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創業失敗後你是如何東山再起的?

有好劇推薦


任何失敗再起,其實都很簡單,就是收集反饋,總結失敗原因,重新調整優化自己,針對性重新好好練習,不管變好變壞,再次收集反饋,繼續總結優化自己,自然就是良性循環,最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我們面對失敗時,是變得更脆弱,還是變得更好。


Jibella吉貝拉


我經歷過三次創業失敗,每一次失敗的理由都不同。

現在講一下我第4次創業的經歷。

放著年薪50萬的工作不幹卻非要來創業,開個什麼水果店。

其實就是個水果攤。

我叫張林,今年31歲,兩年前我從一家公司的銷售副總的崗位上辭職下來,著手準備自己創業。

做了這麼多年的銷售與市場,自己對銷售還是很有信心的。可是一創業發現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我之前在上海工作,這次創業我選擇的城市是杭州。我覺得杭州的創業氛圍濃厚,人文環境也很不錯。有考慮在這座城市定居。

我對很多個行業都有做過考察,比如電玩行業,餐飲行業。Ktv唱吧。等等。

由於種種的原因我都放棄了,他們最後選擇一家入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行業賣水果。

在沒做之前,我確實認為入門很容易。

首先是選店。

一開始我準備在杭州的濱江開個水果店。發現附近的零售店都具備小而美的特點。因為是開發區,所以白天的人流並不是很多,人流集中在晚上。

我花半個月時間觀察了下小區附近的幾個小區,幾條街上所有的水果店。我每天選早市、午市和晚市的時間,觀察門店,調研他們的收益情況。因為我住在江邊上,所以周圍的人全部都是上班族,白天確實沒有人。

這讓我很惶恐,老實說實體店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除了店面的租金以外,還有就是要備貨、人員工資、資金週轉費用等。

而我能動用的資金僅有80萬。

我決定去老城區。

於是我就去了全杭州幾個拆遷比較有特點的老小區考察。

我發現這種類似於城中村的地方,水果生意都做得特別的小,就像一個水果攤兒。不具有規模效應,品種也不夠齊全,雖然價格是有些高,但是還不夠高。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一個產品的品牌、包裝、宣傳,具備了它的溢價能力。很顯然在城中村,我不具備這種溢價能力。

我來到了文二西路,通過一個老友的關係,租了某小區的一個1樓店鋪。用了兩週的時間簡裝了一下。在裝修期間已經把貨源都聯繫好,裝修後立即鋪貨上架。

但是半個月過去了,店裡的生意很蕭條,而且我們每天要處理大量要壞掉的水果。

我們一個店三個人,除我以外,還有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姑娘。姑娘負責收銀,我和另外一個男孩子負責上下貨。

幹了半個月看到店裡這種情況,男孩子有點坐不住了,說老闆我想辭職了。

如果是以前在企業裡的時候,我肯定會給他大談特談人生理想、未來發展。可是眼前我們的平臺就這麼大,我什麼也沒說,笑笑就同意了。

然後上下貨就我一個人。每天累得像條狗一樣。收銀的小姑娘,有時候空了也會過來幫忙水果上架。

我覺得這個小姑娘還是不錯的,對人非常的熱情和真誠。店裡不論各個年齡層次的顧客,都喜歡和她交流。

有一天她給我講老闆,要不我們買一臺榨汁機吧,你看現在夏天很多西瓜可能就壞了,如果我們把它榨成了果汁放在冰箱裡,還可以保存至少24個小時。那麼售賣現榨果汁的價格一定會好於水果的價格。

