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探訪海口市龍華區秀英村: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六成店鋪有序復工

海南日報記者探訪海口市龍華區秀英村

疫情防控力度不減 六成店鋪有序復工

抗击疫情·复工 | 探访海口市龙华区秀英村:疫情防控力度不减 六成店铺有序复工

2月25日,志願者在秀英村大門口為進村住戶測量體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秀英村防控抓得緊,總體而言形勢較好。”2月25日上午,在海口市龍華區秀英村,海口市龍華區委組織部辦公室負責人、海墾街道掛職工委書記助理陳旭璟話音剛落,兩道眉毛又擰緊了:“但眼下還不到放鬆的時候,防疫的這根弦還得再繃緊。”

秀英村出入口13個,樓房780棟,約1.8萬住戶,防疫難度可想而知。25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這個大規模的“城中村”,一窺其防疫現狀。

嚴守防線不鬆懈

“請出示您的出入卡和身份證。”25日上午,記者來到秀英村的大門口,準備進入時,卻被值守人員攔了下來。與記者同行的陳旭璟趕忙站出來,亮出了自己的出入卡、身份證和綠色健康碼,再經過測溫,方才帶領記者進了村。

“別說是你這樣的生面孔,就連我們社區工作人員進村,都得經過這幾道程序。”海墾街道濱秀社區居委會主任周昌貴介紹:“哪怕僅僅間隔半小時再進村,該有的檢查還是得規規矩矩再來一遍。”

周昌貴告訴記者,春節期間,他們經過拉網式排查發現:秀英村1.8萬住戶中,90%是外省租戶,其中湖北籍租戶136人。

“我們經過反覆實地考證,疫情期間,13個出入口只保留2個,安排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同時,為了方便村民買菜,離農貿市場最近的出入口每天6時至 18時開放。”周昌貴介紹,圍擋11個出入口的同時,社區為村民們辦理了出入卡,“出入卡上有身份證號,得跟身份證上的號碼對上才能進村。”

復工復產同抓好

上午9時,走在樓棟密集、巷道縱橫的秀英村裡,小吃店、修車鋪、理髮店、生鮮店……許多店鋪已經透過一條隔離帶,敞開了迎客的大門。

“隨著各行各業逐漸復工復產,全村店鋪的復工率達到了六成以上。”周昌貴介紹,從2月20日開始,村裡每天都有兩三百名租戶從省外回瓊復工,其中就有不少人在村裡做小生意。

“阿公,需要口罩嗎?”經過一家正在開門的修車鋪前,周昌貴問。商戶一把拉開卷閘門,轉身擺手致謝:“我有了。你看,我戴著吶,把口罩省著給其他人吧。”

原來,為了幫助店鋪復工復產,社區工作人員早上進村巡查時,都會為有需要的復工店鋪發放口罩和酒精。“按照每個人每天3只至5只的標準,我們目前為村裡的沿街店鋪發放了3000多隻口罩。”陳旭璟說。

租戶周亞明一家在秀英村裡住了16年,後來在村裡租下了一個小店鋪做小吃生意。按照規定,她在門口支了張小方桌,桌上擺著自己的微信支付二維碼。“有客人來的話,我們就隔著桌子說話,東西打包好了都放桌上,避免大家接觸。”周亞明隔著桌子跟記者介紹道。

在周亞明的店鋪附近,還有些鋪面依然緊鎖大門。“針對還沒回來的店主,只要是集體產權的店鋪,我們合作社都會酌情減免20%至40%的租金,減輕大家的經濟壓力。”秀英村經濟合作社董事長周昌文說道。

志願服務護平安

“我是重慶人,回村之前還擔心城中村裡沒物業,防控工作可能會做得不到位,回來一看,竟然一點兒也不比商業小區馬虎。”剛從重慶返瓊不久的黃志平正準備出門工作,碰上記者採訪,特地停下腳步。

“大哥,註冊健康碼了嗎?”眼見黃志平轉身要走,一旁的陳旭璟趕緊問道。黃志平拿出手機:“註冊了,每天都填體溫等信息。你看,我是綠碼。”“行,幹活的時候也要記得戴口罩啊。”陳旭璟叮囑道。

陳旭璟告訴記者,秀英村裡每天都有環衛公司和PCO(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開展消殺工作,“每天上下午各消殺一次,保證覆蓋全村各個角落。”

“除了持續消殺之外,宣傳的工作也沒放鬆。”周昌文補充道:“社區通過橫幅、告示、微信群等渠道持續宣傳,提醒大家要繼續做好個人防疫工作。”

“不光是我們,大家現在防控意識都比較強,還有不少村民主動提出做志願者。”周昌文指著大門口的幾位值守人員說:“他們都是村民志願者。21位村民志願者從2月4日就參與到了防疫工作當中,甚至連大門口的夜班值守任務也都積極承擔了下來。”

“我知道現在還不能放鬆警惕。”在崖州古城出入口,志願者吳坤達說:“秀英村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我要守護家人的安全。”

(本報海口2月25日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