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小人,这是难以言状的一个群体,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来表述他们。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无不是拿君子来与之相比,最终得出小人的某种特征,既不是定义,也不是概述。

那我们究竟如何来辨别小人呢?其实这并不难,排除孔老夫子告诉我们的方式不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得出小人们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性。

在中国历史上,小人不如英雄人物那般伟大,也不如君王们那样有权威,更不像君子那样能够流芳后世,然而却也算是一群“大人物”了,因为他们能够左右政权,擅长制造内乱,更有甚至颠覆国家,致使国破家亡。不错,小人也能掀起大波浪,我们切不可小觑他们了。

小人之“小”,不在于他们能量小,无权势,而是小人格,甚至无人格。对于一群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来说,做起事情来也就无牵无拌了,在无原则的基础上,什么事都干的出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一己私利诬陷他人,因此,小人的办事效率往往都很高。但小人又不同于坏人,坏人做坏事有时不用脑,而小人就不同了,他们的手段往往很“高明”,煽风点火,迷惑人心,善于伪装自己。尽管小人也是坏人的一种。

还是让我们看几个事例吧!看这些小人是如何导致国破家亡的!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楚平王


春秋时期,楚国的楚平王为自己的儿子谋了一门亲事,选中的姑娘在秦国,他派大夫费无忌前往迎娶。费无忌见秦国的姑娘长得美貌绝伦,于是便动起了歪念头。请注意,在这里费无忌并非想将这位姑娘占为己有,如果是那样的话,那真是胆大妄为了,竟敢拿太子当情敌,看似荒唐却并非小人所为。费无忌动的歪脑筋是:何不将这位漂亮的姑娘献给楚平王呢?这样的话,说不定自己能够得宠于楚平王。这样的念头怕只有小人才想得出来了。接着,费无忌便快马加鞭,抢先一步赶到了楚国,告诉楚平王,秦国的姑娘长得如何如何美丽,此刻太子尚未见到,大王何不先娶了她?再将一名宫女冒充新娘献给太子。本就好色的楚平王被他说动了心,这样一来,原本来做太子妃的姑娘,转眼间竟成了公公楚平王的妃子。

事情办成之后,费无忌是既兴奋又恐慌,兴奋的是,自己果然得宠于楚平王了,成了他的心腹;恐慌的是,太子迟早有一天会掌权的,到那时自己怕没有好果子吃了。

费无忌开始在楚平王面前打小报告了,说自从那件事之后,太子对臣是恨之入骨啊!但臣是小人物,倒也罢了,但他对大王您也怀恨在心。现在太子已手握兵权,外有诸侯支持,内有老师伍奢帮其出谋划策,太子随时都有可能谋反,万望大王小心才是。

楚平王也觉得自己有愧于太子,一听之下,觉得十分有理,于是,他即刻下令捕杀太子的老师伍奢并其子,继而又捕杀太子。结果,伍奢及其长子伍尚被杀,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和太子逃离楚国。

费无忌的伎俩暂时得逞了。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伍子胥


只是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并非等闲之人,他历经艰险,过了昭关,来到了吴国。后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夺取了王位,成为吴王重臣,后又拜相。在伍子胥的辅佐之下,吴国很快便雄霸东南。然而,伍子胥念念不忘的还是父兄之仇。

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在伍子胥和孙武的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捷,攻克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于是就带领军队掘开了平王墓,将其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年年混战,只因为一个小人费无忌,楚国人用极刑将其处死了,但却早已于事无补,楚国已是焦土一片,至此一蹶不振。

看,一个小人竟摧毁了一个国家,其能量不可谓不大,其人格却又小到了极点,其手段看似简直实则很高明,所以糊涂的君王就着了他们的当了。当然,由于高水平小人的伎俩手段都很高明,加上办事毫无原则,他们往往都能够得到君王的亲睐,因为用起来顺手。即便是再英明神武的君王,他的身边也不乏有小人存在。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就是一例。

这位公子小白夺得齐国王位之后,便任用管仲为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渐渐强大起来,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君臣二人彼此之间很是信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眼看快不行了,齐桓公便来探望他,得知他不久便会离世,于是便问他:“爱卿以为你死之后,有谁可以接替你的宰相之位?”

