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是因為什麼(哪些原因)才開始喜歡上文學和寫作的?

待花解語


很有幸回答這個問題

最開始的時期應該算是高中,當然,也不是盲目的開始的。作為一個小城市的學生,每天對新鮮事物的見識機會並不多,也不能像有錢人家那樣周遊世界,所以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書,看各類文學作品。當然,上課看課外書也是常用的事,各種小說,散文在上課期間也總是被我藏著書包下壓著偷偷看,這些應該跟我愛上文學關係很大。

記得初中在看了一個同學他爸的一個殘本廢都,只有半本。當時大吃一驚,原來小說可以這麼寫。從那以後自己開始參加各種文學比賽,得了一些小有成就的獎項。所以高中時的我,堅信,我一定會成為一個作家。今年搬家,看到以前的文字,感慨萬千,當然也沒有寫過,記憶最深的是高考前期大家都在準備,而我在碼字,一天1000字,不多寫。現在想來多麼可笑。那時寫小說,應該是 純粹的 虛榮的吧,內容也是學生時代的那點事,大概有30萬字,如今想續,可惜自己真的沒有那麼狂傲的文字了。

大學

深受卡夫卡,王小波,馬爾克斯,文筆影響,幾乎愛上這樣的文字。天馬行空。不過。膽小了,不寫了,只看,直到現在也是這個狀態,心裡一直有個文學夢,不過,只是,只看,不寫。只要文筆對路,就一定會看完,還會買。哈哈。

工作

現在也在計劃一篇小說,自己進度相當慢,寫著寫著就心虛。我個人比較崇尚 簡潔 ,又不失古典美的文字,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產量相當低,不敢發。哈哈,現在寫作不是為了出名,更多的是圓少年時的夢。現在的體會是,如果你看的足夠多了,才能發現哪些真正是你喜歡的。以前讀書多,父母開明,讀了不少,被其它人以為“閒書”的書,不過,從現在來看,這些是我的一筆財富。




筆墨染春秋


那是在20世紀60年代,我在上小學三年級,哥哥在外邊弄來一堆小說。記得有《三家巷》、《大地的海》、《戰鬥的青春》、《烈火金鋼》、《苦菜花》等,我一下子撲在上面,孜孜不倦地一本一本的讀起來,難以釋手,雖然只有三年級的水平,有很多字還不認識,但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的語言,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動著我。從此,我便愛上了文學。

受這些小說的影響,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好,記得考高中時,我的語文得分最高,名列前矛。常常紮在書海中,享受著知識帶給我的快樂。書中那些靈動的字符,優美的詞句,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寓於其中的哲理、信念、人生感悟薰染著我,啟迪著我的心靈。我走在鋪滿陽光的小路,盡情倘佯;江河千古,在我心中澎湃激盪。

學生時期,偶爾也有短文見諸報端,雖然算不上美文佳作,但也曾喚起過對文學的追求和嚮往,雖說只是曇花一現,但也留下了一縷星火的點燃。在文學寫作上沒有什麼成就,但與文學卻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天讀書流覽,有好的詞句,優美的篇章熟記於心或作摘抄記錄,這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我的文學基因不夠強大,文學功底也不夠雄厚,更談不上文學才能,但對文學的喜愛是永遠不言放棄的。

對文學的愛好,不見得你對文學有多大貢獻和建樹,或寫出多麼經典的傳世佳作,只要你對它感興趣或情有獨鍾,這就足夠了,因為人人都有享受它的權力,不能因為喜愛就必須要成為作家、文學家。猶如喜歡唱歌就要成為歌唱家,喜歡美術就要成為畫家,喜歡建築就要成為建築大師……天底下是沒有這樣的道理的!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我認為文學這種藝術形式就是階梯上的扶手,它使人明智,使人練達,使生活充滿浪漫、使人性更完善,或喜或悲,或平庸或偉大,它存在於最普通的民眾之間,它也可以高居象牙之塔;它既可以是下里巴人,也可以是陽春白雪。總之,文學的存在,給我們帶來的是愉悅、美好、充實,也給我們帶來暢想、幻想和夢想!


不忘初心ZCJ


小時候喜歡看書,主要是故事書,腦補故事裡的情節表現成電影是什麼樣子的。文學?不存在的。

 

上了高中之後,讀的文科,對詩詞有一定的瞭解,但是隻是為了考試,買了一本現在不記得啥名的詩詞解析。

 

工作之後,從不接觸文學作品,只是看小說和玩遊戲。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句話:我不想在看到美景時只想說“太漂亮了、好美”等話語,我想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時候這句話擊中了我的心扉。可能就是人在成長中,突然找到了初心的那種感覺。

 

現在在看一些中國歷史方面的書。個人認為,歷史是基礎,瞭解了中國歷史,才能理解歷史中的每一個人所做出的的選擇與成就,才能更加靠近人物內心。

當一個人有了文學底蘊之後,寫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君不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希望我能有所成長,提升個人底蘊與氣質,也希望您能有所理解,並加入進來。


