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水滸傳》中武松身強力壯,為什麼單身一輩子?

威史


  熟讀水滸傳的讀書者應該知道,作為水滸傳中最柔情之筆,應該就是潘金蓮了。

除了潘金蓮與武松之間,選擇上梁山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斬斷情絲後,無牽掛,才上梁山,造反成功後才有資格組建去家庭。

  

  但按武松的過往來講,他的情素早在殺潘金蓮的時候就已經終止了。英雄難過美人關,我想武松也不例外吧。

第一、斬斷情絲,奉行封建教條

  在舊社會的體制中,潘金蓮的形象已經被定性為一個不守婦道,奸詐狡猾的人。骨子裡,他委身武大郎,卻暗自己喜歡武松。因為所處舊社會,這種行為只能非常隱晦的去表達,但潘金蓮是一個敢於叫板舊社會制度的。

  她用她的美貌來誘惑到武松,同住屋簷下,時常語言曖昧、眼神迷離。敢於做真實自己的潘金蓮,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武松還是拒絕了,畢竟他是大哥的媳婦,自己的嫂子。

  如果和潘金蓮在一起不僅影響大哥自己還會遭人唾棄,武松作為血氣方剛的少年,只能將這股柔情深藏心底,表面上做到絕情絕義。因為武松也是一箇舊社會中極具傳統且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封建禮教和義氣的作用下,這種事情是不容許發生在自己身上。

  被拒絕後,轉而潘金蓮就喜歡上西門慶。並且成功的追求到了幸福。為此武松怒殺西門慶和嫂嫂。

  武松的性格就是疾惡如仇。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剝開潘金蓮的衣服,想偽造現場的,看到嫂的胸,心底多少還是有些悸動。在殺死潘金蓮時,潘金蓮說道:“嫂嫂終於可以解脫了。”

  為什麼潘金蓮會說出這種話。原因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婚姻,女子一生只能有一個丈夫,不論丈夫是什麼樣都不允許離婚。一個妙齡少女嫁給又矮又醜的男子,在生理和心靈上都是莫大的侮辱和摧殘,她的一生是悲劇的,被其他人掌握了命運,但她也反印了古代女子對自由的渴望與天性的追求。能死在武松手裡,潘金蓮也心甘情願。

  在封建社會的制度中,就算武松再唏噓,也無法左右這樣的結果。

  武松如果想要報仇,其實方法很多,親手殺,卻表明了他對潘金蓮出軌的限之入骨。也許在心中,除了為哥哥報仇,也為自己洩恨吧。

  為此,武松的感情線也圓滿畫上了句號,成了心中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結。武松殺嫂,也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情。給讀者留下非常大的遐想空間。

第二、上梁山,無牽掛。

  武松殺潘金蓮上梁山後,來到了一個男兒國,裡面清一色男同志(除母夜叉)。

梁山好漢們有一個怪現狀,大多沒有妻室!

  梁山泊三代首領,無一例外都是“光棍漢”。在臺子上坐著的決策集團的另外幾個人物,盧俊義、吳用、公孫勝等人,也無一例外的都是單身。

  同時這也這反映了一種封建社會制度的現象,綠林好漢很少有妻室,有家有業的人是很難捨家撇業出來造反的。也就是綠林好漢現象,有家有財產有妻室兒女的人誰會撇家舍業選擇造反呢?像林沖,禁軍教頭,有妻子。如果不是因為無牽掛,林沖也至於上梁山的。

  晁蓋等七人都沒有妻室,他們聚集在一起就可以搶劫生辰綱,事發後拾掇拾掇就走,只因為了無牽掛,沒有羈絆。

  所以,武松,跟著梁山好漢一樣,有著相同命運。而手刃潘金蓮這件事壓在心底雪藏一輩子。最終武松在浙江的六合塔當了和尚,無疾而終。是為數不多的得心善終的好漢。

  武松細數自己的過往,決心不做行者,而做一個真正的和尚。


觀察號


《水滸傳》中武松身強力壯,為什麼單身一輩子?



