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戰疫·綢繆穩增長|溫柔瘋長的到家訂單

戰疫·綢繆穩增長|溫柔瘋長的到家訂單

春天到來之前,到家訂單正在溫柔地瘋長。疫情期間,北京西四環的一家家樂福單日賣出的近5噸蔬菜中,1.5噸是通過外賣到家訂單送出的,單日單店到家單量從不到200單增長到近1000單。“沃爾瑪到家”春節期間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15倍……而在“瘋長”的數字背後附著著的卻是一個個人物身上“溫柔”情感:揀貨員的細心,送貨員的溫馨和企業和社區管理者的貼心,合力為特殊時期“精神緊張”的消費者盡力送上一份安心——就像在堅硬的商業邏輯旁邊,開出了一朵朵柔軟的小花。

小白的“揀”單生活

白明傑沒想到臨時換的這個崗位,這麼費鞋。

白明傑本來是蘇寧四季青店手機銷售部門的經理,疫情一來,他臨時被北京蘇寧以內部“共享員工”的形式分配到了蘇寧易購家樂福定慧橋店,崗位是到家訂單揀貨員。

揀貨員就是把顧客的線上訂單裡購買的商品用人工的方式,放到同一個購物車裡,然後由快遞員送到顧客手中——說白了,就是替別人逛超市。


戰疫·綢繆穩增長|溫柔瘋長的到家訂單

聽起來是挺愜意的一份工作,但一旦把任何一件事當做工作,就不會感覺到有多輕鬆了。小白對此深有體會,家樂福定慧橋店面積有7500平方米,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大近400平方米。揀貨的時候他感覺自己一會兒在守門員的位置上,一會兒遊弋到前鋒的位置上,一會兒得給後腰補位:“第一單我揀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小白每天在超市裡的步數至少是20000步。替人逛超市並不輕鬆,何況像小白這樣的揀貨員一天要替一二十人逛。


戰疫·綢繆穩增長|溫柔瘋長的到家訂單

小白在通過幾天的熟悉後,慢慢提高了揀貨的效率,狀態好的時候一個班次能揀差不多20單。“也要看每單訂貨件數的多少,大概能達到這種水平。”害羞的小白不善標榜自己,說到這裡時他回到了發貨區,把購物車裡的貨裝到塑料袋裡,碼放到規定的貨物“隊列”裡。

發貨區的牆上並排貼著一長溜兒A4紙,上面寫著“美團1”“美團2”“餓了麼1”等字樣,對應的是一會兒即將取件的騎手小哥。上午十點,正是下單的高峰期,地上擺滿了揀選好的訂單貨物,發貨區裡也擺放著一些最常銷的蔬菜、水果、飲料和快消品,權作是門店裡的“前置倉”,揀貨員可以在這裡就近拿到最常銷的商品,以節省時間。

戰疫·綢繆穩增長|溫柔瘋長的到家訂單

“發貨區的面積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我已經調整了不下三次,不然實在放不下那麼多訂單了,沒辦法。”蘇寧易購家樂福定慧橋店店長董曼告訴我,單日賣出的近5噸蔬菜中,1.5噸是通過外賣到家訂單送出的。家樂福魯谷店的單日單店到家單量從200單左右增長到近1000單。

董曼不僅感受到了到家訂單量的激增,還感受到了其客單價的提升。“疫情以來,到家訂單的平均客單價上升到了150元左右,已經和到家顧客的客單價基本持平了。”

趙五常的信“運”時刻

“取單嗎?”服務員問。

“我吃飯。”

下午兩點半都過了,騎手趙五常終於在李先生牛肉麵的門店裡坐下來。選擇這裡是因為李先生給騎手用餐打七折,後廚的師傅還煮麵時知道是奔波的騎手還會多抓上一把麵條,讓他們吃得更飽些。

趙五常呼嚕呼嚕地吃著面,門開著通風,店裡又恢復了冷清,但人們還是能感覺到空氣中有莫名的暖暖軟軟的東西,緩緩落到桌上。

“沒有超市這些訂單,我們真的做不下來。”五常說話有一點兒四川口音。他告訴我,由於一部分餐飲企業閉店,日常的很大一部分訂單沒有了,雖然有些餐廳恢復了外賣,但是單量暫時還沒有起來,相比春節前的日常,外賣騎手處於“單少人少”的狀態。“單子總體不如以前多,所以雖然有些人還沒回來,也不顯得人手特別緊張。多虧了超市裡的這些單,我們才有的賺。”

