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1689年,沙皇政府正忙於同土耳其、克里米亞汗國以及瑞典開戰,面對清帝國在遠東對沙俄的軍事優勢,於是沙俄不得不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抽身東方戰事。

該條約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但同時清帝國同意把額爾古納河以西大片土地割讓給俄國,雙方承認烏第河以南至大興安嶺之間為兩國未定國界。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但是,沙俄對於該條約有著獨特的看法和觀點。

土地是我們的,愛好和平的俄國雖然制止了侵略,但是蒙受嚴重的領土損失

首先俄國佔領的這些地方從來不是中國的,而且當地人是向俄國繳納實物稅的同時清帝國的軍事行動是非法的,黑龍江是兩國天然的疆界。俄國在黑龍江上游沿岸修築城堡和徵收實物稅,但是命令軍職人員不得到黑龍江右岸,這充分證明俄國是尊重清帝國和愛好和平的。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其次,清帝國在平息內部事務後充分暴露了意圖,企圖侵佔黑龍江沿岸的俄國土地,包括鄂霍次克海部分沿岸地區,還聲稱俄國人必須撤至雅庫茨克,如果仍然拒不遵命,軍隊將進攻消滅俄國人。但是,俄國領土的守衛者竭盡全力進行抵抗,直到彈盡糧絕。雖然俄國軍隊被迫全部撤至涅爾琴斯克(尼布楚),但是頑強抵抗表明,迫使俄國割讓這些地區決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條約最終制止了清帝國對東西伯利亞的進一步侵略,成功地維護了俄國對後貝加爾和鄂霍茨克海沿岸的權利。由於對黑龍江流域的山脈、許多河流還不夠清楚,不可能準確劃界,待議區給俄國留下了以後談判的餘地。黑龍江地區長期從俄國分離出去,從而給這些地方帶來了嚴重後果。俄國人在那裡經營的農業和漁獵業遭受到了嚴重破壞,以致這塊領土在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得到開發。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沙俄時期的尼布楚


清帝國恃強凌弱,蓄謀已久,武力強加不平等條約

清帝國繼承了中國曆代皇帝大國主義的衣缽,將自己凌駕於別國,特則是鄰國的統治者之上。清帝國是一個強大而富有侵略性的封建大國,剛從內部戰爭中恢復實力,就開始大規模征服周邊國家。此次不平等條約是事先非法佔領俄國領土,強加給俄國的。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清帝國全盛圖


起初因沒有足夠的兵力和給養,導致清帝國企圖侵佔俄國領土的嘗試沒有成功。後來清帝國的使者數次來到涅爾琴斯克(尼布楚),以戰爭相威脅,但是當時並未要求俄國人該地區,這顯然使俄國失掉警惕,從而贏得時間。隨後清帝國設立了吉林造船廠,將軍府從寧古塔遷到了新建的吉林城,進一步做戰爭準備。

雙方在涅爾琴斯克(尼布楚)舉行談判,清軍依然在圍攻俄羅斯的軍事據點,毀壞附近的莊稼,還有暴亂的布里亞特蒙古人相助。而俄國在涅爾琴斯克(尼布楚)的軍隊火槍兵和哥薩克士兵加在一起不到2000人。清帝國單單是乘船到涅爾琴斯克(尼布楚),就有3000多人。此外,隨同使團到達的還有2000多騎兵。整個大軍綿延數十里,約10000多人。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在武力的挾持下,清帝國一開始就要求俄國讓出勒拿河以南的所有土地,但俄國對這些物力的要求根本不予理踩。

後來,清帝國使節要求割讓阿穆爾地區和後貝加爾部分地區,並以戰爭來威脅俄國,最終俄國在不平等的《尼布楚條約》作出重大讓步。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尼布楚條約》雖然約束了沙俄東進侵略的步伐,但也就僅僅保持了東北邊境穩定100多年的時間。1800年左右,賊心不死的沙俄就已開始侵佔庫頁島,隨即擴大了侵略範圍。中俄簽定《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的時候,沙俄早已經完成了這些地區的佔領,簽約只是為了合法化。無論國際,還是古今的各種條約根本不是談判出來的,只是實力博弈之後的過場而已!

沙俄解讀尼布楚條約:面對大軍壓境,無從選擇,只能向實力低頭

涅爾琴斯克(尼布楚)城中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