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麼克服黑暗恐懼症?

早起的醒醒


日子太好過了就怕,想著每個月的房貸車貸,家裡的開支,口袋裡的錢,哪裡都是黑暗,黑暗就是最好的偽裝


籃球上頭


怎麼克服黑暗恐懼症?首先,你要先了解為什麼你會在黑暗中出現恐懼反應。

所有人都會在黑暗中產生恐懼反應,即使是那些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也是如此。曾經有一個媽媽跟我反應,她兩歲半的女兒,在回了一趟老家之後,每到晚上就鬧騰,說自己好害怕,感覺有眼睛在看著自己。而她女兒產生這種恐懼的根源,是她在孩子半歲時,就開始讓她單獨睡覺。這讓她從很小就體驗到黑暗給她帶來的恐懼,這種恐懼就像是有一種野獸在盯著你的後脊樑,隨時都會撲過來咬上你的脖子。所以,她才會在僅僅兩歲半的年齡,就能夠準確的描述出自己恐懼的原因:感覺有一雙眼睛在黑暗中盯著自己。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種感覺呢?魯迅先生的著名短篇《祝福》的主人翁祥林嫂,她有一個兒子叫阿毛。一天,祥林嫂把5歲的阿毛放在門口剝毛豆,自己在廚房做飯。一刻鐘的功夫,再出來時,阿毛已經不見了。最後,人們在灌木叢中找到了阿毛的殘骸——被狼叼了去吃掉了。《祝福》的寫作背景,是在清末民初,大約距今100年之前。也就是說,在100年前,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依然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野獸的威脅。那麼把時間往前推,1000年前、10000年前、100000年前,那個時候人類的生存環境會是什麼樣子的?

一個生活在10萬年前的人類幼童,在四處都是野獸的荒蠻環境裡,如果不怕黑的話,到了晚上依然四處活蹦亂跳,而不是鑽進媽媽的懷抱裡安靜的躺著,那麼他活下來的幾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別說是離開大人一刻鐘,哪怕是離開大人幾秒鐘,都有喪命的危險。所以,那些不怕黑的孩子,在沒有留下自己的後代之前,便已經被吃掉了。只有那些天生下來就怕黑的孩子,才有可能把自己基因留下來,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所以,我們現代人都是那些怕黑的孩子的後代。

所以,我們所有人,除了那些極少數的基因變異者,基本上都是天生的黑暗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基本上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自我保護能力的增強而漸漸變弱。所以,我們大部分人在成年之後,尤其是男性在成年之後,基本上就不會再怎麼怕黑了。

知道我們怕黑的原因,那麼解決起來就容易了——儘快讓自己成熟起來,擺脫對別人的依賴,讓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所以,如果你生理上已經成年,但是依然有著強烈的黑暗恐懼的話,那麼說明你的心理年齡依然較低,需要儘快的成長起來才行!


姜丁粽子


人類有一種本能,或者說是一種缺陷,就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誰都很難克服。所以,一般人對黑暗、孤獨都有一種恐懼心理,這一點不用懷疑,而且應該對自己的恐懼心理感到一絲安慰,因為這種恐懼心理人人都有,而且恐懼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現象。白天,雙眼可以看到一切,可以看到一絲小小的動靜,可是到了夜裡,黑暗籠罩大地,我們不借助光,就什麼都看不到。哪怕最最微小的動靜,都會讓我們懷疑半天。

表現形式

一般到了晚上,獨自一人時就會產生莫名的恐慌情緒,沒有安全感,緊張害怕,產生消極情緒;這種症狀有間接性,連續性;有的人會因為發生了某些不好的事而產生這種情緒,而有些人是一旦到了晚上,身旁又沒有人陪伴就會產生這種情緒,消極,害怕,甚至有很多莫名奇妙的想法。

診斷標準

在CCMD—3中,恐懼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

2)以恐懼為主,需符合以下4項: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有反覆或持續的迴避行為;知道恐懼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3)對恐懼情景和事物的迴避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症狀;

4)排除焦慮症、分裂症、疑病症。

如果自己的害怕超出了一般的恐懼心理,而且對黑暗產生了一種條件反射,只要身處這種環境這中,就會產生恐懼感,這就不屬於正常的恐懼心理範疇了。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是一種強迫症,黑夜恐懼具體點就是思維強迫。只要患者身處某種特定的環境之中,就會條件反射式地引起某種狀況,思維無法控制,不自覺地去想那些東西。只有符合上述四條標準,併產生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才能診斷為患上黑夜恐懼症。

