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讀書使人明智,我是山今,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山今書院,瞭解更多內容。山今與您一起讀書,比較中西文化,領略文學之美。

文|山今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01解讀張祜《贈內人》

晚唐詩人張祜因"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而聞名,他雖然一生未中舉,未做官,沒有出入宮廷,但卻以寫宮廷詩得名,杜牧盛讚他:"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他有一首宮廷詩《贈內人》,是贈送給唐宮內人的一首詩歌,詩中描寫生動,立意深刻,在行動中呈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呈現了人類追求自由這一普泛的主題。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贈內人》

唐·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在帝王宮苑中的樹木下,月光下樹的影子在不斷移動,(我)嬌美動人的媚眼只能拋給夜晚棲息在(林間)巢穴中的白鷺。

(我回到房中)在燈影的旁邊,斜著拔下頭上的玉釵,踢開了油燈中紅色的焰火,救出了(撲向火焰的)飛蛾。

這首詩歌寫了兩個場面,一個是在室外,一個是在室內。全詩沒有一個表示情感或志趣的字,而是將所有要表達的融入到兩個場面里人物的行動中。

(1)第一聯賞析

第一句寫"月痕過",這裡寫了月光下樹影的移動,說明這位"內人"一定是久久地看著宮廷中的樹。"媚眼惟看"寫了美人的媚眼全無用武之地。

從"過""看"這兩個動作中寫了"內人"的無聊、寂寞、惆悵。

詩歌中"禁門"和"鷺窠"形成一組強烈的對比。禁門割斷了"內人"與外界的聯繫,突出孤單;而鷺是成群結隊的棲息在巢穴中,有親朋好友,有愛人兒女,樂享安居。在這樣的月夜,我無法入眠,而鷺卻可以回到自己的窩中。從這句詩歌中,流露出內人心中對鷺這般溫馨生活的強烈渴望,她渴望宮門外的日常生活。

(2)第二聯賞析

第一句寫"斜拔玉釵",這是一個很細緻的動作描寫,連玉釵是斜著拔出來都進行描繪。這裡是室內的場景,這一句設置了懸念,"內人"為何要在燈影旁邊拔玉釵?她是回房休息了嗎?如果只是寫回房休息,沒有任何出人意料的地方,這首詩歌就無法稱為一首佳作。

接著第二句,道出了拔玉釵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剔開了油燈中紅色的焰火,救出了(撲向火焰的)飛蛾。"剔"寫出了動作的迅速利落,"救"是最終目的,"救"字也是全詩的詩眼。我們都知道飛蛾撲火是一個自然現象,飛蛾趨光,卻是走向死亡的過程。"內人"救下了飛蛾,但又有誰來救"內人"呢?我想,她在救下飛蛾的時候,一定在嘆息:"我救了你,誰能來救我呢?"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這聯詩歌在情感上比第一聯濃烈,對走出禁門獲得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化為呼救。

莊周夢蝶中,不知道是蝴蝶變成了莊周,還是莊周變成了蝴蝶,在這裡用在內人和飛蛾身上也是適用的,只不過遭遇、處境和情緒不一樣罷了。

內人也向往光明的、幸福的、自由的生活,希望能夠在光照下度過一生,然而事與願違,在追求的過程中,遭遇的卻是隔絕、孤寂、走向死亡的人生,哪怕身體還活著,靈魂已經如行屍走肉。

在這樣絕望的處境中,這位"內人"心中依然是留存一絲希望的,她依然在呼救,希望自己如同得救的飛蛾一樣。至於要如何"救",我們就不得而知。根絕我自己讀出來的判斷,她應該會自救,這是我讀這首詩歌后的直覺,也許也是我內心的映射。

張祜這首詩歌雖然是"贈內人",但卻是一首無法真正送達的詩,只能留待他人日後賞讀。

關於內人,很多解讀都說是唐代選入宮中宜春院的歌舞妓,她們一入深宮內院,就與外界隔絕,被剝奪了自由和人生幸福。

詩中所贈的對象"內人"是什麼身份呢?她們的生活如這首晚唐詩歌中所描繪的一樣嗎?宜春院又是個什麼地方?

且讓我們走進唐代宜春院,解密內人們的生活。

02解密內人們的生活,走進唐代宜春院

"內人"這一稱呼很早就有,在歷史演變中,也有很多含義,最廣泛使用的含義是妻妾、眷屬,也稱為"內子"。

相信很多人都在電視劇中聽到過這樣的稱呼。此外,還有指宮女的,在《周禮·天官·寺人》中有記載: "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到了唐代,內人多指住在宮廷內的歌舞女伎,區別於隨時應詔入宮表演的女伎。請注意,此伎並非彼妓,是古代稱以歌舞為業的女子,而非出賣皮肉的女子。在唐代,內人最初是宮女,被選中後,才成為專業的歌舞藝人。

唐代的內人是什麼身份,它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在唐代崔令欽撰的《教坊記》中有幾段記載:

(1)"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若其家猶在教坊,謂之內人家。敕有司給賜同十家,雖數十家,猶故以十家呼之。每月二日、十六日,內人母得以女對,無母則姊妹若姑一人對,十家就本落餘內人並坐內教坊對,內人生日則許其母姑姊妹等來對,其對所如式。"

"妓女入宜春院"之後才能稱為"內人",它們還有一個名稱叫"前頭人",是因為它們在表演時候的站位而得名,因為它們在表演的時候站在前面,正好是在皇帝的面前。如果一家人都在教坊中的,叫做"內人家"。這段話說明了當時的選拔管理制度。