管仲并未正面回答,倒反问起了齐桓公:“做君王的应该最了解自己的臣下了,您觉得谁合适呢?”

结果齐桓公接连说了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名字,管仲听了连连摇头。齐桓公有点不高兴了,把嘴一努,反问道:“那您觉得谁适合做宰相呢?”

管仲依旧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如若真没合适的,那就向天下招聘,总之绝不可用以上三个人就是了。

管仲作为一代名相,是很有识人之明的,不错,之所以不能用此三人,是因为他们都是小人。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管仲


先说易牙,他本是一名厨师,厨艺超群,专职为齐桓公服务,因善于谄媚讨好,齐桓公很是喜欢他。本来这样也就行了,但作为一名小人,易牙对权力有着无比的向往。他有一次听齐桓公说没吃过人肉,便灵机一动,回家立马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给杀了,做成肉羹献给齐桓公品尝。齐桓公因没吃过人肉,便觉得这肉羹不同寻常。这时,才见易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大王您想吃人肉,臣下便把儿子给杀了,您吃的正是我儿子的肉羹啦!”齐桓公一听,先是一惊,而后是大为感动,觉得易牙对自己太忠心了,从此便更加宠信他。

而开方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本是卫国的公子,出身高贵,但为了齐国的革命事业,他不远万里来到齐国,一心一意侍奉齐桓公长达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老爸老妈死了他都没回去,这份忠心也是天地可鉴,搞得齐桓公又是大为感动。

说到竖刁,他可谓是小人中的战斗机了,为了讨好齐桓公,他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而且还是自己的“命根子”。齐桓公有点好色,见到一个漂亮的便充入后宫,一时间,后宫争风吃醋,乱作一团,齐桓公无可奈何。这时,竖刁瞅准了机会,先是挥刀自宫,后跑到齐桓公那里毛遂自荐,说到:“臣愿为大王您管理后宫,为了保证您的后宫不起火,臣下已自宫了。”齐桓公一听,头皮都发麻,竟有这样对朕忠心耿耿之人?

此后这三人都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混得是如鱼得水。而管仲却对齐桓公说出了不能用此三位的原因:“任何做父母的人,最疼爱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了,但易牙却为了您,杀了自己的亲生骨肉,难道您觉得自己比他的亲生儿子还要亲吗?而开方,生他养他的是父母,但他为了服侍您,十五年来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不闻不问,甚至连去世后都不回去送葬,大王您觉得您给他的恩德比得了他的父母吗?至于竖刁,人活一世,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可他为了您竟然连自己的身体都伤害,难道您认为他会爱惜您超过他自己吗?”

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源于对权力的渴望,这就是小人。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齐桓公


管仲死后,尽管齐桓公没有用此三人为相,但却依然对他们宠爱有加,将国中大事交由他们管理。齐桓公开始骄傲自满了,开始花天酒地了,而这三人也开始作威作福了。悲剧很快就来临了,后来齐桓公病重,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了,他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了,殊不知底下的人为此已争得头破血流了,这三人为了继续掌权,开始寻找新的主子,到处兴风作浪,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他们再也不愿意服侍齐桓公了,而是将他扔在了一边,最后竟软禁了齐桓公。可怜齐桓公一世英名,最后竟孤独地死在自己的宫门内,死后居然都没有人发现,直到尸体腐烂,爬满了蛀虫。

最后,易牙、开方、竖刁三人虽然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齐桓公的霸主基业就此毁于一旦,称霸一时的齐国渐渐衰落下来。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赵国,齐国好歹没被这三小人给毁掉,而赵国仅因一个小人就导致国家灭亡,这个人就是郭开。

说起郭开,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要提到廉颇和李牧,恐怕就无人不知了。

廉颇和李牧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且都是赵国人,他们屡破强敌,战秦国、击匈奴,功勋卓著,可以说,赵国只要有他俩在,秦灭六国恐怕得推迟几年,然而事情坏就坏在小人身上。