小白習文


小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部《十萬個為什麼》,每一個為什麼下邊都有一篇故事,故事後邊附有一小段科學解讀。那時候我就總是被故事所吸引,年紀小小的我,在一個個角色身上,在一段段情節之中,建構對世界的理解。對我而言,與其說它是一本科普讀物,倒不如說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我翻來覆去地讀,“喚雨湖為什麼能喚雨?”一則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年紀稍長,接觸了更多類型的文學作品,但我始終鍾愛小說。每讀一部小說,就覺得自己又體會了一遭不一樣的人生,那些人生中我沒有走上的岔路,那些我從未領略過的風景,在閱讀的過程中都一一呈現出來了。讀的多了,自己就想要試一試,試著虛構一個人物,作為平行世界的我,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扶搖城主


90年代是詩的年代,那時汪國真的詩挺火,正值年輕,不到20歲,上大學期間開始亂寫,從此不可收,雖是理科,卻難掩對文學的酷愛。詩作曾經在廣播電臺播出,我認識的幾位作協的同志無不是從開始寫詩開始走上文學道路的。


邂逅舊時光


首先,我具有清晰記憶夢境的能力——你們也有嗎?很好!

其次,我會在完全清醒前,使用手機錄音工具把夢境記錄下來——你們也是這樣做的嗎?很好!

接下來,我會整理錄音,發現天馬行空的夢中場景根本就不是一個人正常思維時能夠構思出來的,邏輯相合的就可以組成一個獨立主題的故事——你們也是?很好!

白天正常工作,晚上發現新奇,這樣的生活我很喜歡!就像吃一顆神奇的蜜糖!

——“你也有吃嗎?”

——“有吃!有吃!我也有吃!”

(給我點個贊!這是我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的憑證)


第一時間的速龍


文學有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們,那一行行輕靈優美的文字,解讀著人性和詩意,訴說著友情和溫暖,令人浮想聯翩。閱讀的魅力就在於感染你,引發你的共鳴,進而塑造你。更為重要的是閱讀可以給我們的生命添加許多看似無用,實則對我們人生大有裨益的東西。

文學幫我們邁出自己狹窄的空間,給我們開啟一扇又一扇的門,每打開一扇門,都彷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一顆敏感的心,讀那些眼空蓄淚的詩行,用行雲流水的文字,把飽滿而豐盈的人生意緒,化在了閱讀的空氣中,無須特別去感受,只要呼吸,就讀懂了這詩,也讀懂了這文。

當你讀的書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想用文字記錄下身邊的美好時刻亦或是難忘的時刻。

寫作,可以陪伴你度過一段美好時光,讓你品味出無用為大用的樂趣;寫作,可以讓你敢於面對自己的內心,面對人性,面對生命;寫作還可以給我們提供智慧、安慰和解決之道,在旅程艱難時,為無門之處開門,讓無光之處有光!

手中輕捧一卷書,忘卻那外界的喧囂,進入新的世界,開啟夢的旅行。在書香的世界裡,細細地品味,慢慢地品嚐。我們能想象“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那份淒涼;我們能感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那份無奈;我們能體會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那份自信!不管是在春寒料峭的春天亦或是在驕陽似火的夏天;不管是在秋雨綿綿的秋天亦或是寒風刺骨的冬天。閱讀,總能使人靜心養性,洗去塵土。

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流逝,人生最終會走向越來越孤單的歲月。但是當你養成屬於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時,你將永遠不再感到孤單,而是倍感踏實。


90青春的記憶


寫作是緣與對生活的熱愛,對真摯情感的最好表達。

對生活用盡心思的人都願意用某種方式將它刻畫出來。譬如畫家,音樂,包括各行各業的人們。

所有的人們都希望將人生的不幸記錄,指引他人不要再犯。把美好也表達出來,讓它化作永恆。讓他人以樂觀!

就是這個目的,深深埋在心裡。孤獨久了便像一粒種子破土而出。

讀者如同陽光雨露般滋潤這種子,也許是顆小草,也許能成長為樹。無論成為什麼,至少都給大地以色彩,給土壤以滋潤!


荒漠的春天


1因為書而喜歡文學。書有很多,有史書,有古典文學,有報刊雜誌,有童話書……閱讀每一本書時都讓我彷彿有環遊世界般的經歷,讓我縱橫古今,讓我心潮澎湃,讓我眼界大開。

2因為職業而喜歡寫作。寫作真是一個好職業。可能有沒有靈感的抓狂日子,可能也有食不果腹的日子,但堅持下來,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們接受時,那種成就感真不是一般。

做自由職業者,在家安安靜靜專心寫作,自己給自己打工,這種感覺好的也不一般。

3因為性格而喜歡文學和寫作。本人就是那種對知識好奇、又比較喜歡思考的性格,讀完一本書,拾筆寫感悟,或者創作新的一篇,那是多麼值得感動回憶的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