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莆田監獄:老兵情懷

莆田監獄:老兵情懷

  他是一名老兵,在祖國需要時,他應徵入伍,保家衛國;他是一名監獄人民警察,轉業後,他頭頂國徽,身著警服,續寫榮光。他就是莆田監獄民警食堂司務長戴正山同志,平常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戴”,食堂的阿姨們已經習慣大聲叫他“司務長”。

——“我是一名老兵,雖然現在職業變了,但責任依然沒變……”

  1989年3月,河南光山人戴正山應徵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歷任排長、連長、機關股長、營長等職。2010年10月,戴正山脫下軍裝轉業至莆田監獄,到監獄報到後,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他不等不靠,放下身段,主動向身邊的同事請教學習管教業務。“我是一名新兵”,這句話他老是掛在嘴邊。不到三個月,他迅速進入角色,各項管教業務都非常熟悉,加上工作一貫以來都比較細心、負責任,分監區罪犯都喜歡找他反映自己的訴求。

莆田監獄:老兵情懷

  2015年8月,當得知監獄決定面向全監選拔民警食堂司務長,“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我要參加競爭上崗。”老戴報名參加了,並憑藉著自己的熱情和擔當成功應聘。“崗位在變,但我身上的責任沒變,能夠為一線值班民警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我工作價值的體現。”擔任司務長5年以來,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憑著在部隊多年的歷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踐行著當初的競聘承諾。平時上班他早出晚歸,到食堂的第一件事是親自組織食品驗收,安排就餐。每逢重大節假日,他風風火火、頻繁進出監門,就為了讓節日值班的民警吃得飽、吃得熱、吃得好。

——“我是一名老黨員,組織需要我時,我義無反顧……”

  “老戴啊,你年前辛苦一下,春節期間民警執勤伙食保障要到位。”分管領導的一個電話讓他忙到大年三十下午四點,看著送餐車順利地把值班民警年夜飯送進監內,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與家人團聚。

  除夕夜的飯桌上,從軍校放假回來的兒子半開玩笑地對他說:“老爸,我看你每天下班還有那麼多的工作電話,還不如住在單位算了。我都回來一個星期了,想跟你在一起聊會天都難。”面對兒子的“怨言”,他無言以對,同時,也感覺暖暖的,因為多年來,家人一直象當年支持他在部隊一樣支持他。近幾年,父母生病去世等大變故,他總是處理完就匆匆趕回單位,面對兄弟姐妹抱怨的眼神,他只能帶著愧疚默默回到工作崗位,他也從未向組織和上級提過任何個人和家庭的問題。

  “雖然我現在轉崗了,但作為一名老黨員,我要站好每一班崗,全力服務好、保障好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剛剛陪妻兒過完除夕夜,大年初一一大早,戴正山就接到了電話返崗,提前部署開展後勤保障服務工作。

莆田監獄:老兵情懷

  針對民警執勤模式調整帶來的就餐人數激增的情況,他發揮多年工作優勢,多方電話聯繫,協助協調食材供應商、餐具供貨商等,確保封閉執勤、備勤民警的物資保障到位。為了減少封閉備勤民警外來感染的風險,他主動要求封閉備勤,還積極協調食堂廚師服務公司,讓派遣的廚師與備勤民警一樣封閉隔離。

——“我是搞服務的,事事瑣粹繁雜,要更加耐心、細心……”

  “我們是搞服務的,要能聽得進牢騷,聽得起閒話,捱得了批評,更要接受他人的建議。”這是老戴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食堂工作除了苦、髒、累,還要經常面對大家的抱怨,他沒有氣餒,反而安慰身邊的工作人員,“我們要把食堂當成自己家的廚房,把民警當作家人,微笑地為家人做好每頓飯菜是我們的職責。”

  “打仗就是打後勤,戰疫就是考保障”!進入疫情防控以來,面對多場地的就餐安排,成倍增加的工作量,嚴格的飲食衛生要求,尤其是隨著疫情的變化,城鄉市場店鋪陸續封閉關門,食堂物資供應成了難題。餐具不夠、食材買不到,制定的菜譜在很多時候無法按需求提供,面對這些問題,老戴說:我的能力一般,只能勤快一點,腿跑快一點。

莆田監獄:老兵情懷

  每天,他都堅持走遍食堂的每一個工作現場,及時將現場和供應商反饋問題向監獄領導彙報,同時一邊想著法子調整應急保障措施,在預計可能出現物資短缺的情況,提前催著供應商通過各種途徑備貨,確保食材不斷、標準不降、質量可靠,解決了各種保障問題。

  由於人員分組封閉保障,食堂工作人員緊張,送餐司機人手不夠,老戴二話不說,主動承擔起送餐任務。每餐開飯時間一到,就提著飯筐將熱菜熱飯送往各值班點、指揮情報中心等零散的執勤點,然後協助送餐司機為監內民警準備送餐工作。

  為做好食堂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他每天都親自為每位工作人員量兩次體溫,時時檢查個人口罩、手套是否戴好,餐具是否消毒完整等並及時做好臺帳。

  “有一種責任叫黨員,有一種承諾叫立說立行!”老戴就是這樣的一種人,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在任何時候,他都能發揚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勤勉盡責、勇於擔當,用實際行動彰顯著新時代軍轉幹部的“戰疫”情懷!


(黃金全 許壯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