我理解她的意思,等於我們把商品的保鮮週期給延長了,同時又提高了產品的客單價。

我們打出了店內可免費現榨果汁招牌。

一開始顧客沒有什麼興趣,後來看我們在每個環節處理的都很衛生,漸漸的人就多了起來。

只能說生意有起色,可是離盈虧平衡依然差得多。

以前我們跑客戶主要是針對的B端,那麼現在我們開實體店,主要的客戶就是C端了。

很多朋友給我提建議,說你把水果的價格降下來,做特價人就多了。

我一直特別反感,一個商品去打價格戰。

要麼是你的產品極具性價比,要麼就是你資本力量非常雄厚,可以靠價格戰把周圍競爭對手都乾死,可是你又不能保證周圍幾家水果店死了,不會有其他人又來開水果店。

所以低價促銷這個策略,一開始就被我pass掉了。

然後我們就從對顧客的服務和粘度來考慮。

服務這一塊,我和收銀我們兩做的還是不錯的,只能在顧客粘度這一塊想想辦法。

一開始我們是聯合支付寶做的,滿20減5的活動。效果還是不錯的,進店的客人明顯高了很多。

可是不到兩週,整條街上的水果店,都有了滿20減5的活動。而此時我們就把這個活動給暫停了。

很多客人問我們為什麼沒有這個活動,我明確的告訴他們,因為我們商品的品質更優秀。看到我義不容辭的堅決和麵露的微笑,他們都相信了。

這就是在市場活動策略中要走品牌差異化的策略。

我們只能重新找出路,然後我們就開始先加每位成交客人的微信。

然後我們自作聰明的每天發個十幾條二十幾條水果上新及活動信息。收效甚微。

據一個客人講,他直接把我們的朋友圈屏蔽了。他說我朋友圈總共也就100來號人,你一天發個一二十條,我就看得特別反感。

然後我們就開始拉微信群,每天在群裡做天天特價活動,效果也不是很大。

當我們的微信群裡有300個人的時候,可以看出來,每天的復購率大概在2%左右。而此時,我們店用了4個月的時間剛剛達到了盈虧平衡。

然後接下來我開始做預虧,虧損額度為每天利潤的30%。

虧損時間為3~6個月。

首先我把每週一二和週四作為會員日。

每天預虧損的金額是根據前一晚的營業額來做設計。

上班期間我就把每天的午市作為活動的秒殺時間,然後留取一定分量的虧損給到晚市。

然後大家中午在我這裡可以買到一元一斤的蘋果。買到9毛9一斤的香蕉。

當然要限量供應。

我這個虧損的策略一發出,果然在群裡面掀起了漩渦。

週一中午12點有一群大爺大媽,還有部分年輕人來我這裡排隊,粗略的估計了一下,有四十幾位。

第1天的活動,我讓所有來排隊的人都參與了。

到晚上就炸鍋了。好多人開始在微信群朋友圈曬他們一塊錢買到的一斤蘋果,或者是香蕉。因為他們每個人的水果袋裡,我都放了一張店面的爆炸貼。上面的促銷信息有我們店的名字和價格。

結果週二中午就來了120多人。我仍然照單全收,限量供應蘋果,香蕉全部斷貨。我就用梨子頂上。

活動做了一個月,虧損擴大到20萬。同時鄰街的一家水果店開始轉讓。

我準備吃下這家水果店。

於是我找了些親戚朋友談了我的想法。大家紛紛表示沒有入股的意願,也沒有錢出借。

有一個朋友買房子,借了我5萬塊,我打電話給他。剛提到水果店虧損的時候,他就在那裡啊啊啊,聽不到就掛斷電話了。

我沒有生氣,但是我要吃下這家水果店的主意是拿定了。

通過和原來的店老闆再三溝通後,他以極具性價比的價格將他的水果店以及庫存轉給了我。

我安排收銀的小妹去那家水果店當店長。同時告訴她不要和顧客講和現有的這家水果店有任何關係,就說自己辭職了。

收銀小妹過去以後,憑藉著天生的熱情和真誠,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就將盤面穩住了。店裡所有的招牌和陳列都不變。

我又做了兩個月的虧損活動。這個時候我整體的虧損已經達到了50萬。

而我加了有將近10000個顧客的微信。對顧客進行分組貼標籤,同時水果店裡不斷地推出各種糧油米麵的促銷活動。這又分流了一部分超市的人流。糧油米麵不是我們的強項,所以我們只做單品定向爆破。

你見過一塊錢買一斤雞蛋,限量投1000份是什麼概念嗎?

