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濟南企業勇擔社會責任攜手戰“疫”同心書寫“大義”築起“生命防線”

他們是普通人,站在人群中猶如水滴融進大海;他們又不是普通人,可以拿生命與疫情抗爭。他們戰鬥在抗疫前線,在一線供暖、重點工程建設、醫療檢測、參建武漢雷神山醫院、下沉社區防範疫情、捐贈物資、搶工生產醫療產品、加強物業管理等方面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

疫情當前,濟南企業同心攜手書寫“大義”。連日來,在濟各大企業,傾盡所能,第一時間響應黨中央和濟南市委、市政府號召,充分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展現擔當精神,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貢獻力量。在這場戰“疫”中,無論民眾還是企業,都在追求生命力。救人,亦要自救,正是不普通的他們,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

我們的溫暖 是因為有人捨我其誰地犧牲

有人說,在家隔離了個把月,出門才知道,原來濟南這麼冷。疫情當前,不是上了“前線”才叫“一線”,民生同樣是一線。家裡之所以有熱烘烘的溫度,是因為有人冒險前行,默默為我們送溫暖。

2020年除夕,是濟南熱力集團有限公司客服管理部經理歐兆進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個除夕,這一天,他的孩子滿月。第一次做父親的他,還未來得及細細品味甜蜜,就衝在了防疫第一線。他說,黨員就要帶好頭,關鍵時刻衝在前,困難面前不退縮。

客服管理部是濟南熱力集團供熱服務的窗口部門。面對疫情,作為部門負責人和黨支部支委成員,歐兆進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與使命,以必勝的信念和過硬的擔當做好供熱服務,維護好城市“生命線”,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後方保障。

為做好疫情防控,濟南熱力集團有限公司客服管理部黨支部全體黨員遞交了“請戰書”,保證自己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隨時準備深入一線,確保供熱服務有序進行。歐兆進更是將自己名字列在了值班表的第一行,一值就是連續14天,也沒回家看看。為讓大家都能在良好的辦公環境和充足的防疫物資條件下值班,他帶隊奔赴各個營業網點,送去消毒水、口罩等,並提醒值班人員做好消殺和防護。忙起來,經常是匆匆吃下一碗泡麵,馬上投入工作。

防範疫情就是命令,確保供暖就是責任。在濟南熱力集團二樓的熱線服務中心,每天都能看到歐兆進的身影,時而瞭解每日熱線、工單數量,時而督促熱線人員詳細記錄並及時處理用戶反映的訴求。他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更要做好供熱服務保障,處理好每一件工單,保證用戶100%滿意。“你們安心在家,我們24小時在線,保你溫暖無虞。”歐兆進說。

濟南企業勇擔社會責任攜手戰“疫”同心書寫“大義”築起“生命防線”

歐兆進到客戶服務營業廳發放防疫用品,並提醒做好防護。

我們的團聚 是因為有人義無反顧地分離

在得知妻子要前往湖北防疫一線的消息時,共產黨員、濟南城投集團所屬山東新泉城置業工程部副部長張寶華縱有百般牽掛和不捨,仍然對她說:“家裡,你放心。”因為張寶華知道,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時刻,妻子王賢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外科護士長,這是她應該擔負的責任。

“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護好自己。”簡單的話語飽含著最無私的愛。其實,張寶華自己同樣擔負著繁重的建設任務,他所在的工程部負責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建設任務,建設要求標準高、工期緊和疫情期間人員少的困難一波接一波地湧來,加班加點一直是他的工作常態。妻子走後,他一方面要照顧好即將中考的孩子,一方面還要全身心撲在項目建設一線。

連日來,山東新泉城置業工程部嚴格按照市裡要求,強化各項目總包、施工企業的主體責任,成立項目負責人任組長的疫情防控小組,培訓防控小組及防控人員,嚴格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按操作規範對工作區、生活區等進行全面的預防性消毒,紮紮實實做好項目復工防疫工作。同時,積極調度總包、監理等參建單位開展工作,按計劃推進工程建設,確保安全生產和施工安全,向著8月份順利竣工交付的目標奮勇前行。

“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忙戰“疫”、忙復工,看,這對默默奉獻的“夫妻檔”身上閃現著最美的光芒。

我們的安全 是因為有人深入一線地堅守

今年春節,沒有家人陪伴,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派駐平陰縣人民醫院服務中心的項目經理宋曉霞卻過得格外充實。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纓到醫院隔離區做起了保潔工作。

