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馬爾維納斯群島爭端再起,如今的英國是否還能獲勝?

zhutg0630


儘管現在的阿根廷情況比英國還要糟糕,但若是馬爾維納斯群島爭端再起,以英國現在的海軍狀態,根本就無法將足夠的兵力投送到遠離英國本土萬里之外的馬島地區,更別說取勝了。

曾經縱橫海洋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如今早已是日落西山,光輝不再了。現在的英國海軍的主力作戰艦艇就是一艘問題多多的“伊麗莎白女皇”號常規航母、6艘性能尚屬新銳的45型驅逐艦、13艘上世紀服役的老舊23型護衛艦以及十艘核潛艇撐場面,這幾乎可以說是英國海軍的全部家當了。

2018年的全球海軍下水噸位排名榜中,英國海軍下水艦艇的排水量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中美,下水排量近4萬噸。乍看之下,英國海軍建設的速度似乎也不慢。但實際上,這其中的絕大部份排水量,都是一艘新下水的3.7萬噸潮汐級補給艦所貢獻的。而更尷尬的是,這艘補給艦還是韓國替他們建造的……

所以,就現在英國海軍的水準,雖然還能響應下美國,派幾艘軍艦到處去刷下存在感,但卻早已失去了遠海投送能力。

回想起30多年前的馬島戰爭,當時的英國海軍雖然也早已不復過去海洋霸主的雄風,但那時至少還能拉出兩艘航空母艦(老舊的競技神號和當時新服役的無敵號航空母艦)。然而,既然如此,那時的英國也還是得靠鐵桿盟友美國的支持,才能勉強取勝。

可現在就更悲劇了,英國目前唯一的一艘航母,時至今天還問題多多,沒能正式形成戰鬥力。也就是說,如果現在馬島爭端再開,那麼英國海軍連一艘航母都拉不出來,那還談何取勝呢?

不過幸運的是,現在的阿根廷混得更慘,經濟深陷危機之中,也沒這個精力和能力再在馬島問題上和英國較勁了......



這些歷史要讀


兩國關於馬島的較量,最近一次上新聞還是2013年,英國主導了個島上的“民主公投”,參加公投的共有1518人,結果是99.8%的投票者支持馬島繼續歸屬於英國。

對此,時任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立即宣佈拒絕承認公投結果。之後,阿根廷政府在各種國際場合表示了“抗議”,但也僅僅是口頭“抗議”而已,遠達不到武裝對峙的局面。因為,雙方都清楚,雖說目前彼此的境遇都不樂觀,但英國再不濟,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對付阿根廷還是可以的。

先不提英、阿的國力、裝備對比,就看如今馬島的形勢。

當年在開戰之初,阿根廷之所以能夠輕鬆佔領馬島,很大程度上因為阿軍行動的突然性,讓英軍疏於防守,毫無準備。

1982年4月2日,當4000多人的阿根廷部隊撲上來時,駐守馬島的英軍僅有區區182人,且缺乏重武器,其餘的島民多是科研人員和軍屬。更糟糕的是,不久前,英國人剛剛把在南大西洋駐紮的“堅忍號”撤走,這讓英軍短時間內不具備在馬島周邊地區的反應、打擊能力,外援一時半會兒也指望不上了。

此情此景下,面對掌握著絕對優勢的阿根廷人,島上英軍只得選擇了投降。

然而,在打贏了馬島戰爭後,英國充分吸取了教訓,開始往馬島下了本兒的部署防務力量。目前,英軍在馬島上的駐軍常年保持著一定規模,這還不算一些馬島人自發組織的防禦志願軍。島上設有防空導彈和防空炮營,3個雷達站和數個野戰雷達系統。這些雷達站可以覆蓋馬島周邊數上百公里的海面和空域,阿根廷那邊一有什麼風吹草動,英國駐軍很快就能精確探測,做出反應;

此外,英軍在馬島上還有2個主要機場,常駐多架戰機和運輸機;馬島的英軍配有海上巡邏船隊,英國皇家海軍的驅逐艦和護衛艦也會經常來馬島地區高調巡航,刷刷存在感。

(馬島機場的狂風戰機)面對防守嚴密的馬島,當今的阿根廷軍隊除非掌握了更高手段的信息化壓制手段和絕對優勢的裝備,否則真是連根針都不好插進去。

而阿根廷呢,經濟形勢一直非常糟糕,其貨幣比索“嘩嘩”的往下跌,按照比索和美元的比價關係來看,十年時間貶值了近95%,國內政局也不穩定,軍隊是沒錢更新裝備,很多軍備都屬於“超期服役”,士兵缺乏訓練,更沒有像樣的兩棲登陸艦來運送兵源;