就是我店門口始終有50米以上的長隊在排隊。70%以上的人絕不會單獨的買一斤雞蛋就走,因為他看到旁邊還有一塊錢的蘋果,9毛9的香蕉,於是他又去排隊。

我整個的客戶群體引用了CRM系統的管理。所以當他報出會員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他買了幾次。當然,CRM的管理本身就有很多的技術含量。

雖然我們的虧損持續擴大,可是我做了精準的核算,一旦我們把每週三天的會員日改成兩天,我們就可以做到盈虧平衡。

所以現在每週一週四是我們的會員日。所有的特價促銷活動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這條街上4家水貨店,現在有三家是我們的了。第4家我遲遲不願意收購,因為我必須保證同領域還有競爭對手。

今年第一季度我們開始盈利了,我終於有機會給自己發工資了,那個月我發了3600塊錢的工資,我開心壞了。

現在的我也很少去上下貨了,我只需要看一下進銷存,在報表上做一些調整。

雖然之前的虧損還沒有打平,但是我在今年第一季度就給所有的員工發了季度獎金。

整個季度純利潤的20%獎給了員工。現在大家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接下來我又瞄準了生鮮配送。雖然我們沒法像盒馬先生做的那麼大,背後有那麼強的資本的支持。但是我們可以在一個很小的市場裡深耕細作。

當然為了突出自己核心競爭力,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說節日水果,特殊定製的水果榨汁,配送賀卡,甚至代收快遞等等。

如果我沒有從年薪50萬的大企業裡走出來,也許我現在仍然不需要為下一步公司的發展而焦慮。可是我知道市場就這麼大。這塊蛋糕你不努力就會有別人拿去。

所以我希望:在未來我可以給社會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也可以讓更多的人加入我們這支活力的團隊中來。








七號衚衕


普通人創業還是踏踏實實,別嫌錢少,別嫌活髒活累,我這兩年經常晚上熬夜趕項目進度,一年到頭,算算沒有打工掙得多,但是客戶積累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你一創業,然後明年就成功了,能在創業的路上堅持7~8年的,都是小有成就。但是誰能堅持下去?

很多時候我也在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舒適安逸?不是!是要拼搏奮鬥,追求更好點的未來。

個人說明:

已創業第4年,15年初失敗過一次,賠的身無分文,在這個過程中,我家姑娘5歲,兒子3歲,老婆全職帶孩子。沒房沒車,養活一家沒問題,改善生活還差的很遠,努力吧


慧雲-棟樑


轉自我朋友公司一枚創業者


我們公司有個同事畢業1年的,她寫過一篇文章。

以下是原文,閱讀預計需要5分鐘。

我畢業時,22歲,懵懵懂懂。一隻腳小心翼翼踏入職場,找了第一份工作。不是本科所學的經濟學相關,而是毫不相關的幼兒讀物編輯。我喜歡文字,夢想有一天,這些小精靈般的東西能躍然紙上,變成人人可閱的鉛字。

入職前,HR說,好好做,寫得好以後可以出版小說。

那是一個人數不足10人的公司。我就這樣屁顛屁顛地跑去上班了,實習工資1500。那時候在我眼裡,錢和心裡的夢想比起來,太不值一提了。

兩個月後,以準備畢業論文為由,我辭職了。

為什麼?我沒有感受到任何一點信任。那時候要回校準備畢業論文,因為上班,已經錯過好幾次找導師指導論文的機會。後來到deadline,實在沒辦法,晚上的時候給主編髮了短信請一天假。

那個時候,我負責一套8冊的恐龍繪本。對方很久後回覆說,“你是要請假去找新工作,就直接說,我的恐龍繪本不能耽誤。”

那是武漢6月的夜晚,天氣熱得人躁動不安。看到短信後,我的心涼了一大截。後來,朋友和我說,老闆都是資本主義,只會考慮自己利益。

再後來,遇到現在的公司,那時候,它還不叫萌元素(moe),我們還沒有開始做水杯。而一直到現在,經歷了兩次失敗之後,被劃分為“資本主義”的BOSS陳,依然沒有放棄我們。

