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儒家思想过时了吗?你怎么看?

huoluomo


我用简短的几句话你就明白了。

首先,思想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不能变化的思想才会被淘汰。

其次,我党在不断优化思想。

最后,儒家思想一直我们血液中流荡,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其内涵!


围棋小先生


我认为,儒家思想永远不会过时。

儒家思想是先秦百家思想之一,由孔子创立。其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伦理上主张仁义,教导人们如何治世和处世,是典型的“入世”思想,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出世”有很大区别,所以更容易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儒家思想不断积累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尊崇“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出“义”,都是引导人们积极向善,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特别是孔子,提倡开民智,教民以礼、天下人“有教无类”,使更多人接受统一思想教育,建立民族心理基础,慢慢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形态,对后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分裂后继续走向统一提供了文化基础。

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存在很多弊端。在我国历史的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社会里,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被封建统治阶级作为统治工具,以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变相的“愚民”。这些思想我们可以谓之为“糟粕”,应该遗弃。比如官本位思想,使得几千年以来“学而优则仕”思想盛行,每个人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当官。儒家思想中的官本位、父本位等思想过于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绝对尊崇地位,这些严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关系抹杀了个性思维,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极大不平等。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居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被全社会所奉行。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被人们主动奉行,甚至还会以远远高于法律地位的方式被执行。

经过两千多年的融合发展,有很多精华内容至今仍被我们遵守。

我认为,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到的“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正是源于儒家思想,也是我们继承儒家思想精华的一种表现。你认为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喵兽先生


首先,什么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就是以孔子为初始,以四书五经为经典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延绵二千多年,历代封建统治者时弃时用,以致儒家思想历经沉沉浮浮。

儒家思想过时论,是因为历久就过时?还是因为没有当做显学就过时呢?

我觉得都不是,而是一直以来,儒家思想被严重误读,以为它只是禁固人们的思想,诸如三从四德,愚忠愚孝等,还有中庸就是做好好先生之类。

儒学大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的《大学问》中说,真正的儒家思想反映的是大人之学,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一体的人,大人就是圣人,做圣人,就是做无一毫人欲之私的人,这是“圣圣相传的一点滴真骨血”。

而孟子更是揭示出人人都具有良知。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亘古不变。这样的儒家思想又何来过时之说呢?


致一室主


永远不过时,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的三个主义分别是:“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人治”主义。


惜月飘零520


工具可以过时,思想不会过时。比如,佛教产生于二千五六百年前,基督教产生于两千年前,我们能说这些宗教的思想过时了吗?不仅没有,那些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活力,影响力也非常大。

同样,在儒家的发展史中,若从集大成者孔子算起,距今已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孔子表示自己的学问师承于周公,这样的话,儒家学说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周公的思想源于黄帝,若以此来看,儒家理念发韧于五千年前。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渊远流长,博大精深。

儒家思想教导我们要有仁爱之心,遵守人伦(试想,伦理道德不正是人类与禽兽的分水岭?),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我们今天仍是有巨大意义的,中华民族的灵魂里已离不开儒家思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注入了儒家思想。实际上,儒家思想不仅在我国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对世界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甚至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被称为“儒家文化圈”。不仅如此,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孔子学院更是几乎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也有着巨大影响。


李子说书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流传了二千余年,可以说在古老的民族文化史上占有统治地位。而任何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的产生都代表着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利益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儒家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它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分封的诸侯国纷纷开始发动争霸天下的战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战乱不止,百姓流离失所,这给当时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就指出“春秋无义战",连绵不断的战争的后果造成“家"与国的不利局面。儒家思想提出了“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主张以礼义教化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这无疑对巩固封建社会大一统的专制统治起过重要作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信,乐,及“仁政“等一系列的道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耕文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对真善美的境界追求,对学习上的勤奋不倦的精神向往,对忠孝仁厚的家庭伦理的诉求,在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历史中,受到高度的重视和传承。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历史上的任何思想体系,都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每一种思想体系都有它的普遍意义,即有价值的精碎部分,也有它的认识上的片面性。因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思想,不可能完全解决人类社会今天和明天的全部问题,儒家思想既然是封建时代的历史产物,那么其中相当一部分已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过时仍是必然!

