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一级响应和疫情二级响应有什么区别?

用户9713635045030


疫情的一级响应我们都经历过了,就是自我隔离,不能随便出门,也不能出小区,不能开车上街,不能去公共场合,所有的人群密集场所全都关闭,城市公交停运,高速公路封闭。好像周围的一切马上就停止不动了。

疫情的二级响应,相对一级响应就稍有松动。人们可以走出家门,部分城市交通恢复,高速公路可以通行,但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商场,影院,饭馆还是关闭状态。工厂也开始陆续开工,但不是全部。

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不管是一级还是二级响应,出门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


淡淡的云G


一、一级、二级响应是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的,,分别用红色、橙色标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

二、出现以下情况会启动一级响应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3)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2)超出市(地、州)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

(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

(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启动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


语生剧来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分为四级。即:四级响应(一般疫情)、三级响应(较大疫情)、二级响应(重大疫情)和一级响应(特别重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有关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二级响应措施有:在车站、机场、港口等处设立发热留观室,启动健康检疫,对出入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做好可疑患者发热留观和登记;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因病缺勤人员开展登记;各单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适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集中留观所等。


隐姓埋名100


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区别主要是体现在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不管哪一级应急响应,做好自我防护是关键!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8b0645532e34dab8a8d7b8a7cf385e4\

律师说中医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据了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Ⅰ级响应是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


麦香鸡块


“一级”与“二级”两者的区别 省政府官网公布的《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根据不同级别,分级响应。 其中,一级响应下:启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成立现场指挥部,迅速组织由省有关部门组成的各应急小组和相关专家组赶赴事件发生地。省有关部门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立即启动本部门、本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实施方案,负责做好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市、县(市、区)政府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非事件发生地的市、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并积极支援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而调整为二级响应后,启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事件发生地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非事件发生地的市、县(市、区)政府要服从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调度,支援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 对于公众来说,应急响应级别的下调,一定程度上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自由。但是也一定不要松懈,坚持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不扎堆,勤洗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