今年我23歲,沒有人再教科書模式般的告訴我“老闆都是資本主義”。但我早已經知道,沒有資本主義之心的老闆,都滅亡了。他手底下的員工,也會在這個階段,跟著滅亡。

Boss陳稱自己為“儒商”,我因為一個“儒”字,慢慢喜歡這個公司,而後,逐漸理解“商”。很現實,但有“商”,才是公司,才能活命。比如,這篇文章,我除了寫情懷,必然還要告訴你,我們萌元素杯子,初出雛形,至今,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

我們的團隊,12人。主管1,副1,人事1,文案3,設計2,視頻剪輯1,程序1,財務1,渠道1。大都是一群90後小破孩,但不懼風浪的勇氣,偶爾讓我覺得,酷!

發了上一篇文章《創業公司那麼苦,為什麼你還要死皮賴臉的留下來!》之後,群裡聊到關於創業的話題。我感嘆說,創業真的很需要勇氣啊!Boss陳說,你們加入創業公司,也很需要勇氣。我承認,那一瞬間我是很感動的,我甚至想到了很久以前那個主編。也在那一瞬間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元氣滿滿

或許,因為一直以來這樣前所未有的彼此信任,留下來了。

或許,因為他的資本主義裡,還一直夾帶著“不該有的”心軟或人情味兒。

或許,因為我們這個團隊,骨子裡都有那麼點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倔強!

萌元素(moe)成立之初,我剛好23歲,在家裡休假,收到公司發來了200元紅包,同事在群裡說著生日快樂。

這是我現在認知裡的萌元素(moe),嚴苛裡帶著人情味。可能是不敢再失敗,對每一個細節都苛求到極致。大到產品的選擇,小到一張萌元素水杯的售後卡和感謝信的外包裝。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設計師找來一堆廢舊A4紙反覆摺疊、裁剪,只為確定一個最合適的尺寸;幾百個杯子,在挑剔眼光下一個個淘汰,紙盒堆了一地,被淘汰的杯身上,貼滿了淘汰緣由;

滿地被淘汰的“杯具”

臨時的拍攝室裡,沒有空調,攝影師常常一個人在裡面對著“靜物”,細心尋找每一個拍攝角度。

其實也沒啥,只是在一些可見的努力裡,這些身影總讓人充滿了動力。即便用戶們看不到這些,也不會明白。但他們在收到萌元素杯子之後的喜悅和好評,已然是最大的褒獎。我們沒什麼優點,天賦也有限,但用心做的品牌,隔著紙面、屏幕,一定能被感受到。

今天是萌元素工作開展的第27天。

我們拿到了屬於我們真正的公章、印泥、營業執照。上面寫著“武漢萌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我們的品牌叫萌元素(moe)。

其實我都不知道馬賽克怎麼打合適一點……

人事拿著公章回來的那天,臉上被曬得紅彤彤的,這個95年的小姑娘,已經在這裡呆了1年有餘。我拿著公章,在她肉嘟嘟臉上印了一下,那是第一次蓋章。大家開著玩笑,感嘆著一切手續兜兜轉轉終於已經辦好。她心裡清楚,為了這薄薄的幾張紙,幾個印章,已經N多次在武漢的太陽下,從一個廳奔轉至另一個廳。有時候,下班後很晚回家,一個人擠在人潮洶湧的地鐵裡,站著都快要睡著。

最近她這麼奔波,為啥感覺她還胖了……

我們其實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10年之後呢,萌元素(moe)水杯是不是已經到了千家萬戶裡,又或者,它早已成為一個回憶。不知道,但這些成長故事永遠存在,永遠記得。那時候,我還依然在這兒嗎?如果它還在這裡,如果,我也還在這裡。