武松在水滸傳中描寫的非常多,武松身體也是很強壯,從景陽岡十八碗酒喝完了,還沒什麼大事,一般人三碗就躺下了,這還不算完,喝完酒還過山崗,明知山崗有大蟲,還那麼勇猛,結果在山崗上又把老虎給打死了,威震江湖。


武松這麼強壯的一個人,為什麼單身一輩子?武松的條件,想找一個良家婦女成親不是一件難事。


第一種可能,武松被傷


水滸傳裡,武松第一個接觸的女人,便是潘金蓮,潘金蓮美貌賽天仙,也總是勾引武松,小編看來,如果潘金蓮不是嫁給了武大朗,想必武松會跟潘金蓮結成連理,至於後面潘金蓮的一切事情能不能發生還是兩碼事,當得知潘金蓮下毒害死了武大郎,武松重情重義,特別是對待自己哥哥,更是兄弟情深,一怒之下殺了潘金蓮,此時對武松的心裡已經有了陰影。


第二個女人是孫二孃,這個人跟武松很投緣,武松也是命不好,這孫二孃是梁山泊兄弟的女人,自己當然勾引兄弟的女人,斷然也是讓武松放棄了這個念頭,武松心中又傷了一次。


最後一個女人,叫玉蘭,這個女子武松是十分喜歡的,也對其心動,但是這個女人不喜歡武松,還想連同張監督殺害武松,武松一氣之下殺了玉蘭。斬斷了自己對紅塵的最後一絲牽掛。


這幾個人對武松傷的很透,有極大可能是武松一輩子單身的原因。


第二種可能 真的是窮


武松早年在柴進家差點沒凍死在柴進家,凍的生了病,如果不是宋江樂善好施,武松早已沒了命。武松差點“窮死”,這麼一位大英雄如果“窮死”,就真的太可悲了,這可能也是導致娶不到老婆的原因。


第三種可能 武痴


武松自幼習武,少林寺學藝三年,後來又拜師大俠周侗,武松這等高深莫測的身手,如果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習武上,怎麼能有如此的能耐呢?這個原因也不是說不通的,因為是武痴,所以對女色這方面沒有什麼要求。


總結:武松單身的原因可能有以上三點,第一種,武松為情所傷,第二種,武松確實窮的娶不起媳婦兒,第三種,武松自幼習武,以武為重,不近女色。


三月竹韻


水滸傳中對一些個別的英雄具體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尤其是對行者武松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在對武松出場時描述到,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這兩句話完全將武松的氣質展現了出來,但是有個問題是武松最終出家當了和尚,一個人孤獨終老。


一、武松的愛情悲劇

從武松在柴進莊園出場之後,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從武松打虎開始,成為了眾人口中的打虎英雄。

緊接著在潘金蓮出軌西門慶之後,鬥殺西門慶,然後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逼上二龍山,最終上梁山,跟隨宋江一同接受招安。

這是一段極其精彩的歷史,但是其中發現從正常人的人生角度來講,唯一遺憾的就是遠離紅塵,遁入佛門。

那麼,為何英俊瀟灑的武松,卻摘得一輩子單身呢?我認為這需要從武松的兩段不是愛情勝似愛情的經歷來看,這最終導致了武松的愛情悲劇。

二、倫理綱常難越 半路殺出個潘金蓮

武松的英雄外貌是很容易吸引女性的目光的,這放在淫蕩成性的他的嫂嫂潘金蓮身上更是如此。

潘金蓮第一次見到武松便被他的魅力所吸,與此同時,我們想一想潘金蓮外貌絕佳,在當時雖然武松是武大郎的親弟弟,但是遇到這樣的女人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會心動,武松亦是如此。

但是出於封建倫理綱常武松是不會做出如此行為?武松確實是也對潘金蓮動心了,那是對此他只能選擇保持距離。

所以最終潘金蓮與西門慶發生了那樣的事情綠了自己的哥哥武大郎,這是武松第一次開始對愛情產生了懷疑,也是封建倫理綱常下的無奈。

三、無辜女子玉蘭

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武松對女人產生感情就是,在張都監手下過那麼幾個月幸福生活的時候愛上了自己認為潛在的老婆玉蘭,這一次武松是真的動心了。

但是張都監從來沒有真正的信任過武松,而是將他玩弄於股掌之間,玉蘭也只不過是一個棋子罷了,最後在張都監的陷害之下,武松在此之前建立的美好大廈轟然倒塌,也就是在那一刻,武松完全對愛情失望了。

