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我國是著名的農業大國,為了讓我國直接進入農業高質量發展階段,跳過“中等收入陷阱”,就要不斷優化自身的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各種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在滿足我國人民需要的同時大量向國外出口,加快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小麥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我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機械化和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對於小麥種植需要不斷加強研究,努力實現技術突破,從而保證小麥的質量和產量。為我國小麥的高效生產和農戶增收提供了技術支持。

下面筆者針對我國北方地區小麥種植現狀和地區氣候特點,對北方地區小麥高產種植技術進行總結。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1 選種與種子處理

1.1 選種

簡單來說,選種就是對小麥的品種進行篩選,優質的小麥品種是保證小麥產量和質量的前提。在選擇小麥品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品種對地區的氣候、環境有著不同的需要,要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選擇最適合當地種植的小麥品種。所以,農民需要將各種品種的種子來源和特點了解清楚,如果對其不瞭解,可以詢問相關的專業人員,聽取其建議,不要盲目選擇小麥品種。通常,可優先選擇明麥133、寧麥資126、揚麥27、遷麥088、江麥23、保麥330、淮麥43、瑞華麥521、淮麥920和淮麥44等品種。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1.2 種子處理

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易遭受病蟲害的危害,如果抓住秋播期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對小麥的多種病蟲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作用。例如,為防治地下害蟲,可使用相應的殺蟲劑進行拌種,以防治土壤中的金針蟲、螻蛄、蠐螬,同時兼治早期發生的蚜蟲和灰飛蝨,以控制小麥叢矮病和黃矮病的發生。一般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mL兌水1~2kg拌50kg麥種。在進行藥劑拌種時,應注意不同的殺菌劑不宜混用,以免藥量過大而產生藥害,殺菌劑和殺蟲劑混用時要控制用量,以防對種子造成傷害,影響出苗率。種子應做到隨拌隨用,播種後儘量使土壤保持溼潤,充分發揮藥效。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2 選地

為了保證小麥優質高產,需要合理選擇種植地塊。通常,土壤鬆緊適中、孔隙適合,水、肥、氣、熱要素比較和諧,具有較好的保水保肥性能,營養含量高,供肥能力強,耕性好,有利於小麥的根系生長和產值構成。在土體剖面結構自上而下的耕作層、犁底層、心土層和底土層中,耕作層的有機質含量、結構、鬆緊情況對小麥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因為小麥的根系有60%~70%散佈在該層。土層過淺,保水保肥性能差,不利於小麥高產。一般土層厚度低於40cm時不適於栽培小麥。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3 種植管理

3.1 播苗期管理

種子播種之前要復曬一兩天,以提高小麥的發芽勢和發芽率。旱茬麥適宜播種期為10月5—15日,播種量控制在10.0~12.5kg/667㎡。稻茬麥要搶在10月底前播種結束,播種量控制在15.0~20.0kg/667㎡。10月底以後每推遲1d,增加播種量0.5kg/667㎡左右,最多不超過12.5kg/667㎡。當前小麥播種通常採取機械化作業方式,為提高農機作業水平,獲取合理基本苗,機械作業程序如下:耕翻 ~曬垡兩三天~重耙破垡~雙箱機施磷酸一銨和尿素~交切耙~放樣~開溝+播種+輕鎮~開橫淋溝—化除—人工清理三溝並及時打通排渠凹,機械開溝後要及時人工扒平橫溝兩邊積土,理通溝頭,按溝深要求,播後及時理墒,要播一片,理墒結束一片。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播種期及苗期要施足基種肥,適期適量施好分櫱肥,培育冬前壯苗。基種肥可施加磷肥50.0kg/667㎡、尿素12.5~15.0kg/667㎡。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視氣溫高低、地力水平麥苗生育進程、群體素質,一般施尿素5.0~7.5kg/667㎡作為分櫱肥。

麥田化除以播後苗前土壤封閉為主,原則上要做到一遍封閉到位,不採用莖葉處理。因天氣原因無法進行土壤封閉或封閉化除效果不好的,可以輔助採取莖葉處理,莖葉處理時間以冬前為主、春後為輔。莖葉處理噴藥時間掌握在第1次寒流過後(冷尾暖頭)進行,以防出現藥害。化除於播後苗前(一般播後5d內)及時用藥。一旦露芽或出苗,則禁止用藥,否則會出現死苗現象。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3.2 分櫱期管理

