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互聯網寒冬,現在進入互聯網行業是個好選擇嗎?

Iceyzhu


互聯網是一個發展非常快的行業,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層出不窮,現在是冬天,但並不是互聯網的冬天,因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一家新的互聯網巨頭髮展起來反而更快了。

我們看到小米用了9年的時間,進入世界500強,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我們看到有了阿里巴巴,京東又發展起來了,阿里巴巴和京東已經上市並且非常強大大了,拼多多又發展起來了,並且拼多隻用了4年的時間,在美國上市,成為國內電商三極中的一極,市值一度超過京東,GMV屢創新高。

這就是互聯網行業的魅力,如果你看好互聯網行業,什麼時候進入都不晚,中國的互聯網只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發展起來世界級的公司,阿里巴巴、騰訊佔有了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的兩席,抖音成為世界級的產品。

如果你看好,就加入吧!互聯網行業大有可為!


創新亦言


其實寒冬不寒冬跟你關係不大,主要看你做什麼,做互聯網哪塊的。我們很多人生意不好容易怪大環境,仔細想想我們才做多大生意,一年幾百萬幾千萬幾億,佔行業整體產值才多少;再看看同行,是不是有做的好的,業績增長的,肯定有,人家為什麼業績做的好還能增長,那肯定是問題在我們自己身上。我給你舉個我的例子,我2014年去深圳開工廠做鋼化玻璃膜,最火的時候,做的人不多,一片出廠批發價格20多塊,一半以上是利潤,趟著賺,到年底同行換車的換車、買房的買房,賺個幾百萬上千萬太正常了,而我們工廠因為生產不順,月月虧損,一年虧300多萬。2015年做的人多,價格一週一降,年中有人不做,整體行業2015年錢比14年難賺。2016年進來的人更多,產能上的很快,賺錢比較難,2017年已經爛了,2017年很多同行倒閉、轉行,2018年更是如此,2019年賺錢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苦苦支撐,我們呢,2014年虧損、2015年持平、2016年開始盈利,2017年已經把2014年虧損的賺回來了,2018年2019年整體還不錯。我覺得最重要的幾點:1、要不要堅持做下去,要的話就靜下心來好好做;2、不要什麼都做,做自己擅長,其他的交給別人做;3、我們能給客戶創造什麼價值,能提供給別人什麼這個是最主要的。4、把事情做好做對,做個靠譜的人。

寒冬只能說整體生意難做,沒有以前好做,不代表不能做、沒有機會。你看疫情特殊時期,很多互聯網公司就爆了,比如抖音等段視頻平臺,比如線上上課平臺,如學而思等,比如生鮮平臺,網上買菜的,京東到家等,比如遠程辦公平臺、遠程視頻會議平臺等等,機會無時不在,準備好,做好自己該做的,外加點運氣,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忙。關注➕我,給你分享我的創業經歷,希望能給你啟發。



石哥說智造


所謂寒冬來臨,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是互聯網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因為政策和人口人利的關係,獲得了飛速的發展,經歷了三波大的紅利過程,一是信息爆炸紅利,人口流量紅利,以及無線增長紅利。而到現階段,這三波紅利均已經結束,行業也迎來了規範化管理的階段。第二是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因為資本的推動作用,產生了一次大爆發,各種創業項目層出不窮,而隨著流量的幾次變遷,競爭的加劇,使得許多科技類型的企業業務並沒有達到預期,也出現了互聯網企業的關停並轉的現象,資本在項目投資中,也變得更加謹慎。第三是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己經成為類似於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更多的發展趨勢是基於互聯網和5G為底層的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互聯網是基礎,風口發生了轉變。

基於以上三點,進入互聯網行業的提法,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無論是創業,還是工作,基本上都逃不開互聯網。

而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機會點還是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這兩個方面。

5G進入商用,人工智能領域中,有很多需求會被激發出來,在這個大範圍內,聚焦於某一個點上,都會有很大的機會。





商業紅利研究院


寒冬現狀

寒冬來臨,互聯網裁員的消息和風波一直沒有停歇,大部分公司都有一些裁員的消息,從一開始的投資亂象,野蠻生長到現在的精簡縮減開支。

在2015年那段時間,各種創業公司,隨便一個想法,策劃書,都能夠拿到投資,近兩年互聯網的風口越來越少,像前些年的p2p互金行業,也因為政府的一些管控政策,從2017年開始就不太好做,到2018年的時候,該清盤的清盤,該倒閉的倒閉,現在這行業基本已經做不了了,像之前的共享概念,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共享單車,到現在也趨於平緩。另外,互聯網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快速發展,人口紅利消費的差不多了,很多行業市場都已佔滿,快速發展期也已經過去,只能等到下一個風口的產生,個人認為,經濟的發展都會有這個一個過程,從新興的行業,再到快速發展,最後趨於平緩。