仔細看看,超市到家訂單背後藏著的,是很多人真切的生活。小白揀選每天揀選的一二十個訂單背後是一二十個居家生活家庭的餐桌,是至少一二十次被減少了出行機會,同時也是一二十個趙五常要用腳跑到的收貨地址,這不只是一二十個裝著菜蛋肉奶的塑料袋,還是一二十份“一切正常”的如約而至,和它們帶著的市場信心。

消費者老吳這天收到貨物的同時,就收到了一份信心,她還把這份信心轉發給朋友看:“我是您的快遞員,今日已測量體溫,均屬正常,並實時佩戴口罩,請放心。”這是一條快遞員發給她的短信,文字不長,卻從點滴之處讓人安心。恐慌就像門縫中漏過來的風,門關得再緊也照樣覺得有,但其實信心也是一樣,是一點點暖到人的東西。


戰疫·綢繆穩增長|溫柔瘋長的到家訂單

趙五常聽一個在閃送做的同行哥們兒說,公司給全國閃送員免費提供了一份“閃送疫情保障專項險”,萬一閃送員被確認感染新冠狀病毒肺炎,住院期間,閃送疫情保障專項險將提供每天100元的住院津貼,特殊情況下提供最高30萬元閃送疫情保障專項險。“你以為就你們收貨的害怕,我們也害怕啊,保險就是保個心裡踏實唄。希望我幸運點兒。”

“信心”和“運達”在這個特殊的季節達成了特殊的默契,這也許是趙五常沒想到的“信運”諧音梗。

郭主任的“收”貨光陰

郭桂雲是那種一張嘴就能讓人知道曾做過多年黨政工作的大姐,現在是四季園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兼主任。由於附近的其他社區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郭主任的社區防控工作格外緊張。

四季園小區規模較大,疫情出現前出入口較多,現在只留了兩個出入口,門口嚴格執行防控規程,但疫情的防控也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便,比如在附近超市訂購的到家訂單商品,只能送到社區門口。

戰疫·綢繆穩增長|溫柔瘋長的到家訂單

郭主任對社區內20個樓,2208戶的情況可謂如數家珍,她介紹說,社區內不乏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和不便出行的特殊情況。比如有一名小區居民的愛人最近剛剛做了開顱手術,身邊不能離開人,兒子因在上海工作疫情期間不便回京,他本人又患有糖尿病,所以日常出門購物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為了在一定程度解決社區居民觸不可及的“最後500米”問題,郭主任和附近的家樂福超市魯谷店協商後,由超市出資,在社區出入口設立了快遞代收點,幾個簡單的貨架,既解決了社區居民對快遞到門而產生的防控風險的擔心,也減少了快遞員在門口聚集、等候的時間,同時暫存的貨物都擺上了貨架,比散亂在地面上的擺放方式衛生了不少。

除了家樂福以外,順豐、京東、每日優鮮等企業也先後在社區門口設置了公益性質的臨時快遞代收點。另外,京東7FRESH七鮮超市還在北京通州BOBO自由城的區西門設置了5臺智能售賣櫃,讓居民可以在無接觸環境下購買到食材。

同時,到家訂單的輻射範圍也在不斷拓展。目前,通過蘇寧易購APP,消費者享受到家樂福到家訂單3公里範圍內"1小時達",3-10公里“同城配”半日達服務。國美門店則是以門店3-5公里內的用戶為主,用戶在美店下單購買小件商品,服務人員可直接從門店提貨送到用戶家中。截止到2月上半月,國美社交類銷售佔比已突破50%。

在“瘋長”的到家訂單數字背後附著著的是一個個人物身上“溫柔”情感:揀貨員的細心,送貨員的溫馨和企業和社區管理者的貼心,合力為特殊時期“精神緊張”的消費者盡力送上一份安心——就像在堅硬的商業邏輯旁邊,開出了一朵朵柔軟的小花。


閆巖/文

王瑩瑩、趙馳/視頻

王瑩瑩/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