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認為中國足球怎麼樣才能走向世界?

嶺南人看世界


中國足球在多數國人的眼裡是不看好的,國足差勁的表現不說,足協內存在的問題一大堆,要讓中國足球走向世界首先要改變國內足球的現狀,加強青訓的建設,發掘培養自己體系的運動員,改變一種只有有錢人的孩子才能踢球的觀念,自身強硬了才會慢慢走向世界。


侃球館


中國足球已經是扶不起的阿斗,怎麼折騰都不會騰飛。究其原因太複雜,體質,體制,制度,教育等等的原因。我覺得真正的原因在人。具體說就是在於足球人才的培養扭曲了,所以永遠培養不出來合格的,能上的了檯面的球員。

我們足球起步晚,沒有時間探索適合自己的培養方式和制度,只能照貓畫虎,生搬硬套把外國那一套拿來,再加上想當然的自己的一些東西,其結果就是邯鄲學步,畫虎不成反類犬,國外的風格沒學成,自己的風格沒形成。人家外國的那一套到我們國家水土不服,就是把多優秀的外國教練請來也沒有用,扁鵲見到蔡桓公,趕緊跑路吧。

到這個份上,怎麼解決都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唯有痛下殺手,從新開始,培養一批足球人才,選拔一批足球精英,啟用一批懂得管理的教練,按照國情制定足球制度,才能讓足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雖然這會讓足球事業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偃旗息鼓,但是總比丟人現眼十幾年好的多啊。再不要圍著一個又出氣沒進氣的人請專家把脈下藥了,神仙難救,浪費時間和錢財。


易茗易心經


中國足球走向世界個人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

一是普及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就是擴展了。我們已經確認了1.3萬個足球特色學校,今年要達到20000個,最終2020年達到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確定了近70個校園足球特色縣,確定了4個改革試驗區,這是要擴大覆蓋面,就是要普及,沒有普及就沒有提高,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是一件事。

二是教學水平有所提高。主要編制了校園足球教學規範指南,編制了校園足球教學方案,拍攝了視頻、制定了技術和內容方面的規範機制。

三是抓了培訓。我們對20多萬名特色校長、教練員、體育老師、裁判進行了培訓。 四是開展賽事,加強交流。去年一年,我們搞了20項賽事,950多場次,7500名高中生、大學生參加了這個比賽,這個賽事是高中和大學之間的賽事。同時,我們遴選了243名外籍教師到特色學校,中小學任教,還和德國簽訂了足球合作協議,擬選了一批教練員、運動員到英國、法國、西班牙進行交流,我們的球隊出去跟他們特色足球學校去踢。就是說,初步出去試了一下,這條路是可行的,開闢了這麼一條通道。

下一步,把校園足球這個事搞好,不是一個速效的工作,需要較長的時間。大家想想,楊樹長的很快,松樹長的很慢,但松樹管用。校園足球就得經歷一段時期,為中國足球多培育幾棵松樹,所以需要一點時間,也需要社會的理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具體的工作,第一件事是做大分母抓普及,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我們要建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參加的人越多,我們從中選擇的餘地更大。

第二件事是做強分子抓競賽。抓競賽,分子就是從分母裡挑出來的這些人,要競技、比賽,要和競賽體系結合起來,要比賽出來的人,而不是人為挑選的,要靠腳下功夫。

第三件事是師資隊伍抓培訓。我們現在師資隊伍太缺了,所以一個辦法是抓緊培養。遠水不解近渴,對現在的體育老師校長抓緊培訓,國內國外資源都用起來抓緊培訓。還有一個就是把現在運動員能用的用起來,當教練、搞培訓。

第四件事是有序發展抓標準。校園足球這件事還要有序發展,循序漸進,不能一窩蜂、一哄而起搞運動,那不行。所以,我們要做各種標準,像工作標準、競賽標準、選材標準,程序要分類制定好。沒有標準就沒有質量,這是我們的理念。

第五件事就是保障條件抓短板。現在最大的短板是什麼?是場地,沒有場地就要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了,為這些特色足球學校、為這些孩子們提供一塊綠茵場,讓他們能夠練練腳下功夫。

第六件事是開闊眼界抓交流。就是要“走出去”,跟人家交流,跟強者請教,跟他們比賽。

第七件事就是加強管理抓協同。這不光是教育部門的事,教育和體育合作,學校和企業合作,各方面協同起來,加強管理,目標就是一個,打破中國足球的那樣一種讓球迷不太滿意的循環,把中國足球搞上去。當然,我們也知道,校園足球這一條路不可能完全滿足中國足球騰飛、振興的要求,但是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做出一份貢獻。




川粵10年


如果一說到中國足球,很多人都會“呵呵”的笑幾聲。每次觀看中國的比賽,賽前都是規劃好,比如踢贏誰、打平誰,爭取出現;但是,當比賽結束後,你會發現中國每次只剩下理論上的出線希望。

中國足球的積累不夠,別人足球搞了上百年,我們才十幾年.無論是足球文化的底蘊,足球人才的積累,各方面都差很多,就象別人跟咱比乒乓似的,怎麼也比不過,別人從5歲開始就接受足球文化。