今天,我們收到了萌元素(moe)第一批貨。

它,比想象中更好看。


井屋就是電蒸箱


你所說的 就是我所經歷的。我不知道別人怎麼做的。我是一邊努力掙錢 一邊還賬 再不斷總結失敗的原因 我知道我的方向沒有錯 只是時間.方式拖垮了我 周圍的白眼 親朋好友的輕視 背後的評價你都是避免不了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你懂的 雖然有裝逼的嫌疑 但其實我們不是一開始就是為了想裝逼嗎 只要方向不錯 堅定的走下去 會走出一條路的


我自靠山頭頂天望竹海鬱鬱蔥蔥到天邊



用戶6252170756


問題好,有普遍性,我是一名創業者,嘗試回答。

創業失敗,怎樣才能東山再起呢?我是歷經多次失敗的創業者,我深有感觸,怎麼做?以下三點做好。

一,心態


這是最最關鍵的一環,很多創業者失敗,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垂頭喪氣,然後一蹶不振。心態決定未來,如何調整好心態?八個字,坦然接受,勇敢面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做又不行,肯定不行。

二,資源

失敗者沒有朋友,這是事實,但只說明暫時失去了人脈資源,還有其他資源可以利用,不能白白浪費了,譬如渠道資源,技術資源,行業資源等等,失敗也是一種資源。充分整合好這些資源,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就很大,這是經驗。

三,堅持

這不是喊口號,許多成功都是堅持的結果,也許我們離成功就一步之遙,趴下了,怎麼辦?一定不能原地打轉哭喊,要咬牙挺住往前走,爬也行!

總之,沒有失敗過的成功幾乎不可能,做好以上三點,你離成功就不會太遠,東山再起就不是夢想!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你分享!


實體經濟守望者


這是一個沉重的問題。

我是一名創業失敗者,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創業失敗後你是如何再東山再起的?

首先,我是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因為我已經找

到了東山再起的方向。

一,創業失敗後,第一件事必須是心靜。

二,開始尋找方向,我在百度找到了新的創業之路。

三,開始學習,學習自媒體。成立自已的CEO。

四,準備謀劃自已新媒體公司專業運營。

五,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號,大魚號,一點號五大平臺,全部進入武漢實體經濟守望者我的新媒體平臺運營。

這將是新時代的一個新風口,做起來了,未來前景可觀。三五年後那不是一二個億的事,可能是十個億以上的事。

這就是我失敗後東山再起的願景,萬一真的實現了呢?

我是武漢實體經濟守望者,更多財經創業話題,今日頭條關注,共同見證成長。


武漢房產超市


做你覺得有價值的感興趣的事,使之成為生活狀態。有過第一次創業,每月開戶流水一倆千萬,有過非常高的期望值,然後回落到每月流水三四千。最困難的時候賬面上只有一倆萬,女朋友不堪重壓之下,提出分手。你自然就找到了二次創業的方法。別去看大佬們的挫折故事,那經歷是別人的對你沒用,研究自己的故事,找到根本原因,認真總結,比如:一,項目沒有及時申報國家專利保護。二,當發展趨勢良好的時候,沒有為企業規劃好非常具體的未來目標。工作總是遇到什麼幹什麼,主次關係不明朗,很多重要的事情沒有做好應急預案。比如汶川地震,不可抗力應急預案。三,法務部門組織結構優化不到位,甚至沒有部門等等。總結越細越好,調整好心態,直到胸有成竹。再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信心百倍,才能重新起航。這次你要非常慎重。因為時間非常寶貴。你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歷練,這次只能堅持到底,工資呀啥的,直接打到你女朋友卡上,只管幹活就行,直到你們的餘額看起來像電話號碼!加油吧!