對群體偏小、葉色不深、分櫱停止較早、土壤肥力不足的田塊,2月中下旬應施好返青接力肥,667㎡施加尿素5.0~7.5kg。此外,此時要做好清溝理墒,防止冬春連陰雨發生漬害。同時,酌情鎮壓控苗,防旺促壯(乾旱年份)。鎮壓一是可以控制小麥旺長徒長,增強小麥植株基部節間充實度,防止小麥植株倒伏,二是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和抗植傷能力。5葉抽出後至6葉期末,根據當時土壤墒情、苗情,適時鎮壓控旺促壯。對群體過大、有旺長趨勢的小麥田塊,在春季返青期拔節前、葉齡6.5葉之前進行化控,667㎡均勻噴施40%多效唑30~35g或矮壯豐,噴施要求霧化程度高,並且寧漏勿重,防止噴施過重影響小麥正常拔節抽穗和下茬作物生長。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3.3 中後期管理

3.3.1 重施拔節孕穗肥,巧施粒肥

看苗施好拔節孕穗肥,一般667m2施尿素12.5kg+40%複合肥15.0~20.0kg。施肥時間不宜過早,掌握在群體開始下降、葉色褪淡落黃、基部第一節間基本定長以及小麥2.5~3.0葉齡時。如果今冬明春屬冷冬年,則適當推遲施肥時間,暖冬年則適當提前施肥時間。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3.3.2 穗肥

小麥田667㎡施尿素5.0~7.5kg,施肥量根據田間長勢酌情增減。施肥時間掌握在0.8~1.0葉齡。對長勢不旺、有早衰跡象的田塊進行根外噴肥。灌漿初期和中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各噴一次磷酸二氫鉀溶液或稻麥健壯素,能提高小麥植株體內磷、鉀濃度,增大原生質黏性,增強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麥抗禦乾熱風的能力,並能提高葉片的光合強度,促進光合產物運轉,增加粒質量,尤其在春季乾熱年份效果明顯。對於肥力不足的中產麥田,在小麥灌漿初期噴尿素溶液,能有效延緩葉片衰老,提高千粒重。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4 病蟲害防治

4.1 小麥常見的病蟲害

小麥常見病蟲害按危害部位可分為三大部分:根頸部病蟲害,如全蝕病、根腐病、胞囊線蟲病、金針蟲、螻蛄和蠐螬,葉部病蟲害,如紋枯病、白粉病、鏽病、蚜蟲、麥蜘蛛和麥葉蜂。穗部病蟲害,如散黑穗、腥黑穗、赤黴病、吸漿蟲。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4.2 小麥蟲害防治措施

為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就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易遭受地下害蟲的危害,主要的防治措施是撒施毒土和用藥劑灌根。例如,紅蜘蛛是小麥生長初期易出現的一種害蟲,如果小麥遭受了這種蟲害的威脅,其生長就會變得緩慢,當蟲害趨於嚴重時會導致大片小麥死亡。紅蜘蛛屬於蟎類,必須用殺蟎劑進行防控,普通的殺蟲劑效果可能不佳,一定要對症下藥才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防治方法應適宜,噴霧防治效果可能不佳,可以採取撒藥土的方式進行防治。對於小麥吸漿蟲病,可在小麥抽穗至開花前,667㎡用80%敵敵畏150mL兌水4kg拌勻噴灑在25g麥糠上,此法藥效期長,防治效果好;或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40%殺螟松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另外,麥蚜發生次數非常多,並且不易被徹底消滅,需要農民及時瞭解小麥的生長情況,及早進行防治,降低其危害性。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防治麥蚜的關鍵時期,可用2.5%天達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加3%天達啶蟲脒乳油1000倍液噴霧植株。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4.3 小麥病害防治措施

小麥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和條鏽病,這兩種病害會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小麥條鏽病又被稱為“黃疸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這種病害不易進行防治,一般需要種植者多次噴灑相應的農藥才能徹底將這種病害除去。通常,可於小麥拔節至孕穗期,噴灑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譜唑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進行防治。另外,可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g拌麥種150kg進行預防。小麥白粉病可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小麥白粉病藥物防治,易早不宜晚,應在發病初期用藥進行防治。醚菌酯、嘧菌酯、三唑類殺菌劑等對小麥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病情嚴重時可用醚菌酯、嘧菌酯等藥劑防治,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效更為穩定。

小麥栽培管理技術,高產優質、以及病蟲害注意事項

5 收穫

因不同地區所播種的小麥品種不同和不同地區的小麥播期不同,小麥的成熟期也會有所不同。冬小麥區一般於6月下旬至7上旬收穫小麥,春小麥區一般於7月中旬至8月下旬收穫小麥。最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小麥最早在8月中旬成熟,最晚在9月初成熟。一天當中小麥最佳的收割時期是09:00—11:00和16:00—1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