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一級響應和疫情二級響應有什麼區別?

用戶9713635045030


疫情的一級響應我們都經歷過了,就是自我隔離,不能隨便出門,也不能出小區,不能開車上街,不能去公共場合,所有的人群密集場所全都關閉,城市公交停運,高速公路封閉。好像周圍的一切馬上就停止不動了。

疫情的二級響應,相對一級響應就稍有鬆動。人們可以走出家門,部分城市交通恢復,高速公路可以通行,但是,人群相對集中的商場,影院,飯館還是關閉狀態。工廠也開始陸續開工,但不是全部。

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不管是一級還是二級響應,出門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


淡淡的雲G


一、一級、二級響應是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劃分的,,分別用紅色、橙色標示,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

二、出現以下情況會啟動一級響應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2)需要緊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的安全生產事故。

(3)超出省(區、市)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

(4)跨省級行政區、跨領域(行業和部門)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

(5)國務院領導同志認為需要國務院安委會響應的安全生產事故。

三、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Ⅱ級響應: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安全生產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

(3)跨市、地級行政區的安全生產事故。

(4)省(區、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啟動響應的安全生產事故


語生劇來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波及範圍和危害程度,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分為四級。即:四級響應(一般疫情)、三級響應(較大疫情)、二級響應(重大疫情)和一級響應(特別重大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啟動應急預案一級響應。有關部門和區人民政府做好相關應急工作。

二級響應措施有:在車站、機場、港口等處設立發熱留觀室,啟動健康檢疫,對出入人員開展體溫檢測,做好可疑患者發熱留觀和登記;機關、企事業單位對因病缺勤人員開展登記;各單位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適時建立新型冠狀病毒集中留觀所等。


隱姓埋名100


不同級別的應急響應,區別主要是體現在不同層級政府的職責定位,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不管哪一級應急響應,做好自我防護是關鍵!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8b0645532e34dab8a8d7b8a7cf385e4\

律師說中醫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據瞭解,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Ⅰ級響應是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麥香雞塊


“一級”與“二級”兩者的區別 省政府官網公佈的《江蘇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根據不同級別,分級響應。 其中,一級響應下:啟動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成立現場指揮部,迅速組織由省有關部門組成的各應急小組和相關專家組趕赴事件發生地。省有關部門根據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立即啟動本部門、本系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專項實施方案,負責做好應急處置的相關工作。 事件發生地的市、縣(市、區)政府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協調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應急處置工作。非事件發生地的市、縣(市、區)政府要認真做好預防控制工作,並積極支援事件發生地的應急處置工作。 而調整為二級響應後,啟動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必要時成立現場指揮部。事件發生地的市、縣(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下,按照要求認真履行職責,落實有關控制措施。非事件發生地的市、縣(市、區)政府要服從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的調度,支援事件發生地的應急處置工作,同時採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 對於公眾來說,應急響應級別的下調,一定程度上給大家帶來更多的自由。但是也一定不要鬆懈,堅持少出門,出門戴口罩、不扎堆,勤洗手,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