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達·芬奇畫作《施洗者聖約翰》是如何被盧浮宮“御用”修復師復原的?

陸興畢


《施洗者聖約翰》是一幅繪製在胡桃木畫板上的油畫,寬57cm,高69cm,描繪的是佈道者約翰奉上帝之命,為耶穌施以洗禮。它被普遍認為是達·芬奇最後的一幅畫作,達·芬奇晚年,不管前往哪個城市都一直帶著這幅作品,並反覆修改完善它。盧浮宮表示,《施洗者聖約翰》首次修復約在兩百年前,現在畫作表面已經明顯暗沉,所以這次修復非常重要。這幅畫中的十字架、動物毛皮、人物頭髮,都隨著時間開始模煳不清。 美國阿曼德哈默達·芬奇研究中心(Armand Hammer Centre for Leonardo Studies)研究員法蘭克(Jacques Franck)質疑,他不反對清除保護漆,但他擔心修復團隊在使用溶劑的過程中會過度清潔,損害塬有的材質,而且畫作的美感也包含模煳與陰暗之處。 面對質疑,盧浮宮繪畫部門主任阿拉德(Sébastien Allard)回應,館方的修復技術相當進步,只會清除畫作過去的保護漆,同時館方也會聘請10位國際藝術專家監督這次的修復工作。目前, 《施洗者聖約翰》已經被送往修復中心。修復任務將由著名修復師Regina Moreira來執行。




用戶6180549354


《施洗者聖約翰》是1513年-1516年間意大利畫家達·芬奇創作的一幅畫板油畫,是一幅繪製在胡桃木畫板上的油畫,寬57cm,高69cm,描繪的是佈道者約翰奉上帝之命,為耶穌施以洗禮。它被普遍認為是達·芬奇最後的一幅畫作,達·芬奇晚年,不管前往哪個城市都一直帶著這幅作品,並反覆修改完善它。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在2016年2月宣佈將對達·芬奇名作《施洗者聖約翰》進行全面“修復”,距離現在也過去3年左右時間。

《施洗者聖約翰》目前已經被送往修復中心。它的表面清漆塗層已經不再透明,聖約翰的頭髮、皮毛外衣和十字架等細節已模糊不清。盧浮宮成立了一個10人的修復委員會,其中包括回聘的法國資深藝術史專家Ségolène Bergeon Langle來專門指導修復。

《施洗者聖約翰》修復任務由著名修復師Regina Moreira來執行。修復思路是清洗去除畫作表面的清漆,去掉“添筆”並重新全色,但洗多少是個問題。所以,修復委員會也有內部分歧,同時社會輿論也有不同聲音,認為被修復後的化作還是否是達芬奇的畫作。

2012年2月15日,《聖母子與聖安妮》修復後重新展出,引起的是一場輿論海嘯。反方指責,修復後的畫面過於明亮,盧浮宮有過度修復之嫌。更引人爭議的是,聖嬰身上的一小塊白斑被洗去了,專家認為那一筆本是達·芬奇所加。但修復畫作,也確實帶來了許多新發現。例如,在畫作的背面掃描發現了三幅素描;聖母藍色裙子的褶皺,有一處是達·芬奇的“悔筆”;小耶穌的頭髮其實是有些發紅的;背景中樹葉和天空之間,有不少達·芬奇的指紋。修復之後的畫作,細節更加清晰了。


浮生陸記


學無老梁天地曉,

才遜志鵬五十車。

草民只知坐井觀,

何諳神師達芬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