应该指出,在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应该不断反思儒家思想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儒家思想体系进行新的诠释,不断发掘儒家学说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和特有

取取的理论价值,只有遵循古训“日日新,又日新“,自觉地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其理论,才能更好地传承儒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经典的基本态度,也是提高优秀文化传承自觉性的根本之道。

订正:本篇第五小节多了"取取”二字。读时务请注意。





浙江湖州罗林


我是偷听制笔的强哥。很荣幸回答你问题。

关于儒家思想过时了吗?你怎么看?

我的回答是:儒家思想永远不会过时,但儒家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不同表述与提升。

一、儒家思想在历史不同时期是有不同表述的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自孔子以降,根据时代的变迁儒学就在积极适应社会,为社会的思想进步做先锋。儒学到孟子的性善说,到荀子的性恶论,到公羊派的天人感应、大复仇、夷夏之辨。再到宋代的程颐、朱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到陆九渊、王阳明的陆王心学”致良知“。再到明末的顾炎武、王夫之提倡”经世济用、趋势更新“。再到清末康有为的新儒学等等。儒家思想在各个时代都有在积极引领社会融入社会,只是在有清以来思想受到钳制,阻碍了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近现代中国西学东进,儒学改良没有市场,新文化运动后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再到解放后众所周知的原因,儒学发展掉进了低谷。由于人才的断代,当代的儒学表述较为混乱,对于传统的儒学研究都来不及,更谈不上去做与时俱进的儒学发展,这也就出现了鱼龙混杂儒学表述一片乱象的情况。

二、儒家思想不过时,是传道的人在过时

儒学是东方思想的结晶,沉淀积累了数千年的东方智慧。思想的核心是人,虽然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是人内心的困惑、局限性一直都存在,儒家思想能帮助人解除困惑,提高认识、激发潜能、无所畏惧。但当代儒家思想应该深挖儒家经典后面强调的本质,而不能照本宣科的用两千年前的行为规范来指导今人的行为,应该与时俱进去阐述儒家思想,要与时代接轨接地气。比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句话,这里的礼,孔子时代指的是周礼,你在当代就不能去让我们遵循周礼,而应该平行替换为,当代的商务礼仪、外交礼仪等等。理解儒家思想要放到当时的语境去理解,运用儒家思想要结合现在的情况去活学活用。所以传道的人,要用时代的语言重新去阐述发扬儒家思想,而不能抱残守缺,要泥古出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偷听制笔


没有过时不过时,只有适不适合。

且看这段话: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兵。

道、德、仁、义、礼、法、兵。

这是指人迷失本性后,一步又一步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在孔子之前,有老子推广道德学说,但那个时候的周朝以及诸侯国,君侯将相无不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明争暗斗,致百姓于水火之中。

不失道德,则国自治,民自足,显然那个年代,道德学说已经不适合了。

老子之后,孔子也同样提出了其学说“仁义礼”,而这个时代,各个诸侯国已经彻底脱离了周朝的管控,开始了诸侯争霸。

那么在这个时代,儒家学说肯定也是不合适的,而法家和兵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学说。

那么是老子、孔子的学说太超前或者太落后吗?

都不是,只是不适合当时的天下情况而已。

中国经历过西洋文化的冲击,所以,在上个世纪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抨击,以至于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误解。

有些人会认为“守旧”“过时”“糟粕”“封建”,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十分武断。

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有多么的赞叹。

就拿儒家文化来说,《大学》《中庸》又有几个人看过,以至于之后的理学,心学,其内容境界都是相当之高,对于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而言,真的是大有帮助!