先说廉颇,廉颇是个直性子,最看不惯小人的逢迎拍马了。有一次,赵国举行宴会,当时的国君乃是赵孝成王,一位英明的君主。郭开在宴会之上使出了看家本事,极尽谄媚之能事。廉颇不爽了,于是在宴会之上指着鼻子将郭开臭骂一顿,郭开鉴于廉颇的功勋,当时没有发作,只是在私下里将廉颇恨得牙痒痒。机会终于来了,赵孝成王死后,儿子悼襄王即位,这是一位糊涂君王。大凡糊涂君王总是爱听一些歌功颂德的话,悼襄王也不例外,郭开凭借一张巧嘴混得是风生水起,很快便成了悼襄王的心腹。

他得志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除掉廉颇。请记住,小人永远不会放过伤害过他的人。他开始在悼襄王那里进谗言了,说廉颇那个老家伙自恃功高,根本就没有把您放在眼里,现在朝纲紊乱,何不借此机会拿他开刀,以重整朝纲,这样的话,全国上下的人都会盛赞大王您的英明的。

糊涂的悼襄王一听有理,没过多久,便把廉颇的兵权给剥夺了。廉颇一腔爱国热情,不想新王上任,自己就遭到了打击,心灰意冷之下,远走他乡。秦王嬴政见廉颇被赶下台了,便觉得这是攻打赵国的良好时机,于是大举来攻。悼襄王一看,满朝文武竟找不出一个能出去迎战的,大臣们便开始提议了,还是去找廉颇吧!

悼襄王便派人去请廉颇,郭开怕廉颇东山再起,于是便暗中买通了使者,让他们对大王说,廉颇老了,吃顿饭上了三次厕所,已上不了战场了。可怜我们的老将军还在使者面前挥动着大刀,拉满了弓箭,吃了好几碗饭,表示自己依然可以上阵杀敌,报效祖国。昏晕的悼襄王也不调查,就此打消了用廉颇的想法。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李牧


李牧,也是一代名将,他北击匈奴,连败秦军,乃是秦国大将王翦的劲敌,王翦一直对他头痛不已,苦无良策应对。可谁知连名将王翦都敬畏三分的人,却被小人的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嬴政时刻都在做着统一六国的梦想,自然不会因为李牧一人而改变。他派出使者,以重金贿赂郭开,让他除掉李牧。郭开小人一个,见钱眼开,连忙拱手作揖道:“秦王的吩咐,小人一定照办就是。”

这时的悼襄王已死,其子赵王迁即位,与他老爸相比,这更是一个大草包,《史记》上对他的评价极低,说他的母亲是倡女。这时,善于谄媚诬陷的郭开又跑到赵王迁那里搬弄是非了,说什么李牧这个家伙手握兵权,并屡战屡胜。本来这是件好事,只是他的名声太响了,臣下担心,有一天赵国人只知道李牧,却不知有大王您了,长此以往,他要想夺取您手中的权力简直易如反掌啊!并且臣还听说,李牧正私下里与秦军讲和呢!

一边说着一边还流露出忧虑的神情。

大草包一听,不觉胆颤心惊,这可如何是好呢?还是郭爱卿最忠心了。于是,听信谗言的赵王迁便剥夺了李牧的兵权,最后还将他诛杀,赵国此举实乃自毁长城。

李牧一死,嬴政的心腹大患便没了,于是大将王翦乘势猛攻赵国。赵国由于痛失良将,军心涣散,被秦军一举给击败了。

公元前228年十月,王翦率军攻破邯郸,俘获赵王迁,赵国灭亡。

这是一起由小人引起国家灭亡的典型案例。此外还有笔者在前文中说到的虢石父,正是他那石破天惊的好主意,为博得褒姒一笑,竟建议周幽王点燃烽火台,结果直接导致西周的灭亡。

