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樣欣賞西方畫家羅塞蒂的油畫藝術作品《但丁之夢》?

影影圈圈


為了更好地欣賞《但丁之夢》,我認為應該要先對作者及該作品創作背景有所瞭解。

《但丁之夢》創作於1871年,是羅塞蒂的傳世名畫之一,作品題材取材於歐洲詩聖但丁的《新生》中夢的一個場面,作品目前收藏在英國利物浦沃克美術館。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 ( 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 )出生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意大利裔的羅塞蒂家族,是19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重要代表畫家,他在藝術和文學上的發展都深受生命中的大事所影響,尤其是他的妻子伊麗莎白·西德爾的去世。

伊麗莎白的過世對羅塞蒂打擊很大,他日漸消沉,整日沉浸在無盡的悵惘和幻想中,還將亡妻想象為但丁所愛戀的女子碧翠絲,創作了許多作品,畫風也自此開始轉向唯美和感傷,《但丁之夢》就是其中之一。

《但丁之夢》描繪了但丁在夢中被愛神領到碧翠絲的病榻前見她臨終一面的場景。此時的但丁被那個一身通紅的天使牽著手,這正是愛神無疑,他的左手執著一支金箭,那枝盛放的桃金娘顯現出這裡的愛意濃郁而澎湃面對即將永遠離自己而去的心愛之人,但丁卻不能親近她,只能讓身穿紅衣的愛神代為獻上最後一吻。

注:

1.床榻上的金髮白裙女子便是女主角碧翠絲,此時她已經離世。

2.畫面一左一右兩位綠裙的女子拉開的鋪滿鮮花的幔布,其實是屍布。

3.正中間身著一身黑袍的正是但丁,他從頭到腳包裹嚴實的袍子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也是當時意大利男子的典型裝束。

4.碧翠絲是但丁一生苦苦愛戀的完美女神,但他對她從未顯露過愛意,只把這座翻騰噴湧的愛情火山深埋心底,但丁最後一次得到碧翠絲的消息,正是她的死訊,生已無望再見,所以也只有在夢裡,他還能再來看她一眼。

5.紅色衣服的是愛神,他替但丁作了決定。她一手拉著但丁,一面親吻著碧翠絲,但丁一生都不曾說出口的摯愛,此刻濃縮成了一吻,由愛神代他獻上。

6.愛神手中所拿的箭,箭尖直指身後的但丁,顯然昭示出這一吻真正的主人,在但丁的苦戀裡,他也正是被金箭射中的那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

羅塞蒂將但丁的茫然無助和傷心悽愴描繪得十分感人,不禁令人無限的感傷,然而畫中的但丁又豈止是但丁·阿利基耶裡,分明也是他自己——但丁·加布裡埃爾·羅塞蒂。







大神畫室


欣賞西方畫家羅塞蒂的油畫藝術作品《但丁之夢》

19世紀初期,歐洲的繪畫出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畫家們喜歡描繪一些充滿夢幻故事題材的畫作,比如,英國畫家羅塞蒂(1828~1882年)就是其中之一,他筆下的油畫藝術作品《但丁之夢》就很夢幻,這幅畫作參考偉大詩人但丁的詩集,而且這幅畫是羅塞蒂從但丁處取得靈感的最後一幅大作品,



欣賞西方畫家羅塞蒂的油畫藝術作品《但丁之夢》,其實就是了解但丁的故事:但丁在他9歲的時候遇見美麗的貝婭特麗絲,雖然兩人只說過幾句話,之後再也沒有機會交談,但是他一直深愛著貝婭特麗絲,不曾中斷過。紅顏薄命的貝婭特麗絲在她24歲時就去世,


她去世之後,但丁為她寫了一本詩集,表明自己對她的心意,將暗戀的美感發揮到極致,但丁在貝婭特麗絲去世的那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見愛神來到他的床前,將他帶往貝婭特麗絲的房間,去見貝婭特麗絲的遺體,但丁深愛貝婭特麗絲,連做夢都想飛到她的面前去,



即使能見上她的遺體一面,但丁也覺得滿足,這就是愛一個人的執著傻勁兒,卻也是最讓人心疼的;這樣無可救藥的浪漫也深深影響了羅塞蒂的創作風格,畫中牽著但丁的手親吻死者的是“愛”,羅塞蒂的這幅畫作《但丁之夢》是屬於“新浪漫主義”畫風。

