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的微信群,為什麼會成為“死群”?

你的微信群,為什麼會成為“死群”?

疫情讓我們網絡化生存,第一要面對的就是我們已經加入了那麼多的微信群。

第一種死法:越來越多的“敏感詞”。

先談一下,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的與文字獄一般無二的審查系統。

“敏感詞”到底是什麼詞?那是原創內容的生死符。新華字典查不出,日常生活也沒有標註,但是一旦你的文章和視頻裡有了敏感詞,那就是不準亂說話。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古話,希望馬化騰匿名嘗試一下原創文章作者的經歷,假如他還記得自己曾經也是草根程序員的話。

我們看看微信公眾號的資料:原創文章有多少?去年的10月25日,新榜日常監測的90萬個微信公眾號,共發佈超過72萬篇微信文章。其中,原創文章3.2萬篇,佔當天所有文章的4.5%。原創文章中,閱讀數在1萬以下的有2.9萬篇,佔當日全部原創文章的91.12%。換句話說,當天閱讀數超過1萬的原創文章,竟然只有不到9%。相當於每100篇原創8文章中,只有9篇閱讀破萬。

科學家說過,每個人的社交圈子到150個就飽和了,相當於在同一時間和你交際的人超過150人,你就已經進入了崩潰的邊緣。

起初,建一個群和加入一個新群都會很新鮮,聊天愉悅和踴躍,紅包頻頻出現,新思想層出不窮,皆大歡喜,暫時由陌生人帶來的人脈、新的流量和鏈接都會產生價值。但是,很快,三五天,最多三五個月,微信群就開始消亡,一直到變為死群。大家都會忘記了這個群的存在。為什麼?

群主的管理規則有問題,群友加入了,也不會尊重群的規則。

現在,五百人的群很多,大多數都是死氣沉沉,為什麼?因為免費。

看看這些群的群規就會知道。

有的群規,是以群主的個人觀點和需求為主,這不準,那不行,說白了,群主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搞一言堂,說好話的留下,不同意見的踢了。這樣的群會很快成為群主的自留地,當然,群也失去了紅利期,淪落為門前冷落鞍馬稀。

有的群規定原創內容和有思想的文章不能夠發佈,這也是微信系統的要求無可厚非,只是在執行的時候,無限度地限制人們發表不同的看法,被帶上口罩的群友,只能夠在沉默中消失。

為什麼群主會要求發廣告的群友發紅包?那就是花錢做廣告的商業原則,因為免費的都是最貴的,垃圾信息佔據你的時間,這就是虧本生意。

大家對社群營銷不會有意見,但是對誰可以利用社群營銷盈利有意見。

群是否收費,是由群主和群友的時間成本決定的;也是由群有沒有價值確定。

有些規定,就像是天生用來反對的,反對無效就沉默寡言,反對有效那就是摧枯拉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