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感知萬物、預測萬事的《易經》,有闡述道化、無為而治的《老子》,有中庸處事、治理天下的《論語》,有奇正變化、百戰不殆的《孫子兵法》,有載敘人物、紀傳傳世的《史記》,有資以治史、以史為鑑的《資治通鑑》......

疫情期間,我特別讀到一本識人用人、成就大業的著作——《人物誌》。

作者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劉邵,劉邵博覽群書,深諳先秦兩漢各家流派學術思想淵源,還富有文學藝術才能,曾寫過《趙都賦》、《許都賦》、《洛都賦》等,文辭優美,深受魏明帝的讚美嘉許。

我們知道,三國時代是一個群星燦爛,英雄輩出的時代,歷史造就出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雲,姜維,周瑜,魯肅,陸遜,郭嘉,司馬懿,鍾會,鄧艾等一大批文物人才。

一代梟雄曹操,更是提出了唯才是舉的嶄新口號:治天下,平時尚德行,有事尚功德。這才上演了一幕幕龍虎英雄風雲際會的歷史大劇。

劉邵的《人物誌》正是產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

崇尚儒學的人都讚揚劉邵推理縝密,邏輯嚴密的人都清楚劉邵法則精通,善於思考的人都知道劉邵深不可測,喜好寫作的人都深愛劉邵著述文辭,主張法治的人都尊重劉邵化繁為簡,長於謀略的人都稱讚劉邵玄機不斷。

當時,夏侯惠認為,像劉紹這樣不是世上常見的奇才,是以輔佐機要大事,應該接納劉邵運籌帷幄,也即推薦劉邵擔任丞相重要職位,執掌軍國大事。

就劉邵的生平來說,歷史並沒有給他一個施展才能抱負的機遇。後年間,劉邵不問政事,專以講解儒家經學,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劉邵死後朝廷追贈劉邵為光祿勳。

先來說說他《人物誌》中,關於人才的本體論。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一、關於人才的生理素質的理論

先從人體的金木水火土5種物質說起。

骨骼體現的是木的特徵,筋骨肌腱體現的是金的特徵,內氣體現的是火的特徵,肌肉體現的是土的特徵,血液體現的是水的特徵。

骨骼挺拔而又柔韌的人,可以稱之為抱負遠大,意志堅強——仁的資質

筋腱強勁而又精幹的人,可以稱之為勇猛無畏,剛強果敢——義的資質

內氣清純而又明朗的人,可以稱之為明禮懂儀,知文達理——禮的資質

血色柔和而又通暢的人,可以稱之為洞見玄幽,見微知著——智的資質

形體端正而又厚實的人,可以稱之為堅守正道,始終如一——信的資質

關於仁義禮智信這5種優秀品德,孟子曾說,惻隱之心人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到西漢董仲舒時,已把這5種品德,稱為五常,列為三綱五常學說的重要內容。

劉邵將這5種品德歸結於從元氣中產生,這是一種唯物主義的思想觀念,同時劉邵又認為,這是代表5種不同物質的品德。劉邵做過一個結論: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之精神,則窮理盡性。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二、人才後天的心理素質

人才的生理素質是其心理素質的基礎,而心理素質又是其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人的形體容貌、言語氣色、性格性情,都分別表現出相應的特徵。

1、外表堅固度是而且內心剛毅果斷——金的品德

剛正坦蕩而不謙謹篤實的人,易被中傷;抱負遠大而意志不堅強的人,則不夠完美。

2、外表溫和柔順,而且內心正直堅毅——木的品德

溫和可親而不正直耿介的人,實則為懦弱;溫順馴服而不剛毅果決的人,則易受挫折。

3、外表忠厚恭敬而內心處事細膩——水的品德

忠厚誠實而不嚴恭莊重的人,實為糊塗;條理細膩而不敬業勤奮的人,則易出錯亂。

4、外表簡約通暢,而且內心明理識勸——火的品德

簡約豪放而非通達不滯的人,則容易拘泥;明白事理而不規勸善諫的人,容易形成遮蔽。

5、外表寬厚謹慎,而且內心柔順獨立——土的品德

寬厚大度而沒有小心謹慎的人,容易傲慢;柔和溫文爾雅,而不堅定自立的人,則容易散漫。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人的內在情感會從眼睛中自然流露。仁就是心靈的精氣凝聚,目光城實端詳,給人傳達的也是這種印象;勇是肝膽的精氣凝聚,目光炯炯有神,給人光亮逼人的印象。