RichardWang中國企家


對於創業,我深有體會,今天分享三個心得給大家。當然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所以並不完全講成功的心得。這裡有個規律,失敗會不斷被人複製,就好比路上那個坑,誰路過都要栽跟頭,不可避免;而成功則各不相同,是一個各種因素機緣巧合的過程,成功不可複製。

整體來說,中國的經商環境並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而比十年二十年前更加放開,反而隨著正規化越來越難創業,過去可以走模糊地帶,現在不行了。並且,原來競爭不激烈,現在則已經不能用激烈形容了,而是市場環境窮兇極惡。尤其最近這五年,都說萬眾創業大眾創新,但對於新創的企業,也許反腐少了收入所以地方反而對企業各方面要求都更嚴格了。生意之外的成本,越來越高。總之,創業要謹慎。

2003年初校招,我進了崑山臺企做工程師,月薪1千出頭。當年當地跳槽,月薪增加到3千。

2004年初,跳槽到上海,再次翻番,月薪6千多點。此時同學來挖我一起創業,約好同宿舍的仨人分別準備好5萬現金,同時辭職後來到江蘇南京創業。發起人是汽車行業做項目經理的這位同學,列好了商業計劃書,各種SWOT分析,說我們創業做個快餐連鎖公司,第一步先超過常州的“大娘水餃”,然後三年做到中國餐飲連鎖第一品牌。

我那個熱血沸騰,不多表。於是,2004年底,在我畢業一年半時,開啟了我的第一次創業。

2004年的聖誕前後,我裸辭,按照約定來到南京,準備創業。沒成想,發起人沒辭職,他是請假來碰頭的;第三位同學感覺我們這創業不靠譜,他發了個短信,直接說不來了,也就是退出。

儘管這發起人工資才2千塊不到,他也沒辭職,儘管另一個同學退出了,但是我被商業計劃鼓舞,還是覺得前景光明。於是,2004年12月我著手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快餐創業。第一步當然是盤下一家飯店,然後面試廚師和服務員,先練攤,練下堂吃。第二步上中午的快餐。第三步開本市的第二家分店。第四步才是省內佈局,拓展加盟店。第五步,農村包圍城市,進入一線城市,我也就重回大上海了,只不過上次是打工結束出上海創業,成功後就是進上海設總部,做投資。

剛剛這計劃,在實際中沒能走得下去。主要在於第一步堂吃的盈利方面,沒有能夠做到盈利的情況下,就倉促上了快餐項目,加上對生意本身和社會的認知包括對員工的管理都完全沒有經驗,所以四個月後放棄了快餐業務,反而開闢了利潤更高的夜市燒烤業務。

有人問“你這原始投資多少?之前仨人每人5萬,共計15萬,都出了沒?”實際上我5萬帶過來了,創始人因為他不辭職,所以他只能出1萬,退出的第三個同學當然就不參與了。所以,總共6萬現金。總計6個月,敗光了,最多時手下也招了14個員工,實際上就是花錢讓別人叫你老闆,叫了半年。

半年一天都沒休息,早上5:00起來買菜;7:00到店;9:00員工報到;10:00等第一批客人來吃飯;14:00送走中午的最後一批客人,午休;16:00最早的一批晚飯客人到來;22:00最後一批晚飯客人走;23:00門口燒烤練攤;24:00夜場、夜班和晚歸的客人來一個燒烤小高潮;凌晨2:00小姐、酒吧男,技師等下班,第二波燒烤;3:00收攤回去睡覺;倆小時後5:00起來買菜。

採購、銷售、配菜、送快餐、失竊、發工資、地痞流氓、掏陰溝、搞下水、做電工、發傳單、轉店。啥都做了,2005年5月回到上海繼續求職,打工。倆月後,全身蛻了一層皮,真的蛻皮,那層皮估計就是各種體力活所致。此後,感覺到外企這五天八小時的白領工作,真是人間一大幸事,這才是人生,創業哪是人過得日子。

這次歷時半年的創業失敗,是在我本科畢業後的1.5-2年這6個月發生的。要是算上七八個月的工資損失,總結虧損在十萬出頭。心得如下:

第一次創業,缺少行業經驗,更匱乏生意經驗,最為重要的是沒有社會經驗。實際上,後來才知道,接收我店鋪的女人是個小富婆,接手後她就大肆裝修,開了豪華飯店,再半年後這條街的店鋪全部拆除,不知道各店家補貼如何,這女人的老公是市長的司機。

