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墙之隔,那么近,又那么远


一墙之隔,那么近,又那么远

图/ 清晨阳光下的芳草

生活的无奈,就是人人都需要面对无奈的生活。

说起来,每个人生活中的无奈只有两种:这也无奈,那也无奈。

无奈,无可奈何,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然而现实如此,事中人总有徒唤奈何之叹,归根结底,世界那么大,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每个人所能掌控的,始终少之又少。

北宋词人苏轼的一首《蝶恋花》,描绘了一个生活中的小场景,不过,场景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在其中,就能轻易望见无奈这个千古难移的主题。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花褪残红,枝少柳绵,只有芳草,可以天涯

花褪残红青杏小。

残红,是春天留在这大地最后的一点印记,随着它的褪去,便意味着这个春天,彻底终结。

人生总有终结,所以告别便成了必然,区别仅在于早晚而已。

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会容让告别出现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然而,一千次告别,一千次说不,一千次,那“不”的声音,都只能成为告别之时苍白的点缀,却完全阻止不了告别成为事实。

就像花褪残红一样,就算再怜惜,再不舍,那一抹鲜艳,也会飘然落下。

所幸,春天过去了,还有夏天。

日子总会倔强地延续着,比我们面对残红时的不舍,还要执着。

自然的意志,时时在提醒我们,它才是主人,而我们,无非是匆匆过客。

过客,匆匆过客。

就像那漫天被吹起的柳绵,飘飘荡荡,荡荡飘飘。

柳绵如此,残红如此,燕子如此。

我们,也如此。

惟一可以跨越时间无视空间的,也许,只有芳草。

是的,芳草,放眼放去,只有它可以绿下去,绿下去,绿遍天涯。

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墙之隔,那么近,又那么远

图/ 蓝天,白云,还有绿草

二、墙里佳人,墙外行人,无情多情,无非一墙之隔

秋千。

还有二八佳人。

这样的画面才够和谐,不然,想象一个虬髯壮汉粗笨地荡着秋千的画面,且不说一边看他荡一边让人担心那秋千,心悬悬意怕怕,想着那秋千会不会随时被压断了绳子,生生将荡秋千的戏码变成高台跳水,单就壮汉配秋千的画面,也会让人觉得相当违和,不忍卒看。

秋千的轻灵,自然要配上孩童或佳人之类,方才显得浑然天成,美而又妙,而后者,于男性观者而言,于美之外,还会额外增加许多旖旎的想象。

可惜,这样的风景,并不是能时时得见的,原因如下:

一来,并不是每个秋千上坐着的,都是佳人。

二来,就算佳人上了秋千,这样的画面,也往往会隔着挡着的,让人无缘得见。

按苏轼的描绘,就是墙里秋千墙外道,行人和佳人,永远隔着一墙。

虽是一墙之隔,但墙里墙外,墙里一个世界,墙外一个世界,分明就是两个世界。

分隔这两个世界的,无非一堵墙而已,但正是这一堵墙的存在,造成了墙里墙外两个世界的无奈现实。

让人觉得相当好奇而又不解的是,既然隔着一墙,墙外的行人,因何得知墙里的是个佳人,而且正在荡着秋千呢?

如下有几个可能的推测:

  • 有墙是事实,但墙上有缝隙,或者根本就是有小窗之类的,可以让墙外的行人多少窥见墙里的风光;
  • 有墙是事实,但墙并不是太高,佳人在里面荡秋千之时,荡到高处,便可以让墙外的行人隐约间见到部分面面,比如飞扬的裙裾之类;
  • 有墙是事实,而且这墙极为严实,行人之所以能判断出墙里正在发生什么,所有的根据,无非只有墙里的一把声音。

如上三种推测,理论上来说都有可能,但根据苏轼的描述,似乎最后一个更有可能。

可想而知,墙里的佳人,秋千荡得极为开心,所以她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正是这欢快悦耳的笑声,吸引了行人,引得他伫足侧耳。

从那美丽的笑声中,他甚至能大致判断出声音发出者的年龄,还有,外貌——那么美的声音,其主人,也一定是妖俏可爱楚楚动人的吧?

行人努力地听着,想要进一步找出是什么事能让佳人如此开心,很快,他搞清楚了,原来,墙里的佳人,正在荡着秋千——因为,墙里的笑声,一阵阵极有规律地忽高忽低忽远忽近——这样的声音状况,这样的笑声,只有一种可能,不是荡秋千,还能是什么?

行人为自己的判断很是得意,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佳人荡秋千的样子,这样的画面,一时间让他无比沉醉,思绪难收。

笑渐不闻声渐悄,显然,行人听了很久,一直听到佳人荡完秋千,回屋休息,这幕美丽的隔墙邂逅,才算缓缓落下了帷幕。

一墙之隔,那么近,又那么远

图/ 草地上空荡荡的秋千,那上面,曾坐着怎样的佳人?

结语

写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遭遇自己仕途的滑铁卢,在新旧势力的争斗中,他被一贬再贬,越来越被边缘化。

有人说,墙里的美人,于苏轼而言,其实是一个无奈的隐喻——纵然他满腔热血,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但龙颜难悦,一切于他都如墙里的美人般,可闻而不可见,空留墙外的他自作多情而已。

如此看来,这首诗作的无奈与悲凉之意,便又格外浓烈了几分。

多情却被无情恼。

然而,放眼望去,这样的无奈与烦恼,又岂是只有苏轼才会遇到的呢?

且不说遭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情感单车道,有很多时候,我们岂不也会面临热脸难逢热脸的尴尬无奈现实吗?

多情却被无情恼,在苏轼的词作中,我们也许会想不通——消除困局,不过就是一墙之隔,有那么难逾越的吗?

可是,苏轼想要真正展现给我们看的,不过是人会被阻隔的无奈现实,而当这样的阻隔不是山高海远而只是一墙之隔之时,就更加令人唏嘘——明明那么近,却是那么远!

或许,这世界,只要一天不消除多情和无情的差异,就一天无法消除墙的存在,归根结底,墙不过是一堵可穿可踏的外物,而情,才是我们每个人会遭遇的真正魔障。

那是根深蒂固难以逾越的魔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