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孫悟空對菩提老祖和唐僧哪個情意更重?

爆炒辣條


看過六小齡童版《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頭戴緊箍咒,被唐僧約束著。孫悟空一旦犯了什麼大錯,就唸緊箍咒,讓孫悟空疼得天崩地裂生活不能自理。後來,唐僧也屢次趕孫悟空走,但是沒有一次能夠徹底走掉。這是為什麼呢?



孫悟空為何對唐僧忠心耿耿? 這個問題,要從孫悟空出世到他的啟蒙老師菩提老祖說起。還是個石猴的孫悟空,到了靈臺方寸山,得到了菩提祖師的傳授,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使用筋斗雲騰雲駕霧等。但是,學成後,菩提老祖卻要孫悟空走。從哪裡來回哪裡去。


這就是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的直接原因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被菩提祖師驅趕過!大家想一下,一個從石頭蹦出來的石猴,無父無母,雖然有群猴作伴,但是內心始終是孤獨的。任何情,都比不過親情。菩提老祖是孫悟空的啟蒙老師,不僅教會他本領,還給了他名字。正如孫悟空所說的:弟子蒙受師父傳授大恩,未能報答,怎能離去呢?

菩提老祖是這麼回答的:“說什麼報答之恩,日後你闖禍,不許把為師說出來就是了。以後不許你說是我的徒弟,我也不再見你!”他要孫悟空牢牢記住:此後,需要多行善事,不可作惡,不然,我可不饒你!


在這裡,孫悟空是赤裸裸地被菩提老祖給拋棄了。不過,這是孫悟空和觀眾的直觀感受,在這裡小編給菩提祖師洗白一下吧:他這麼做,應該是覺得孫悟空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會有自己一生的師父,自己不想耽擱孫悟空的一生。 在嚴格意義上來講,唐僧是孫悟空的第二個師父。但是,在孫悟空的內心,卻一直牢記著菩提老祖當初吩咐他的話。每次他都是說”誰不知道唐僧是我的師父?“孫悟空刻意強調這個,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在人仙界的威望,藉此來保護唐僧。另外,更多的是一種告誡,讓自己時刻記著,自己是唐僧的徒弟,唐僧才是自己終生的師父。無關過去,菩提老祖只是自己生命中的過客。 因為承受了被拋棄的痛苦,所以孫悟空對唐僧這份感情,格外的看重。每次豬八戒和沙僧要分家跑路的時候,他都是氣壞了,認為這樣是很不尊重師父的。他每次被唐僧驅趕的時候,他說著當年對菩提老祖幾乎一模一樣的話:”師父,取經大任尚未完成,徒兒怎敢離去?“意思也就是自己對師父的大恩尚未報答,自己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承受了太多估計落寞,是唐僧解救了他。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孫悟空從五指山迸發出來的場景,和當初在石頭出生的爆發場景,幾乎是神似的。那麼也就是說,孫悟空得到了一次重生,而唐僧就相當於自己的再生父母!沒有父母的孫悟空,得到了唐僧這個再生父母般的父母,自然會忠心耿耿。 在唐僧方面,他做得也不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相比於菩提老祖,唐僧更多的是一份擔當。他明知道孫悟空是劣徒,但是一直在用愛感化孫悟空。即使是孫悟空闖了大禍,他也會說”阿彌陀佛,施主,是我那不成才的徒弟孫悟空惹的禍。

“這一句話就比菩提老祖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孫悟空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內心大概是非常的感激的吧,他害怕的就是被拋棄。當唐僧驅趕孫悟空的時候,也說著和菩提祖師同樣的話:”從哪裡來,回哪裡去!“這就直接刺痛了孫悟空的內心,臨走前也是像當年對菩提老祖一樣,跪下磕頭。當時就落淚了。悲涼的BGM響起的時候,連我們觀眾都落淚了。能讓孫悟空跪下的,也只有師父了
不知道大家覺得小編說得有沒有道理呢?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評論區留言告訴小編!


小明哥逗樂


我覺得孫悟空對唐僧的感情更深一些。唐僧和菩提老祖就好比是孫悟空的親生父親和養父。雖然菩提老祖叫孫悟空一身本事,讓孫悟空成為優秀的人才。菩提老祖本身對孫悟空並沒有特別的親情。也因為菩提老祖弟子太多了。菩提老祖本人對其他人也沒有什麼親情可談。

就如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看到這個學生聰明、好學,資質好,就想著把自己的本領傳於他。對於這個學生,他只是欣賞和認可,並不是疼愛。

從菩提老祖暗示孫悟空半夜跟他學習而不明說,可見菩提老祖是個脾氣古怪的人。若孫悟空一時沒有明白過來,就永遠失去學習的機會。這種教育態度,是很值得商榷的。很多學生在某一方面有超越的領悟性,比如天文、比如物理,比如發明,不等於他在情商上就高人一定。從菩提老祖對孫悟空的態度,可見孫悟空受天地之靈性,不是一般的生靈可比。

在對菩提老祖的態度上,孫悟空是尊重,同時也保持距離感。這種距離感,很難讓孫悟空流露表達他的感情。菩提老祖只是教給孫悟空本領的師傅,並且菩提老祖對孫悟空一點耐心也沒有。在孫悟空在眾師兄弟面前顯擺一下武藝,被菩提老祖就趕走了。從此如同陌生人,這種關係,有什麼溫情而言?