宋曉霞已在平陰縣人民醫院工作了8年,今年1月下旬,醫院下達疫情防控文件,對感染科進行升級改造,分出隔離區用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需要保潔人員進入隔離區近距離作業。考慮到這是一項特殊的任務,要承擔比較大的壓力,加之項目上不少同事返崗困難,她便主動承擔起這份工作,在隔離區每天帶著掃帚、抹布、拖把、噴藥箱“戰鬥”。

“我跟同事倆人負責13個病房的地面清理、公共走廊及3個公共衛生間的打掃,每天下午2點進去,5點出來,因為穿著防護服,這期間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宋曉霞說,疫情來勢洶洶,不害怕是假的,但人員緊缺,不能把工作撂下,為了更多人的健康,必須幹好自己的工作。

“醫生護士都不怕,我們有什麼好怕的,這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走廊、樓梯、隔離病房、衛生間……一個多月來,在平陰縣人民醫院每一個角落,都能看見宋曉霞忙碌的身影,無數次擦拭地面、門把手、桌椅,不僅使患者有了一個清潔衛生的就診環境,更讓醫護人員有了安心的工作環境。

雖然不直接接觸病人,但他們所處的環境危險程度僅次於醫生和護士。疫情發生以來,無數像宋曉霞一樣的物業人奮戰在戰“疫”第一線,默默無聞守護醫院、小區、寫字樓的乾淨、衛生和整潔,用手中的掃把、抹布、消毒液,擦去陰霾,在另一條戰線上貢獻著力量。

濟南企業勇擔社會責任攜手戰“疫”同心書寫“大義”築起“生命防線”

濟南城市建設集團133名同志主動請戰,下沉社區一線服務疫情防控工作。

我們的安心 是因為有人一絲不苟地護衛

“老師,您身份證帶了嗎?請出示一下。”這句話一天中不知要重複多少遍,但為保證不漏一人、不漏一車,他們仍打起十二分精神耐心幹著。

在這場沒有硝煙、分秒必爭的戰“疫”中,濟南城市建設集團(以下簡稱“建設集團”)133名同志主動請戰,下沉社區一線服務疫情防控工作,主動要求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在不同的崗位,堅守著同樣的職責。

澄波湖壹號小區位於濟陽區濟北街道濱湖社區,是大型城市社區,小區共4300餘戶、1.5萬餘人,日均出入人次三四千人,出入車次過千,防控工作時間久、強度高、壓力大。建設集團駐守在這裡的服務小組21名組員,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分成早晚兩崗,上午7點到崗,晚上9點半才能結束一天的忙碌。主要工作是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對進出社區人員、車輛進行登記上報、排查上報外來人員信息、對社區居民進行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等。

由於小區規模大,居民上下班、買菜購物、取快遞、進小區維修網絡、配送貨物等需要,組員們每天要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每天過得很快,連吃飯的時間都很緊張,上廁所也是一溜小跑,”小組成員李魯這樣描述工作狀態。

“我年輕,免疫力強,讓我上!”24歲的蘇曰龍是濟南西城置業有限公司一名95後員工,他的主要工作是使用身份證識別器對進出人員進行身份核實,同時要仔細甄別進入小區人員的來源地,特別是對外地返濟人員進行詳細詢問和備案。雖然有時會因為居民不配合感到委屈,但他深知,對進出社區人員的排查,關乎每一位社區居民的切身安全,容不得一絲疏忽。

濟南企業勇擔社會責任攜手戰“疫”同心書寫“大義”築起“生命防線”

齊魯安替製藥有限公司質量控制部一線員工孫春梅做好高質量藥品的“守門人”

我們的健康 是因為有人不分晝夜地戰鬥

“求助!武漢急缺醫護用品。口罩告急、缺少醫用防護服、酒精不夠……”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這樣的緊急求助信息從四面八方傳來。春節前,全國抗“疫”的號角已經吹響。

作為齊魯安替製藥有限公司質量控制部的一員,剛剛入職兩個年頭的孫春梅過了個“不同尋常”的春節。面對疫情的需要、國家的需要,1997年出生的她,儘管在父母眼中還是個孩子,但面對整個春節假期的值班表,沒有絲毫猶豫,“我年輕,我來吧!”