那麼,人的品德精神特徵怎樣表現出來的呢?真誠的仁愛,必然顯露出溫柔的神色;真正的勇敢,必然顯露出堅強的神色;真實的才智,必然顯露出明達的神色。

耿直而不不柔韌的人,則表現為呆板;堅強而不兼具精明的人,則表現為倔強;固執而不兼具正直的人,則表現為憨憨;氣憤而不兼具清醒的人,則表現為過激;恣情而不兼具平和的人,則表現為放蕩。

人的性情之所以能夠充分體現,就在於9種本質特徵的準確應驗。

(1) 勇猛或膽怯的態勢,全在於筋腱


(2) 強健或懦弱的培育,全在於骨骼


(3) 暴躁或沉靜的先決,全在於氣血


(4) 悲傷和歡喜的情感,全在於面色


(5) 衰退或端正的形態,全在於儀表


(6) 造作或自然的變化,全在於容貌


(7) 和緩或急切的情況,全在於語言


(8) 聰慧或愚蠢的根本,全在於精元


(9) 善良或醜惡的本質,全在於神志

如若一個人平靜淡泊,內心聰慧,外表清朗,筋腱堅挺,聲音圓潤,神色悅然,儀表莊重,容貌端正,這九種類型的表徵都具備,那就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三、關於人才個性的劃分

嚴肅正直、剛強堅毅的人,才能在於糾正偏錯、剛正不阿,不足之處在於攻擊對方過失時過於激烈。

柔和恭順,安詳寬厚的人,美德在於寬宏大量,容忍謙讓,不足之處在於缺少決斷。

勇武強悍、雄健有力的人,能力在於勇創功業、兇猛可用,不足之處在於很容易心生猜忌和憎恨。

精明賢良、膽小謹慎的人,長處在於謙恭謹慎,不足之處在於疑惑顧慮太多。

強健剛直,堅定剛強的人,其作為在於行事頂天立地,可堪重任,不足之處在於過分專橫固執。

善於論辯、推究事理的人,才能在解疑答惑,不足之處在於言行有時不著邊際、不受約束。

樂善好施、可以廣泛賙濟別人的人,長以胸襟宏大,人脈覆蓋寬廣,不足之處在於交友混亂、貧富不分。

清高孤傲,廉政無私的人,節操質樸堅定,不足之處在於拘謹,封閉。

善於行動,光明磊落的人,積極向上,可以攀登不足之處在於,不切實際,樂於奔忙而做事雜亂零散。

深沉冷靜,機警縝密的人,擅長探求奧妙精妙的道理,不足之處在於行動遲滯緩慢。

質樸率直、情感外露的人,貴在忠厚誠實,不足之處在於不懂深藏、沒有內涵。

足智多謀,心機內藏的人,長以使用權術計謀,不足之處在於想得多而猶豫不決。

剛強堅毅的人,剛狠嚴厲,缺乏平和,如果不對自己強硬冒犯他人引以為戒,認為順從就是屈服示弱,就會更加牴觸散漫、亢進逞強,這種人可以設立法制讓人遵循,但難以體察清楚事物細微之處。

溫柔和順的人,遲緩寬容,缺乏決斷,如果不以自己不知治理事物引以為見,認為剛強上進是一種冒進,把亢奮進取當成一種傷害,就寧可無所作為、不去整治。這種人可以遵循常規,但又墨守成規,難以變通。

勇武彪悍的人,意氣風發、敢作敢為,如果不以造成的損害或失誤引以為戒,認為和順是一種怯懦,以至於氣勢消耗殆盡。這種人可以與他共赴危險困境,卻不能經受長期逆境的考驗。

膽小謹慎的人,遇到事情多有顧忌,如果不以自己不敢伸張正義為戒,無法勇敢大膽,就會徒增疑慮和畏懼。這種人可以保命全身,難以捨身取義。

盛氣凌人又剛正不阿的人,秉性剛強固執,如果不以自己的固執己見為戒,把明辨細微看作虛偽狡詐,則會更加主觀專斷。這種人可以堅持正義,難以隨機應變,不能輕易去做順應民心,爭取群眾的工作。