錢不是那麼好賺的,在只有闖勁沒有經驗沒有追加資金的時候,還是老實打工為好。創業是你兒時的夢,也通常是你的同學喊你去做的事。當然,生意不是不好做,你得有管理和運營技巧,合理控制成本,細水長流,才能開創基業,不可一蹴而就。

意外收穫,這期間我還抽出時間,將創業經過直播到貓撲和天涯論壇,周圍網友不斷有人來捧場,還有從上海趕過來的。出版社、特別是當地電臺,還來採訪過。總之,創業還是失敗了。大學生創業,從餐飲開始,我絕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是最後一個,我知道後面還會有人前赴後繼。沒啥多說的,只勸你先好歹有了社會經驗再來。對於其他大學生創業的,無論是風投還是如何融資,勸你一句,打工都不會打的情況下,還是儘量別創業。

此後的十二年,就不用多說了,一直在上海的外企做職業經理人,具體這裡寫了(幽哥:你是如何轉行的?轉行容易嗎?)。工資之外的,我不叫做創業,而是叫副業,如下:

2006年中,前同事創業,開了個緊固件貿易公司,我做小股東兼職做他的業務代表。

2008年,要好的一同事從德爾福辭職,跑到崑山開了個注塑模具廠,我透支上海的信用卡10萬借給他創業,結果不還,讓我成了模具廠佔股的“副總”。

2010年初,金融危機後,倆工程師同事開了小鈑金廠,又轉產為自動化設計公司,我也佔點股。

2011年底,幾個要好的外企朋友聯合開了個咖啡店。

2014年初,倆同事合夥,投資了個24小時便利店。

2014同年,連續加盟了倆湘菜館,一家名字叫做江南公社,開在崑山,15個月收回成本。一家在上海,虧損,止損了。

2015初,發現大城市很多剛出生的孩子沒人照顧,遂跟同事合辦了個早教,600平方,回收期18個月。

2016初,跟同事自創品牌,開設一個大食堂,解決白領的午餐和周圍居民的晚飯問題,打造成乾淨、衛生、像在家吃飯一樣,類似快餐店,但價格比快餐貴,實際上跟3公里內全家超市的便當、美團外賣、餓了嗎,有點競爭關係。

2016同年,揚州表哥合夥,開了個英語培訓班。

2017元旦,跟同事兼老鄉合開了個啟蒙學校,主攻法語和德語小語種,屬於線下啟蒙課,面對4-8歲的兒童,此年齡段學習語言無痛苦,看來是趨勢。目前在申請校長證。

直到此刻,都沒敢辭職,可能2004-2005那次快餐創業搞怕了,一朝被蛇咬,十三年怕草繩。

以上這創業之後的副業,如果今年來評估的話,超過工資十倍都不止了。之前寫過一次副業經歷,知乎上的大學生都當做傳奇,其實這種傳統行業的副業和創業,我這身邊大有人在,你也能看到每次合作的人,以同事居多。我們的時代畢業時月薪五六千,房價才兩三千,完成了家庭的原始資本積累,這才有了折騰的本錢。至於我還在做自媒體,一是興趣,二內容來自於我但發文就不一定是我了,你得懂得時間管理的藝術。否則,目前五六個平臺在做,哪來的手和時間啊!不能太傻太天真去推理,這才是管理藝術。

最後,言歸真傳,創業失敗的第三個心得,就是2014年的倆湘菜館中,有一個失敗了,禍患起於蕭牆也,主要原因是合夥人挑選失誤所致。虧損了接近百萬,還跟商鋪房東打了兩場官司,有興趣看下這裡(幽哥:你做過哪些讓你後悔的事?)

大家記住,如果第一次失敗,到這第二次失敗,能得出啥規律的話,那就是:

在中國創業,並不是你一個人扒了猛幹就是創業,那叫個體戶,你得三方合夥互補為好,合夥哪怕你只佔10%的股份,那也是創業;但生意不是難做,就怕合夥失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後,大家一直強調打工苦逼,而創業又異常艱苦成功率低,所以我以親身實踐告訴你副業的重要性,有了這第三條道路,你說所謂的打工和創業,能有多大區別?打工也是在創業,創業也是在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