空軍方面呢,從本土一起飛,沒多久,就會被馬島上的英軍反導系統探測出來,根本夠不著馬島上空,就會早早的被英軍在半路上解決掉了。

而且,前些年阿根廷招標時,在西方的花樣忽悠下,捨棄了跟咱們中國合作的梟龍戰機,竟然選擇了二手法國幻影,看來1982年法國的對阿根廷落井下石的事兒,貌似沒留下什麼陰影。

就這樣,阿根廷嫌貴,放棄了帶配套生產線的梟龍,等於再一次放棄了空軍裝備的自給機會,難道1982年的慘敗,沒有留下什麼讓他們好好吸取的教訓嗎?真是搞不懂。

此外,阿根廷水面作戰力量方面也是衰敗的不行。目前,阿軍唯一具有防空能力的艦艇只剩下了4艘艾米蘭特·布朗級驅逐艦,可攜帶24枚艦空導彈。但這批導彈早已經過了“保質期”,不知道還靠不靠譜。即便導彈還能用,其射程才20—30公里左右,也不足以為艦隊提供保護。

所以,綜合來看阿根廷講,作戰能力算是不升反降。

再看英國,衡量一國是否為全球性大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其是否具備全球戰略投送能力。所以,一直特別驕傲的英國,雖然日子過的緊巴巴,但向來非常關注這方面的建設發展,以保障自己的大國地位。

因此,即使“脫歐”把英國的政治搞得一團糟,經濟也不景氣,但軍事實力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比如,剛剛開始服役的伊麗莎白女王級的重型航空母艦,雖說比不上美國尼米茲級那麼潮,但搭配著F-35戰機,綜合戰鬥能力還是可以的。英國即使沒有戰略轟炸機,但搭配著航母編隊和加油機,皇家空軍的遠程投送能力也算相當可觀。

而且,英軍航母編隊的護衛艦多采用美式裝備,這樣,隨著英美兩國裝備制式趨於統一,也不排除兩軍共享數據鏈、甚至整合作戰指揮體系的可能。如果加上美方的技術支持,阿根廷就更不是對手了。

所以,與英國緊隨美國跟進新軍事技術革命相比,阿根廷的總體軍事技術水平比1982年馬島之戰時並未有什麼實質性進步,加上目前馬島上的英國在吸取早年教訓後,較為完善的戍防措施,阿根廷再次叫板英國,幾乎就等於以卵擊石。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馬島戰爭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37年,當年的一次現代化戰爭實打實的的考驗了兩國的軍事實力,有人歡喜有人愁,對英國人來講,這彰顯了大英帝國最後的餘暉,有人說馬島戰爭是英國人最後的倔強,我覺得說的挺符合心境的。戰爭結束後,鐵娘子領導的政府贏得了大選的勝利,阿根廷的軍政府迅速倒臺,這次戰爭對阿根廷來講簡直就是雪上加霜,這次失敗宣告了阿根廷的徹底衰落。

戰爭並沒有平息兩個國家對馬島主權的爭執,相反,戰爭使兩個國家的距離更遠,仇恨更深了。如果兩國戰端再開,英國人還有沒有能力進行遠征?能不能守住大英帝國的榮譽?簡單聊一聊。


從軍事實力來講,阿軍目前陸海空三軍共有70,000名現役軍人,受馬島戰爭失敗因素影響,作為阿根廷撐門面的空軍也過上了苦日子,甚至一度被英媒嘲笑為“只有螺旋槳戰機”的空軍。戰爭結束後的幾年,隨著阿根廷經濟嚴重惡化,加上受到北約對其武器禁運的影響,整個阿根廷軍隊尤其是阿根廷空軍質量與數量急劇下降。

從2015年年底開始,阿根廷空軍所有的噴氣式戰機全部停飛,國土防空巡邏任務只能由螺旋槳攻擊機IA-58執行。70年前就能研製噴氣式戰鬥機的國家如今卻落到“拾人爪牙”的地步,實在令人唏噓。不過在今年的5月14日阿根廷花費1250萬美金購買了五架法軍退役封存的二手超軍旗戰鬥機。

而阿根廷海軍日子也不好過!繼聖胡安號在2017年失蹤之後,阿根廷到了2019年已無一艘可用潛艇了,想當年阿根廷海軍曾經在全球都排名前列,曾經擁有過航空母艦等主力艦,讓我們羨慕不已,誰也沒有想到,竟落到如此地步,真是太悲哀了。綜合來看目前的阿根廷海空軍的實力在“馬島戰爭”的40來年時間裡不但沒有加強,反而是大大的退步了!


