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掌舵“千億順豐”王衛重回胡潤全球富豪榜華人前十“通達系”9人上榜財富普漲

在對外披露2019年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之後,順豐集團董事長王衛的名字出現在了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前十的榜單上。

2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20世茂深港國際中心.胡潤全球富豪榜》(以下簡稱“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榜企業家財富計算截止日期為2020年1月31日。榜單顯示,49歲的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以1330億元的身家位列中國第十,全球56位,其財富相較去年增加了46%。同時,王衛也是前十榜單中唯一來自快遞公司的企業家。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王衛自2017年首次躋身胡潤全球富豪榜華人前十之後第三次躋身此列。2017年,王衛在順豐控股上市2個月間身價飆升5倍,在榜單中位列大中華區第三。也幾乎是從那時開始,作為電商行業的“黃金搭檔”,逐漸完成資本化的快遞公司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在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中國快遞業“通達系”共9人上榜,除順豐之外,“通達系”董事長及股東高管均榜上有名,且財富不同程度有所提升。其中,韻達快遞聶騰雲、陳立英夫婦以448億元身家排名全球337名,在中國快遞榜單中僅次於王衛,位列“通達系”之首。

王衛重回富豪榜華人前十

與電商行業的造富能力相比,快遞物流業一直顯得較為低調與接地氣,而作為電商行業的基礎設施,物流行業的“隱形富豪”也逐漸浮出水面,在這些富豪中,王衛的存在或許顯得尤為引發關注。

2017年,46歲的王衛首次出現在全球富豪榜華人前十,這可謂當年最大的黑馬,彼時自順豐速遞2月上市,王衛的財富迅速飆升五倍,以1860億元的財富位列大中華區第三,僅次於王健林家族和馬雲家族,同時排名全球第25位,比上一年上升305位。

2018年,王衛以1400億元的財富位列大中華區第9名,較上一年下降6個名次,全球排名也從2017年的第25位降至第46名,但依然蟬聯中國快遞公司榜單榜首。

2019年,王衛財富較前兩年大幅度縮水,僅以900億元的身家排名大中華區第20位,全球排名第100名,不過依然在中國快遞公司中排名第一。

而今年王衛能夠重回華潤富豪榜大中華區前十榜單,或許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順豐在2019年全年的業績表現。

掌舵“千億順豐”王衛重回胡潤全球富豪榜華人前十“通達系”9人上榜財富普漲

2月24日晚間,順豐發佈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中顯示,順豐2019年以1121.93億元突破千億營收,成為A股第一家年營收超過千億的快遞公司。

順豐在業績快報中表示,營收突破千億主要受益於報告期內快運和供應鏈等新業務板塊收入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另外,在傳統業務上,順豐從市場和客戶需求出發,策略性地規劃新產品和服務,從而帶動了該板塊收入亦以較高的增速發展。

順豐同時表示,盈利能力的持續增長得益於公司在保持對新業務持續投入的同時,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成本管控措施帶來的經營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可以看出,王衛財富的升值和縮水,與公司戰略與行業競爭密切相關,而這也直接影響到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順豐股價全年跌幅34.69%。而2019全年,順豐股價上漲14.26%。進入2020年僅兩個月,順豐股價漲幅達30.55%,市值重回2000億元。

“通達系”9人上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整個富豪榜單中,一共有10位入選者與快遞行業相關,與2019年相比增加2位。

除了王衛排名遙遙領先之外,韻達快遞聶騰雲、陳立英夫婦以448億元身家排名全球337名,同時在中國快遞榜單中僅次於王衛,位列“通達系”之首。

中通快遞共有三位入選富豪榜,成為入選人數最多的快遞公司,其中,董事長賴海松以364億元身家排名全球445名;董事常務副總裁賴建法以112億元身家排名全球第1805名;董事副總裁王吉雷以91億元身家排名第2142位,後兩者均為首次上榜。

而圓通集團喻會蛟、張小娟夫婦以252億元身家排名全球第729名、中國快遞榜單第4名。

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以105億元財富位列1891名,股東陳小英則以98億元財富排名全球第2000名。

而除了首次進入榜單的入選者之外,其他人均實現了財富升值,其中,聶騰雲、陳立英夫婦財富上漲36%,賴海松增長33%,喻會蛟、張小娟夫婦上漲20%,陳德軍上漲15%,陳小英上漲8%。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入選榜單的快遞公司在實現自身財富的同時,也紛紛顯示出社會責任感。自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武漢對外宣佈封城以來,已有包括順豐、通達系在內的多家快遞企業保障對武漢等疫情重點地區的應急救援物資和日常基本生活物資的運輸和寄遞服務。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承運、寄遞疫情防控物資累計3.57萬噸、包裹1.35億件,發運車輛1.39萬輛次,貨運航班262架次。

業內認為,疫情的突如其來或將加速行業洗牌期的提前到來,而原本競爭激烈的快遞行業,或許也將進入新的角逐期。在此背景下,快遞企業之間也將從原始競爭走向對於品牌、綜合供應鏈以及科技信息程度的多方面比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