所以出於這樣的仇恨,武松後來把這一家上上下下二三十個很多無辜的人也都殺戮了。這裡武松對玉蘭是真愛,玉蘭對武松也有情感,但是隻能是犧牲品,所以是兩次這樣的愛情之後,武松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愛情是我們人類永恆追求的話題,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這樣。放在每個人身上亦是如此,武松當然也不例外,他也是曾經奮不顧身追逐過愛情的,並對自己的愛情做了美好的憧憬,但是,生活一步步澆滅了武松的期望。


微光人文


武松身強力壯,卻單身一輩子。有四個原因,所遇女人多不賢;梁山流行不結婚;假出家變真出家;落草為寇顧慮多。

下面逐一分析一下:

一、所遇女人多不賢。

武松遇到的第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女人就是他的嫂嫂——潘金蓮,一開始,武松對哥哥娶了這樣漂亮的老婆是開心的,沒想到嫂嫂看不起哥哥武大郎,要勾搭自己,不由得大怒。後來更嚴重的是,嫂嫂出軌西門慶,毒死了哥哥武大郎,武松出差回來怒殺西門慶和潘金蓮,從此心裡對漂亮女人有了陰影。

但是武松做為一個山東人,對於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還有有需求的,而且現在他們家哥哥已經死了,沒有男丁,自己必須結婚生子,否則武家就要絕後,對不起列祖列宗,所以武松娶妻生子的需求是更加強烈了。

正因為武松雖然心裡有陰影,但是還是有需求,所以就是碰到孫二孃,還要說幾句風話。

後來武松到了滄州,醉打了蔣門神,又被張都監請去做了親隨兼保鏢,生活安定下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張都監全家賞月,張都監說要把府上的養娘玉蘭:擇了良時,將來與你做個妻室。武松雖然謙辭,心中定然歡喜。

誰承想,當夜有人大喊捉賊,武松趕緊拿了哨棒去捉賊,這時候

只見那個唱的玉蘭慌慌張張走出來指道:“一個賊奔入後花園裡去了!”


武松去後花園捉賊,卻被人暗算,當做賊拿了。他這才知道,玉蘭也是受張都監指使,一起設局陷害自己的。武松心裡,陰影更大了。

二、梁山流行不結婚;

梁山好漢108名,其中105個是男人,其中卻流行 不好女色不結婚。

比如前領導人,不在108將裡面的晁蓋,“天生神力,好舞槍弄棒,一生不娶妻室”。

比如宋江,三十多歲了,也不娶老婆,後來是接濟了閻婆惜母女,有點類似被賴上,就娶了這麼個外宅,後來怒殺閻婆惜後,也不再娶妻。

比如盧俊義原來有老婆賈氏,結果盧員外不貪女色,只喜歡打熬筋骨。賈氏後來紅杏出牆,應該和盧俊義這種不好女色有直接的關係。

其他不結婚的很多,不勝枚舉。

大家以不好女色為榮,以王英那種見了女人拔不動腿為恥。

在這種梁山文化的薰陶下,武松也不會上山後就急著找老婆。


三、假出家變真出家;

武松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一家之後,逃到了十字坡,被孫二孃張青夫婦搭救,為了化裝潛逃,就解下頭髮,遮蓋了臉上的金印,將界箍兒箍起,掛著數珠。著了皂直裰,帶了讀碟,假扮成一個出家的頭陀。

後來,武松在魯智深圓寂之後,在杭州出家為僧。

假出家成了真出家,自然也不能結婚。


四、落草為寇顧慮多。

武松假扮成頭陀後,先來到二龍山落草為寇,後來上了梁山。

但是在武松等人的頭腦中,落草為寇,上有賊父賊母,下有賊妻賊子。

自己如果結婚,官軍進剿,拖兒帶女,沒法拼殺和逃命,所以如果有老婆孩子,反而成了累贅,也害了老婆孩子,所以武松等好漢也不想結婚。


這就是為什麼武松雖然身強力壯,也一直單身的原因。

這是我在悟空問答的第161篇,如果您喜歡,請加關注或者轉發,請關注我前面的160篇文章。


陳健4396


自古都是英雄愛美人,美人愛英雄,而英雄武松為何卻落得孤獨終老,頭陀一生呢?

時也?運也?命也?嗚呼哀哉!