反觀英國來講,英國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有人說現在英國的軍事力量十分孱弱,簡直就是五常之恥,這句話聽起來也十分有道理,畢竟現在的英國政府對待英軍的態度就一個字“裁、裁、裁”。不過英國作為傳統的海洋強國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聯合國五大流氓國家,經濟、軍事和科技研發實力還是不容小覷,201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28662億美元,綜合世界排名第五,經費開支達到530億美金,世界排名第三。

目前英軍總兵力約23萬人,其中陸軍11.39萬人,皇家海軍4.45萬人,皇家空軍5.254萬人,雖然二戰後英國海軍一直在自廢武功,但是也一直在打造一支與自身國力和能夠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相等的海軍,規模不大,技術先進,人員素質一流,依然是一支藍水海軍,目前英國海軍擁有76艘水面艦艇、11艘核動力潛艇、2艘航母,編有1個艦隊、5個分艦隊,9近幾年也是硬硬的從為數不多的軍費裡面撥出來建造新的航母,這也說明英國人對海軍還是相當的重視!

當前的英國空軍緊緊追隨美國的步伐,加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退役了火神轟炸機,並保持適度規模,在列裝了“颱風”多用途戰鬥機和F-35戰鬥機,並擁有一定規模的空中預警機、加油機、戰略運輸機、戰術轟戰機、電子偵察機等主戰裝備,英國皇家空軍仍是一支強大的地區性空中力量,其整體實力仍佔據世界前列。


阿軍在馬島戰爭後基本上就沒有再打過仗,已經和平了很久,當和平兵的思想應該也比較重,實戰經驗基本上為零,而英國這幾年緊隨美國人的腳步,多次參與了影響世界格局的重大戰爭和局部戰爭,有很豐富的實戰經驗,兵員素質和戰鬥經驗都遙遙領先阿軍。再者阿空軍的實力都可能比不上英軍在島上的空軍實力,有人說英軍已經不具備遠征的能力了,我一直在懷疑這種說法,像英國這個攪屎棍子都積極的參與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戰爭,怎麼可能會任由自己的核心利益受損?從各個方面來看,英國再次送兒上戰場,組織一次遠征的能力還是有的,特別是對付阿根廷這種三流的軍隊,應該不成問題!

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我是綠色征衣,期待您的關注!


綠色征衣


1982年馬島海戰前英國軍力已經開始衰敗,國內東拼西湊,並徵用部分民用船隻才勉強保證能將8000兵力投從到馬島。海軍主力艦艇也是傾巢出動,包括2艘航母,最先進的42型驅逐艦,還有21型護衛艦,以及核潛艇。

面對實力並不出色的阿根廷軍隊雖然最後取得了戰爭勝利,但是海軍最新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在內的多艘艦艇被擊沉擊傷,損失佔了參戰艦艇兵力的一半。這還是法國盟友斷了阿根廷“飛魚”導彈的結果,試想如果阿軍“飛魚”導彈數量足夠,並對英軍特混艦隊展開攻擊,那麼即便是佔領島嶼的英軍也會斷了補給而成孤軍,戰爭的結局興許就是另一番景象。

現在的英國對比當初只能用更慘來形容,雖然擁有雙航母,但是艦載機並未配全,不具備同時投入作戰的能力,而航母的“帶刀護衛”滿載7300餘噸45型驅逐艦一共只有6艘,由於都有動力系統的故障,除了一艘勉強在外執勤,其餘五艘屬於“趴窩”狀態,總體改裝需要5年時間裡,到2025年結束。護衛艦的情況也沒有多大好轉,由於最新的26型護衛艦計劃推遲,所以13艘老舊的滿載4200餘噸23型護衛艦隻能通過翻新來保持戰鬥力,並繼續延長服役時間。10艘核潛艇性能還算不錯。

輔助艦艇包括,2艘滿載1.8萬噸阿爾比恩級兩棲船塢攻擊艦,4艘4萬噸潮級補給艦,2艘滿載3.6萬噸維多利亞堡級補給艦等等。

現在一個航母戰鬥群是由多艘不同功能的艦艇組成,如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和綜合補給艦等等。需要各個艦種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各司其職各顯其能。一般情況下基本編制在6-10艘艦艇,根據職能分工不同驅逐艦跟護衛艦主要擔負著為艦隊反潛、護航、警戒、支援等作戰任務。

