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小人,這是難以言狀的一個群體,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來表述他們。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等等,無不是拿君子來與之相比,最終得出小人的某種特徵,既不是定義,也不是概述。

那我們究竟如何來辨別小人呢?其實這並不難,排除孔老夫子告訴我們的方式不說,我們也可以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來得出小人們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性。

在中國歷史上,小人不如英雄人物那般偉大,也不如君王們那樣有權威,更不像君子那樣能夠流芳後世,然而卻也算是一群“大人物”了,因為他們能夠左右政權,擅長製造內亂,更有甚至顛覆國家,致使國破家亡。不錯,小人也能掀起大波浪,我們切不可小覷他們了。

小人之“小”,不在於他們能量小,無權勢,而是小人格,甚至無人格。對於一群沒有道德底線的人來說,做起事情來也就無牽無拌了,在無原則的基礎上,什麼事都乾的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一己私利誣陷他人,因此,小人的辦事效率往往都很高。但小人又不同於壞人,壞人做壞事有時不用腦,而小人就不同了,他們的手段往往很“高明”,煽風點火,迷惑人心,善於偽裝自己。儘管小人也是壞人的一種。

還是讓我們看幾個事例吧!看這些小人是如何導致國破家亡的!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楚平王


春秋時期,楚國的楚平王為自己的兒子謀了一門親事,選中的姑娘在秦國,他派大夫費無忌前往迎娶。費無忌見秦國的姑娘長得美貌絕倫,於是便動起了歪念頭。請注意,在這裡費無忌並非想將這位姑娘佔為己有,如果是那樣的話,那真是膽大妄為了,竟敢拿太子當情敵,看似荒唐卻並非小人所為。費無忌動的歪腦筋是:何不將這位漂亮的姑娘獻給楚平王呢?這樣的話,說不定自己能夠得寵於楚平王。這樣的念頭怕只有小人才想得出來了。接著,費無忌便快馬加鞭,搶先一步趕到了楚國,告訴楚平王,秦國的姑娘長得如何如何美麗,此刻太子尚未見到,大王何不先娶了她?再將一名宮女冒充新娘獻給太子。本就好色的楚平王被他說動了心,這樣一來,原本來做太子妃的姑娘,轉眼間竟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

事情辦成之後,費無忌是既興奮又恐慌,興奮的是,自己果然得寵於楚平王了,成了他的心腹;恐慌的是,太子遲早有一天會掌權的,到那時自己怕沒有好果子吃了。

費無忌開始在楚平王面前打小報告了,說自從那件事之後,太子對臣是恨之入骨啊!但臣是小人物,倒也罷了,但他對大王您也懷恨在心。現在太子已手握兵權,外有諸侯支持,內有老師伍奢幫其出謀劃策,太子隨時都有可能謀反,萬望大王小心才是。

楚平王也覺得自己有愧於太子,一聽之下,覺得十分有理,於是,他即刻下令捕殺太子的老師伍奢並其子,繼而又捕殺太子。結果,伍奢及其長子伍尚被殺,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和太子逃離楚國。

費無忌的伎倆暫時得逞了。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伍子胥


只是伍奢的次子伍子胥並非等閒之人,他歷經艱險,過了昭關,來到了吳國。後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奪取了王位,成為吳王重臣,後又拜相。在伍子胥的輔佐之下,吳國很快便雄霸東南。然而,伍子胥念念不忘的還是父兄之仇。

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在伍子胥和孫武的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捷,攻克楚國都城郢,楚昭王出逃。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於是就帶領軍隊掘開了平王墓,將其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年年混戰,只因為一個小人費無忌,楚國人用極刑將其處死了,但卻早已於事無補,楚國已是焦土一片,至此一蹶不振。

看,一個小人竟摧毀了一個國家,其能量不可謂不大,其人格卻又小到了極點,其手段看似簡直實則很高明,所以糊塗的君王就著了他們的當了。當然,由於高水平小人的伎倆手段都很高明,加上辦事毫無原則,他們往往都能夠得到君王的親睞,因為用起來順手。即便是再英明神武的君王,他的身邊也不乏有小人存在。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就是一例。

這位公子小白奪得齊國王位之後,便任用管仲為相,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漸漸強大起來,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君臣二人彼此之間很是信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眼看快不行了,齊桓公便來探望他,得知他不久便會離世,於是便問他:“愛卿以為你死之後,有誰可以接替你的宰相之位?”