武松景陽岡上閃亮登場,就非同凡響,不但翩翩少年相貌堂堂,而且斗酒暢飲,拳打猛虎,豪氣干雲,光芒萬丈。

陽穀縣城,披紅帶花,高頭大馬,招搖過市,萬人空巷,引無數美人顧盼折腰,春心蕩漾,暗生情愫。別的不說,就連自家嫂嫂金蓮也難以把持,動手動腳,想弄點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勾當。

可見,武松很有市場,不但是同性的偶像,更是異性之殺手,可謂招蜂引蝶,花見花開人見人愛!

但這麼好的自身條件,怎麼就孤獨終老了呢?

細究起來,就是那不堪的時代,齷齪的事件,悲慘的命運,讓英雄武松徹底心涼,對女人心死,緊閉了心門,世間哪裡有什麼女人,就如歌中所唱,在武松心裡已是“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見了千萬要躲開”!

武松涉世未深,遇到三個女人,第一個,就是嫂嫂潘金蓮,這個女人,算得上武松的親人,但卻幹下了勾姦夫害親夫喪盡天良的事情,這讓武松失望透頂憤恨難平,手刃淫婦。

無疑,潘金蓮這個狠毒的女人,給武松心理上造成了創傷,留下了陰影,原來,女人並不是看起來的那麼人畜無害,卻也有著蛇蠍心腸!

第二個女人就是母夜叉孫二孃,這個女人更是了得,十字坡上開黑店,殺人越貨,賣人肉包子,這行徑,豈是心狠手辣,簡直就是沒有人性,儘管武松看在菜園子張青的面上,放她一碼,但心裡面卻又對女人有了更深一層的看法,女人啊!什麼東西?!

第三個,就是張都監給武松介紹的對象玉蘭。

如果說武松在見識了潘金蓮和孫二孃這樣的女人後,對女人尚存一絲幻想的話,那麼玉蘭的出現,則是給了武松當頭一棒,讓英雄徹底對女人沒了念想。

因為玉蘭是武松唯一動了情的女人,他們以兄妹相稱,愛情的種子在英雄心中萌發成長,但迎接他的不是陽光雨露,而是兜頭一盆冷水,武松竟被陷害了,害他的人,正是自己付出了感情的“妹妹”!

玉蘭這個卑微的下人,一顆無關緊要的棋子,卻深深傷了英雄心,更是壓垮武松對女人心存幻想的最後一根稻草。

武松崩潰了!英雄發怒了!

血濺鴛鴦樓,不但殺了張都監蔣門神,而且連無辜的丫鬟使女老媽子,皆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毫不手軟,快意恩仇!

牆上沾血而書的“殺人者武松”幾個大字,不單單是英雄大無畏的磊落氣度,怕也有對天下女人的警示,“別來煩我,武松脾氣不好,好殺人”!

源於對女人極度的失望,終使英雄單馬獨槍,孤獨一生。


七鬥


梁山好漢對女人感興趣的不多,除了王英。

盧俊義、宋江、楊雄,上梁山都和被戴綠帽子有關係,為什麼會被帶綠帽子?說他們性無能性冷淡可能會被罵,但幾人確實不能滿足自己的媳婦。

至於武松,一輩子遇到的女人註定他是單身。

潘金蓮

潘金蓮是他的大嫂,卻對他心存非分之想,武松明裡暗裡提醒過嫂子,可嫂子不停,愣是和西門慶勾勾搭搭,最終還害了武大郎性命,武松自然不能忍受,殺了潘金蓮。從此,估計看到漂亮女人,武松自然也就沒什麼興趣,想起潘金蓮的美貌和對武大郎的狠毒,他會望而止步。

玉蘭

玉蘭是被脅迫著害武松的人,本來二人同命相連,或者說武松挺有好感的一個姑娘,兩人兄妹相稱。

可武松被下了圈套以後,自然憤怒不已,縱使他知道玉蘭是無辜的,他依然下殺手殺了玉蘭。

孫二孃

二孃是唯一對武松好的人,簡直就是自家兄弟一樣的對待。

所以,看見孫二孃這樣的人,武松心裡燃燒的都是親情,看不到愛情,所以也就不會動男女之情。


崆峒書生


武松在十字坡挑逗孫二孃,在快活林戲弄蔣門神的小妾,張都監表示要將玉蘭許配給武松,武松並沒有直接回絕:可知武松是懂得男女之事的,是想娶個老婆好好過日子的。

從柴進那出來,武松就是想去尋找哥哥,然後守著哥哥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剛惹過禍,剛逃過難,剛跟相依為命的哥哥被迫分離,此時的武松只想當個平凡人,好好照顧哥哥,因此潘金蓮邀請武松到家去住,武松當即就答應了。



