次,對可疑暴露者開展健康告知工作。對可疑暴露者,由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進行健康告知,囑其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要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其職業或動物接觸情況等。


6.公民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應如何報告?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7.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發現和報告時限是多久?


2020年1月22日,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發佈了新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二版)》,該方案對“病例的發現與報告”做了明確規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符合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定義的患者時,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調查核實,於2小時內通過網絡完成報告信息的三級確認審核。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立即向當地縣(區)級疾控機構報告,並於2小時內將填寫完成的傳染病報告卡寄出;縣(區)級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進行網絡直報,並做好後續信息的訂正。

通過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或者在聚集性病例判定過程中,或者通過其他途徑發現的發熱呼吸道感染病例,經採樣檢測後,如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當地縣(區)級疾控中心應立即按照確診病例進行網絡直報。

網絡直報病種選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診斷類型”中符合疑似病例標準按“疑似病例”上報,病例確診後,病例報告單位應及時將病例訂正為“確診病例”。

疑似及確診病例需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報告臨床嚴重程度分類,在傳染病報告卡新增副卡“臨床嚴重程度”中選擇“非肺炎病例”、“輕症肺炎病例”、“重症肺炎病例”、“危重症肺炎病例”,根據臨床症狀的進展及時進行訂正。

聚集性病例(含疑似聚集性病例)一經確認後,轄區疾控中心應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事件級別可先選擇“未分級”。在衛生健康部門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對事件定級後,可對事件級別進行相應調整。並將相關初次、進展和結案報告及時進行網絡直報。


8.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地區的人員在防控疫情擴散方面注意事項有哪些?


疫情防控 普法微課堂

春節期間,正值出國旅遊、春運高峰期,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擴散,筆者建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有關部門可出臺類似公告,如有發熱、咳嗽或呼吸道症狀不適症狀,出入境時應及時申報,檢驗檢疫機構應加強對出入境人員的體溫監測、醫學巡查等工作。


9.新型冠狀病毒病原體汙染的汙水、汙物、場所和物品,需如何處理?


《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汙水、汙物、場所和物品,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衛生要求,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拒絕消毒處理的,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強制消毒處理。”

四十七條規定:“疫區中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或者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物品,經消毒可以使用的,應當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後,方可使用、出售和運輸。”


10.在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怎麼辦?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交通工具上發現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採取應急控制措施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其負責人應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點,並向交通工具的營運單位報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點和營運單位應當立即向交通工具營運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採取相應的醫學處置措施。

交通工具上的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由交通工具停靠點的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取控制措施。”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和集裝箱,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均應當按照本細則的規定接受檢疫,經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

  第五條規定:“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染疫人時,應當立即將其隔離,防止任何人遭受感染,並按照本細則第八章的規定處理。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染疫嫌疑人時,應當按照本細則第八章的規定處理。但對第八章規定以外的其他病種染疫嫌疑人,可以從該人員離開感染環境的時候算起,實施不超過該傳染病最長潛伏期的就地診驗或者留驗以及其他的衛生處理。”

疫情防控 普法微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