管仲並未正面回答,倒反問起了齊桓公:“做君王的應該最瞭解自己的臣下了,您覺得誰合適呢?”

結果齊桓公接連說了易牙、開方、豎刁這三個名字,管仲聽了連連搖頭。齊桓公有點不高興了,把嘴一努,反問道:“那您覺得誰適合做宰相呢?”

管仲依舊沒有正面回答,只說如若真沒合適的,那就向天下招聘,總之絕不可用以上三個人就是了。

管仲作為一代名相,是很有識人之明的,不錯,之所以不能用此三人,是因為他們都是小人。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管仲


先說易牙,他本是一名廚師,廚藝超群,專職為齊桓公服務,因善於諂媚討好,齊桓公很是喜歡他。本來這樣也就行了,但作為一名小人,易牙對權力有著無比的嚮往。他有一次聽齊桓公說沒吃過人肉,便靈機一動,回家立馬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給殺了,做成肉羹獻給齊桓公品嚐。齊桓公因沒吃過人肉,便覺得這肉羹不同尋常。這時,才見易牙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大王您想吃人肉,臣下便把兒子給殺了,您吃的正是我兒子的肉羹啦!”齊桓公一聽,先是一驚,而後是大為感動,覺得易牙對自己太忠心了,從此便更加寵信他。

而開方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他本是衛國的公子,出身高貴,但為了齊國的革命事業,他不遠萬里來到齊國,一心一意侍奉齊桓公長達十五年。在此期間,他老爸老媽死了他都沒回去,這份忠心也是天地可鑑,搞得齊桓公又是大為感動。

說到豎刁,他可謂是小人中的戰鬥機了,為了討好齊桓公,他不惜殘害自己的身體,而且還是自己的“命根子”。齊桓公有點好色,見到一個漂亮的便充入後宮,一時間,後宮爭風吃醋,亂作一團,齊桓公無可奈何。這時,豎刁瞅準了機會,先是揮刀自宮,後跑到齊桓公那裡毛遂自薦,說到:“臣願為大王您管理後宮,為了保證您的後宮不起火,臣下已自宮了。”齊桓公一聽,頭皮都發麻,竟有這樣對朕忠心耿耿之人?

此後這三人都得到了齊桓公的信任,混得是如魚得水。而管仲卻對齊桓公說出了不能用此三位的原因:“任何做父母的人,最疼愛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了,但易牙卻為了您,殺了自己的親生骨肉,難道您覺得自己比他的親生兒子還要親嗎?而開方,生他養他的是父母,但他為了服侍您,十五年來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不聞不問,甚至連去世後都不回去送葬,大王您覺得您給他的恩德比得了他的父母嗎?至於豎刁,人活一世,沒有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可他為了您竟然連自己的身體都傷害,難道您認為他會愛惜您超過他自己嗎?”

這些都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源於對權力的渴望,這就是小人。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齊桓公


管仲死後,儘管齊桓公沒有用此三人為相,但卻依然對他們寵愛有加,將國中大事交由他們管理。齊桓公開始驕傲自滿了,開始花天酒地了,而這三人也開始作威作福了。悲劇很快就來臨了,後來齊桓公病重,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了,他開始考慮繼承人問題了,殊不知底下的人為此已爭得頭破血流了,這三人為了繼續掌權,開始尋找新的主子,到處興風作浪,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他們再也不願意服侍齊桓公了,而是將他扔在了一邊,最後竟軟禁了齊桓公。可憐齊桓公一世英名,最後竟孤獨地死在自己的宮門內,死後居然都沒有人發現,直到屍體腐爛,爬滿了蛀蟲。

最後,易牙、開方、豎刁三人雖然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齊桓公的霸主基業就此毀於一旦,稱霸一時的齊國漸漸衰落下來。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趙國,齊國好歹沒被這三小人給毀掉,而趙國僅因一個小人就導致國家滅亡,這個人就是郭開。

