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犯了一個特別大的錯誤,讓孩子去幫我偷拿了別人不要的東西,但事後特別後悔。怎麼辦?

湯鬱金香5856274


別人不要的東西不叫偷拿,請別這樣定性你自己和孩子。覺得這事不對就好好跟孩子討論一下,你們是放回去還是留下來,為什麼要放回去,為什麼可以留下來,我想他下次拿東西就會想一下這事對不對。人生本來就不是隻能完美無缺的,做錯了,改正。彆著急給自己和孩子上綱上線。


墨展168


如果真是別人不要的東西,你應該用撿而不是偷。

那偷拿是什麼性質呢?

我推斷別人說我不要了,但還沒有扔掉,也就是暫時還是有主的東西。所以吧,你這個行為真不好定性,更不好處理。

你帶著孩子還回去吧,人家可能看一眼說,這個呀,我不要了,給你吧,孩子會覺得他都不要了拿也沒什麼呀。你自己還回去吧,人家多半還是這麼說,孩子根本就無法意識到自己幹了啥。你不還回去吧,就更糟糕,坐實了偷的嫌疑。

所以,大人做事,真應該三思而後行,如果你真需要這東西,或者覺得扔掉可惜,在他說不要時直接開口跟他要或者等他扔到垃圾堆時你再撿,最好別當著孩子,雖然勤儉節約是美德,但他年齡小理解不了。

現在呢,你的最好選擇就是帶孩子一起還回去,並且就你衝動的錯誤向孩子道歉。


千葉0000001


別人不要的東西也叫偷嗎?與其擔心孩子 先擔心自己 自己覺得自己做錯了事 卻還潛意識在口頭上為自己開脫 偷就是偷 拿就是拿 如果非要問怎麼做最好 你帶著拿的東西 帶著孩子 自己親口去上門道歉 。可以把這個做法說出來跟孩子討論 也能側面顯示自己孩子的三觀是否健康 如果這件事你處理不好 有兩種結果 第一 孩子會埋下罪惡的種子 將來發芽並不一定就是偷 可以是沒有公德心 比較自私 第二 孩子在成長中找到了自己的救贖 明白了對錯 但他會淡淡的鄙視你這個媽媽 不會再尊重你 。我就是後者 ,人都會犯錯,跟孩子一起成長也是很幸福的。


趙臉姍


我覺得挺好現在你有了一個可以讓孩子犯錯了,以後。知道怎麼改正的例子。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犯錯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犯錯。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或者是犯了錯,以後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你自己細細品品吧。


思想背後的覺知


沒有人不犯錯誤,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並和孩子一起把東西送回去。

人有貪念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修煉自己能夠抵制誘惑,一定要修煉到,哪怕金山銀山放在面前,不是自己的,也絕不碰一下。

因為只有誠實的人,才會被人信任,也不會內心後悔不安,這樣的人才能堂堂正正的做人。

不要貪小便宜,一旦養成壞習慣,會造成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毀掉自己的前途。


快樂凡凡


既然已經後悔了,就把你現在的感受告訴孩子;

並以此為例告誡孩子,不能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對孩子沒有什麼好隱瞞的,真實的感想才最具教育效果。

帶著孩子把東西送回去吧,

“和孩子一起成長”並不是一句虛言。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難免有困惑。歡迎關注@為父筆記 ,一起交流,一起成長。

為父筆記


偷與撿(拿),必須有一個確實的大前提:物品的主人是否確定放棄了所有權?。如果確定是別人不要而扔掉的東西,你讓孩子拿回來只能說是撿而不是偷。否則就是偷。撿東西不違反法律也不丟人,所以你不要有心理負擔。


烏托邦1620


一個從不犯錯誤的人,一定從來沒有嘗試過任何新鮮事物。A person who never made a mistak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水木清華76318705


要偷東西大人去偷就行,別把祖國的下一代也帶壞了。


不知不言823


確實是特大錯誤,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管偷的東西別人要不要,錯的是行為和認知,就算偷的東西別人還正是不要的,你可以跟人家要或者等別人扔了你再撿,因為你不好意思跟別人開口,怕別人看不起,還正偷偷拿了也不會傷害別人,但也知道這行為丟人,所以才會叫孩子去偷,被發現了也沒那麼尷尬,想法是不錯,但對小孩來說卻是一次活生生的反面教育,既然認識了錯誤,應該還可以挽回孩子的認知,這裡就要智慧,問孩子去偷東西對不對,當時心情是否緊張,教育偷這方面的種種壞處,既然不對你為什麼還叫他去做?這裡挺難,只能違心告訴孩子,只是試試他誰知道以為他懂得偷東西是不對的會拒絕,教育孩子要辨別是非,就算父母叫他去做不對的事情都必須拒絕,同時說明拒絕理由。再把勤儉節約不浪費思想(別人不要東西你認為還可以用為題材)灌輸給孩子,這樣既教育孩子偷東西不對,把這次不該發生的負面教育變成正面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