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封建社會的定義是什麼?中國的封建社會在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燕園讀史


這個應該是非常容易被誤解的知識點,有多種說法,我說說個人淺顯的理解:

在定義中,封建社會是指實行封建制度的社會狀態。這裡提到了一個詞:封建制度。


所以要想了解封建社會,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封建制度。

什麼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指的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政治制度範疇。。

那麼這個制度的實施模式是什麼樣的?就是封建。

封建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商頌·殷武》:“命於下國,封建厥福”,意思是指封邦建國。

所以,封建即“封土建國”,即由共主或中央王朝(如周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於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讓他們建立封國(諸侯國),保衛中央。


按照《周官》記載,周的“封建”,雖然分權給了各分封國(諸侯國),但是中央政府的政令是完全可以傳達給分封國的,組織各分封國為一個大的國,也就是天下。

中央與諸侯國之間靠:命官、貢物、盟約、朝聘、刑罰、哀恤維繫。


至於開始時間,說法也不一。

一種說法:

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相傳黃帝為封建之始,到周朝,制度才完全完備。但是,周之前,關於制度的記載非常少。

一種說法:

周武王實行的第一次“封建”,原因有三:

首先是為了安撫殷民,同時加以監視;

其次是進行武裝移民,藉此擴展勢力;

還有就是籠絡人心,以鞏固周朝的統治。

至於封建社會的結束,說法是:

春秋、戰國期間,已經慢慢的有分封國由封建漸漸的變為郡縣。周赧王27年10月,秦昭王自稱西帝,同年12月,齊湣王稱東帝。這就意味著,天下已不再完全是周天下。待秦統一六國後,實施郡縣制,再到漢武帝,諸侯王完全被削弱實力,到這時,封建制度幾乎就沒有了。

顧炎武先生的《日知錄》,寫到:

“古封建之國,其未盡滅於秦始皇者,《衛世家》言‘二世元年,衛君角為庶人。’是始皇時衛未嘗亡也。《趙世家》言‘趙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秦始皇本紀》言‘二十五年,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漢興,有東海王搖、閩越王無諸之屬,是越未嘗亡也。《西南夷傳》又言‘秦滅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然則,謂秦滅五等而郡縣,亦舉其大勢然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