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儒家思想過時了嗎?你怎麼看?

huoluomo


我用簡短的幾句話你就明白了。

首先,思想是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不能變化的思想才會被淘汰。

其次,我黨在不斷優化思想。

最後,儒家思想一直我們血液中流蕩,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需要我們不斷豐富其內涵!


圍棋小先生


我認為,儒家思想永遠不會過時。

儒家思想是先秦百家思想之一,由孔子創立。其政治上主張“大一統”,維護專制主義,倫理上主張仁義,教導人們如何治世和處世,是典型的“入世”思想,與道家的“無為而治”、佛家的“出世”有很大區別,所以更容易為統治階級所利用,併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儒家思想不斷積累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儒家尊崇“仁義禮智信”。孔子提倡“仁與禮”,孟子提出“義”,都是引導人們積極向善,以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特別是孔子,提倡開民智,教民以禮、天下人“有教無類”,使更多人接受統一思想教育,建立民族心理基礎,慢慢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形態,對後來中國經歷了多次分裂後繼續走向統一提供了文化基礎。

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存在很多弊端。在我國曆史的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社會里,儒家思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長期被封建統治階級作為統治工具,以禁錮人民的思想和行為,是一種變相的“愚民”。這些思想我們可以謂之為“糟粕”,應該遺棄。比如官本位思想,使得幾千年以來“學而優則仕”思想盛行,每個人讀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當官。儒家思想中的官本位、父本位等思想過於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絕對尊崇地位,這些嚴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關係抹殺了個性思維,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極大不平等。

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個居絕對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並被全社會所奉行。這種社會意識形態不僅被人們主動奉行,甚至還會以遠遠高於法律地位的方式被執行。

經過兩千多年的融合發展,有很多精華內容至今仍被我們遵守。

我認為,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提到的“文明”、“和諧”、“誠信”、“友善”,正是源於儒家思想,也是我們繼承儒家思想精華的一種表現。你認為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喵獸先生


首先,什麼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就是以孔子為初始,以四書五經為經典的思想體系,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延綿二千多年,歷代封建統治者時棄時用,以致儒家思想歷經沉沉浮浮。

儒家思想過時論,是因為歷久就過時?還是因為沒有當做顯學就過時呢?

我覺得都不是,而是一直以來,儒家思想被嚴重誤讀,以為它只是禁固人們的思想,諸如三從四德,愚忠愚孝等,還有中庸就是做好好先生之類。

儒學大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先生的《大學問》中說,真正的儒家思想反映的是大人之學,大人是以天地萬物一體的人,大人就是聖人,做聖人,就是做無一毫人慾之私的人,這是“聖聖相傳的一點滴真骨血”。

而孟子更是揭示出人人都具有良知。我們每個人都有良知,亙古不變。這樣的儒家思想又何來過時之說呢?


致一室主


永遠不過時,因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孔子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儒家的三個主義分別是:“禮治”主義、“德治”主義、“人治”主義。


惜月飄零520


工具可以過時,思想不會過時。比如,佛教產生於二千五六百年前,基督教產生於兩千年前,我們能說這些宗教的思想過時了嗎?不僅沒有,那些兩千多年前提出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活力,影響力也非常大。

同樣,在儒家的發展史中,若從集大成者孔子算起,距今已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孔子表示自己的學問師承於周公,這樣的話,儒家學說則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周公的思想源於黃帝,若以此來看,儒家理念發韌於五千年前。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淵遠流長,博大精深。

儒家思想教導我們要有仁愛之心,遵守人倫(試想,倫理道德不正是人類與禽獸的分水嶺?),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對我們今天仍是有巨大意義的,中華民族的靈魂裡已離不開儒家思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潛移默化地注入了儒家思想。實際上,儒家思想不僅在我國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對世界也有重要影響,比如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甚至東亞和東南亞一帶被稱為“儒家文化圈”。不僅如此,以儒家思想為內核的孔子學院更是幾乎遍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對世界也有著巨大影響。


李子說書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國流傳了二千餘年,可以說在古老的民族文化史上佔有統治地位。而任何一種佔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的產生都代表著佔統治地位的政治,經濟利益及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儒家思想是歷史的產物,它產生於"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各分封的諸侯國紛紛開始發動爭霸天下的戰爭,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戰亂不止,百姓流離失所,這給當時的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就指出“春秋無義戰",連綿不斷的戰爭的後果造成“家"與國的不利局面。儒家思想提出了“三綱五常"來規範人們的思想,道德行為,主張以禮義教化來統一人們的思想。這無疑對鞏固封建社會大一統的專制統治起過重要作用。儒家的“禮,義,廉,恥,信,樂,及“仁政“等一系列的道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穩定社會的作用。這在客觀上也有利於農耕文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傳統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對真善美的境界追求,對學習上的勤奮不倦的精神嚮往,對忠孝仁厚的家庭倫理的訴求,在中國長達二千餘年的歷史中,受到高度的重視和傳承。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歷史上的任何思想體系,都帶有時代的侷限性,每一種思想體系都有它的普遍意義,即有價值的精碎部分,也有它的認識上的片面性。因為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產生的思想,不可能完全解決人類社會今天和明天的全部問題,儒家思想既然是封建時代的歷史產物,那麼其中相當一部分已不適應今天社會發展的需要,其過時仍是必然!

