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是一個學生黨,我覺得我在家收到的對待與學習、成績好壞成真相關,這正常嗎?

一苑花開


不論小孩,還是大人。正確認識自己所遇到的事情,積極面對和解決,不要誇大影響,調整好心態,樂觀向上的生活和學習,一切主要還是靠自己,看自己。


說法驚堂木


我從小跟父母分開住,讀書時期也住宿,所以,對“家”沒有多大的概念和依賴。

小時候對父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好不容易見次面,就一直問我成績如何?考了多少分,班裡排第幾?

往高了說,他們高興啊,覺得我有出息,是塊讀書的料;稍微比之前落後,就冷著臉開始訓斥我不夠努力。

記得高三那年,他們都以為我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很遺憾,我發揮失常了,差了挺多分。

結果可想而知,我被狠狠訓了一頓,已經記不清他們說了啥?但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哭得有多狼狽。

當時怨過,恨過,現在畢業出來工作年,再加上自己已為人母,才慢慢懂得: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他們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我老家在鄉下,父母沒啥文化,自己過怕了苦日子,不想我重蹈覆轍而已,初心沒有錯,只是,他們不善言辭或者方式用錯。

別怪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通病,也是中國教育形勢所逼,可以多跟父母溝通,你在學習上的想法,另外,你自己也要加油!

別跟父母置氣,因為學習是自己的,以後的路也要自己走的,以後想喝粥還是吃飯?騎單車還是開豪車?全看你自己!





十月微光vlog


一個家庭之間,人與人之間應該是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那麼相互之間也應該是平等的,所以正常情況下,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在家中受到的待遇不應該因學習成績的優劣而不同。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果孩子學習很努力,但成績依然不夠好,做為家長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能對孩子太克刻,孩子努力就好。而對於學生自身來說,只要自己努力了,盡心了,問心無愧也就夠了,也不刻意去揣猜家長會怎麼對待自己。當然了,每當考試成績出來了,家長看到自已孩子的成績不錯,自然會感到高興一些,反之,則會有些許不快,甚至發點嘮叨,其實這也很正常,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嗎。但嘮叨歸嘮叨,過去了也就算了,家長也絕不會因此一直記恨自己孩子而對孩子不公。


李保全老師


問題都是自尊自信自控力問題,這些都跟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息息相關,

大部分問題就來於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父母也有他們的侷限性。首先不要去期望父母和環境怎樣,自己快樂做正事,問心無愧就行。

心態:其實只要做到有對自己對他人的一個基本責任感,其他順其自然,投入正事裡,只慢慢享受過程,不想結果就是最好。

1,首先相信自己

外界總會給我們挫折傷害,但只要我們永遠樂觀面對,終會修復創傷變成成長,就像我們的免疫力戰勝各種病毒獲得各種抗體一樣。

2,調動所有資源

除了調動我們的自身生命力,必要時調動我們能調動的所有資源。其實外界很願意提供幫助,世界很複雜,也很美好。

關於學習、玩遊戲等:

學習本身是很有趣的,因為人有好奇心,學習也是終身的事。每個孩子學習能力也肯定沒問題的——那麼小就學會漢語。學習不好,是因為有學習壓力。

分數不代表成績,成績不代表知識,知識不代表能力,而最重要的能力是快樂的能力。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身體健康樂觀善良才最重要,在此基礎上再積累某種特長,就完美了。學士碩士博士,沒有特長其實什麼都不是。

其他比如玩遊戲、玩手機、亂花錢等,也都是自控力問題。要明白眼睛和健康的重要性,最重要是自控力,是玩遊戲不是被遊戲玩。

至於錢,是一定要花出去,但花錢是很有學問的,但應該是越花越多,亂花是犯罪。總之,本著為自己和他人負責的原則,相信自己投入正事亨受細節。結果一定會越來越好,但去想結果就沒專注過程了,結果不好也沒關係,自己有充實開心的經歷也盡力了。


很寶貝


我覺得多少會影響點吧,成績好又乖巧的孩子父母也覺得臉上有光,心裡感到自豪榮幸,所以肯定會對孩子好。反之,如果成績不好,整天還光知道玩,父母肯定會覺得不爭氣,心裡的怨氣也會表現出來。當然,學習好不只是為了給父母長臉,還是為自己的前途鋪路,加油吧!


不懂先生40


正常,但不公平


unusual23267


人都是需要鼓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