航母艦載機則需要奪取制空權,對敵方海陸目標進行打擊。攻擊型潛艇,執行水下預警偷襲敵方大型水面目標等任務。兩棲登陸艦則搭載士兵直接進行登陸作戰。還有綜合補給艦、加油船、醫療船,為航母艦隊提供物資補給和維修和戰場救護等等。

阿根廷現狀更慘,其國內經濟一團糟,鉅額債務纏身。經濟是支撐軍力的前提條件,其軍事實力總體只相當於英國的一半而已。所以說阿根廷自身都難保,哪還敢有過分企圖。

如題假設阿根廷有能力奪取馬島,馬島海戰重演,英國海軍無法短時間組成特混艦隊,其海軍主力艦艇現階段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現代戰爭條件下的兩棲作戰,不但要靠海軍完成,更是一個體系戰爭,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比拼,之所以英國海軍滑落到這種程度,其實就是國力日衰,缺錢導致軍力下降。

另外英國是北約組織成員國,如果真的戰端一開,根據防衛協定北約各成員國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屬馬姓楊


題主的問題是:如果馬爾維納斯群島爭端再起,如今的英國是否還能獲勝?

幾乎可以肯定,假如馬島爭端再起,以目前英國的軍事力量,一定會取得對阿根廷更大的勝利。

別看英國是一天不如一天,那是相對的,其實阿根廷這些年混的更慘。

  • 目前,阿根廷軍隊總人數只有7萬,軍隊的裝備就更不行了。

阿根廷陸軍的主力裝備是TAM中型坦克,這種坦克研發自70年代初期,從1979年開始大規模列裝,但是1983年經濟困難後就停產了,一直到1994年才再次開始生產。

(TAM中型坦克)

目前,阿根廷軍隊中裝備了200多輛該型號坦克,是軍中的主力。

此外,阿根廷軍中還有100多輛產自法國和奧地利的輕型坦克,都是上個世紀中期的老掉牙產品了。

阿根廷海軍由於資金不足,難以進行日常的維護和訓練,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船隻滿足航行要求。

例如,阿根廷海軍的破冰船AlmiranteIrízar號在2007年因為發電機倉發生火災被迫進行維修,這艘船從2007年一直修到2017年。這不是阿根廷人有工匠精神,而是他們沒錢!

(就是這艘船)

所以,如果爆發和英國的衝突,阿根廷海軍即使把能開的船都開出去,也只有理論值的三分之一戰力。而且還不能在交戰中被擊傷,否則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修好。

何止是海軍和陸軍有問題,阿根廷的空軍也不咋地。

目前阿根廷的主力戰機和馬島戰爭時期沒有區別,還是以法國幻影-2000戰機為主。其中的原因和英國不無關係,馬島戰爭之後,阿根廷損失了60多架戰機,所以戰爭結束後一直有補充損失的努力。

但在英國的阻撓下,阿根廷試圖購買美製F-16戰機的努力失敗。不得已只好購買了美國的A-4AR地面攻擊戰鬥機,然後又從秘魯勻了10架幻影,從以色列那裡買來19架退役的戰機,這才將將把損失給彌補上。

(A-4AR地面攻擊機)

所以,現在的阿根廷空軍實力很可能還沒馬島戰爭期間強大。

  • 再看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雖然沒落了,可這種沒落只是相對於世界強國。

實際上,以英國這些年在軍事上的建設來看,他相對於世界大多數國家軍事優勢是在逐漸拉開的狀態。

以英國賴以成名的皇家海軍為例,雖然軍方的艦隻在減少,新加入海軍的戰艦戰鬥力可是數倍於老式軍艦。

目前大英帝國有兩艘艘航母,一艘兩棲攻擊艦、兩艘船塢登陸艦,驅逐艦、巡防艦十九艘,加上輔助軍艦,總排水量高達67萬噸之多。

英國海軍最大的軍艦是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該艦排水量7萬噸,可搭載最多70架飛機。

(伊麗莎白女王號)

而且,英國航母艦載機極為先進,其中包括最新的美製F-35閃電戰鬥機。這種戰機在面對阿根廷戰機的時候可以實現降維打擊,有能力全殲阿根廷海空軍。

(F-35戰機)

至於阿根廷陸軍,他們在英軍面前就更沒有抵抗能力了。

英國陸軍目前有現役部隊8萬人,超過了阿根廷三軍總數,並且這支部隊裝備極為先進。

英國陸軍的主戰坦克為挑戰者2主戰坦克,該型坦克裝備120毫米線膛炮,可以輕鬆擊穿阿根廷坦克。

同時,挑戰者2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極強,使用了二代查布漢複合式裝甲,並增加了鎢金夾層。在伊拉克戰場,挑戰者2主戰坦克曾經出現過被8枚PRG和2枚米蘭反坦克導彈擊中後安然退出戰場修理的案例。