能言善辯、見識廣博的人,說理充分,如果不以自己的文字氾濫為戒律,認為廉政少言是拘謹保守的表現,就會契約精神不強。這種人只能與他泛泛而談,難以與他有什麼實質性的約定。

寬宏博大的人,胸懷寬廣,如果不以自己交友混雜為戒,反而認為正直守法是束縛的話,就會更加增添散漫之心,而使其交遊往來更加廣泛混雜。這種人可以安撫群眾,卻難以嚴肅風紀。

偏激極端的人,是非愛憎分明,如果不以自己的清高以至狹隘為戒,卻認為從眾不好的,會更加拘謹或固執。這種人可以堅守節操,難以識時務變通。

好動進取的人,志向高遠,如果不以自己的貪多務得好大喜功為戒,認為沉穩冷靜是停滯不前的表現,就會更加鋒芒畢露。這種人熱衷於不斷的打破現狀而進取,不甘落於人後,不甘寂寞、急功近利。

深沉冷靜的人,深思熟慮,不以自己過於冷靜、遲滯不前為戒的話,還認為好動進取是輕率的表現,併為自己的軟弱而沾沾自喜。這種人能夠深謀遠慮,卻難以把握時機迅速作出反應。

質樸率真、感情外露的人,內心單純而堅實,如果不以自己的粗鄙率值為戒,認為謀略就是欺詐,並且把率直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這種人可以取得他人信任,但難以把握時機分寸、順應時變。

感情深藏不露且計謀多的人,能夠迎合時勢、取悅於人,如果不以自己的權術背離正道為戒,把真誠是愚昧,只可以做副職去輔佐良善,自身難以矯正違規、杜絕歪邪。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四、關於成才規律的探索

人們成就某項大事業或者樹立某項學說思想,無不是遵循一定的道理進行的。按照事物的道理及闡明這些道理的流派,可以劃分為4家。

一、研究客觀道理的流派——天性平靜淡泊、思慮深奧細微,能夠通曉自然無為道理的人,為懂得道理的大家。

二、研究研究人事規律的流派——天性機警通達、足智多謀、反應敏捷,能夠應對繁亂多變的政務的人,為善於整理事務的大家。

三、研究禮儀標準的流派——天性柔和平穩,能夠講述禮儀教化,明辨是非的人,為懂禮儀的大家。

四、研究性情理論的流派——天性機巧通達,能夠推究事務本質本意、把握其變化的人,為通情達理的大家。

各家因為性情與事理不同,又出現

9種片面的情形,再以各自的偏狹性情牴觸明智的道理,就會產生不同的得失結果。

(一)性情偏重剛直粗獷的人,不能處理好細微的小事。因此,把握大局時,能夠寬宏廣博而高遠,研究細微事務時,則過於粗疏而不切實際。

(二)性情偏重高亢猛烈的人,遇事不能屈服退讓。因此,規正職守時能做到公正執法,而涉及靈活變通時,則表現得頑固不化。

(三)性情偏重堅定正直的人,善於鑽研事實真相。因此,揭示事物的微觀道理,能真知灼見,而且十分透徹,涉及宏觀大道理時卻直白而且膚淺。

(四)性情偏重能言善辯的人,辭令繁多,反應迅速。因此,處理人情事務時能做到精當合理,面臨正義大道理時,卻揮闊直率且不夠周全。

(五)性情偏重隨波逐流的人,不能沉著冷靜的思考問題。因此,處理類似簡單排序之類的事務,能做出豁達博大的樣子,確立歸納事物的道理規律時,卻閃爍不定。

(六)性情偏重淺薄膚淺的人,不能深入提出問題。因此,對他人的辯論,能做到不假思索,欣然接受,一旦涉及精微的道理卻反覆無常而沒有確定把握。

(七)性情偏重鬆弛緩慢的人,不能快捷行事。因此,在任一方面能做到寬宏祥和且文質彬彬,處理時事要物,卻行動遲緩而不能及時到位。

(八)性情偏重溫順柔和的人,沒有強盛的氣勢。因此,體會事物道理時能做到平順和諧通暢,處理疑難問題則遲至軟弱且拖泥帶水。

(九)性情偏重標新立異的人,縱情灑脫,多超出常規。因此,制定權謀能達到卓越奇特而瑰偉壯麗,而考查較高層次的道理時,卻以違背常理而不切實際。

以上九種性情偏頗的人才,有相同之處,也有相反之處,還有相雜之處。相同的就會相互融合,相反的就會相互排斥,相雜的就會相互寬容。至於人的性情不純正通達,不同派別中又出現了