1、進行鬆弛訓練。方法為坐在一個舒服的座位上,有規律地深呼吸,讓全身放鬆。進入鬆弛狀態後,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張,想像上面的情景,想像得越逼真、越鮮明越好。

2、如果你覺得有點焦慮不安、緊張和害怕,就停下來莫再想像,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鬆弛下來。完全鬆弛後,重新想像剛才失敗的情景。若不安和緊張再次發生,就再停止後放松,如此反覆,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會再使你不安和緊張為止。

3、按同樣方法繼續下一個更使你恐懼的場面(下一張卡片)。注意,每進入下一張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張卡片時不再感到不安和緊張為標準,否則,不得進入下一個階段。

4、把能引起你緊張、恐懼的各種場面,按由輕到重依次列成表(越具體、細節越好),


青煙情感語錄


第一,拒絕熬夜,儘量早睡

第二,排遣孤寂,走出孤獨

第三,熊熊在哪,請抱緊他

第四,充實自己,填充時間

第五,讀會兒書,看睡前故事

第六,克服恐懼,面對黑夜



簡單一點4253


治標還是治本?

治標,可以選用的心理技術有:認知行為療法、衝擊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系統脫敏等。

治本,可以選用: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等。

如有需要可私信我。

頭條搜索:魏志勇 每晚9點直播繪畫心理分析。



魏志勇


不敢和朋友進黑漆漆的鬼屋、害怕暗處、甚至晚上睡覺時不敢關燈。當在幽暗環境出現心臟悸動或發作而影響正常生活的時候,還是讓人很苦惱的。這次我們就請日本的井上醫生來談談該如何克服黑暗恐懼症。

什麼是黑暗恐懼症

黑暗恐懼症與恐高症等恐怖症歸為一類。很少有人喜歡黑暗的地方,但如果對暗處有著異常的恐懼感、無法進入沒開燈的寢室而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的話,就可以視為黑暗恐懼症了。

造成黑暗恐懼症的原因

造成黑暗恐懼症的原因往往不止一個。因為遺傳天生就比別人怕黑感到不安。常常是蓄積大量疲勞,身體不舒服或感冒了的時候,甚至是近期將有重大會議,需要發言的緊張感覺也會引發黑暗恐懼症。

黑暗恐懼症的症狀

當處於暗處,會比旁人感到成倍的不安感,難以保持冷靜。結果發作起來出現大量排汗、身體發抖、呼吸急促、心臟悸動的身體反應,甚至嚴重的話會失去意識。日常生活中對一切黑暗之處產生恐懼感,常擔心自己是否會發作等影響正常生活的狀態。

自測黑暗恐懼症的又名檢查有LSAS-J(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 Japan)或評價社交恐懼・對人恐懼評價尺度的(SATS)。藥物療法也並不存在特效藥,只有對症下藥的消除不安的藥物與促進睡眠藥物。

黑暗恐懼症的克服方法

試著練習,慢慢習慣黑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以一點點鍛鍊自己,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線。一個人實行的話存在危險性,需要家人或朋友協助自己,慢慢達成目標。

與周圍人傾訴:向信得過的家人與朋友,傾訴自己對暗處存有不安這件事。大多數來院治療黑暗恐懼症的患者都是一個人,這其實對疾病的克服非常不利。患者感到孤獨,慢慢失去了想要改變自己的慾望。

晚上實在很不安,睡不著的話?

在進入臥室之前可以先放自己喜歡的音樂,儘量讓自己放鬆下來,來對抗黑暗。

來自醫生的建議

我們並不是異類。不僅僅是黑暗恐懼症,大多數人都對某些事物有著各種各樣的恐懼。可以試著與自己交談一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為什麼會讓自己產生這種害怕的感覺?試著把堵在心口的那塊石頭慢慢地放下,才能讓人覺得輕快舒暢。情況嚴重時,不要硬逼著自己去克服,要及時就診,醫生會有專業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


墨染浮生醉


你走入了一個誤區,我下面舉個例子有助於理解:

一個孩子,在黑暗中會哭泣,但是如果媽媽抱著他,在黑暗中,那麼他就不哭了,我們怎麼解釋??

他是害怕黑夜,還是害怕孤獨沒人陪?

所以你覺得自己對黑暗恐懼,你有沒有思考過,你為什麼畏懼黑暗?