(挑戰者2主戰坦克)

如果再次爆發馬島戰爭,英軍不僅在海空大戰中可以輕鬆取勝,在陸戰中即使空軍不參與,英國陸軍也可以輕鬆壓制住阿根廷陸軍。

所以,今天的英國軍隊對阿根廷軍隊有著比馬島戰爭期間更大的優勢。


歷史風暴


如果馬島爭端再起,英國仍能獲勝。

其一,1982年阿根廷奪島失敗,馬島仍由英國控制,從此,英艦艇戰機常駐。考慮到馬島戰爭爆發前,英軍在島上只象徵性駐紮部隊,導致馬島戰爭初期被阿軍輕易攻佔,為了鞏固和提高實際控制能力,加強和調整武裝力量的部署。不惜花巨資改造和建造軍艦和戰機。英阿馬島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以海軍為主,有陸,空軍參加,規模較大的海上局部戰爭。目前,英國在馬島駐有1000多兵力,英國空軍在馬島部署有3箇中隊,並增派4架轟炸機。另外,英國海軍有4艘軍艦部署在馬島海域,應對馬島隨時可能出現的緊張局勢。英國駐馬島陸軍為500人,由步兵,工程兵,通信部隊和後勤支援部隊組成。英軍還在馬島上駐有一支電子作戰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一旦收到阿根廷即將進攻馬島的情報或有跡象顯示馬島受到威脅,英軍遠征部隊將趕赴馬島參戰。

其二,反觀阿根廷方面,馬島戰爭後,本來就落後的海空軍,因國家經濟萎靡,財力不足,更是慘不忍睹。考慮到奪島戰役還得靠陸軍,根據快速作戰原則,阿陸軍取消了師級編制,全國共3個軍,軍下轄不同種類的作戰旅,目前阿陸軍共有2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旅,3個山地旅,1個空降旅和2個叢林作戰旅,機動作戰能力大為加強。軍事變革力度可謂很大。

其三,英阿雙方綜合國力和作戰力量對比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沒有根本逆轉,阿根廷總體實力仍無法和英國相比,因此,若馬島再次發生爭端,阿根廷仍無勝算。


皖北隱士



如果現在發生第二次馬島戰爭,單獨以純軍事因素探討戰爭結局,儘管阿根廷軍隊實力或許比37年前還差強人意,但同時英國軍隊的墮落更悽慘,他們能夠戰勝上萬公里的征途就算不錯了,還打什麼仗?如果阿根廷軍隊決心奪回馬島控制權,不借助外力,英軍根本無法在馬島生存。



其實英國在1982年馬島戰爭中得以轉敗為勝,還真有點兒勝之不武。阿根廷軍隊曾經打得有聲有色,讓英國皇家海軍龐大艦隊在損失了一艘謝菲爾德之後,已經不敢正面面對阿根廷空軍的攻擊,只能躲到馬島背面的大西洋上,以艦載機為馬島戰場提供空中支援。


由於阿根廷空軍超級軍旗戰機,以兩發飛魚空艦導彈把當時英軍最先進的,號稱不會沉沒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送進了海底,已經徹底打掉了皇家海軍的銳氣,同時也讓英方感覺到只要阿軍有足夠的飛魚導彈,皇家海軍必敗,其競技神、無敵號航母也將葬身海底。

於是英美聯合對法國施壓,迫使法國對阿根廷斷供了飛魚導彈等關鍵作戰裝備,讓阿根廷空軍失去了對英國艦隊防區外打擊的優勢。在使用其它攻擊彈藥,與英軍艦載機、防空火力經過一段時間拼命,遭受了重大損失之後,只能無可奈何的放棄了制空權的爭奪。把馬島地區的制空權連同制海權一併奉送給了英國海軍,使阿軍馬島地面部隊失去了來自本土的所有支援保障,造成軍心動搖唯有投降一途。在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領導下,英國確實勝利了,但勝之不武。



但現在的英國早已今非昔比,其經濟實力的嚴重衰落使皇家海軍早已一蹶不振。一條漏水問題無法解決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率領六艘經常無故動力停車的【45】型驅逐艦,很難想象這艦隊能夠保證順利的投入馬島戰場,那幾架還沒成軍的【f35b】,比阿根廷空軍性能優勢再大,怎麼飛到萬里之外投入戰場?更不可想象憑這樣一支艦隊,還可以持續支撐到這場戰爭的勝利。面對脫歐後將四分五裂的國力,英國當局還有沒有信心派出這支艦隊再打一場拉島戰爭?都是個未知數。