其次中國足球的制度存在很多問題,定位不明確,聯賽太混亂,機制太落後,球員素質太差等等,太多問題了.足協又顯得太急功近利,做事很片面,聯賽都沒搞好又談何走出世界。

足球在中國並不是一種大眾化的運動。中國有許多球場,但是對公眾開放的足球場根本沒有,中國的足協更多的是帶有行政色彩,和國外的足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中國的足球俱樂部也於國外的職業俱樂部存在較大差異,更像是一個有贊助商的專業隊,如果這些領域得不到改善,中國足球永遠不會有進步。

另外,球員的身價上漲也助長了商業足球的發展。在商業環境中,轉會費本身就沒有“指導價”或者“標準價”,能夠決定價格的,只有市場需求。但是以國內球員的身價,相信五大聯賽沒有一個球隊願意去購買,所以就註定中國球員很難走出國門,提高自身的競技水平。

這問題天天在說,一天兩天也說不好,重要的是球迷們給中國足球多點鼓勵和寬容,球員們也再努力點多爭口氣,足協多學習國外理念加強管理,別隻顧眼前利益(錢)和片面結果。


鬧寶成長記


1首先控制薪酬。可獎進球獎,大賽出線獎。成績與俱樂部掛勾。

2足協讓權給市場。

3加大愛國精神教育。

4加大兒童踢球投入獎勵。各俱樂部梯隊。

5足球現有體制無成績?不進反退誰承擔?

6成立足球聯盟,會員。(球員,裁判,球迷……)

7招標投資中國足球賽!足協聽投資方的。足協無經營權管理權。只管各種大賽管理但是球隊還是領隊,主教練掌權。大賽成績與足協領導掛勾。

8國家立法足球。違規違法嚴罰。

個人觀點,觀點不一勿噴。只當娛樂。



談球扯球


現在一提中國足球那會招來太多的吐槽和罵聲,說他們爛泥扶不上牆。其實大家也是內心熱愛才抱怨,隊員也想勝利不過能力達不到,技不如人。在國內稱王,不思進取,屬於目光短淺,有幾個象武磊一樣,不計較少掙錢也出去闖,那些國內有潛力的年輕人應該出去闖一闖,那怕是低級別的聯賽也比國內強。

國內聯賽屬於一批基本功低下的本土球員加上花錢引幾個外援,豪門和小俱樂部如同開工廠一樣,根據資本來引進級別不等的內外援,由於一些不規範運作,這兩年有十多支退出了聯賽,足協的亂作為起了一定的負作用,太虛高的轉會費,身價也不與國際接軌,誰也接受不了這麼高的費用,這些人只能在國內聯賽流轉。我們最根本的問題是球員身價和國際接軌,沒有那個國家如我們一樣自定誇張的身價,這怎麼和人家高水平的國家隊比賽,國家限薪很好,想掙大錢拿出真本事來。

一一

再一個根本問題是選材和教練。現在整個學生身體素質都很差,近視率太大,上體育課也學不了多少,課外活動也利用不了,有時間還不如看手機電視哪,整個社會體育氛圍不好,比賽為了爭名次,不惜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回憶從九十年代到現在,我們足球不是踏踏實實的長技能,而是挖空心思走捷徑,一會學這國一會學那國,其實一切都要提升基本功,象日本一樣,碰上任何隊都不怕。選好標準的青訓,讓他們培訓我們的教練們,大學多招足球方面的人,學校各級別的朕賽搞起來,雖然開始難一些,水平差一些,只要堅持一定能象日本一樣收穫茁果。

當然之間的運行要規範,反腐一樣適用,只有這一切環節規範了,加上球員教練的努力,中國足球走向世界才不會遠了。

歡迎評論關注,謝謝參與。


如煙如夢2019


齙牙哥來分析:

首先中國足球人才有很多,只是中國沒有足球文化,沒有普及足球,導致這些人才可能沒被挖掘出來,首先要想發展足球就一定要普及足球文化和思想,要普及,也就是擴展,中國已經確認了1.3萬個足球特色學校,今年要達到20000個,最終2020年達到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確定了近70個校園足球特色縣,確定了4個改革試驗區,這是要擴大覆蓋面,就是要普及,沒有普及就沒有提高,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是一件事。

二是教學水平有所提高。主要編制校園足球教學規範指南,編制了校園足球教學方案,拍攝視頻、制定技術和內容方面的規範機制。

三是抓培訓。要對20多萬名特色校長、教練員、體育老師、裁判進行培訓。

四是開展賽事,加強交流。去年一年,中國搞了20項賽事,950多場次,7500名高中生、大學生參加了這個比賽,這個賽事是高中和大學之間的賽事。同時,我們遴選了243名外籍教師到特色學校,中小學任教,還和德國簽訂了足球合作協議,擬選了一批教練員、運動員到英國、法國、西班牙進行交流,中國的球隊出去跟他們特色足球學校去踢。就是說,初步出去試了一下,這條路是可行的,開闢了這麼一條通道。