值不值的進入

互聯網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一些時代的產物對於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像支付寶,微信,滴滴,這些比較有代表性,改變了我們的交易方式,通信方式,出行的多樣化,現在的一些實體行業基本都是和互聯網有關係,線上線下結合,單純的實體已經不好做了,個人認為一般新的事物的發展都會基於上一次的時代產物的基礎上,進行的突破,引出的新事物,現在進入互聯網,一方面有更多的已經存在的成熟的技術,門檻更低,另一方面,為下一個風口做準備,如果抓住下一個風口,就是一個機會,如果對互聯網都不瞭解,到下一個風口出現的時候,機會可能就錯過了。

如何進入

嘗試找一些互聯網公司的一些工作機會,這個看自己對哪方面比較有興趣,順便了解互聯網的一些玩法,運轉的機制,熟悉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努力奮鬥,跟上時代的發展,以至於不會被淘汰,靜待下一個風口浪尖。


億月


寒冬現狀

寒冬來臨,互聯網裁員的消息和風波一直沒有停歇,大部分公司都有一些裁員的消息,從一開始的投資亂象,野蠻生長到現在的精簡縮減開支。

在2015年那段時間,各種創業公司,隨便一個想法,策劃書,都能夠拿到投資,近兩年互聯網的風口越來越少,像前些年的p2p互金行業,也因為政府的一些管控政策,從2017年開始就不太好做,到2018年的時候,該清盤的清盤,該倒閉的倒閉,現在這行業基本已經做不了了,像之前的共享概念,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共享單車,到現在也趨於平緩。另外,互聯網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快速發展,人口紅利消費的差不多了,很多行業市場都已佔滿,快速發展期也已經過去,只能等到下一個風口的產生,個人認為,經濟的發展都會有這個一個過程,從新興的行業,再到快速發展,最後趨於平緩。

值不值的進入

互聯網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一些時代的產物對於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像支付寶,微信,滴滴,這些比較有代表性,改變了我們的交易方式,通信方式,出行的多樣化,現在的一些實體行業基本都是和互聯網有關係,線上線下結合,單純的實體已經不好做了,個人認為一般新的事物的發展都會基於上一次的時代產物的基礎上,進行的突破,引出的新事物,現在進入互聯網,一方面有更多的已經存在的成熟的技術,門檻更低,另一方面,為下一個風口做準備,如果抓住下一個風口,就是一個機會,如果對互聯網都不瞭解,到下一個風口出現的時候,機會可能就錯過了。

如何進入

嘗試找一些互聯網公司的一些工作機會,這個看自己對哪方面比較有興趣,順便了解互聯網的一些玩法,運轉的機制,熟悉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努力奮鬥,跟上時代的發展,以至於不會被淘汰,靜待下一個風口浪尖。



韓偉視界


對於互聯網寒冬這個說法,我認為這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機遇和挑戰並存。所謂的互聯網寒冬其實更多是行業的去粕存精的過程。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來,有太多的資本進入到這個行業,既產生了一批批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也有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行業的生存空間就這麼大,不可能讓所有的公司生存下來。

所以互聯網寒冬不如說是一個行業的新陳代謝、優勝劣汰。<strong>

互聯網寒冬現象產生的原因第一點,那就是互聯網公司要根據市場發展規律的正常調整。第二點,那就是項目的業績沒有達到預期。從相關數據來看,目前2018年國內外科技公司的整體表現都不能令市場感到滿意,這也是導致了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市值出現了下降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是導致目前裁員浪潮的原因之二。

第三點,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並且不明朗。目前根據各自細節來看,整個互聯網都正處在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的階段,如何利用好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來賦能傳統行業發展的動力是互聯網公司的關注重點,但是由於行業壁壘很難打破,從而導致目前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落地應用存在一定的困難。第四點,那就是市場變化太快。市場變化快是今年的一個重要特點,市場變化的過快,也就導致科技公司在人員佈局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而裁員往往是比較常見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各大互聯網公司心照不宣的。

所以,因為以上四大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了2019年互聯網市場顯得是變化莫測,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互聯網的寒冬要到了,因為這也還為時過早,畢竟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的,這其中的潛力並沒有挖掘完,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市場的前景的,一旦互聯網公司摸清發展脈絡,那麼這條路還是能走下去的。


窮Sao


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的不斷下滑,非常多的行業甚至是互聯網行業也步入了寒冬期,就連那些國際大企業都開始進行裁員,就更不用說在國內那些知名互聯網公司了,不少優秀的人員,儘管在崗位上盡職盡責,但也無法逃脫被裁員的處境。而隨之而來將要對的,將會是諸多問題,如果不是技術出身,那再找一份好工作就會比較辛苦,同時還要面對家人的關心時,表現出樂觀的態度,而內心還是有苦無人訴,這也充分說明,選擇一個好行業的重要性。

當然這也是互聯網行業市場風向不斷變動所帶來的後遺症,在面對新的技術出現時,總會篩掉一批人,不過從當前的發展前景出發,不難看出會有新的行業開始熱門起來,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電子通信,但為什麼是這三個行業不受影響呢?

