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之後如果順勢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嗎?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是晚清中興的四大名臣之一,其一手創建的湘軍更是擊敗了差點顛覆清王朝的太平天國,也正是在太平天國後的那一段時間,也正是曾國藩的巔峰時期,不論是權勢還是軍隊實力可以說都達到了頂峰!

於是,很多人都在討論,要是這個時候曾國藩能趁機北上的話,那他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從而取而代之嗎?今天,我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如果曾國藩揮師北上,那麼他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是多少?

我估計曾國藩與清政府之間的勝負在三七分!曾國藩佔三成,清朝佔七成!為什麼,請看下面給您的分析!

勝算是有的,但不多隻有三分!

三分優勢在於,當時清朝政府所掌握的軍隊主要是早已腐爛不堪的八旗子弟。這些八旗兵們整天抽菸片,吃喝玩樂,早已經失去了剛入關時的戰鬥力。而曾國藩的湘勇團練則可以算是當時中國數一數二的軍隊,也是少數的能和太平軍作戰的部隊。這三分優勢則是他手裡掌握的軍隊所帶來的!

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之後如果順勢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嗎?

剩下的七分則全是劣勢!

劣勢其一

曾國藩兵雖多,將雖廣。但有一點很致命,那就是他們未必都是曾國藩的心腹,曾國藩如果要造反的話,他的手下可未必願意跟著他。他的手下中有不少是對清朝可謂是死忠黨,如左宗棠,李鴻章之流。更別說軍隊裡充斥的大量滿族軍官,他們就是清朝安在曾眼皮子底下的眼線,更不可能跟著他造反!

劣勢其二

清朝氣數未盡,還沒有到崩潰的時候!歷來的王朝更迭無不是前一個王朝氣數已盡,喪盡了民心,然後下一個王朝乘勢而起,取而代之!反觀當時滿清政府,清政府雖如落日一樣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但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時大部分的百姓還是認可清朝是國家的統治者,沒有民心所向,曾造反也就像太平天國一樣,只是個反賊罷了,沒有大義在!


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之後如果順勢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嗎?

劣勢其三

後援不足!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什麼?無非是錢糧罷了。曾國藩之所以能夠組建大量團練,靠的是湖廣地區源源不斷的錢糧供應,靠的是一路地主鄉紳的捐贈!而一旦他想要推翻清朝,那麼頃刻間,他對付太平軍最大的依仗後勤供應就會瞬間崩潰,湖廣當地官府不可能在供給他一兵一糧,而他造反者的身份也註定他不能以大義的身份向鄉紳們徵集錢糧,當時的統治階級地主鄉紳們也不會再給予他任何支援!

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之後如果順勢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嗎?

劣勢其四

曾國藩性格使然!曾國藩說到底是一個文人,是儒生!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四書五經,忠君愛國!他的性格也因此而被造就,他的定位就是臣,他沒有稱王的能力,沒有當帝所應有的一種霸氣!他無法以一個君王的身份來發號施令,他的那套為人處世之法在為臣時可以屢試不爽,但如若用在為君的身份上,那可就要大錯特錯了!為臣子的,講究的是一箇中庸之道,是如何逢迎上級,並且做到不得罪下級,做到面面俱到,人人稱讚的境界!而為君之道講的卻是王霸之道,首先為君的沒有上級,也就不需太顧慮他人感受。同時對臣子,也不能太過安撫,只有做到恩威並施才是一個真正的帝王,只是讓臣子們都稱讚卻不畏懼,那麼這個皇帝是治理不好國家的!很顯然曾國藩的為人處世之道只適合為臣,卻不適合為君!

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之後如果順勢揮師北上,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嗎?

綜述所說,曾國藩如果順勢北上的話,不能說他沒有絲毫的優勢,但只能說很小,頂天了,三七分,這還是很高的估計了!

在曾國藩傳中也曾提到,曾國藩在其弟曾國荃的慫恿下,心底也曾出現稱帝的念頭,但很快就被他否決了,因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稱帝如果成功了,看似風光無限,但一旦身敗,就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他還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況且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名流青史的名臣,他現在已經做到了,沒必要再去冒險幹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了,所以他很快就否決了稱帝的念頭,並且在此之後,很明智的交出了自己的兵權來保全自己,而事實也證明曾國藩確實成為了一位名留青史的名臣,也被後世之人譽為“古今第一完人”!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大家有有什麼高見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期待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我是觀古鑑今說歷史,一名深耕歷史領域的作者,每天為您推薦好的歷史故事,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點贊轉發呦!!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