现在中国主旋律就是传统文化,不光是不过时,而且非常适合这个时代!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竹视国学智慧


儒家思想并没有过时,要想理解为何没有过时。就要从儒家思想的“常”和“变”的特征入手。儒家思想的常代表了人的礼仪,做人和别人相处的规则。


儒家思想的变化经历了多次演化,到今天的儿童不再关心儒家思想,也和我们现在的全球化思想有关,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全面发展,就连孔子老人家也曾说过,实在没有东西可学了,再去学习文化。



那儒家文化真的过时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无论我们平时的处事准则还是儿童的全面发展,都首先离不开做人,一个人学历能力再高,他道德败坏,你会和他交往吗?而做人就离不开儒家的传统思想。


我们看看儒家思想里面的“常”,是如何影响至今的。


儒家思想的“常”

儒家思想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信仰,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就是修炼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是每个人达到道德的过程,这是我们优秀文化的传承。
  • 儒家思想建立在人的同情心上,倡导对自己的家人先关爱,有能力再关照其他和自己血缘不近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如此。


  • 儒家遵循道德礼仪文化,就是我们和别人相处的原则。一件事或者一句话该不该说,我们中国人很是讲究,这代表了一个人对分寸感的把握,我们都喜欢和成熟有分寸感的人交往,相信大部分人并不喜欢说话不注意不尊重别人的人吧。这就是儒家对我们的影响,从这一点上看,儒家的思想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他遵循的是人的本性。

  • 儒家的思想对我们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每一天我们都要去反思自己,并且积极在社会中实践。孔子还说:“君子不器。”不要受困于某一个专长,而是要全方面的发展。


所以说儒家的思想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的行为和意识形态,既然这套理论可以维持住社会的秩序,当一个人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时,我们就会打压他,所以儒家的思想并不会过时,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说完了“常”,为何还要说“变”呢?@成长伴书行认为,儒家思想能一直存在着变化,正说明他存在就有价值,后期不断变化的历程都是以儒家本质思想为基础。


儒家思想的“变”

儒家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变化,先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后来到汉武帝推崇儒家。魏晋之后,天下动荡儒家思想已经凋敝,随着佛学传入中原,其中思辨的思想对知识分子有强大的吸引力。



后来儒家兴起是从唐朝开始,韩愈以及柳宗元想要复兴儒家思想。到了宋朝出现了宋学,分为两个门派理学和心学。到了近现代,新儒家已经渐渐地凋零。

再看现在,除了我们小学和初中上过的课本中,简单的了解了孔子的生平和论语之外,现在的小孩子基本上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也许题主就是在这儿感到迷惑,感觉儒家思想不行了。


但现在,无论我们说话做事。都带着儒家思想的影子。只要中华民族一直存在,儒家的思想就不会过时,至少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结

儒家思想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正统思想,那是我们中国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无论从个人的本性来看,还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追求,其实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熏陶。


我是@成长伴书行 欢迎点赞关注,打算在头条一直更新文章直到老去,分享自己的见解感悟,能带给你启发就是我最大的价值。长期分享好书思想精华,你的点赞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成长伴书行


儒家思想永远不会过时,理由有三个。

首先儒家文化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发展了,存在至今已经有上千年了,存在这么久,自然有他的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商贩,官员还是工人,每个人都对其深信不疑,仁义礼智信,不管谁都能信口拈来,并作为对子子孙孙的教育。

儒家文化,早已经深入民族骨髓。

至于理由,第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化古国,在国际上我们一直是以儒家文化的形象进行外交的。包括学校书中传达的知识,几乎都是儒家文化居多,从小学到大学,可见儒家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二,儒家文化实用度广大,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或者是学习,都有帮助。如论语中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都在生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儒家文化感染力强大。就连强大的美国,领国日本都赞同儒家文化,甚至欧洲各个国家都有建筑儒家文化的学校,教育自己的民族参与学习儒家文化。其他国家都在学习儒家文化,而我们作为中国人,儒家文化的祖宗,能说儒家文化过时了吗?说过时的,那是天大的笑话。

第三,儒家文化适合教育,驾驭民众。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里的民众只知道勾心斗角,犯罪盗窃,那这个国家能强大吗?能发展吗?能有大同社会吗?唯有用儒家文化进行洗礼,才能强国富民,让人均素质提高,国际上才会认可我们是礼仪之邦。

所以总结以上三点,儒家文化过时,纯属是无稽之谈,子虚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