下一步,把校園足球這個事搞好,不是一個速效的工作,需要較長的時間。大家想想,楊樹長的很快,松樹長的很慢,但松樹管用。校園足球就得經歷一段時期,為中國足球多培育幾棵松樹,所以需要一點時間,也需要社會的理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具體的工作,第一件事是做大分母抓普及,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要建4萬所足球特色學校,參加的人越多,我們從中選擇的餘地更大。

第二件事是做強分子抓競賽。抓競賽,分子就是從分母裡挑出來的這些人,要競技、比賽,要和競賽體系結合起來,要比賽出來的人,而不是人為挑選的,要靠腳下功夫。

第三件事是師資隊伍抓培訓。現在師資隊伍太缺了,所以一個辦法是抓緊培養。遠水不解近渴,對現在的體育老師校長抓緊培訓,國內國外資源都用起來抓緊培訓。還有一個就是把現在運動員能用的用起來,當教練、搞培訓。

第四件事是有序發展抓標準。校園足球這件事還要有序發展,循序漸進,不能一窩蜂、一哄而起搞運動,那不行。所以,我們要做各種標準,像工作標準、競賽標準、選材標準,程序要分類制定好。沒有標準就沒有質量,這是我們的理念。

第五件事就是保障條件抓短板。現在最大的短板是什麼?是場地,沒有場地就要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了,為這些特色足球學校、為這些孩子們提供一塊綠茵場,讓他們能夠練練腳下功夫。

第六件事是開闊眼界抓交流。就是要“走出去”,跟人家交流,跟強者請教,跟他們比賽。

第七件事就是加強管理抓協同。這不光是教育部門的事,教育和體育合作,學校和企業合作,各方面協同起來,加強管理,目標就是一個,打破中國足球的那樣一種讓球迷不太滿意的循環,把中國足球搞上去。當然,我們也知道,校園足球這一條路不可能完全滿足中國足球騰飛、振興的要求,但是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做出一份貢獻,我們就滿意了。謝謝。





實況足球齙牙哥


大家好,我是小度看劇,我是一個體育領域愛好者,我認為中國足球走向世界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富豪馬雲、王健林、許家印等人都投資中國足球,他們的錢是不會打水漂的。

隨著恆大足球的第一次奪冠,阿里巴巴的馬雲來了,主動向許家印提出參股。幾個小時的飯局,雙方敲定以估值24億元各佔50%,馬雲掏出了12億元。要知道,2010年許家印只花1億元買下一支三流球隊,僅4年就上漲24倍,還變現50%股權把12億元現金裝進了口袋!

當初有不少評論說馬雲拿錢不當錢,潛臺詞是馬雲用公司的錢給自己買名聲。如今,亞洲冠軍總決賽的一個進球改寫了恆大足球隊公司的估值,擬登陸新三板的恆大足球據說已開出176億元的市值,漲勢直逼英國的曼聯足球隊。

我們再來算一筆賬:馬雲投資恆大足球的12億元,僅一年升值7.33倍!和許家印當初1億元投資4年後的轉讓價格相比,還是馬雲投資的年回報率更高,賺錢的速度更快!因為176億元的市值減去年24億元的估值,決賽一個進球的價值是152億元,其中有馬雲的一半即76億元!

一個進球的價值是152億元!相比之下,許家印在賽前承諾給球隊頒發的5000萬元獎金只是一個零頭。

所以中國足球走向世界只是時間問題。



小度看劇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足球世界盃堪比奧運會 ,這是籃球、排球所無法比擬的。

足球不要求特別的身材,尤其不要求多麼高大強壯,非常適合中國人;而且中國是足球的鼻祖,蹴鞠就是中國式足球,宋朝就可以因為球踢得好當上太尉。

孫繼海說中國人不適合踢足球,但總不能踢不過日韓,都是黃種人,中國那麼大的人口基數。孫繼海是善良的,他在給大家減壓;真的超過日韓,世界的珠穆朗瑪高峰就在眼前,亞洲人民會期待中國奪取世界冠軍!

怎麼才能把足球搞好?專業隊體制肯定不行,就是朝鮮的樣子;與走向世界升國旗奏國歌的目標不一致。繼續職業化足球是不二選擇 ,要把足球產業搞得有聲有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足球:開放、平等、自由、競爭、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在經濟方面歸發改委領導,在技術和賽事方面歸體育局郎導,取消現有足協結構,讓市場自行成立自己的行業協會,走法治化發展道路。

期待足球產業風清氣正,自由競爭,全面開放;外國人可以來中國開辦足球學校、中國孩子可以自由出國留學足球、任何資本都可以投資足球俱樂部、展開省級聯賽(大學生組隊參加),全國聯賽相當於歐洲盃檔次。總之,足球產業化發展法治化運行,徹底革除人治土壤 ,公平發展足球產業。市場化的足球產業,一旦人治,腐敗無處不在:辦俱樂部、進國家隊、辦足球學校、參賽資格、工資水平、裁判選擇、比賽時間、賽事轉播……無處不是腐敗溫床。

生機勃勃的足球產業,必將人才濟濟猛將如雲萬里挑一為國爭光。現在?為國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