7種似是而非的現象

1. 有的漫無邊際談論已經過時的學說;


2. 有的道理不足卻涉及許多方面,言辭繁絮;


3. 有的反覆解說,順應別人的心意,就好像三真的稱讚和理解;


4. 有的故意躲在後面,拖延觀察一段時間,以便順從眾人感到安心的觀點,好像是自己能夠聽取各方意見做出獨立判斷;


5. 有的避開對方的責難不予回答,好像三為了留有餘地而實際並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6. 有的對事物並沒有真正通曉,就隨意做一知半解的解釋,似懂非懂;


7. 有的為了佔道理而不顧常情,理屈詞窮卻自稱絕妙,跌倒了還要指摘別人。

善於和人辯論的人,能夠揣測到對方擅長的內容再進行辯駁。善於打比喻的人,能夠用一句話說明許多道理。對應的,在解說道理時有3種失誤

一是已經和對方談過卻不見有所反應的,就不要再說了;二是周圍沒有能聽懂的人,就不要提出質問了;三是如果能不善於打比喻,就是講上百句也不能說明白一個意思。

在辯論反駁時,可以以道理取勝,也可以以言辭取勝,不善辯駁的人,容易產生6種不同的情緒

1.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放棄對事物本質的論述而去追求細枝末節,就會廢話連篇,無法解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會使雙方產生言辭紛爭。

2.如果一開始就對對手一時的用詞不當或口誤猛烈攻擊,會挫傷其勇猛鬥志而惱羞鬱悶,招致雙方不服氣。

3.因為對手理屈詞窮而詆譭其品性,因一點失誤全盤否定對方,雙方就會產生怨恨。

4.某個自己經常思索的問題,很久得出的結論或感受,然後倉促告訴別人,對方不能立即領會意思,就認為別人理解力差的,會產生怨恨紛爭。

5.爭論最激烈時,很難迫使對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失誤,如果迎著對方的矛頭而上,以高姿態凌駕於對方,會造成其更加偏激,即使對方承認錯誤,也沒有臺階可下,更加導致對方說出荒誕不經的言論。

6.我們思考問題時往往耳朵不能同時去聽,言談時相互干擾,別人沒有來得及領會而被自己視為無知,就會因冒犯別人的忌諱而生氣。

上述這六種情況,就是辯駁雙方的糾紛。所以,要想通曉天下情理,又需要具備8種才能

1. 聰明且能夠辨明事物發展先後次序的人,就是明辨是非的人才。

2. 明智足以認識到事物關鍵的人,就是通達有見識的人才。

3. 思維靈敏且涉及面廣的人,就是能夠開拓創新的人才。

4. 言辭豐富且善於辯駁的人,就是能說會道的人才。

5. 反應迅捷且能夠彌補失誤的人,就是機智敏捷的人才。

6. 牢固防守足以抵抗對方進攻的人,就是能夠堅守自己理論的人才。

7. 善於進攻能夠攻陷對方堡壘的人,就是勇於進取的人才。

8. 善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人,就是能夠改變辯論談判雙方地位的人。

在作者寫作的那個年代,英雄輩出。英雄可以理解為英才兼具雄才。單純的英才只可以為相,單純的雄才只可以為將,這種說法怎麼理解?

又為什麼英而不雄,則群雄不服?雄而英,則智者不歸?為什麼說英才與雄才的成分的多少,三立於不敗之地的決定性因素?

聰慧明智三英才的成分,不具備雄才的膽量,其學說就不能得以施行;勇敢強力三雄才的成分,不具備英才的智慧,其事業就不能成功。

如若不能識別事物運行的趨勢和關鍵,那麼這樣的人只能紙上談兵,而不能處理實際問題。

如果在聰明和識別機會的基礎上不夠勇敢,就只能按照常規辦事,而不能謀劃變通。

光有強力,只能做大力士;有力量且敢於付諸實際行動,可以作為猛將;有力有勇,智慧不足,不能對事物做出正確判斷,這樣的人可以成為先鋒,但不能成為將領統帥。

只有英才而沒有雄才的,得不到雄才的臣服;只有雄才成分而沒有英才成分的人,得不到英才的歸順。認識到兩者的分別並有所取捨,才能將英與雄合二為一,稱之為當之無愧的英雄。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五、關於人才的類別劃分或如何使用