說起郭開,可能很多人並不瞭解,但要提到廉頗和李牧,恐怕就無人不知了。

廉頗和李牧都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且都是趙國人,他們屢破強敵,戰秦國、擊匈奴,功勳卓著,可以說,趙國只要有他倆在,秦滅六國恐怕得推遲幾年,然而事情壞就壞在小人身上。

先說廉頗,廉頗是個直性子,最看不慣小人的逢迎拍馬了。有一次,趙國舉行宴會,當時的國君乃是趙孝成王,一位英明的君主。郭開在宴會之上使出了看家本事,極盡諂媚之能事。廉頗不爽了,於是在宴會之上指著鼻子將郭開臭罵一頓,郭開鑑於廉頗的功勳,當時沒有發作,只是在私下裡將廉頗恨得牙癢癢。機會終於來了,趙孝成王死後,兒子悼襄王即位,這是一位糊塗君王。大凡糊塗君王總是愛聽一些歌功頌德的話,悼襄王也不例外,郭開憑藉一張巧嘴混得是風生水起,很快便成了悼襄王的心腹。

他得志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要除掉廉頗。請記住,小人永遠不會放過傷害過他的人。他開始在悼襄王那裡進讒言了,說廉頗那個老傢伙自恃功高,根本就沒有把您放在眼裡,現在朝綱紊亂,何不借此機會拿他開刀,以重整朝綱,這樣的話,全國上下的人都會盛讚大王您的英明的。

糊塗的悼襄王一聽有理,沒過多久,便把廉頗的兵權給剝奪了。廉頗一腔愛國熱情,不想新王上任,自己就遭到了打擊,心灰意冷之下,遠走他鄉。秦王嬴政見廉頗被趕下臺了,便覺得這是攻打趙國的良好時機,於是大舉來攻。悼襄王一看,滿朝文武竟找不出一個能出去迎戰的,大臣們便開始提議了,還是去找廉頗吧!

悼襄王便派人去請廉頗,郭開怕廉頗東山再起,於是便暗中買通了使者,讓他們對大王說,廉頗老了,吃頓飯上了三次廁所,已上不了戰場了。可憐我們的老將軍還在使者面前揮動著大刀,拉滿了弓箭,吃了好幾碗飯,表示自己依然可以上陣殺敵,報效祖國。昏暈的悼襄王也不調查,就此打消了用廉頗的想法。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李牧


李牧,也是一代名將,他北擊匈奴,連敗秦軍,乃是秦國大將王翦的勁敵,王翦一直對他頭痛不已,苦無良策應對。可誰知連名將王翦都敬畏三分的人,卻被小人的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嬴政時刻都在做著統一六國的夢想,自然不會因為李牧一人而改變。他派出使者,以重金賄賂郭開,讓他除掉李牧。郭開小人一個,見錢眼開,連忙拱手作揖道:“秦王的吩咐,小人一定照辦就是。”

這時的悼襄王已死,其子趙王遷即位,與他老爸相比,這更是一個大草包,《史記》上對他的評價極低,說他的母親是倡女。這時,善於諂媚誣陷的郭開又跑到趙王遷那裡搬弄是非了,說什麼李牧這個傢伙手握兵權,並屢戰屢勝。本來這是件好事,只是他的名聲太響了,臣下擔心,有一天趙國人只知道李牧,卻不知有大王您了,長此以往,他要想奪取您手中的權力簡直易如反掌啊!並且臣還聽說,李牧正私下裡與秦軍講和呢!

一邊說著一邊還流露出憂慮的神情。

大草包一聽,不覺膽顫心驚,這可如何是好呢?還是郭愛卿最忠心了。於是,聽信讒言的趙王遷便剝奪了李牧的兵權,最後還將他誅殺,趙國此舉實乃自毀長城。

李牧一死,嬴政的心腹大患便沒了,於是大將王翦乘勢猛攻趙國。趙國由於痛失良將,軍心渙散,被秦軍一舉給擊敗了。

公元前228年十月,王翦率軍攻破邯鄲,俘獲趙王遷,趙國滅亡。

這是一起由小人引起國家滅亡的典型案例。此外還有筆者在前文中說到的虢石父,正是他那石破天驚的好主意,為博得褒姒一笑,竟建議周幽王點燃烽火臺,結果直接導致西周的滅亡。