齊魯製藥承擔著國家集中採購藥品的供給,這些臨床藥品需求量大,生產任務重。即便在春節假期,很多生產線依然在緊鑼密鼓運行著。孫春梅每天需要檢測30多批次藥品,“工作難度不大,但不能疏忽。”她說,比如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薄層色譜,需要檢測員將藥品溶液滴到硅膠板上,每一批產品要求是10微升,要做到分毫不差。這需要嫻熟的技巧和認真嚴謹的態度。

害怕嗎?孫春梅如此回答,“我們還有同事去一線運送物資,他們都不害怕,我也不怕。”唯一讓孫春梅感到緊張的是,一人值班時要將緊繃的弦繃得更緊一些,不能讓差錯發生在自己經手的任何批次藥品上。

作為醫藥生產企業,堅守質量關就是保護生命線,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目前齊魯製藥生產車間已全部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轉,全力生產疫情防控藥品和國家集採臨床急需藥品。同時,像孫春梅這樣的2萬多名齊魯製藥人,也時刻保持戰鬥狀態,以踏實的行動,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保質保量確保藥品供應,抗擊疫情,守護健康。

濟南企業勇擔社會責任攜手戰“疫”同心書寫“大義”築起“生命防線”

蔣習鋒帶領金威刻員工向省紅十字會捐獻防疫物資。

我們的放心 是因為有人大愛無私地奉獻

十幾年前涉足切割行業領域時,他以精準切割在業內獲得“江湖地位”。後來,他在業內率先使用激光切割技術,被人稱為激光領域的“小李飛刀”,公司所生產的激光切割產品暢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疫情突如其來,他一邊按照程序復工復產,一邊謀劃如何精準戰“疫”,捐了酒精捐口罩,捐了口罩捐現金……

他,就是濟南金威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習鋒。2月19日,金威刻激光“戰疫情”公益捐贈活動在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舉行。活動很“簡短”,但愛心很綿長,蔣習鋒帶領金威刻員工向省紅十字會捐贈了5000只N95口罩,以及20萬元現金,這批物資和公益款將定向援助我省赴湖北醫療隊的前線人員進行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同時,金威刻還向濟南高新區捐贈了100桶5000ml酒精和4.5萬元現金,用於馳援高新區戰疫工作。這已不是金威刻首批支援濟南高新區防疫物資,此前,金威刻已向濟南高新區捐贈50桶2000ml酒精。

在蔣習鋒的帶領下,金威刻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24小時待命,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採購,發動多渠道一起調動資源,籌集此批防疫物資。為了助力疫情防控,金威刻愛心捐贈活動一刻未停,金威刻內部員工自願發起愛心捐款,正能量爆棚,紛紛為全民抗擊疫情奉獻自己的愛心。其中,員工捐款4.5萬元,企業又另外拿出20萬元作為善款。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金威刻建起涵蓋封閉管理、園區消毒、安全巡查、防護監測、進出管控、防疫宣傳等在內的細緻、系統的疫情防控體系。

濟南企業勇擔社會責任攜手戰“疫”同心書寫“大義”築起“生命防線”

中建八局一公司雷神突擊隊赴武漢助建雷神醫院。

我們的感動 是因為有人無懼無畏地逆行

疫情當前,他們無懼無畏,勇敢逆行,連夜從濟南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到達後立即負責起部分病房區的電氣、給排水、通風工作,與全國各地上萬名建設者一起鞏固疫區“生命防線”,這群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雷神突擊隊。

因為牢記使命,所以堅定逆行;因為肩負責任,所以義無反顧。當得知疫區需要時,中建八局一公司48名管理人員和200餘名勞務人員連夜到達武漢雷神山醫院,不捨晝夜、只爭朝夕,實現了3天通水、4天通電、6天通風,最終在2月10日全部設備調試完畢。由於施工速度快、質量高,突擊隊負責施工內容不斷增加,由區域專業分包變身區域“總承包”,並承擔起了施工難度最大的公共區域內通風空調系統施工任務。在自己的施工區域驗收完畢後,還積極調派管理人員及勞務工人近50人協助其他地塊施工,直至雷神山整體施工完畢。

“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雷神山速度奇蹟的背後,是鐵軍團隊超乎想象的付出,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為保障首個通電節點,突擊隊員甚至48小時連續作戰。“團結協作、自力更生,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突擊隊堅持一體化施工、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效率與品質,邊交付作業面,邊穿插施工,各個施工環節環環相扣,穩步推進。在保證速度的同時,突擊隊員“秉承合格不叫合格,優良才叫合格”的品質理念,致力於打造精品工程,受到各方高度認可。

除了武漢雷神山醫院,中建八局一公司還在濟南、鄭州、深圳、濟寧等地參與當地“小湯山醫院”或者“方艙醫院”建設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央企擔當。(記者 王寶泓 付曉峰 黃智義 魯婧 谷青 盧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