根據人才的類別,可以把職業分為十二種:清節家、法家、術家、國體、器能、臧否、伎倆、智意、文章、儒學、口辯、雄傑。

(一)清節家——道德品行高尚美好,模範節操和儀容舉止可以供他人效法,如季禮、晏嬰,可以擔任師氏之職,掌管貴族子弟的教育。

(二)法家——建立法制、強國富民,如管仲、商鞅,可擔任司寇之職,掌管刑獄。


(三)術家——思想開明、精通真理、策略智謀其妙不凡,如范蠡、張良,可以擔任三公之職,輔佐三公。

(四)國體——德行可以整粉天下風俗,法制可以匡正天下,權謀可以制定國策,兼具很強的德、法、術三才的人,即為國家肢體一般重要的重臣,如伊尹、呂望,可以輔佐帝王掌握軍政大權。

(五)器能——德行可以成為一個郡國的表率,法制可以匡正鄉里,權謀可以權衡事宜,即為有才能的人,如子產、西門豹。可擔任瀦宰之職,掌管吏部。

(六)臧否——身為清節家的卻不能寬宏大量、包容萬物,喜歡打聽、查問、凡事都要區別出是非曲直,如子夏。可以輔佐師氏。

(七)伎倆——身為法家卻不能為國家開拓創新、深謀遠慮,而只能擔任某一官職,並且刻意運用各種技巧做好本職工作,如張敞、趙廣漢。可擔任司空之職,掌管建築、器械、監督手工業等。

(八)智意——身為術家卻不能創新立制,不能制定法規律令,只能遇事論事,謀略有餘,公正不足,如陳平、韓安國。可輔佐瀦宰。

(九)文章——能夠著書立說,文辭優美的人,如司馬遷、班固。可擔負編撰國史的職責。

(十)儒學——能夠傳授聖人的事業,而又不干涉政治的人,如毛公、貫公。可擔任安民教化的職位。

(十一)口辯——辯論不一定符合真理,但能夠對辯論應付自如的人,如樂毅、曹丘生。可委以使者之任。

(十二)雄傑——勇猛卓絕、才能不凡的人,如白起、韓信。可承擔將帥的職責。

一般來說,各種不同的職業,各有利弊。

清正廉潔的“清節”事業,可以通過儀容、儀態表現出來,其治理之道和順而感化萬物,沒有危害且能長久顯達,所以受到世人的珍重。

法家的事業,源於制定法規制度,待法制起作用時取得後效。尚未顯貴得志時,為眾人所猜忌,法令施行之後,又為上下所畏懼,雖然成效很大但往往得不到好的結果,弊端在於會招致眾人歪曲乃至於仇視。

術家的事業,源於聰慧多思,等待計策謀略成功之時,方為世人矚目。其功業足以運籌帷幄、通達識變,神奇而不常用,如若引退不進,有時候隱蔽沉沒而不得彰顯。

有著真知灼見的“智意”事業,源於客觀真理,治理方法遵循順從而不違抗的規律。功業足以輔佐明主,思慮深沉,弊端在於只知進取,不懂隱退,或者違背正道保全自身,有時候往往先得利益,而後來又招致禍害。

擅於褒貶善惡的臧否事業,源自辨明是非曲直,治理方法三廉潔而且能夠以忠言勸誡。由此容易招致誹謗者的怨恨,一句話就是嚴厲有餘、寬仁不足,有時往往開始時有所成績,但後來被眾人疏遠。

講求技能工藝的伎倆事業,源自管理事務技能,治理方法清晰明確且迅速快捷。其功業足以處理繁瑣的事務,糾正假、惡、醜的一面,但是瑣碎實現不了安泰,因此在治理之道中不屬於上等。

今天,在知識性經濟社會中,領導者要注意招攬人才,把具備各種知識的專業專門人才招攬到身邊,分別授予適合其發揮聰明才智的職務,並做到對各類人才一直同仁,可以以某一類人才為核心,其他作為輔佐,但絕不能偏聽偏信一種,而壓制其他人才。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讀劉邵多版本《人物誌》,對人or對事,人才的本體論怎樣管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