假如潘金蓮不是淫婦,假如沒有變故,相信不久之後哥哥就會幫他張羅婚事,別忘了王婆就住在附近,她肯定也想趁機巴結武都頭。

哥哥被姦夫淫婦害死,武松成了殺人犯。刺配孟州後,倘若張都監真心抬舉武松,真心要撮合武松的婚事,武松肯定也就娶了玉蘭。



血濺鴛鴦樓後,武松成了行者,不可能再娶親了。到了二龍山,上了梁山,武松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且終日與一幫厭女症患者為伍,哪還有娶親的心思?

武松家貧,起初不娶親是因為沒錢,後來不娶親是沒有機會。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成了行者,徵完方臘後武松逍遙世外,也有可能娶妻生子。



《水滸傳》裡,身強體壯不娶妻原本就很正常,魯智深、晁蓋等人都是這樣,有妻室的也會主動絕情棄欲,如盧俊義、楊雄、宋江等。

武松等好漢,身體足夠強壯,精神也足夠強大,因此能看破男女之事。見財起意、見色起意之人,即便強壯如武松,也不過是小人一個。


上頭派掌門


假如問“和尚武松為什麼會單身一輩子”,這還會成為問題嗎?

行者武松。行者,即頭陀,未剃度的僧人!

老百姓最熟知的行者有兩個,一個是“行者武松”,另一個就是“孫行者”!

孫悟空,取經的和尚,人所共知。

可是對於武松,人們似乎忽略了他僧人的身份。

武松在逃亡到孫二孃的黑店之後,孫二孃將改扮成一名行者。

大概是因為他這個身份因為沒得到過“官方授權”,所以一直被讀者所忽視。

然而,這次喬裝改扮的時間也太長了些,因為從此之後,武松就沒有再恢復原來的面貌,一直保持著行者的形象。按理說,武松逃上二龍山就已經安全了,他完全可以恢復原來的面貌,但他並沒有這麼做。這說明他已完全認可了自己的新身份——行者。

所謂行者,即頭陀,指行腳乞食的苦行僧人,往往未剃度。

成為行者之前的伏筆

武松成為一個行者有一個漸變的過程,他第一次在十字坡遭遇張青夫婦之時,為他的未來埋下了伏筆。

張青說起黑店中殺死的人當中,有一個他感到非常遺憾。

張青道:“只可惜了一個頭陀,長七八尺一條大漢,也把來麻壞了。小人歸得遲了些個,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個箍頭的鐵界尺,一領皂直裰,一張度牒在此。別的都不打緊,有兩件物最難得:

一件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想這個頭陀也自殺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裡嘯響。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這個人,心裡常常憶念他。

這事說完也就完了,沒想到後來會在武松身上有了著落。

距離婚姻與女性最近的一次,幸福曇花一現,兇險始終伴隨

後來,武松繼續他在紅塵中的人生旅途,可以說在成為行者之前,他對女性還是有需求的,但絕對不是某些解讀那樣,與潘金蓮、孫二孃有關。這兩人都是他兄弟的老婆,一個是血緣上的兄弟武大郎的,一個是江湖上的兄弟張青的,武松從始至終都最看重情義,所以不可能有超越倫常不清不楚的想法和行為,這種拉郎配都是解讀者的一廂情願。

書中有可能讓武松動情的女子有兩人。一人是張都監府中的丫鬟玉蘭,另一個是蜈蚣嶺遇到的無名女子。

武松雖然對潘金蓮充滿警惕和仇視,但他並不是天然排斥所有女性。他甚至已經做好與一女子成婚的準備,可這個美好願望在一夜之間就破滅了,真的就如曇花一般。


這個讓武松心動的女子就是張都監心愛丫環玉蘭。玉蘭不但長得標緻,且“頗有些聰明伶俐,善知音律,極能針指”(張都監介紹說的)。在八月十五都監府的賞月宴席上她大展風情,一邊唱著優美迷人的歌曲,一邊為武松斟酒。張都監在一旁恰到好處地對武松說,要把此女許配給他。