孫悟空和唐僧之間的關係,卻如大人和孩子。雖然唐僧絮叨、動不動念緊箍咒,是因為他控制不了孫悟空,不得不用“家法”。唐僧也攆走過孫悟空,是眼見為實,但眼見為實也不一定真實,白骨精就是這樣。唐僧眼睜睜的看著三個活生生的人被孫悟空打死,他一副菩薩心腸,當然會心疼、氣憤。看著孫悟空不聽他的,才攆走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唐僧總是器重依賴孫悟空。依賴時間久了,就成了親情。孫悟空雖然害怕緊箍咒,卻能在唐僧面前自由自在。


一串七珠讀雜書


說起來《西遊記》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了,它講述的是唐僧師徒一路歷盡艱險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而大家都知道在取經團隊裡算的上是靈魂人物的孫悟空有兩個師傅,但是孫悟空對這兩個師傅的態度可是截然不同。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是傲來國裡花果山上的一顆靈石幻化而成的,據說這塊石頭是當年女媧娘娘補天的時候留在人間的,之後這塊石頭吸收了日精月華之後自己變成了一個石猴。後來他在山間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覺得山間的生活太無聊了,於是就決定去尋仙問道,學習道法。

結果沒想到他真的找到了神仙,在靈臺方寸山上拜了菩提老祖為師。因為他本來是天地靈氣孕育出來的,所以是不知道什麼情感的。當時孫悟空在山上學習的前幾年的時候只知道山上的桃花開了幾次,他吃了幾次桃子,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知。

所以他在山上的前幾年的時候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嬰兒時期,對於什麼事情都只是懵懂的認知,最重要的就是吃吃睡睡,開心了就大笑,不開心了就生氣。而在靈臺山上的這些年,菩提老祖不但是教孫悟空法術,更重要的是教會孫悟空基本的感情以及對人的感受,扮演的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而之後孫悟空被逐出師門之後在五行山下遇到了他的第二個師傅,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唐僧,唐僧和孫悟空兩個人更像是互相扶持。在五行山下唐僧為孫悟空揭下佛祖的咒語,而孫悟空一路保護著唐僧不受妖怪的傷害,雖然在取經的路上有誤解有爭吵,但是在最後都化為烏有,唐僧之於孫悟空更像是一路陪伴的家人。如果硬要選擇一個的話我覺得唐僧情義更重,共同經歷魔亂生死,就好比戰友親人一樣😊






緣來石起


雖說菩提老祖和唐僧都是孫悟空的師父,孫悟空應該對菩提老祖情意更重。雖然在西遊記中悟空學藝下山後,菩提老祖師徒沒能再見面,他卻能謹尊師囑,但他不善於表達,把一切情意都留在了心中。

孫悟空是一塊仙石,一個潑猴,“玉不琢不成器”,菩提老祖是孫悟空的啟蒙師父,授業傳道,傳授功夫,正是在菩提老祖的教誨下,讓他愈加透出靈性。才有了後面的精彩演繹,先鬧龍宮,再有齊天大聖大鬧天宮,接著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五指山下,直到他第二位師父唐僧來解救,師徒四人歷盡艱辛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如果沒有前面的孫悟空跟菩提老祖學藝,沒有高強的功夫和過硬的本領,西天取經估計就不會有他什麼事了,估計他還會一輩子在花果山稱王稱霸,逍遙自在。可見菩提老祖對他重要性無人能比。

我個人感覺唐僧與其說是孫悟空的師父,不如說是他的領導更為貼切。在西遊記裡沒見唐僧教他什麼,是讓孫悟空脫離苦海的救命恩人,只是一味的讓他慈悲為懷,只能說名義上的師父。也可以說是一種領導與下屬,指揮者與服從者的關係。正是因為如此,在唐僧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協力去西天取經。

因此,我個人覺得孫悟空對菩提老祖的情感更真更重。您覺得呢?





快樂前行DUAN


在西遊記中能稱得上孫悟空老師的人有好幾個,但最深的應該是菩提祖師。因為他用最短的時間,教會了孫悟空最強的本領——72變和筋斗雲。\r

不可否認,菩提老師善能因材施教,絕對是個教“尖子班”的高手,因為他選徒弟有著嚴格的標準,那就是智商低的、悟性差的他都不要,只要進了他的斜月三星洞,那就等於是左腳已經跨進了一本的門檻,稍稍一努力就能成才。\r

就像菩提老祖,他教會了孫悟空一身的本領,但卻沒有教給他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更可悲的是他發現了孫悟空“人前賣弄、事後惹禍”的苗頭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及時批評教育,幫助學生改掉身上的毛病和問題,而是第一時間推卸責任,將學生驅逐出師門,還威脅警告學生說:“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這是作為一名負責任的老師該說的話嗎?