羅塞蒂作品《但丁之夢》


詩夜城主


但丁之夢,這件作品是羅塞蒂的傳世名畫之一,作品取材於歐洲詩聖但丁的《新生》中夢的一個場面:躺在床上的白衣少女是剛剛死去的比雅特麗斯,但丁被愛神帶領來到碧翠絲的病榻前,見她逝世前的最後一面。身穿紅衣的愛神代替但丁傳達相思之情,傾身為碧翠絲獻上最後一吻。兩個夢之少女,正用永恆的布把比雅特麗斯永遠覆蓋上。面對愛人之死,但丁只能無助地透過牽引他的愛神表達內心的悲滄。在夢中與愛人作最後的道別,只能隔著愛神獻上今生不再的一吻,但丁無力的神態,不禁令人無限的感傷。



貴州良心酒


無論是美術,音樂,舞蹈都是通過各自的特殊需要表達我們的人生,而這件傳世名作取材於歐洲詩聖但丁的《新生》中夢的一個場面:躺在床上的白衣少女是剛剛死去的比雅特麗斯,愛神把但丁帶領來到她病榻前,見她逝世前的最後一面,而身穿紅衣的愛神代替但丁傾身獻上最後一吻,出發了但丁的相思之情!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有這樣類似的場景,面對死亡我們無能為力,我們舉目無助,那種肝腸寸斷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實的感受。就想這場無情的疫情,有多少白衣天使鬧著生命危險奮鬥在一線,又有多少人救治別人的時候被感染,甚至死亡,又有多少確診的人面臨著死亡,這樣的死亡可是最後一面都不能見的呀,是不是也有一位穿著紅衣的愛神代替他們獻上最後的一吻呢!



裕品支支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畫家羅塞蒂,不僅僅是西方美術史上,拉斐爾前派油畫流派的創始畫家,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

拉斐爾前派,是西方美術史上19世紀興起於英國的一個繪畫流派,其流派的創作宗旨是,提倡單純,樸素,自然的藝術表現本色,不刻意美化自然,學習拉斐爾之前的畫家們的創作手法。

對於畫家羅塞蒂,特別推崇詩人但丁,所以他在繪畫藝術的創作中,多取材於但丁,中世紀文學,所以羅塞蒂的藝術特色,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幻想的色彩和詩意。

對於羅塞蒂作品《但丁之夢》,是以但丁的愛情故事為素材創作

畫中離世的女孩,是但丁一輩子苦戀的完美女神貝雅特麗齊,但丁的繆斯女神貝雅特麗齊,是但丁進行文學創作的靈感來源

但是,但丁一直把這份濃烈炙熱的感情深埋心底,貝雅特麗齊,離世的時候都不知道一個人深愛自己

羅塞蒂的這幅名畫《但丁之夢》 畫面描述了貝雅特麗齊離世時,但丁獻上深情的輕輕一吻的場景。

但是,畫中獻吻的人並不是但丁,而是愛神,畫面身穿黑色長袍的人才是但丁

畫中穿紅袍的人是愛神,替但丁給離世的貝雅特麗齊獻上輕輕的一吻,不忍打攪她安詳恬靜的長眠。

愛神手中的劍指向但丁,暗示這獻吻的主人是但丁。

縱觀畫家羅塞蒂畫筆下的女性形象,個人粗淺的理解,都呈現固定程式化的面容,都是脖子修長,下巴突出,鼻樑直挺,頭髮濃密,特別是畫中女性的紅唇,豐滿而性感,厚實而妖豔。

羅塞蒂畫筆下的女性,無論是作品《帕爾塞弗涅》,還是作品《白日夢》,《所愛的》,還是作品《但丁之夢》,畫中的女神原型都是妻子希達爾, 還有情人簡莫里斯

如作品《但丁之夢》,畫中離世的貝雅特麗齊,原型正是畫家日思夜想的妻子希達爾

畫中但丁愛而不得的女神貝雅特,如同羅塞蒂愛而不得的希達爾,不能和他相伴到老

羅塞蒂,由於是浪漫主義的詩人兼畫家,在創作《但丁之夢》時,畫面呈現夢幻詩意的氛圍,畫家把死亡都描繪得很有詩意。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呲牙]可以躺著欣賞。再或者坐著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