張都監:……如你不嫌低微,數日之間,擇了良時,將來與你做個妻室。”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之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張都監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與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負約。”當時一連又飲了十數杯酒。

看到了吧,武松只是客氣了一下便接受了,接著便與眾人連飲了十數杯酒,這酒就是訂婚的喜酒。可是他沒想到,這是張都監設的毒計,當夜就陷害武松把他當賊拿下。直到後來,武松血濺鴛鴦樓報仇之時,但凡張都監府上的活口一個不留,這個玉蘭也成了他刀下之鬼。

真正成為一名行者(頭陀)

血洗都監府後,武松逃亡再次誤打誤撞來到十字坡張青黑店。幾人一番言語,又提起當初被殺的頭陀,孫二孃建議武松不如就扮裝成頭陀的模樣。這次由她又把頭陀事的事重述了一遍:

“有個頭陀打從這裡過,吃我放翻了,把來做了幾日饅頭餡。卻留得他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穗絛,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這刀時常半夜裡鳴嘯的響,叔叔前番也曾看見。今既要逃難,只除非把頭髮剪了,做個行者,須遮得額上金印。又且得這本度牒做護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卻不是前緣前世?阿叔便應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誰敢來盤問?這件事好麼?”張青拍手道:“二孃說得是,我倒忘了這一著。”

這時,武松徹底改頭換面成為了一名行者。這次改頭換面,準確地說應該叫做“洗心革面”,他從此開啟了一名佛教僧侶的正式的人生旅程。

蜈蚣嶺的金錢與美色

武松成為頭陀以後,第一件考驗他的事是在蜈蚣嶺遇到了飛天蜈蚣王道人。他夜走蜈蚣嶺,在墳庵之中見到一個道士與女子調笑,他憤而衝破二人的“好事”,與道人搏鬥了十數合後將其殺死,隨後他問明女子身份,女子說她是被道人掠上山的,武松也不再細問,將庵中的一二百兩銀子都給了女子,讓她下山走了。

有人說這段故事完全是武松多管閒事,甚至有些心理變態。其實,這是一節的主要意義在於武松成為一名頭陀之後,要以全新的身份祭刀,以宣告自己進入了生命的一個新階段。殺飛天蜈蚣的意義在於與佛教所說的惡道三途徹底告別,惡道三途是:火途(地獄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餓鬼道)。

另外,雖然不知這個女子的話是真是假,但她現在確實已是“無主之人”,想來也頗有姿色,武松如果還是當初那個想娶玉蘭的武松,說不定就佔有了她。但武松現在要做的就是“斷、舍、離”,所以自然不會動心。

還有有一點可以證明,在武松逃離都監府時,他為了以後逃亡的生活有盤纏,還捲走了一堆金銀器皿。而這一次面對一二百兩銀子,他一分沒留全給了那個女子。以至於他離開蜈蚣嶺到了孔明孔亮的酒店後,吃酒吃肉已是身無分文。這意味著,武松此時已是在踐行佛門中的“頭陀行”,即斷絕了美色金錢,以雲遊乞食為生。

頭陀之首領

《佛說十二頭陀經》中佛告迦葉:“阿蘭若比丘,遠離二著,形心清淨,行頭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蘭若處、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節量食、六者中後不得飲漿、七者著弊納衣、八者但三衣、九者冢間住、十者樹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臥。”

武松在逃亡結束後,之所以保留原來的打扮,也即宣告他已成為一名真正的行者,或者說頭陀。其所作所為就要履行“頭陀行”。他從此保持單身,就是身已入佛門的表現。從此他即與另外一名佛門人士魯智深一道行事,幾乎形影不離。

至於說武松的行者身份為什麼沒有接受官方認可,這是因為在佛教中,行者是最無執著心的一種修行者,既然無有執著之心,那麼,由誰認可或者不認可還重要嗎?


探謎古小說


行走江湖飄無定所是江湖人的常態,所以就沒機會結婚生子,沒天都刀光劍影、打打殺殺,有家倦是他們的累贅,所以不能結婚生子。這是以現代人的分析這樣想的,其實武松真正沒老婆的原因是施耐庵沒寫進去,如果寫了就有了,哈哈!😄





秦腔名段


原因有多種:一,世道太亂,國家權力弱化,按說武松在縣公安局當官,其縣內地痞流氓應懼怕武松,而事實相反,沒把武松放在眼裡,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