應該指出,在人類社會進入全球化時代的今天,應該不斷反思儒家思想所存在的問題,需要對儒家思想體系進行新的詮釋,不斷髮掘儒家學說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意義和特有

取取的理論價值,只有遵循古訓“日日新,又日新“,自覺地適應時代要求,不斷更新其理論,才能更好地傳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我們對待中國傳統經典的基本態度,也是提高優秀文化傳承自覺性的根本之道。

訂正:本篇第五小節多了"取取”二字。讀時務請注意。





浙江湖州羅林


我是偷聽制筆的強哥。很榮幸回答你問題。

關於儒家思想過時了嗎?你怎麼看?

我的回答是:儒家思想永遠不會過時,但儒家思想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做不同表述與提升。

一、儒家思想在歷史不同時期是有不同表述的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義禮智信。自孔子以降,根據時代的變遷儒學就在積極適應社會,為社會的思想進步做先鋒。儒學到孟子的性善說,到荀子的性惡論,到公羊派的天人感應、大復仇、夷夏之辨。再到宋代的程頤、朱熹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到陸九淵、王陽明的陸王心學”致良知“。再到明末的顧炎武、王夫之提倡”經世濟用、趨勢更新“。再到清末康有為的新儒學等等。儒家思想在各個時代都有在積極引領社會融入社會,只是在有清以來思想受到鉗制,阻礙了儒家思想的進一步發展,近現代中國西學東進,儒學改良沒有市場,新文化運動後全面擁抱西方文化,再到解放後眾所周知的原因,儒學發展掉進了低谷。由於人才的斷代,當代的儒學表述較為混亂,對於傳統的儒學研究都來不及,更談不上去做與時俱進的儒學發展,這也就出現了魚龍混雜儒學表述一片亂象的情況。

二、儒家思想不過時,是傳道的人在過時

儒學是東方思想的結晶,沉澱積累了數千年的東方智慧。思想的核心是人,雖然經濟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但是人內心的困惑、侷限性一直都存在,儒家思想能幫助人解除困惑,提高認識、激發潛能、無所畏懼。但當代儒家思想應該深挖儒家經典後面強調的本質,而不能照本宣科的用兩千年前的行為規範來指導今人的行為,應該與時俱進去闡述儒家思想,要與時代接軌接地氣。比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這句話,這裡的禮,孔子時代指的是周禮,你在當代就不能去讓我們遵循周禮,而應該平行替換為,當代的商務禮儀、外交禮儀等等。理解儒家思想要放到當時的語境去理解,運用儒家思想要結合現在的情況去活學活用。所以傳道的人,要用時代的語言重新去闡述發揚儒家思想,而不能抱殘守缺,要泥古出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偷聽制筆


沒有過時不過時,只有適不適合。

且看這段話: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法,失法而後兵。

道、德、仁、義、禮、法、兵。

這是指人迷失本性後,一步又一步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在孔子之前,有老子推廣道德學說,但那個時候的周朝以及諸侯國,君侯將相無不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明爭暗鬥,致百姓於水火之中。

不失道德,則國自治,民自足,顯然那個年代,道德學說已經不適合了。

老子之後,孔子也同樣提出了其學說“仁義禮”,而這個時代,各個諸侯國已經徹底脫離了周朝的管控,開始了諸侯爭霸。

那麼在這個時代,儒家學說肯定也是不合適的,而法家和兵家才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學說。

那麼是老子、孔子的學說太超前或者太落後嗎?

都不是,只是不適合當時的天下情況而已。

中國經歷過西洋文化的衝擊,所以,在上個世紀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抨擊,以至於很多人對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誤解。

有些人會認為“守舊”“過時”“糟粕”“封建”,等等諸如此類的評價十分武斷。

殊不知中國傳統文化有多麼的讚歎。

就拿儒家文化來說,《大學》《中庸》又有幾個人看過,以至於之後的理學,心學,其內容境界都是相當之高,對於現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而言,真的是大有幫助!

