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雙陽“婆婆丁”滯銷 村民渴望訂單減少損失

長春晚報記者 何少梅

“轉瞬‘禁足’月餘,很多人‘上火’吃不下飯,‘敗火’佳品婆婆丁正當季。然而,受疫情影響,雙陽區尚家村的婆婆丁出現短期滯銷……”25日,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這條信息刷屏,這是雙陽區委宣傳部在幫尚家村的村民銷售因疫情滯銷的婆婆丁。14時許,記者來到尚家村實地採訪。很多種植婆婆丁的村民表示,今年的收入大家都不想了,能減少損失或是保住成本就是最大的願望了。

雙陽“婆婆丁”滯銷 村民渴望訂單減少損失

村民開年的收入面臨難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雙陽區平湖街道尚家村山野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於2月11日開始全面復工復產。尚家村依山傍水,共有320家農戶,種植婆婆丁的農戶數量佔五分之四,該村為國內最早種植山野菜的基地。

記者跟隨村黨總支部書記高衛平走進其中一間大棚,大棚裡溫暖如春,腳下的泥土踩上去很鬆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鮮嫩的新綠,一百餘米長的大棚裡都是長勢正盛的婆婆丁。雖然戴著口罩,仍然能聞到新鮮的野菜清香味道,與大棚外面白雪皚皚的天地形成鮮明對比。七八位村民正在忙著收割婆婆丁、整理、裝袋。

雙陽“婆婆丁”滯銷 村民渴望訂單減少損失


據瞭解,婆婆丁的最佳生長週期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每年9月播種,一週後開始出苗,村民會根據土壤情況為苗及時補水。出苗20天后,村民們會將長出來的苗割掉,讓婆婆丁將養分儲存在根部,宛如進入“休眠期”蓄勢待發。入冬以後氣溫下降會為土壤天然殺菌,同時上凍後的土壤也會變得更加鬆軟。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婆婆丁的根更強壯,後期長出來的葉才會更加豐滿、口感鮮嫩。”尚家村第一書記韋志光介紹。

在婆婆丁正式“出閣”之前,農民要為溫室、大棚投資,購入草簾、棉被、保溫膜等,為溫室、大棚人工升溫。

雙陽“婆婆丁”滯銷 村民渴望訂單減少損失


“從開始人工升溫後,婆婆丁需要約30天的生長週期,便可以收割上市。”韋志光說。

每年春節前後是婆婆丁熱銷的好行情,賣婆婆丁也是村民們每年春天的收入的第一桶金。一個月前,村民們滿懷希望地為溫室、大棚做人工升溫,眼看著婆婆丁進入最佳生長期即將上市,不料受疫情影響,銷路驟然受挫。

“眼看著每天堆積在家裡銷不出去的婆婆丁是全家人最上火的事。”村民丁女士說。

據瞭解,每年有18位訂貨商會上村裡排隊搶購該村的婆婆丁,銷往省內外,而今年訂貨商把訂單數量從往年的2000公斤減少到1000公斤。

雙陽“婆婆丁”滯銷 村民渴望訂單減少損失


村民急盼訂單打開銷路

據瞭解,該村山野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有溫室500棟,大棚400棟,應季種植的都是婆婆丁,已經賣出300多棟。目前成熟上市的有100棟左右,日產量約2000公斤。

得知村民們的難處後,雙陽區委宣傳部通過各種渠道“推銷”婆婆丁。目前該村的婆婆丁團購銷售方式主要有3種:第一種是銷往長春市區的批發市場、第二種是銷往歐亞商超、第三種是通過社區銷往居民小區。此外,村民們也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方式零售,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可是總體銷量仍然不盡人意。

“很多市內的企事業單位為了支持村民們,打電話訂購出去1000餘公斤,讓大家看到了希望。”高衛平說。

雙陽“婆婆丁”滯銷 村民渴望訂單減少損失


目前,尚家村的婆婆丁每天仍有約500公斤的銷售滯留,眼下合作社還有200棟溫室的婆婆丁將在15天之內陸續上市,有400棟大棚婆婆丁將在20天內陸續上市。

“婆婆丁性寒,消炎敗火,蘸醬吃、做餃子餡、焯水後涼拌,根洗淨後可以泡茶……”村民們爭先恐後地介紹婆婆丁的諸多吃法。

據瞭解,該村的婆婆丁都是根據訂單現場收割打包,保證新鮮,由於今年行情不好,上門自取每公斤僅售16元,如果團購量超過15公斤可以到市內送貨,支持外省郵寄訂單。如果您也想幫助尚家村的村民解燃眉之急,可以在留言區或後臺留言,我們將及時反饋給雙陽區尚家村山野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