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到2025年,電商還會有用嗎?

江西新華kylie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當下生活離不開電商。

2025年我們能夠看到什麼?

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到2025年呢?又是什麼樣的景象?

國內會出現年營收超過3萬億的超級零售綜合體巨頭B2C。

單體倉儲物流中心面積超過200萬平米,日處理訂單600萬單,日產出12億。而這樣的大型倉儲中心,全國有8-10個。

在所有社區、學校覆蓋有自動取貨櫃,這樣不必為等待貨物而焦慮,而電商也免去了每單逐一配送的高額成本。人們的購物習慣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更多的變化將是產業鏈後端的。為了及時響應用戶需求和配合渠道商,工廠和品牌商們將盡可能的把工廠貼近電商的大型倉儲中心。這將意味著中國的區域製造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鄭州、瀋陽等這些電商重點佈局倉儲中心的城市將極大地受益。工廠的遷移,也意味著研發也將跟隨而至。這樣不僅僅大幅減少了社會物流成本,也達到改善了工廠響應用戶需求的速度,這是一個全新的高效的產業鏈時代。

在傳統零售的產業鏈中,有3+1的概念。就是1元的原料和生產費用,而最後消費者支付的卻是4元的價格。因為另外3元包含在產品設計、各級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銷、零售當中。在線零售將顛覆這一理論,就是有沒有可能1元的成本,2元的零售價。供應商和零售商分別得到中間產生0.5元的價值。供應商和零售商都是賺錢的,而消費者也更加滿意。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互聯網草根服裝品牌,50元的採購成本,最後以80-100元的價格出售商品,依舊可以盈利。而傳統服裝品牌們以5-6倍的加價率出售商品依舊未必盈利,不僅僅是因為渠道成本更高,也有供應鏈落後,巨大庫存壓力的緣故。

  產業鏈的連鎖反應

因為以上種種變化,以銷售商品為主功能的連鎖和賣場業態遭到率先衝擊,而商業地產模式的零售功能價值將遭到削弱。我們試問,如果商業地產削去商品零售的利潤,靠餐飲和影院能夠維持它們的成本嗎?如果我是銀行,對商業地產類項目最好是敬而遠之。

銀行服務企業和消費者的方式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銀行業最不希望看到的是阿里銀行誕生,阿里銀行可能免除一切所有的傳統銀行的費用。這樣消費者可能會把工資存到阿里銀行,然後再淘寶、天貓消費。如果沒錢了,阿里銀行會根據以往的消費信用記錄,實時提供消費貸款。在淘寶、天貓的商戶,也可以實時通過阿里銀行取得貸款支持,加速自己的業務發展。好在阿里銀行還沒有誕生,但我們看到京東商城開始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只是受制於京東商城的整體交易規模,目前對金融的影響甚小。

站在2025年再來看這場在線零售革命,是在真正的改變中國,而且改變的不僅僅是線上線下零售市場的格局。

2025年,離我們還很遙遠,但又離我們如此之近。中國在線零售的激烈競爭,加速了行業的進化。這所有的一切,甚至有可能提前發生!



彼岸桂花開2020


有沒有用個人見解智能化趨勢

可視為電商在縱向上的發展。伴隨軟硬件技術的迅猛提高, 電商網站規模不斷增大與消費者需求日益個性化之間的矛盾可有望得到解決。“智能化虛擬導購機器 人”在未來的網站中可以依託雲計算等技術對網站海量數據資源進行智能化處理,從而實現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同時,利用智能技術人們能夠實現多種 跨平臺信息的更為有效迅捷的融合,例如根據網民消費者在操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操作特性以及從外部數據庫中調用的消費者歷史操作資訊,然後有針對性地生成優 化方案,及時迅速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即時需求,最終提高消費體驗,增大消費轉化率,增加消費者滿意程度及網站黏性。在B2B領域,信息也將依託智能技術而 進一步商品化。各種信息將會被更加智能化地收集和整理,以便被商業用戶所定製。智能化數據分析功能可幫助商業客戶從簡單的數據處理業務提升到智能的數據庫 挖掘,為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延展化趨勢

可視為電商在橫向上的產業拓展。電商將從目前的集中於網上交易貨物及服務,向行業運作的各環節領域擴展和延伸。在企業內部,電商元素將滲透到企業管理、內 部業務流程;在外部產業群領域,電商的發展將激活和帶動一系列上下游產業如結算、包裝、物流配送、基於位置服務等領域的發展。此外還將引導周邊相關產業的 創新與升級,如利用智能化遠程水電煤表進行遠程自動查表與收費。而這些創新反過來又將促使電商模式的不斷升級拓展。

規範化趨勢

電商市場將進一步得到健全和規範。商品與服務的提供方在售前的貨源品質保障、售中的宣傳推介、和售後的服務兌現等方面將隨著市場完善和相關法律及獎懲措施 的出臺而變得更加規範自律。不但像當前在淘寶、拍拍等普遍存在的假冒偽劣商品在將來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而且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和社會價值的逐步轉 變,環保低碳的共識將會在消費者之間慢慢產生,進而影響到電商領域,將環保等理念融入到行業中來。在這一進程中,一些相關法令制度的頒佈,將迫使著電商業 者們通過規範化運營來獲取競爭優勢。

分工化趨勢

伴隨電商在橫向縱向領域不斷髮展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專業服務型網站將填充在整個電商行業鏈條的各中間環節,將會出現越來越多像現在的返利網、最低價網這 類處於消費者和電商網站兩個鏈環之間進行專業化資源對接的網站,在諸多中間環節如網站與物流之間,與廣告推廣之間,與銀行支付系統之間都將出現專業化的分 工機構來提升整體行業鏈條的效率、降低系統成本。這類網站在功能和應用方面都將會不斷進行創新。