我在這裡只能給你提供一些,找出你內心畏懼的原因,至於如何剋制,只有你自己知道,因為你沒有把問題描述清楚。

給你推薦兩個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和榮格,最好看一本書夢的解析,有助於幫助你瞭解深層次的自己。

你的恐懼就來源於你的潛意識,潛意識裡面積累了你在小時候對某件事的恐懼,當時你沒有很好的去解決,就會導致你對某個現象極度恐懼。

想想自己小時候有沒有在黑夜發生過恐怖事件,或者說小時候你看過恐怖片,晚上不敢回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除了夢,你還可以看榮格的詞語聯想,看看那些詞語對你產生大的影響,然後把這些詞穿起來,就有可能找到你畏懼黑暗的心理。

我也有類似的恐懼

就是我小時候看露天電影,對電影裡的人物吸毒畫面產生了恐懼,以至於我現在不敢看緝毒片,哪怕是我看見這幾個字都會感到恐懼。

這個是親身經歷,一直到現在我接觸到了心理學才找到原因,尤其是精神分析學。

我還有就是恐懼一種面孔,就是一個人臉特別白,然後眼睛瞪的很大,我一看到這個畫面,我就下意識內心一緊,後來看到日本女的臉化成白色的,我就害怕。

就是因為我小時候看電視,大人們老看當地的一個喜劇裡面有個花臉形象,眼睛瞪得很大,我當時極其害怕,就在那一刻開始,我對這個畫面就產生了陰影。

就是他,戲劇一般刻畫人物表情,這個演員瞪起眼來很大。


心理學分析


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都有點怕黑暗,是人類祖先代代遺傳下來的本能,是天生的,具有自我保護作用(以防災害或猛獸襲擊)。

黑暗恐懼症通常起因於幼年時,由於在暗黑環境中受到驚嚇或者做惡夢被嚇醒時處於暗黑空間,當時呼叫沒有大人應答,從而心生恐懼,心理陰影持續到當前。

成年人如果在黑暗環境遭受意外車禍創傷,或者遭受暴力攻擊或不法侵害,精神備受打擊,也可能產生黑暗恐懼症。

典型表現是:一旦天黑,或者進入黑暗空間,就莫名其妙地產生緊張感,擔心受到邪惡攻擊,擔心受到傷害,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想盡快逃離。

怎麼克服?建議如下

結合“認知行為療法”和“暴露療法”:

首先,正確認識黑暗環境,之所以黑暗,是因為沒有光線照射,以致於看不清物體,其實空間還是那個空間,並不存在什麼邪惡力量或妖魔鬼怪,不會受到任何傷害。要反覆給自己灌輸強化這種觀念意識。

第二、刻意把自己暴露在黑暗環境中“練膽”,增強對黑暗刺激的耐受性,從而接受黑暗空間。

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初次訓練時,在傍晚,讓家人一起呆在房間,拉上遮光窗布,讓房間變得昏暗,能看見家人身影或臉龐。天色完全黑下來,房間伸手不見五指,眼前漆黑一片,此時開始產生緊張,但要忍住,確實忍不了就大聲問“有人嗎?”,家人答道“有人在!”就是給你壯膽。

按上述方式反覆訓練幾天,適應之後進入下一步。在全黑的房間,只有你一人,家人在另外房間,你試著獨處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你儘量忍耐,讓獨處時間更長,確實忍不住了就呼叫“有人嗎”,家人在另外房間答道“有人在”為你壯膽。

按上述方式訓練幾天之後,進入最後一步。在全黑房間裡,沒有家人,其他房間也沒有家人,屋裡只有你一人(家人可在房門外以備應答你),你儘量耐受更長時間,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呼叫家人。如果你能耐受幾個小時(可以睡覺或打坐或冥想或聽收音機),做到不呼叫家人,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克服了黑暗恐懼症!


喜陽羊


“脫敏”就是接受自己不敢接受的事物或情節

建議步走如下:

1.嘗試看一些關於“黑暗”的圖片,直到自己敢看,能接受。(旁邊最好有信任的人陪著)

2.嘗試觀看一些關於“黑暗”的視頻,直到自己敢看,能接受。(旁邊最好有信任的人陪著)

3.嘗試獨自置身“黑暗”的環境中,並待夠一定的時間(黑環境旁邊一定有信任的人陪著,如果過程中感到身體不適,接受不了,隨時終斷)

如果自己願意,最好找個心理諮詢陪伴治療。

希望可以幫到你[玫瑰]




木槿心理


黑暗恐懼……可以通過系統脫敏來逐步脫離黑暗恐懼!學習放鬆訓練,每次感到恐懼時,通過放鬆訓練來到放鬆的狀態……!設計恐懼等級,根據恐懼等級,逐漸脫敏!每一個黑暗恐懼的來訪者,一定有其未解決的創傷存在……這是黑暗恐懼的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