小人虽然看起来卑微,但实则包藏祸心,能够蛊惑帝王,从而左右国家政权,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轻则祸乱朝纲,重则引发国家危亡甚至是灭亡。所以说,古时劝谏之臣,总是会跟帝王反复说着那句话:亲贤臣,远小人。

唐玄宗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之久,前期他确实做到了亲贤臣、远小人,如贤臣姚崇、宋璟等,创造出了开元盛世;只是到了后期,随着他的骄傲与自满,他开始飘飘然起来了,开始不理政事了。小人瞅准了机会乘虚而入,竟成了他的心腹重臣,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李林甫。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李林甫


李林甫,典型的小人,《资治通鉴》上说他口蜜腹剑,蛊惑唐玄宗时嘴巴就跟抹了蜜糖一样,而心中却阴暗无比。其实,小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学而有术,这里的“术”,当然指的不是学术和才能,而是指某种卑鄙的伎俩、小聪明,他李林甫就是这样。有一次,别人家生了个男孩,众人纷纷祝贺,都拜上名帖,写上“弄璋之庆”,也就是祝贺人家生了个男孩的意思。李林甫先生也去了,只不过他将“弄璋之庆”写成了“弄獐之庆”,莫不是想恭贺人家生了个獐子?真是丢人丢大了。还有一次,他将《诗经》中的“杕杜”写成了“杖杜”,被别人讥讽为“杖杜宰相”。如此草包之人,居然官居宰相,看来唐玄宗真是老糊涂了。

尽管李林甫文化素质低劣,但显然他的本事不在这里,进谗言搞阴谋才是他的强项。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没什么文化的李林甫,却十分嫉恨文化人,有一次科举考试,放榜之后,结果无一位考生录取,理由很简单,李林甫这个草包从中作梗了。为了达到专权的目的,他害怕读书人为官,于是竟舔着脸对玄宗皇帝说,天下间的人才尽归陛下所有了,如今野无遗贤,已经没有人才了。老糊涂的唐玄宗竟相信了他的鬼话。

李林甫嫉恨文化人的阴暗心理,已然渗透到朝廷的用人政策,由于他害怕文化人出将入相,威胁到他的宰相地位,李林甫竟蛊惑唐玄宗专用文化低的胡人为边将,想来这些胡人是不可能入朝为相了,他的宰相地位也就稳如泰山了。后来唐玄宗果然以胡人为将,其中安禄山更是三镇节度使,手握雄兵。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安禄山造反了,酿成了为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都是小人惹的祸啊!

小人历朝历代都有,乱世有,盛世也有,盛世如汉武帝时的江充,正是他的从中挑唆,才使汉武帝父子反目,造成“巫蛊之祸”。在这场大乱之中,太子刘据自杀,好几万人白白送了性命。而乱世应该更多,南北朝时期的鲍邈之就是其中最阴险的一个,在他的“密报”之下,皇帝对太子十分不满,太子受此不白之冤,又无法辩解,最终一气之下竟一病不起,不久便驾鹤西去,时年才三十一岁。这位太子不是别人,正是编纂《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小人的可恶由此可见一斑。


小人能量有多大?历史上那些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昭明太子


小人之所以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应该是君王专制社会下的一种顽症、一颗毒瘤,糊涂的君王愿意亲近小人,小人则依靠君王为虎作伥;英明的君主有时也喜欢小人,只因为用起来顺手,能够让自己舒心,历史上又有多少帝王愿意整天面对着一群板着脸劝谏他的人呢?恐怕只有唐太宗一人做到了。这也就是高明的小人能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原因了。

楚平王因为好色,才成全了费无忌的阴谋伎俩;齐桓公贪图享乐,不听管仲之言,亲近易牙等人,才搞得齐国大乱;悼襄王和儿子赵王迁昏晕无能,不辨忠奸,错杀良将,致使赵国灭亡;而唐玄宗中途懈怠,不能从始至终地做个圣贤明君,才给了李林甫以可趁之机,引发“安史之乱”。这样说来,历史上的小人固然可恨,但那些任用他们的君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