區域化趨勢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區生活水平、自然條件、風俗習慣、教育水平的差異,導致了網民結構的差異性,這必將在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中表現出區域差 異。以當前快速發展的團購類網站為例,在美團網、拉手網、糯米網等團隊的運營能力中區域化經營都表現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未來電商服務從板塊式經營模式 向細分市場模式發展,更加符合和貼近當地生活習慣的本地化電商模式將會層出不窮,各個區域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將會得到滿足。

大眾化趨勢

在我國經濟向中西部地區發展,全國各地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傳統大城市之外的更為廣闊的城鎮農村地區將成為巨大市場,這樣除了常規電商行業,將會針對電商 以網絡為依託的特點提出各種新的需求,例如遠程教學、遠程醫療會診、遠程培訓等,都將得到大的發展,更多的人群將會參與到越來越大眾化的電商服務中來。

國際化趨勢

電商國際化趨勢帶有歷史的必然性。我國的網絡經濟已成為國際資本的投資熱點,一方面國際資本的直接注入,將加速我國電商整體實力的提高,縮小我國電商企業 與國際同行們的差距,以最終實現“走出去”面向全球消費者;另一方面國際電商在我國的本地化投資運營既能夠通過競爭提高我國電商企業能力,同時也為我國中 小企業帶來在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專業通道。這種內外雙方的交互融合滲透將會是未來電商不可缺失的發展環節。


我是你彭有


會的,電商會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別說2025年了,即便是2050年電商也會存在,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電商和新零售會長期存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 君不見每年雙11天貓,京東都要大戰幾百回合 。網友提前摩拳擦掌,準備清空年度購物車。據統計,2019年雙11當天,6.6億網民在移動購物行業剁手。而電商也會在第一時間曬出成績單,幾秒破億,什麼什麼產品勇奪第一等等耀眼的成績。電商每年都會在618,雙11,雙12來個購物大狂歡。不僅是電商的狂歡,也是大眾消費者的狂歡,夾雜著些許娛樂性質的購物熱潮,越來越蔓延在消費人群中。

  • 君不見現在的年輕人都懶得出門,連吃個飯都懶得自己做,叫個外賣就行。社會的高度發展,一定會解放部分人的雙手。他們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其他事情當中,從而在線上購物中獲得樂趣。

  • 君不見現在的物流快遞網絡四通八達,大點的城市時效更是當日達,限時達,一日達。快遞網絡的打通帶來了更好的服務體驗,購物更佳的通暢,於是乎更多人選擇在線上購物。

電商時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樂於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它為我們帶來了便利,高效,也創造了大量的創業機會。很多人通過電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向了人生巔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新零售會和電商一起長期並存。構建起我們健康的購物方式。


Techpark


“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馬雲說,“未來的10年、20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在這個過程中,馬雲希望傳統零售行業能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利用好大數據。

對許多人抱怨傳統零售行業受到電商衝擊,馬雲表示,他認為“電子商務沒有衝擊傳統商業”,而是創造了一個“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真正衝擊各行各業、衝擊就業、衝擊傳統思想、傳統行業的是我們昨天的思想,是對未來的無知、是對未來的不擁抱。”

馬雲認為,未來有五個新發展會影響到所有人。除了新零售,還包括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資源。

新制造指的是製造將從強調規模化、標準化,轉向智慧化、個性化和定製化。馬雲認為,在物聯網革命出現後,隨著大量數據的產生,製造行業需要做到按需定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B2C的製造模式將會徹底走向C2B的改造”。

在金融方面,馬雲認為,新金融必須考慮如何支持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年輕人和消費者。而他給出的答案是互聯網金融。“我希望,能夠看到真正互聯網金融的誕生,能夠創造出真正基於數據的信用體系,才能夠讓全世界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

在新技術領域,馬雲表示,未來層出不窮基於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誕生,會為人類創造無數想象和空間。而在這個過程中,數據會成為類似於石油一樣的新資源,促進未來的技術發展。

“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地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衝擊和影響,把握則勝。我不希望把它變成危言聳聽的警示,而是當作改變自己的機遇,從現在開始。”馬雲在演講中表示。■


一支菸Johnny


電商就是電子商業,目前還沒有看到能代替它的產業誕生。

換句話說,目前還沒有超越計算機的技術革命。

就算電子計算機升級成為量子計算機,雲計算消失變成分佈式計算,

也只是會有更新換代,電商還會換一種形式存在。

何況2025年,5G進入應用階段,也只不過是物聯網剛剛起步。

智能化商業時代,產業結構會變,反而電商會更重要。


小林紺晃


表明一下個人觀點,作為一個淘寶店主,我覺得近些年電商的前景不可估量,作為互聯網領悟的“金牌”電商的存在直接的推動了國家的經濟發展,促進的互聯網的成長,並提供了無數工作崗位,個人觀點[大笑]



梵高本梵


有用,感覺現在電商已經成為傳統行業,未來會有更多人去做,線上線下結合會更多。純屬個人觀點。



平凡人小偉


肯定有用,網路的力量非常 強大,電商的交易流程簡單化,數據化,大量減少了人力物力,也減少了門面費用,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買到任何想買的東西,面對的人群也更多,越來越多的人做電商,之後新手會越來越難進入


看劇的佳大佳


到2025年,我估計電商應該是做的非常火。電商逐漸的成熟。減少房租啊,人工中間環節,所以做電商利潤很高的。買家買了貨又便宜。所以電商是以後發展的主要趨勢。


慧天祥子


一個摸不到的頂點,電商就是一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