宜春院的內人來源比較複雜,因為當時太常寺的員工水平太差,所以從妓院中選人入宮,成為宮女,同時也進入宜春院,成為內人。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2)"樓下戲出隊,宜春院人少,即以雲韶添之,雲韶謂之宮人,蓋賤隸也,非直美惡殊貌,居然易辨明。內人帶魚,宮人則否,平人女以容色選入內者,教習琵琶三絃箜篌箏翟賄,謂彈家。"

這段文字記錄了宴席的宜春院的人不夠,用宮人做外援,還說到宮人是卑賤的奴隸。還說明了內人是有身份證的,即"帶魚"。魚是指魚符,正式使用在唐代,是官員使用的魚形符契。一般長約6釐米,寬約2釐米,有左、右兩半,中間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由唐高祖李淵發明使用。內人都是從平民中依據顏值選入的,可以學習琵琶三絃箜篌箏翟賄等樂器,還有一個"彈家"的名號,和今天的鋼琴家、小提琴家一樣是專業領域的稱呼。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3)"開元十一年,初制聖壽樂,令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宜春院女,教一日便堪上場,惟彈家彌月不成。至戲日,上令宜春院人為首尾,彈家在行間,令學其舉手也。宜春院亦有工拙,必擇釉賄為首尾。首既引隊,眾所屬目,故須能者,樂將闋,稍稍失隊,餘二十許人舞曲終,謂之合殺,尤要快健,所以更須能者也。"

這一段寫了《聖壽樂》,聽名字可以猜出是唐代的生日歌了,只不過比較大型高逼格,是武則天自己寫給自己賀壽的。文獻中描繪了宜春院的人在表演前的準備和表演時的安排,強調了能者的重要性。這一段之後還有一大段描寫樂舞,並對軟舞、健舞做了區分:"《垂手羅》、《回波樂》、《蘭陵王》、《春鶯囀》、《半社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舞,《阿遼》、《柘枝》、《黃麞》、《拂林》、《大渭州》、《達摩》之屬,謂之健舞。"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4)"戲日,內伎出舞。教坊人惟得舞《伊州》、《五天》,重來疊去,不離此兩曲,餘儘讓內人也。"

這一段寫得是百戲,內人負責舞蹈,教坊的人只是重複跳《伊州》、《五天》,其他的都是內人來跳。

《教坊記》是研究唐代藝術的主要參考資料,主要記錄了初唐至盛唐的教坊制度、軼聞雜事及曲調來源等,涵蓋教坊伎藝、音樂、歌唱、舞蹈、戲劇、百戲等,文獻中第一部分有描述了教坊男女樂伎的生活片斷,十分直白大膽,比今天記錄明星八卦私生活的小報還勁爆,這部分常被認為"鄙俗"、"猥雜"。

隨著時間的流逝,晚唐時期的宜春院已經沒有初建時的風采,且管理也有所不同,內人的生活才會如張祜詩中所寫這般月夜獨立禁門中的隔絕孤寂。

03扒一扒宜春院的前世今生

宜春院是唐玄宗所建,大約在天寶年間,彼時大唐盛世,娛樂也變得豐富多彩,皇家梨園藝人越來越多,唐玄宗就挑選了有音樂潛質的宮女,也稱為"梨園弟子",也許當時選拔時也有一些"大唐好聲音"之類的選拔賽。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關於宜春院的設立,《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都有記載。

《新唐書·禮樂志》記載:

"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園法部更置小部音聲三十餘。"

《資治通鑑·唐紀·玄宗》記載:

"又選樂工數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園,謂之梨園弟子。又教宮中使習之。又選伎女,置宜春院,宜春院當在西門宜春門內,近射殿。給賜其家。……上雖不能用,嘉賞之。"

"宜春院"就是宜春北院,在西內太極宮東宮宜春門內。它在玄宗時期已成為官方的音樂部門,直接歸皇宮管,屬於梨園優伶系統。

山今讀詩|張祜《贈內人》:內人是什麼人?宜春院是什麼院?

這裡的記載比《教坊記》官方,我認為當時設立宜春院的淵源是唐代的繁盛,導火索是因為太常寺沒有人可用,所以要重新選拔,且是直接隸屬皇帝管的,能夠少受約束。而內人的來源,我比較認同來源複雜,有大量人員來自妓院這一說法。

在藝術水平上,宜春院的內人在顏值、才藝、智慧方面比內外教坊、雲韶院等女伎都高,因此很受皇上恩寵:"四季給米","得其幸者 ,謂之十家 ,給第宅 ,賜無異等。"

不過安史之亂後,宜春院遭到了滅頂之災,內人們也都成了亂世飄萍,流落民間,嫁人、做樂工還是好的,有的甚至淪落風塵,或說重新回到風塵中。在後世宜春院成為妓院的代稱,也許是因為有的內人來自妓院,安史之亂後淪落妓院的緣故。

宜春院在唐玄宗以後成為音樂部門,但這一處所並非唐代才有。秦始皇時期,這裡已修建有離宮"宜春院"。漢代時,漢武帝時,曲江成為皇家苑圃,修有"宜春苑"、"宜春後苑"和"樂遊苑"。

如今宜春院所在的地方屬於西安曲江風景區。風景區北接大唐芙蓉園,南至秦二世陵遺址,恢復性再造有宜春苑、曲江南湖、曲江流飲、漢武泉、鳳凰池等歷史文化景觀。

04小結

從張祜的《增內人》到解密唐代宜春院內人生活,時空在鏈接,那個盛世大唐的歷史彷彿在眼前。

關於宜春院的內人生活,關聯著唐代的樂府制度、樂舞機構、優伶等等方面的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關注這方面的知識。

今天的詩歌和文化就分享到這裡。你對這首詩歌和宜春院內人生活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留言評論。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