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泊頭小夥兒志願馳援武漢的壯舉登上《滄州日報》

約了三次的採訪,終於定好18日下午1點。1點,沒消息;2點,沒消息;3點,還是沒消息。我知道千里之外的那個戰場,一定非常緊張,於是在擔心中耐心等待。直到晚上8點,才接到他的電話。

這個叫肖文謙的小夥子,之前見過一面,給人的印象是安安靜靜、沉默寡言,可是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卻做出了慷慨豪邁之舉,滿腔熱血,無所畏懼。

泊頭小夥兒志願馳援武漢的壯舉登上《滄州日報》

大年初一 網上報名


春節前幾天,肖文謙就一直密切關注著關於武漢疫情的消息。除夕這天,當武漢醫務人員告急、醫用物資告急的消息傳來,他再也坐不住了。“爸,我要去武漢!我一定要去武漢!”同為醫生的父親瞭解兒子,也全力支持他。


90後肖文謙和父親在泊頭當地經營著一傢俬立醫院。護理專業畢業後,又考取了按摩師證書、影像醫師、放射人員工作證、心理諮詢師證等,是醫院的業務骨幹。


沒有公立醫院公派的資質,肖文謙就在網上報名去申請當志願者。正月初一報上名後,便是漫長而焦急的等待。18天,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11日中午12點,終於接到共青團武漢市武昌區委發來的准許通知。他馬上與濟南、瀋陽、深圳的四名志願者組成了一個五人醫療小組。


驅車千里 星夜兼程


來不及告別,來不及擁抱,簡單收拾了一下個人物品,兩小時後,他已經驅車上路了,車後備箱裡塞滿了醫用口罩、醫用手套和消毒液。樹木路標向車後如白光閃過:“武漢,我來了!滄州-武漢,我們在一起!”


先到濟南接上一個志願者,又到河南安陽與其他人匯合,然後幾人星夜兼程,直奔武漢。高速路上空空蕩蕩,只有這束燈光在濃厚的夜色中一路疾馳、逆流而上。


這幾個人,最大的不過34歲,最小的26歲,文謙居中,30歲。這個年齡在父母眼裡,還不過是一群孩子,可是當國家有難時,他們卻挺身而出,表現出了“90後”的豪情和擔當。


一路上,幾個小夥伴互相鼓勵著、囑咐著。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榮譽。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為什麼我要朝著武漢的方向?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因為我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懂得同舟共濟。


在經過12個小時的奔波後,12日凌晨兩點,五人終於抵達這座被病毒圍困的城市。馬路兩側燈光奪目,路上卻空無一人。


竭盡所能 佑護生命


武漢太需要醫療人員了。12日上午,五人接受了一個關於隔離、傳染病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後,下午就正式投入了戰鬥。


他們幾名志願者被安排在武昌區一個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和疑似病例隔離點,隔離點設在一家酒店。他們負責98名隔離者的用藥指導和血壓體溫等生理指標的檢測等。一旦出現確診病人,他們還要負責把病人送到定點醫院。

第一天,從下午1點開始工作,一轉眼就到了第二天凌晨。隨後的幾天,他們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節奏。為了節省防護服,常常七八個小時不餐不飲。每天工作都在16小時之上。


這些被隔離人員,承受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理的壓力。 只要有時間,肖文謙就儘可能地與他們溝通,鼓勵他們,安慰他們,給他們最大的溫暖和力量。


忙著時,整個人處於亢奮狀態,不覺什麼。但當回到住處,把自己扔到床上分秒入睡的時候,才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什麼是疲憊。


“人們都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連日來,我越發體驗到身體健康才是最大幸福這句話的含義。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為了佑護生命,我願意竭盡所能、拼卻全力!”


沒有豪言壯語,卻如此打動人心。這群“90後”的孩子們,真的像人們所說: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能者竭力,萬眾同心。我們相信,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願大家保重,願國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