現在中國主旋律就是傳統文化,不光是不過時,而且非常適合這個時代!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竹視國學智慧


儒家思想並沒有過時,要想理解為何沒有過時。就要從儒家思想的“常”和“變”的特徵入手。儒家思想的常代表了人的禮儀,做人和別人相處的規則。


儒家思想的變化經歷了多次演化,到今天的兒童不再關心儒家思想,也和我們現在的全球化思想有關,認為現在的孩子應該全面發展,就連孔子老人家也曾說過,實在沒有東西可學了,再去學習文化。



那儒家文化真的過時了嗎?我認為恰恰相反,無論我們平時的處事準則還是兒童的全面發展,都首先離不開做人,一個人學歷能力再高,他道德敗壞,你會和他交往嗎?而做人就離不開儒家的傳統思想。


我們看看儒家思想裡面的“常”,是如何影響至今的。


儒家思想的“常”

儒家思想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信仰,千百年來儒家思想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學習儒家思想就是修煉自我的一個過程,也是每個人達到道德的過程,這是我們優秀文化的傳承。
  • 儒家思想建立在人的同情心上,倡導對自己的家人先關愛,有能力再關照其他和自己血緣不近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如此。


  • 儒家遵循道德禮儀文化,就是我們和別人相處的原則。一件事或者一句話該不該說,我們中國人很是講究,這代表了一個人對分寸感的把握,我們都喜歡和成熟有分寸感的人交往,相信大部分人並不喜歡說話不注意不尊重別人的人吧。這就是儒家對我們的影響,從這一點上看,儒家的思想永遠都不會過時,因為他遵循的是人的本性。

  • 儒家的思想對我們現在仍然有借鑑意義。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每一天我們都要去反思自己,並且積極在社會中實踐。孔子還說:“君子不器。”不要受困於某一個專長,而是要全方面的發展。


所以說儒家的思想已經深深植入了我們的行為和意識形態,既然這套理論可以維持住社會的秩序,當一個人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時,我們就會打壓他,所以儒家的思想並不會過時,而且會一直延續下去。

說完了“常”,為何還要說“變”呢?@成長伴書行認為,儒家思想能一直存在著變化,正說明他存在就有價值,後期不斷變化的歷程都是以儒家本質思想為基礎。


儒家思想的“變”

儒家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變化,先是秦朝的焚書坑儒,後來到漢武帝推崇儒家。魏晉之後,天下動盪儒家思想已經凋敝,隨著佛學傳入中原,其中思辨的思想對知識分子有強大的吸引力。



後來儒家興起是從唐朝開始,韓愈以及柳宗元想要復興儒家思想。到了宋朝出現了宋學,分為兩個門派理學和心學。到了近現代,新儒家已經漸漸地凋零。

再看現在,除了我們小學和初中上過的課本中,簡單的瞭解了孔子的生平和論語之外,現在的小孩子基本上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也許題主就是在這兒感到迷惑,感覺儒家思想不行了。


但現在,無論我們說話做事。都帶著儒家思想的影子。只要中華民族一直存在,儒家的思想就不會過時,至少會一直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總結

儒家思想文化是我們國家的正統思想,那是我們中國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無論從個人的本性來看,還是一個人對社會的追求,其實都離不開儒家思想的薰陶。


我是@成長伴書行 歡迎點贊關注,打算在頭條一直更新文章直到老去,分享自己的見解感悟,能帶給你啟發就是我最大的價值。長期分享好書思想精華,你的點贊就是我的動力,謝謝!

成長伴書行


儒家思想永遠不會過時,理由有三個。

首先儒家文化從春秋時期就開始發展了,存在至今已經有上千年了,存在這麼久,自然有他的道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商販,官員還是工人,每個人都對其深信不疑,仁義禮智信,不管誰都能信口拈來,並作為對子子孫孫的教育。

儒家文化,早已經深入民族骨髓。

至於理由,第一,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化古國,在國際上我們一直是以儒家文化的形象進行外交的。包括學校書中傳達的知識,幾乎都是儒家文化居多,從小學到大學,可見儒家文化在中國的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二,儒家文化實用度廣大,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或者是學習,都有幫助。如論語中所說,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都在生活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儒家文化感染力強大。就連強大的美國,領國日本都贊同儒家文化,甚至歐洲各個國家都有建築儒家文化的學校,教育自己的民族參與學習儒家文化。其他國家都在學習儒家文化,而我們作為中國人,儒家文化的祖宗,能說儒家文化過時了嗎?說過時的,那是天大的笑話。

第三,儒家文化適合教育,駕馭民眾。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裡的民眾只知道勾心鬥角,犯罪盜竊,那這個國家能強大嗎?能發展嗎?能有大同社會嗎?唯有用儒家文化進行洗禮,才能強國富民,讓人均素質提高,國際上才會認可我們是禮儀之邦。

所以總結以上三點,儒家文化過時,純屬是無稽之談,子虛烏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