導致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他的一身本領變也成了行兇惹禍的利器,無法無天,最後不僅自己被壓在五行山下吃苦受累500年,還害死了許多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孫,這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代價。\r

我們來看一下唐僧唐老師。表面上看,唐僧這個老師碌碌無為,成天只知道嘮嘮叨叨,啥本事也沒有,也教不出什麼高材生,還動不動就請家長,念緊箍咒,別提有多煩。\r

同一個調皮的學生,做了同樣的錯事,遇到不同的老師後,處理的結果就大不一樣了。原著第14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裡唐僧發現孫悟空打死強盜後,首先是對他進行有理有據的“法制”教育,告訴他什麼是正當防衛,什麼是防衛過當。然後再循循善誘,告訴他“ 只因你沒人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佛門,若是還像當時行兇,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這\r

是在給他闡述善惡之間的因果關係和人生哲理,相當於學校公開上大課。\r

最後,唐老師發現這個悟空問題不小,簡單地說教根本無濟於事後,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想辦法給他戴上緊箍圈,對他採取強制教育,然後反覆念緊箍咒,直到他知錯、認錯、改錯為止。

但是孫悟空對菩提祖師明顯更情深義重,原著中幾次描寫孫悟空因菩提祖師痛哭流淚,因為菩提祖師讓孫悟空實現了質的改變?從一個野生石猴變成了一個精通法師,超脫三界外的散仙。菩提祖師就好比生身父母,為孫悟空取名教學。

唐僧只能算是孫悟空成功路上一個很好的老師。

這兩種感情孫悟空心知肚明,也是一直尊重和聽從菩提祖師的教誨。





安妮夜讀


西遊記中有,孫悟空有兩個老師,菩提老祖師父與玄奘法師(唐僧)

一個是出生後的啟蒙老師,菩提老祖師父。

補天之石,得日月精華,久經劫數,得一絲靈氣,機緣一到,靈猴出世。經歲月與世故,靈猴知曉自己需要更強,於是歷經苦難萬里求學,得遇大能良師菩提祖師,菩提老祖賜予靈猴姓名(這個恩很大哦)並教他法術神通,悟空習得高深武功後,漸漸驕傲,在炫耀時候,被菩提老師看到,老師掐指一算,知道師徒機緣已盡,而悟空未來因為自己的心性與習氣會惹下大禍,就把他趕出了師門,並告誡道:以後不可言說我是你師父!

悟空回花果山後,去東海龍宮討要兵器,因緣巧合得如意金箍棒,後炫耀自滿(如意金箍棒捅破天空),天神得知凡間有一個靈猴轉世,習得神通,就準備接他上天給了官職,後因習性不改,陰差陽錯不辭而別,天宮降下神兵,於是悟空大鬧天宮,如來佛祖知曉後,以神通降服悟空,並讓觀音菩薩點化。大唐玄奘法師需要萬里取經文,路途遙遠,需要幫手。觀音菩薩就點化悟空,等候取經人,悟空被壓五百年,回憶當初,已經知道自己的惡習與因果之事,所以要修行,斷因果。安心等取經人。

一個是身心教化的點化老師。

玄奘法師路經五指山,遇到悟空,就救他出來,一路身心教化悟空,悟空被冤枉、被驅趕、被信任、被關懷,這都是玄奘法師的身心教化,玄奘法師是菩薩心腸,在他看來怪物也需要度化啊,幹什麼打死呢,這就是活菩薩的教化嘍,悟空看不透,就打死,緊箍咒就是一種懲罰,其實也是為了讓悟空有約束(沒有約束,能力越大越危險)。悟空一路走來,經過白骨精、多目怪、真假獼猴王等等事件,知道了這些天上下凡的怪物有私心與慾望,被菩薩點化後上天,各路菩薩幫助取經人,等等事件,才了悟了自己的因果,因為保護取經人,經文流佈東方國土,修大功德,成為鬥戰勝佛。

那麼悟空和誰更有情意?這個問題沒有對比可言,在什麼階段遇到什麼老師,感恩吧!!


穆王爺


菩堤老祖

無論何時,悟空都記得老祖下山前給他的話:“日後你若惹出禍來,不把師父說出來就行了。”

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西天取經,一路走來,從未提及自己的授業恩師。



阿里的風馬生活


菩提老祖是道家高等學府副校長兼博導,學術權威又是名師,教授真正知識和能力,以後要考這些真本領闖天下!

唐僧是佛教協會下屬三產公司的唐國分公司的支系小領導,跟政府當地領導關係好,組合小業務團隊,跑去外國總公司靈山總部,拿點產品資料,弄個證書鍍個金,回去拓展業務能賣(弄)個好價錢!學不到本事,一路上學的都是人際關係,看的都是人情世故,社會厚黑學罷了!


eagles華夏


當然是菩提老祖,傳道授業解惑,人生觀的形成。唐僧只是臨時工作的一個部門老闆


搖滾牙醫


個人覺得應該是菩提老祖。

唐僧?哈哈哈,沒那緊箍圈和緊箍咒他唐僧還能把孫悟空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