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民國土皇帝,帶著七噸半黃金出逃,揮霍一空,晚年誓死要當中國人


馬鴻逵,回族人,民國西北“四馬”之一,早年曾是袁世凱、黎元洪兩任大總統的貼身武官,1926年開始先後追隨馮玉祥和蔣介石,1930年被蔣封為15路軍總司令。1933年正式就任寧夏省主席,一直連任至49年解放前,儼然已經成為當時的寧夏“土皇帝”。圖為回民傳統服裝的馬鴻逵。

馬鴻逵的父親是清末民初的將領馬福祥,光緒二十二年的武舉人,庚子年間和其兄馬福祿率軍在北京正陽門和八國聯軍交戰,慈禧西逃時,馬福祥擔任宮廷警衛。民國以後仍被重用,曾擔任國民委員、青島市長、安徽主席等,民國二十一年病逝。圖為馬鴻逵和父親馬福祥等人的合影。

馬家除了馬福祥是武舉人外,馬福祿也是武舉人、武進士,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馬鴻逵從小深受影響,崇尚習武,18歲又進入甘肅陸軍學堂學習 ,在武術上有一定的造詣,他能先後被袁世凱、黎元洪等幾任民國總統重用,與他精湛的武術是密不可分的。圖為在菌種表演武術的馬鴻逵。


1929年馬鴻逵在寧夏主持工作後,遵循父親的遺囑,大力扶持地方教育,不僅自己花錢修建學校,還資助學生出國留學,同時他還要求自己部隊中的士兵和軍官也必須識字三千。另一方面他又私印紙幣,強行讓當地百姓用通用貨幣折半換取他私印的新幣。圖為在飛機場的馬鴻逵。

1933年馬鴻逵正式就任寧夏省主席後,為了全面控制地方政權,他在任何能想到地方都安插了親信,同時寧夏省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部由他親自舉薦,由於寧夏位置偏遠,交通情況落後,蔣介石無暇顧及,因此除了教育部長一職位,蔣介石只能全部應允馬鴻逵舉薦。圖為馬鴻逵在飛機場的側身照片。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馬鴻逵任十七集團總司令,在寧夏大量徵兵,每家見三人抽一人,見五人抽兩人,參加綏西抗戰。1945年抗日勝利後,被蔣介石授予勝利勳章,同時任西北軍政公署副長官。1947年馬鴻逵聽從指令參加內戰,配合胡宗南重點向延安方向進攻。同年12月,馬鴻逵申請回原籍養病,得到批准。圖為在軍中訓話的馬鴻逵。


1949年8月,馬鴻逵被任命為甘肅省主席,但由於西北地區接近解放,馬鴻逵將軍權交給了兒子,自己飛去重慶。49年10月,深知自己罪惡的馬鴻逵帶著妻兒全家和7.5噸黃金飛往臺灣,但在臺灣馬鴻逵受到馬步芳的指控,讓他為西北戰局失敗負責,接著他舉家遷至美國。圖為馬鴻逵和他的四姨太劉慕俠。

到了洛杉磯後,馬鴻逵購置豪宅,將劉慕俠扶為正式妻子,其的老婆則以表妹和秘書的身份共同生活。時間一長,幾位夫人開始為家中的權力和財政起了紛爭,其中一個叫鄒德一的妻子跟一位美籍華人私奔,而馬鴻逵的身體情況也直線下降,沒有幾年,馬鴻逵帶走的鉅額財產便被揮霍一空。圖為馬鴻逵民國二十年送給朋友的禮物。

馬鴻逵晚年的生活與以前“土皇帝”的風光已經相差很遠,美國移民局勸說他們全家加入美國籍時,馬鴻逵對所有的子女說:“你們可以隨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加入美國籍,我永遠是中國人”,這位罪行累累的大軍閥還常常望著祖國的方向自言自語重複著一句話:想回家了!1970年,馬鴻逵在洛杉磯走完了他充滿爭議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