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飛白與枯筆有什麼區別?

金秋79444515


飛白和枯筆沒有什麼區別,毛筆在書寫過程中把墨汁快寫完時,寫出的筆畫墨色枯了,出現黑中帶白的筆畫,就是飛白,也可稱枯筆。

飛白與枯筆本身無優劣之分,就像墨色濃黑的筆畫一樣,寫得精彩有力了就好,寫不出筆法和筆力就是敗筆。

但是飛白如果與濃淡墨結合起來書寫,可以增加書法的意趣變化,當然筆法更難。不過古人所說的飛白書,其實是一些程式化的裝飾字,如武則天的《昇仙太子碑》之類。

拙作新形大狂草就是將草書中的飛白線,古書法中漢碑漢簡的長筆畫,以及濃淡墨三結合,入古出新,作出了不同以往狂草書寫的探索。











王乃棟說書畫


枯筆可以寫出飛白,但是飛白不都是枯筆寫出來的。

飛白是功力深厚的象徵,功力深厚的人,無論是否枯筆都可以寫出飽滿,有力的飛白來!

你可以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滿紙的飛白,那不是用焦墨,也不是用枯筆,是自然的筆與墨,自然而然地書寫出來的!你想,顏魯公在書寫此稿時,是何等的悲憤,他如何還去經營用什麼樣的筆與墨啊?

你還可以看米芾的,還有王鐸的行書,他們行書中也大獎存在飛白,你可以看到他們甚至是起筆的字都可以存在飛白,不過是考慮墨色的變化,才沒有在飽墨的狀態下去寫飛白。

些人提出什麼惜墨,個人感覺是功力不夠,只能用枯筆勉強飛白,不足取。


一笑貫長天


書法中的“飛白”和“枯筆”的效果比較接近,其區別在於“飛白”是指線條的線質,“枯筆”是指線條的墨相。形象地說,飛白是指線條中出現虛空和空白,一般是因為行筆速度較快形成,在草書中應用比較多,而行書和正書中也會有,尤其在創作隸屬和篆書作品中,作者會用“飛白”豐富線條視覺。而枯筆筆鋒上的墨即將用盡而繼續書寫所形成的墨色效果,同樣也是在草書中應用比較多,行書和正書中極少用枯墨。

飛白的效果圖片

書法中枯墨的效果圖片


西廨七叔


飛白是書法中的一種特殊筆法,相傳是書法家蔡邕受了修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啟發而創造的。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 ,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寫字,蔡邕見後,歸作“飛白書”。它的筆畫有的部分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畫突出,北宋黃伯思說:"取其若髮絲處謂之白,其勢若飛舉者謂之飛。"今人把書畫的乾枯筆觸部分也泛稱飛白,筆畫中絲絲露白,像枯筆所寫。 漢魏宮闕題字,曾廣泛採用。



1.書法: "飛白"是指在書法創作中,筆畫中間夾雜著絲絲點點的白痕,且能給人以飛動的感覺,故稱其為"飛白"。也叫飛白書。如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記載:"取其若絲髮處謂之白,其勢飛舉為之飛。"在書寫中產生力度,使枯筆產生"飛白",與濃墨、漲墨產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同時可利用"飛白"使書寫顯現蒼勁渾樸的藝術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豐富畫面的視覺效果。當然書法的功力在"飛白"中也能充分體現出來。

2.中國畫:其中的"飛白"是中國傳統藝術觀中虛實相濟的典型表現。

3.漢語修辭:在修辭學上,明知其錯而故意仿效的修辭方式,叫做飛白。所謂“白”就是白字的“白”,即別字。故意運用白字,便是飛白。

枯筆是國畫和書法的一種筆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筆作畫或寫字。 筆中濃墨所含水分大多失去後在紙上的行筆效果。即容易出現“假飛白”。古代傑作中的枯筆寫的都很慢,所以又潤又厚。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程邃 ﹞善畫山水,純用枯筆。” 邵宇 《談木版水印畫》:“刻版和印刷藝人們,根據原畫的內容和筆意,持刀如筆,設色如畫,既可做到細緻入微,也可做到粗獷奔放,無論是枯筆的勁健斷續,飽墨的水意盪漾,都能表達盡致。”


詩詞與美文欣賞




書法中的飛白和枯筆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飛白為書體,東漢蔡邕所創。筆畫稍微不滿。這是一種難度非常大的書體。飛白書中實處是圓潤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出現虛空,使得其韻味神逸。王羲之對這種書體都感嘆書寫艱難。它的用筆宜潤,墨宜濃。書寫的節奏快慢起伏強烈。



枯筆是筆毫中的墨汁將要耗盡而出現的枯澀。枯筆多在草書之中,筆一次蘸墨,由開始時的潤澤直至墨盡。草書因其筆勢不可中斷,頻繁的蘸墨筆勢便不能順暢貫通。而枯潤濃淡的對比差,還能使作品增添自然的氣韻。楷書之中儘量不要把墨寫枯。會影響楷書的遒潤,使得字形筆畫毛糙神傷。枯筆沒有多少難度,墨少或速度快,就會出現枯筆。和飛白書中的潤中帶枯不可相提並論。


雲隱追夢


枯筆,幹兮;飛白,潤也。(江西吉安畫熊★國昭)


手機用戶滴水


飛白是空心竹,枯筆是松麻繩。


L123生古


應該說是書法中的飛白吧,也就是枯筆。是說書寫中運筆的過程中水分的含量少而產生的枯筆---飛白效果。而渴筆,我的理解是,書寫過程中由原來胞滿的水分漸漸變化出來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