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CCTV-10

2020.2.24 15:38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陝西卷 三原篇


三原最初置縣是與其境內的三座黃土塬有關。白鹿原、豐原和孟侯原是抵禦北方遊牧部族侵擾的主要防線,公元352年,前秦景明帝苻健以這三道土塬為名,成立三原護軍。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罷護軍置三原縣。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宏道書院:以書育人 以文傳道


陝西省明清四大書院之一的宏道書院坐落於清峪河北岸。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宏道書院的修建,與一位關中大儒有關,他就是關學三原學派的創始人王恕。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77歲的王恕致仕回鄉,他一生為官46年,輔佐五朝君主,成為官至吏部尚書兼太子太保的一代名臣。


為了發展家鄉的教育,王恕回到三原之後,便命兒子籌辦講學之所。經過商議,他們在三原城北的普照寺舊址上建起了“弘道書院”,意在弘揚為官之道、處世之道、為民之道。這一名稱一直持續到清乾隆年間,因避諱改“弘道”為“宏道”。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明清時期,三原縣進士及第者百餘人,學子遍及西北各省。關中名儒牛兆濂、劉古愚都曾到三原講學。弘道書院為三原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清代,宏道書院更成為西北學界的一面旗幟,省學衙署設在三原,府考亦在宏道書院舉行。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20世紀初,從宏道書院走出了一批堪稱國之棟樑的宏道學子,他們飽含“學以報國、學貴於有用”的家國情懷,在我國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其中有百年巨匠于右任,中國現代水利事業奠基者之一李儀祉,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奠基人吳宓等等。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2019年,三原當地政府開始籌建宏道書院博物館,設展廳四間,對書院的歷史和“弘道”精神進行了展示。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城隍廟:三原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在三原,有一個特殊的明清古建築群,其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堂皇,被譽為畢土木之功,窮造型之巧,這就是三原城隍廟。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三原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在三原人不斷修葺和擴建下,三原城隍廟的建築面積達一萬三千多平方米,其規模,在全國同類建築中名列前茅。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三原城隍廟所供奉的守城護家的神祇,是唐朝的一代功臣,三原名將李靖。李靖一生為大唐開疆拓土。三原百姓懷著對先人建功立業的敬仰,為家鄉的英雄修建起這座宏偉的城隍廟。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1986年,三原縣博物館在三原城隍廟落成。許多反映三原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物都在這裡進行展出。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如今,城隍廟成為了三原人舉辦廟會和文化節慶的重要場所。每年農曆八月十七,三原人都會在城隍廟舉辦大型的民俗活動,向守城護池的將軍李靖表達敬意,祈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清代,因黃河決堤,山東受災,許多山東人遷居陝西,史稱“闖關中”。黃毛村便是這樣形成的村落,至今,這裡的村民們依然講著山東話,曾經照亮他們遷徙之路的車軲轆燈,便成為黃毛村人世代沿襲的鄉愁。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舊時,每逢農曆正月十五,黃毛村的大人們便會給孩子紮起車軲轆燈,曾經的引路燈,成為了太平歲月裡的一抹亮色。


在廟會的民俗表演環節,車軲轆燈閃亮登場,圓場、交叉、列隊……挑擔人時走時停。演員們將“闖關中”百姓艱難前行,追尋希望的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2016年,在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上,車軲轆燈表演大獲成功,三原縣的民俗之花在藝術殿堂上絢麗綻放。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這首陝西民謠,生動地描繪了三原縣柏社村的獨特景觀。繁茂的楸林之中,暗嵌著一個個地坑式四合院。平地向下取土,挖一口方形地坑,再向四周開窯,便獲得了居住空間。這種黃土高原上古老的民居,被譽為人類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如今的柏社村,共有地窯225座,是渭北地區保留最多、最為完整的地窯村落。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地窯四周築有攔馬牆,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種植果樹,樹冠剛好伸出地面,除了美觀的作用外,還可以防止行人跌落。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2014年,柏社村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黃土三道塬,清水定雙城。今天的三原人,將貧瘠的黃土高原轉化為綠色生態的幸福家園。他們傳承著祖輩們留下的不朽文化,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揚帆起航。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中國影像方誌|三原:城隍奉英雄 書院傳文脈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中國影像方誌

《三原篇》

播出時間:2月24日 15:38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胡悅 週上(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