所以,如果單純評估英國自身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他甚至已經無力再發動這場馬島戰爭,更不可想像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了。


鐵嶺鋒


英國能夠在馬島戰爭當中取得勝利,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英國的海軍力量比較強大!現在英國海軍相比較之前的規模來看,確實是不如之前了,簡單的來說當時英國能夠出動兩艘航母,也就是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而如果此時此刻,阿根廷要是再次收復馬爾維納斯群島的話,英國目前能夠出動的航母數量為零,雖然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服役了,但是上次因為進水原因還在維修中,進口美國的F35B艦載機也才到貨幾架,戰鬥力也沒有完全形成。

1982年馬島戰爭

還是先說下馬島戰爭吧,馬爾維納斯群島在地理位置上非常靠近阿根廷,原則上主權屬於阿根廷,歷史上是英國的殖民地,目前實際控制權一直都是在英國手裡。1982年,由於阿根廷國內糟糕的狀況,導致當時的阿根廷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確定發動一場戰爭,企圖通過獲得勝利來提高政府的威信。

所以就在1982年,阿根廷單方面宣佈收復了馬爾維納斯群島,這讓當時的英國頗為震驚,但是隨即開始反擊,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決定派出特混艦隊,其中包括兩艘航母和多艘核潛艇,決定奪回遠在一萬三千公里之外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雖然阿根廷當局意志高昂,但是軍隊的戰鬥意志很低迷,雖然就在自己家門口,但是連後勤補給都存在問題,底層士兵完全沒有戰鬥意志,在英國的強勢進攻下,阿根廷一艘主力軍艦和潛艇被擊沉,阿根廷在馬島的守軍也立刻投降了。雖然阿根廷的空軍戰鬥機擊沉了數艘英國軍艦,但是最後的結果還是阿根廷投降了。

阿根廷失敗原因

可以說阿根廷佔盡了天時地利,以逸待勞,面對萬里迢迢趕來的英國軍隊竟然束手無策,阿根廷當時也有一艘5月25日號航母,但是被嚇到躲在港口不出來,可以說並不是當時英國特混艦隊有多厲害,而是阿根廷糟糕的軍事力量和戰鬥意志。

就比如說阿根廷的武器幾乎都是進口,工業實力差,非常受制於人,使用的軍艦有些甚至還是英國製造的,比如5月25日號航母就是英國製造的!在戰場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戰鬥機,也全部進口,尤其是給予英國沉重打擊的法國飛魚反艦導彈,阿根廷數量有限,想再從法國進口,法國因為考慮到影響沒有同意,從第三國購買也未能如願!如果阿根廷手裡還有更多數量的飛魚反艦導彈,那麼馬島海戰最後的結果可能會被改寫。

英阿目前實力

前面說了英國目前的海軍實力不容樂觀,但是相比較目前阿根廷怎樣呢?只能說阿根廷的目前的情況比英國更加糟糕,有人說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從發達國家退回到發展中國家的國家!

馬島戰爭幾十年過去了,阿根廷的軍事力量也沒有多大的變化,海軍實力甚至倒退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阿根廷唯一的航母退役了,如今的阿根廷已經是沒有航母的國家。

如果大家關注新聞,就知道今年五月末,阿根廷接收了五架來自法國的超級軍旗戰鬥機,而且還是二手的,均價不到300萬美元!我們知道超級軍旗都是推出半個世紀的老式戰鬥機了,阿根廷如今還是當寶一樣的存在,就是因為阿根廷目前的國內狀況還是非常糟糕,根本沒錢購買武器,也更別說自己研製武器了!

所以阿根廷不但沒有進步,反而是退步了。英國現在也沒有之前那麼大規模的艦隊,對付阿根廷根本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取勝概率,英國那艘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即使是可以出海,但是也沒有幾架艦載機,F35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配齊。下圖就是英國海軍目前的情況,數據不全(如航母服役情況),僅供參考:

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一艘在役,一艘即將服役,而且目前均沒有艦載機,幾架才到貨的F35B也沒有形成戰鬥力,海鷂式艦載機已經退役了。之前在英國航母進行測試的F35B艦載機,多數還是借用美國的。也就是英國航母沒有真正的形成航母該有的戰鬥力,只有直升機艦載機,當直升機航母使用,作用有限。

另外英國沒有戰略轟炸機了,馬島海戰當中發揮作用的火神中程戰略轟炸機目前也已經退役了!

