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最美古村落:桃花源里人家,黃山腳下的世界文化遺產


華夏文明,何止五千年之久?先祖之遺產,也是全人類之文明。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其農耕文化十分悠久。現如今的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就是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之一,並且依舊是延續著“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農耕生活。

農耕文明不僅是“男耕女織”,它還有包括各種風度的風俗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容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與內容,主體包括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我國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類型。如在安徽西遞古村落內,村裡老人進行的石雕藝術,就是文化內容中的一份子。

安徽西遞古村落,作為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或寫生。在這近千年的古村落中,西遞雖已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但“農耕文明”的生活氣息、民俗文化並沒有消失。


西遞村,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是中國民居古建築群中的佼佼者,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館”、“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等美譽。1999年,它與宏村並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從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上看,西遞和宏村可以說是徽派建築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但這樣的村落在安徽、江西等地十分普遍。有的是聞名遐邇,有的是名不經傳,有的則完全沒有名氣,但這些都不影響一個古村落所保留的文明遺產。

就西遞古村而言,這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村落。比起隔壁的宏村,我去西遞的次數已經數不過來了。雖然宏村很美,但在我看來缺乏生活和煙火,不像西遞村那麼完整的保留了農耕文明。就如說依河而建的民居前,類似這樣的石階,我在宏村並沒有發現。這些石階,與西遞村很多。人們依舊是利用它在河溪裡進行淘米、洗菜、洗衣服等等。


人們在延續著傳統生活的同時,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浪漫與樂趣,換句話說就是有點兒文藝。在西遞,不論四季如何更替,人們都會在山野之間找到可以裝飾生活的野花野草。這與古樸的建築搭配起來,顯得更為詩情畫意。

我想,西遞古村落之所以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與它建築群的完整性有一定關係。漫步在村落的小路上,除了青石鋪地,最為教人著迷的就是白牆灰瓦的樸素淡雅、韻致有味。這些都體現了徽派建築中的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等文化與藝術。

在這巷道、溪流之間,西遞村的建築佈局就像是一幅中國畫。這個由胡氏家庭幾十代子孫繁衍延綿而形成的古村落,至今仍生活著許多胡姓家庭。比起其他古村落的旅遊商業,這裡倒顯得一點兒也不膨脹。村民裡依舊過著自己的生活,有的開店,有的出租老屋做客棧,也有不少人繼續種田。


在這個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如同迷宮般的古村落中,田園風光使它魅力更上一層樓。我每次去西遞,都會在村裡小住幾天,除了攝影,便是觀察這裡的生活習慣,並融入其中,讓自己真切感受西遞村的古老文化。

如果說,古老建築一種過去留下的文明遺產,那麼延續傳統生活與風俗的人,則是一種鮮活的“文明產物”。這種“產物”從過去傳承至今,它更為生動、形象的令人們瞭解到過去。

對於很多人來說,來一趟西遞古村,少不了去參觀祠堂、牌坊和民居。但在這祠堂、牌坊與民居之間,除了有燦爛的歷史、自豪的表彰,也有從過去流動至今的生活。看似平凡,卻十分有味。我不止一次的跟家人坦露過自己想在黃山腳下生活的想法,真想在黟縣附近的某個村落裡買下一間老房子。


這樣的想法似乎過於樂觀了,他們認為晚年生活可以選擇來這裡。晚年若能在此度過,也不失為是一種幸福和安穩了。開門就是山野與溪流,雞鴨成群,種菜養花,喝茶看書,觀日出賞日落,在春雨夏花秋葉與冬雪之間,享受生活的清閒自在。

儘管如此爛漫,但目前還只能憧憬。每當有機會,就會去西遞住幾天。因為只有住下來,才能深刻感受到古村落的保護不該只讓它停留在某個時代的建築風格下,它的歷史不是滯固和平面的,而是斑駁又豐富地呈現著它動態的嬗變的歷史進程,是一個活態又立體的文明遺產。

它既是物質存在的遺產,也是心靈與精神遺產。就如同過去,我們常說,老房子要有人住,才不會倒塌,不會衰敗,才會更朝氣,更蓬勃。唯有凝聚人氣,它才會有煙火氣和生活態度。而這,也是我為什麼嚮往那麼西遞村的最主要緣由之一。


粉牆黛瓦也罷、白牆灰瓦也好,諸多語言上的修飾,也抵不過真實生活中的一縷煙火。令人感動的是,西遞古村為致敬抗擊疫情中全國醫務工作者,決定在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一年內,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門票免費優惠政策。這一點,讓我這個身在武漢的安徽人,頗為自豪與驕傲。

千年古村,桃花源里人家,我希望有更多人來發現它的美,它的生活,它的藝術,它的歷史,它與我們之間所蘊藏著的真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