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業為根 文化為魂 生態為先 旅遊為路——交口縣廣武莊村農文旅“融”出富民“大文章”

農業為根 文化為魂 生態為先 旅遊為路——交口縣廣武莊村農文旅“融”出富民“大文章”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解德智)交口縣水頭鎮廣武莊村依託良好的人文、生態和優勢資源,秉持“農業為根,文化為魂,生態為先,旅遊為路”的理念,舉全村之力、集全村之智,深入挖掘資源潛力,精心打造特色項目,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全力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進農業與生態文化旅遊的有效對接,加快推進“農業+文化+旅遊+康養”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新模式, 通過建設田園綜合體,把“文旅農”要素融合,唱響了鄉村振興的“田園交響曲”。

廣武莊村距縣城5公里,下轄廣武莊、舍子溝、化圪垛3個自然村,總面積28.5平方公里,總人口216戶714人。廣武莊村地勢起伏,群山環抱,氣候涼爽,有天然廣袤的生態植被,被譽為“天然氧吧”,是理想的休閒避暑勝地。不僅自然景觀秀麗多姿,而且留存著窟窿神仙洞、上天梯、蛇盤溝懸崖石刻、倒座觀音廟、竹林寺、棠梨則古村客棧、神南峪晉商古道、上頂山草甸、黃嶽寺遺址、石人窪飛來石等10處悠久的人文自然景觀。廣武莊村一直流傳著光武帝劉秀“擲杖成龍”的傳說,每年農曆二月二都會舉行“龍抬頭•抬豐罐”的農耕民俗活動,該民俗文化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農耕文化的“活化石”。

农业为根 文化为魂 生态为先 旅游为路——交口县广武庄村农文旅“融”出富民“大文章”

脫貧攻堅以來,駐村幫扶單位——交口縣總工會通過綜合分析產業發展需求、土地集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交通網絡組織及旅遊資源開發等因素,提出“黨建立村、文化興村、生態富村、產業強村”的總體思路,決定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黨建引領助推脫貧摘帽。近年來,廣武莊村通過強化黨建的凝聚、導向、約束和激勵等作用,激發鄉村黨組織和黨員的內生動力,培養出一支黨性堅定、能力突出、作風紮實、勤政為民的黨員幹部隊伍。村黨支部創新帶動機制,採取“黨支部+產業+貧困戶”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主導,政府政策支持,村委承建基地,委託合作社經營,構建集體、合作社、貧困戶三方利益共同體,推動了“輸血”與“造血”的同步,不僅幫助貧困戶脫貧,而且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黨員牽頭領辦重點項目。化圪垛村黨小組長王計平創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38戶貧困戶125人,人均年分紅600元,同時安置6人就業。廣武莊支部副書記王建峰採取“項目資金折股量化分紅型”收益模式,牽頭組建村委扶持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旺盛養殖專業合作社,該項目投運後,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萬餘元,實現村民(貧困戶)保底分紅10萬元左右。同時,村黨支部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村委主任和第一書記赴北京參加《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實操班》培訓,通過“走出去學習,請進來指導”,為本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取經”。

搶搭IP快車,讓非遺產業化;實施品牌創新工程,提升文化內涵。通過對田園風光、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具有開發基礎和潛力的資源進行梳理整合,打造一種以IP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助力盤活“二月二•龍抬頭”等優秀的農耕文化資源,用更加生動的方式,展現非遺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品牌創新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振興賦能。

2018年,廣武莊村流傳久遠的農耕文化“引龍回、飲龍泉、食龍鬚、剃龍頭、祭龍松、開筆禮、抬豐罐、唱大戲”等“二月二•龍抬頭”民俗系列活動,被呂梁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老王伯伯的故事”是該村獨具特色的民間寓言故事,2018年,被縣文旅局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文化梳理—文化提煉—文化挖掘—創意植入—文化活化”的過程,突破了文化的靜態展示模式,讓其成為文旅融合的“源”和“體”。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廣武莊村通過脫貧產業,持續穩定帶動貧困戶和集體經濟。共帶動51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717.65元,達到產業全覆蓋;村集體經濟年收益22.34萬元;22戶68人自主發展產業,實現戶均增收6884 元;外出務工人員76人,人均務工收入2.34萬元;74戶貧困戶易地搬遷安置入住率100%。

全村依託縣域主導特色產業,按照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原則,謀劃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利用300平米的棚戶區改造閒置房,引進核桃深加工項目,構建利益鏈接機制,形成 “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有效融合機制,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同時,每年穩定增收40餘萬元,形成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农业为根 文化为魂 生态为先 旅游为路——交口县广武庄村农文旅“融”出富民“大文章”

土地、資金和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本要素。廣武莊村堅持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發展多種經營形式。2019年,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帶動土地流轉的契機,化圪垛村內引外聯,以土地租賃形式引進千頭肉牛養殖項目。

廣武莊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農耕文化、田園風光、民俗風情、農家生活等多元化的產品。通過開發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體驗深刻的旅遊項目,聚力打造“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勞作變體驗”的休閒業態,努力實現鄉村與城鎮的互動、田園風光和農耕文化的深度融合。

2019年,廣武莊村被列為“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單位”。目前,建成“龍根”非遺文化廣場5000平方米,對16套村舍舊院宅進行了改造,新建農耕文化博物館,鄉村鄉愁記憶苑,以及20間920平方米的集體經濟增收房……為全村實施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农业为根 文化为魂 生态为先 旅游为路——交口县广武庄村农文旅“融”出富民“大文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廣武莊村將通過挖掘和整合的鄉村農耕文化、非遺文化、民俗節慶、歷史古蹟、生態風光、休閒農業、特色美食等特色資源,串點成線,佈線成網、集群開發,推出歷史典故探秘之旅、採摘農耕體驗之旅、非遺文化採風之旅、鄉村美食品味之旅、民俗文化欣賞之旅、歷史古蹟遊玩之旅、自然生態休閒之旅、紅色文化傳承之旅八大特色的生態文化休閒旅遊項目;打造涵蓋麵塑、刺繡、根雕、剪紙、食用菌盆景等多種文化旅遊產品。廣武莊人將以產業為核心、文化為靈魂、旅遊為主線,通過農文旅滲透型融合模式,促進實現文化產業與旅遊業的雙向融合及一體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