所以即使阿根廷的實力多差,英國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最重要的戰鬥機,英國目前是無法派來了,英國目前擁有先進戰鬥機包括F35和颱風等戰鬥機,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它們只能在陸地機場起飛作戰,英國在馬島附近沒有陸地機場,靠空中加油機加油從本土起飛作戰根本就不切實際!

雖然英國目前服役了先進的45型導彈驅逐艦,但是幾艘導彈驅逐艦面對一個國家的空軍和海軍,還是非常有壓力的!阿根廷經過馬島失敗的教訓,也儲備了一定數量的反艦導彈,要是出現一艘45型導彈驅逐艦被擊中或者被擊沉,那麼影響是巨大的,英國必定會收縮海軍編隊,不敢輕易迎戰。

英阿再次海戰結果

所以阿根廷這個時候再次迅速奪取馬島,這是很輕鬆的,就和第一次差不多,然後做好防禦,同時提高士兵戰鬥意志,全民一致對外,總結第一次失敗經驗,做好反登陸作戰!英國到時候也只能乾著急,因為再派特混艦隊也是沒用的,沒有航母艦載機的英國特混艦隊,還會受到阿根廷空軍戰鬥機和海軍潛艇的威脅。

有人說英國可以利用彈道導彈核武器威懾阿根廷,或者使用常規的巡航導彈攻擊阿根廷本土,逼迫阿根廷放棄馬島,但是我覺得英國不會這麼做,這樣做的代價是巨大的,也只會加重局勢。另外英國求助北約提供幫助也是不可能的,北約其它國家才不會趟這趟渾水的,可能最後英國只能要求聯合國出面來調停戰爭,暫時放棄馬島!

然後再過幾年,等英國的兩艘航母全部服役,加速完成艦載機的配齊,那麼英國極有可能再次奪回馬島,因為英國不能讓馬島作為一個不好的開頭 ,否則像直布羅陀和塞浦路斯部分領土這樣重要的海外殖民地都可能會被收復!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理解,您怎麼看!


資訊所長


對於領土爭端,在一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是不會在非武力情況下收復領土的。也就是說,在領土問題上除非國際形勢突變。武力收復是唯一的途徑和措施。如果今天再次爆發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在沒有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大英帝國還是有能力擊敗阿根廷的。

在論述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現在的英國和阿根廷是怎樣的。英國,國土面積大約24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78位。英國2019GDP大約28000億美金位居世界第7位。軍事能力排名位居世界第四位。人類發展指數0.922世界排名第14位。阿根廷,國土面積大約278萬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8位。阿根廷2019GDP大約5658億美金位居世界第26位。軍事能力排名位居世界第31位。人類發展指數0.805世界排名第46位。兩相對比之下,英國勝阿根廷很多。現代化的戰爭。打的高科技,打的是就是國家綜合國力,這些顯然阿根廷不是英國的對手。馬爾維納斯群島目前在英國控制之中。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群島。總計776個小島,面積12200平方公里。島內民眾擁有內部自治權,英國負責其國防和外交事務。常駐人口3398人。

英阿兩國如果交戰肯定是海空軍交手。阿根廷海軍大約7萬人左右,(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編有水面艦隊、潛艇、陸戰隊和航空兵4個司令部。潛艇2艘,驅逐艦10艘。航空母艦1艘。以如此兵力抵禦英國皇家海軍顯然是不足的,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英國與阿根廷進行了長達74天的馬島戰爭,皇家海軍特遣艦隊萬里遠征,編隊艦艇總數超過40艘。當然今天的英國皇家海軍顯然也沒有這個實力了。雖說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但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的英國皇家海軍有1艘常規動力航母,攻擊型核潛艇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4艘。軍艦總體數量75艘現役艦艇。皇家海軍的總排水量約為408,750 噸。通過對比不難發現,馬島戰爭之後的30多年時間裡,英國皇家海軍的兵力大幅度縮水。規模總體下滑。

即便如此,英國也能夠組成特混艦隊擊敗阿根廷軍隊,可以把阿根廷吊著打。首先就是雙方國力差距比較大,阿根廷本身已經近200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爭,而英國軍隊始終具有實戰經驗。再就是在馬島問題上由於和阿根廷發發生過武力衝突。英國不會再給阿根廷第二次偷襲機會,也不會給予任何談判機會。戰爭一旦爆發,英國就會宣佈對阿根廷實施經濟封鎖,貿易禁運。金融管制。阿根廷在經濟上立即就 會破產。西方主要國家即便中立,也會偏袒英國,阿根廷必然陷入全球孤立狀態,在種情況下阿根廷的失敗就是必然的。