首先說說大數據,大數據行業是隨著互聯網逐步成長起來的,當用戶的重心轉移到智能手機上時,那麼就有必要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手段,把這些用戶的年齡層、性別、日常所關注的領域和愛好,在獲取後通過大數據進行甄別與細分,從而擁有一套覆蓋面完整的大數據庫,而這也是這個行業最核心的一點,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再精準進行廣告投放,達到客戶的預期投放效果,以此獲取豐厚的回報。

其次是人工智能,這個行業現在可以說是如日中天,而各種科技發佈會上也絕少不了AI這個詞,這也讓很多初創公司跟風開始轉行開始做人工智能,因為其覆蓋面十分廣闊,在未來的眾多智能設備中都可以得到應用,所以人工智能專業會是一個充滿機遇的行業,如今不少高校也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可以說在未來會有一個相當大範圍的上升空間,而在這個風口的到來,也將為一部分人創造賺錢的機會。

最後要說的就是電子通信,相信經常瀏覽曉風科技說,和各種科技文章的朋友來說,對於5G的文章已經看的太多了,但這的確是未來最具有優勢的一大行業,就連搜狐的張朝陽也準備藉助5G翻身,可想而知5G將會帶來的業界變革,當然這是藉助5G的優勢,而5G本身所屬的電子通信業必然也會受到極大重視,剛入行時就能獲得不錯的薪資待遇,在幾年後的經驗累積過後,工資翻倍想必也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互聯網寒冬的蔓延,的確讓很多人開始想要轉行或者自謀發展,以上這三個行業可以說前景還是非常理想的,至於如何進行選擇,筆者認為還是量力而行最穩妥,畢竟誰不想多掙錢呢,但還是需要一定的機遇才行。

但筆者這裡要說一句,當你真正開始進入並瞭解這某個行業後,不管是作為員工還是老闆,終究會發現還是有許多困苦,不論行業怎麼轉變,不斷學習才能最好的辦法,不說做出一番事業,但也能在社會有立足之地,不知道你認同筆者的說法嗎?歡迎來留下你對這三個行業的看法?


孫遠遠


我想說的是,

不管什麼行業,新進入者都是寒冬!


互聯網行業,太過於寬泛了,不知道題主具體是指什麼?

我的理解是:

1、寒冬只是針對行業領頭者來說的;

2、初入者進入的都是寒冬;

3、互聯網,機會和危機同樣都很大。


1、寒冬只是針對行業領頭者來說的

我們很多時候,聽到誰誰說,今年經濟形勢不好啊,啥啥啥的,可是年底的時候,一看中國經濟還是在增長的。

這說明什麼?

國家統計不準?不可能,每個行業都有賺錢,有虧錢的,但整體還是往好的方面發展。

所以某個行業的寒冬,其實只是針對行業領頭羊來說的,例如今年因為疫情,餐飲行業受影響的,肯定是那些領頭羊——體量大、尾大不掉,肯定有一部分原因。

如果是一個小飯店,顧客不能來店裡吃飯,可以改外賣,還可以做打包快餐啊,如果不行,那做早餐也可以。


2、初入者進入的都是寒冬

不管那個行業,對於初入者來說,那都是寒冬!


如果你是初入者,那麼對於你來說,這就是寒冬。

不管你是初入行,還是從事這行已經很久了。

很多在工作中的資源,是不能應用到創業中去的,兩者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區別。

工作中面對的問題和創業中面對的問題,也完全是兩種類型的問題,所以初入者那就是寒冬。


3、互聯網的機會和危機都是很大的。

傳統互聯網基本上已差不多被幾大巨頭佔領好了,想從傳統領域去尋找創業機會,那是難上加難!那就不僅僅是寒冬了,而是冰庫!


但也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嘗試,例如現在的自媒體和短視頻就很火!

加上現在的社區團購也是很火,這些都是機會。

所以你只能在大象的腳底下尋找新的機會,互聯網就是創造奇蹟的,加油!!

不要懼怕寒冬,創業者每天面對的都是寒冬,慢慢就習慣了!!


我是一位個性定製的創業者,以上便是我的看法,謝謝!


譯明科技員工


這個就跟開淘寶店一樣,都說不好做,但是都想去

很簡單,互聯網不是進入寒冬了,而是互聯網蠻荒時代過去了,等很多互聯網原住民即00後這代人步入職場,競爭會更激烈,所以如果有想法,請早下決定


科技老菜鳥


進入一個行業,還是要看自己是否適合或是喜歡這個行業,瞭解這個行業工作方式,能否適應。如果有決心,努力,寒冬也不復存在。互聯網發展較為迅速 ,生活中運用到互聯網產品比比皆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互聯網寒冬是對企業的考驗,也是對從業者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