小人雖然看起來卑微,但實則包藏禍心,能夠蠱惑帝王,從而左右國家政權,而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輕則禍亂朝綱,重則引發國家危亡甚至是滅亡。所以說,古時勸諫之臣,總是會跟帝王反覆說著那句話:親賢臣,遠小人。

唐玄宗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五年之久,前期他確實做到了親賢臣、遠小人,如賢臣姚崇、宋璟等,創造出了開元盛世;只是到了後期,隨著他的驕傲與自滿,他開始飄飄然起來了,開始不理政事了。小人瞅準了機會乘虛而入,竟成了他的心腹重臣,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李林甫。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李林甫


李林甫,典型的小人,《資治通鑑》上說他口蜜腹劍,蠱惑唐玄宗時嘴巴就跟抹了蜜糖一樣,而心中卻陰暗無比。其實,小人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學而有術,這裡的“術”,當然指的不是學術和才能,而是指某種卑鄙的伎倆、小聰明,他李林甫就是這樣。有一次,別人家生了個男孩,眾人紛紛祝賀,都拜上名帖,寫上“弄璋之慶”,也就是祝賀人家生了個男孩的意思。李林甫先生也去了,只不過他將“弄璋之慶”寫成了“弄獐之慶”,莫不是想恭賀人家生了個獐子?真是丟人丟大了。還有一次,他將《詩經》中的“杕杜”寫成了“杖杜”,被別人譏諷為“杖杜宰相”。如此草包之人,居然官居宰相,看來唐玄宗真是老糊塗了。

儘管李林甫文化素質低劣,但顯然他的本事不在這裡,進讒言搞陰謀才是他的強項。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沒什麼文化的李林甫,卻十分嫉恨文化人,有一次科舉考試,放榜之後,結果無一位考生錄取,理由很簡單,李林甫這個草包從中作梗了。為了達到專權的目的,他害怕讀書人為官,於是竟舔著臉對玄宗皇帝說,天下間的人才盡歸陛下所有了,如今野無遺賢,已經沒有人才了。老糊塗的唐玄宗竟相信了他的鬼話。

李林甫嫉恨文化人的陰暗心理,已然滲透到朝廷的用人政策,由於他害怕文化人出將入相,威脅到他的宰相地位,李林甫竟蠱惑唐玄宗專用文化低的胡人為邊將,想來這些胡人是不可能入朝為相了,他的宰相地位也就穩如泰山了。後來唐玄宗果然以胡人為將,其中安祿山更是三鎮節度使,手握雄兵。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安祿山造反了,釀成了為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大唐帝國從此一蹶不振。

都是小人惹的禍啊!

小人歷朝歷代都有,亂世有,盛世也有,盛世如漢武帝時的江充,正是他的從中挑唆,才使漢武帝父子反目,造成“巫蠱之禍”。在這場大亂之中,太子劉據自殺,好幾萬人白白送了性命。而亂世應該更多,南北朝時期的鮑邈之就是其中最陰險的一個,在他的“密報”之下,皇帝對太子十分不滿,太子受此不白之冤,又無法辯解,最終一氣之下竟一病不起,不久便駕鶴西去,時年才三十一歲。這位太子不是別人,正是編纂《昭明文選》的昭明太子。小人的可惡由此可見一斑。


小人能量有多大?歷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國破家亡

昭明太子


小人之所以大量存在,究其原因,應該是君王專制社會下的一種頑症、一顆毒瘤,糊塗的君王願意親近小人,小人則依靠君王為虎作倀;英明的君主有時也喜歡小人,只因為用起來順手,能夠讓自己舒心,歷史上又有多少帝王願意整天面對著一群板著臉勸諫他的人呢?恐怕只有唐太宗一人做到了。這也就是高明的小人能在歷史上起作用的原因了。

楚平王因為好色,才成全了費無忌的陰謀伎倆;齊桓公貪圖享樂,不聽管仲之言,親近易牙等人,才搞得齊國大亂;悼襄王和兒子趙王遷昏暈無能,不辨忠奸,錯殺良將,致使趙國滅亡;而唐玄宗中途懈怠,不能從始至終地做個聖賢明君,才給了李林甫以可趁之機,引發“安史之亂”。這樣說來,歷史上的小人固然可恨,但那些任用他們的君王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