軍事實力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他不僅只是領土戰爭,更是兩國家實力的博弈。英國無論在任何方面都遠非阿根廷可比。戰爭不僅僅是軍事實力的對比,更是經濟,外交,國際戰略的比較。也就是說。即使英阿再在軍事上於馬島爆發衝突,最後的結果也不會與1982年的馬島戰爭太大差別。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馬爾維納斯群島是阿根廷與英國之間的爭議土地,雖然阿根廷輸了1982年的馬島戰爭,但是他們對於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要求從來沒有停止過,如果馬爾維納斯群島爭端再起,英國這次會凶多吉少,但是阿根廷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1982年的馬島戰爭,阿根廷敗在對國際局勢的錯誤判斷,當時阿根廷軍政府以為英國要從馬爾維納斯群島撤軍,他們攻擊馬爾維納斯群島後,英國不會反擊,於是他們並沒有做好軍需準備。當阿根廷武力奪取馬爾維納斯群島後,英國反擊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先是取得美國和法國的支持,然後派出海軍特遣隊前往馬爾維納斯群島。

馬島戰爭初期,英國雖然有航空母艦,但是發動遠程戰爭的他們沒有取得優勢,他們被阿根廷軍壓制住了。戰爭之中,軍需裝備非常重要,阿根廷軍政府的總統加爾鐵裡以為自己與美國總統里根私人關係好,美國肯定會支持自己,但是他錯了,美國聯合法國對阿根廷進行了制裁,阿根廷無法從法國那裡購買到武器彈藥。馬島戰爭到了白熱化的時候,阿根廷由於被法國停了武器供應,他們漸漸不低英軍的攻擊,最後只能選擇投降。

如果馬爾維納斯群島爭端再起,阿根廷做好軍需準備,那麼他們將取得勝利。美國和俄羅斯是全世界最大的兩個武器出口國,阿根廷要是再找美國買武器的話,美國會在爭端再起的時候,再次站到英國身邊。美國一直在慫恿英國脫歐,並企圖把他們與自己綁定在一起,如果這個時候英國與阿根廷起爭端,那麼美國肯定會選擇幫助英國。阿根廷選擇找俄羅斯買武器的話,那會穩妥許多,早在上一次馬島戰爭的時候,阿根廷在被法國斷供武器後,他們就找蘇聯幫忙,只是過於倉促,蘇聯的武器支持沒有到位。這次阿根廷找俄羅斯買武器的話,爭端再次的時候,不用擔心被斷供武器彈藥。

馬爾維納斯群島的英軍不具備強大的防禦能力,做好準備的阿根廷可以輕鬆奪島,而這次英國不再具備反擊能力。1982年的馬島戰爭,英國出動了“競技神”號航母和“無敵號”航母,依靠42架“海鷂”戰鬥機的強大攻擊力,他們取得制空權和制海權後,登陸馬爾維納斯群島並奪回主控權。英國現在服役的航母只有1艘“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由於受經濟問題困擾,配置的美國F-35B戰鬥機還沒全部到位,航母戰鬥編隊一直無法建立起來,加上時常出現漏水現象,根本無法奪取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1982年的馬島戰爭後,英國就開始注意兩棲作戰,英國現役兩棲戰艦有7艘,1艘“海洋號”兩棲攻擊艦、2艘“海洋之子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以及4艘“海灣級”輔助登陸艦。“海洋號”兩棲攻擊艦上搭載著12架運輸直升機和6架攻擊直升機,配合2艘“海神之子級”船塢登陸艦一起作戰的話,每波次可同時投入l0架攻擊直升機,但是這些根本不能抵抗住阿根廷空軍的攻擊。阿根廷自1982年的馬島戰爭後,經濟一直不景氣,這導致他們無法採購先進的戰鬥機,他們現在擁有的202架作戰飛機和14架武裝直升機,雖然戰鬥性能一般,但是這也比英國的直升機來得強。除非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能夠組成強大的戰鬥編隊,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在勞師遠程中戰勝阿根廷,強龍不壓地頭蛇!

英國現在面臨脫歐和蘇格拉獨立兩個問題,這加劇了他們的經濟問題,按理說此時是英國最虛弱的時候,可是阿根廷根本不敢再次對馬島發動武力奪島行動。1982年馬島戰爭後,阿根廷的經濟一直不好,此時打仗的話,他們自身的經濟問題會加劇,而且上一次馬島戰爭阿根廷是投降方,如果作為投降方的阿根廷再次武力奪島,那麼他們將再次面臨國際的經濟制裁,阿根廷的經濟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