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家長就要同他們的各種不合理要求做鬥爭了:

  大冷的天,孩子死活要穿短袖連衣裙;

  不要他爬高,他非要爬到飄窗上玩;

  明明還生著病,不給吃冰淇淋就滿地打滾;

  ……

  這個時期的孩子,彷彿一夜之間就從天使變成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讓人分分鐘崩潰。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我們先一起看下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個場景:

  媽媽帶著5歲的歡歡在超市購物,歡歡被貨架上的一輛紅色遙控汽車所吸引。

  “媽媽,我想要那輛遙控汽車!”歡歡拉著媽媽的衣角撒著嬌。

  媽媽看了一眼遙控車,對他說:“不可以,家裡已經有兩輛了!”

  “但是,我只有白色和綠色的,我想要這輛紅色的!”歡歡帶著懇求的語氣看著媽媽,“求你了,媽媽,給我買一輛吧!”

  “不行,那輛白色的都不該給你買,這孩子怎麼見什麼就想要什麼呢!”

  “但是,媽媽,我真的很想要,求你了!”歡歡依然在試探。

  “不行,再不聽話,媽媽以後就不帶你出來了!”媽媽生氣地說。

  “不給我買,我就不走了!”歡歡突然躺倒在地,並且開始哭鬧著打滾。

  “快起來!快起來!好吧,給你買還不行嗎!”媽媽最終選擇了妥協。

  歡歡立馬從地上爬起來,掛著淚的小臉蛋已是眉開眼笑。

  這個故事也有可能會是另一種結局:

  面對哭鬧的歡歡,媽媽氣極了,一個巴掌打上去,然後,帶著歡歡離開了超市……

  孩子這樣的無理要求,我想大多數父母都經歷過,您一般是怎麼做的呢?大概不是以暴制暴就是委曲求全了!前者會導致親子之間矛盾激化、不和;後者會導致孩子得寸進尺,知道了只要哭鬧父母一定會妥協!

  孩子長大了,變得有主意了,有時就會讓家長感到非常為難:面對他們的小執念和各種要求,到底該怎麼正確地跟孩子說不?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孩子還小,能考慮的因素很少,他們的要求更多是很直接的情緒反應以及生理需求。

  比如,見到喜歡的玩具就想要,不會考慮之前是否買過;喜歡吃糖就說想吃糖,不會做過多或者長遠的考慮,比如是否會齲齒啊、消化不良啊、所在場合是否適合吃東西啊等等這些因素。

  但是父母則不一樣,父母需要去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比如是否具備可操作性、是否滿足父母的希望、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情、是否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是否會傷害到孩子或者他人、是否符合社會規則等。這些都是父母在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無理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家長拒絕孩子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要拒絕的,只是針對其中某些不合理的要求。

  例如當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對自己的所有物看的非常嚴,吃飯必須用自己的筷子,用別人的筷子就哭鬧;不喜歡大人幫他挑衣服、穿衣服,什麼事都想自己幹,都想“摻和”一下;很固執地就要爸爸穿,爸爸的鞋媽媽不許碰;玩具一定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等等,這些“要求”都是孩子的成長需要,可能他自己挑衣服挑得不符合父母的審美,可能他自己穿還穿得很慢,穿得不對,又可能很冷的天他非挑了一件薄衣服……

  這個時候父母就不應該只簡單地說“不”,而是引導和幫助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引導他去思考更多的因素,從而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

  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一定都要迅速答應,或者迅速拒絕,可以先回應“我知道了”,或者重複孩子的要求,以確保自己理解的正確,然後理性地考慮一下,這個要求是否“合理”,最後再作出同意或者拒絕的決定。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句話: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動機的,尤其是當你認為孩子行為不當,或者要求過分的時候。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子勳說,“孩子的需求無非集中在三個方面:陪伴,探索,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弄清楚了孩子的這三個需求後,拒絕孩子就會變得容易。

  比如:

  孩子在家裡來了客人時,會特別粘人。這其實折射出孩子發現父母注意力轉移了,他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希望你帶他出去,這是他對各種新鮮事物都有嚮往,是基於探索和發展的需要。

  當孩子對自己的重要性產生疑問時,就會通過不恰當的表達方式來求證。例如:買一些玩具、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等。

  如果你每天都在跟孩子說“不”,一天能有十幾二十次,那麼你就要深刻地去進行反思了,你是不是沒有關注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要?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如何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說“不”?

  ☞ 提前訂立規矩,並堅定地執行

  比如,規定孩子每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抵擋誘惑,而一再地懇求父母能夠再多給他10分鐘、20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

  如果父母不夠堅定,經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答應了孩子的請求,那麼父母就變成了規矩的破壞者,導致規矩失效,孩子也無法做到遵守規矩,無法學會什麼才是界限。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很遺憾,在這件事情上,爸爸媽媽也沒有辦法,規則是需要遵守的,1個小時之內你可以看你喜歡的節目,但是,超過1個小時,我們都無能為力。”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堅定,就不會再無理取鬧,進而就會慢慢養成遵守規律的好習慣。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我們再來回到文章的開頭,分析一下,媽媽該如何科學地處理問題。

  面對哭鬧的歡歡,媽媽可以不去回應他的行為,而是安靜地從貨架前走開,表明自己的態度,無論歡歡怎樣無理取鬧,媽媽都保持平靜,不去回頭,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正確、合理的決定)去做,表明自己的態度,歡歡很快就會放棄想買遙控汽車的念頭,反過來去追媽媽,然後母子倆一起回家。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這段話充分證明了,父母秉持堅定的態度所能夠產生的神奇效果。

  許多時候,只要父母能夠做到堅定,就能巧妙而順利地化解孩子的無理要求。

  最後再強調一下:

  面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任性”,這裡的任性不是指孩子,而是說父母。

  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或者願望的回應,隨心情而定。心情好了,孩子要什麼都給;心情不好,孩子要什麼都拒絕,這就是父母的任性。

  ☞ 不要把孩子的“後路”都堵死,適當給予孩子替代滿足

  美國著名非盈利機構育兒資源主管克萊爾·勒納表示,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會讓小傢伙感覺自己有“權力”控制局面。

  鼓勵1—3歲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選擇,有助於培養其獨立性。但是選項不宜過多。對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而言,“二選一”即可。比如,“在家裡只能滾球,在室外可以扔球。你選擇哪個?”

  再比如:很多孩子玩到很興奮的時候不願意結束,家長催促睡覺,孩子就會哭著要求再玩一會兒;有時孩子在商場看見心愛的玩具會抱著不撒手,要求帶回家……

  在這些情況下,家長的說教和拒絕往往作用不大,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玩耍和心愛的玩具上。家長可以換個方式,比如和孩子說:“我們現在上床玩個抱抱遊戲好不好?”“今天不買玩具我們去旁邊的小花園玩一會兒好不好?”……

  ☞ 拒絕要有合理的理由

  許多家長拒絕孩子的手段很強硬,例如不給買玩具,就直接從店裡拖走;不肯去上學,就直接“綁架”到幼兒園;拿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就直接搶回去還給小朋友……

  因為我們總覺得孩子太小,跟他們說道理沒用。其實不然,孩子被拒絕後最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的。

  例如孩子看中昂貴的玩具,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現在錢不夠,如果你想買就自己做家務攢錢買好不好?”

  孩子粘著你不肯獨立上幼兒園可以告訴她:“大人有大人的同伴,小孩有小孩的夥伴,大人的同伴在公司所以爸爸媽媽要去上班,你的小夥伴在幼兒園,你要跟他們一起玩,所以要去上幼兒園。”

  只要你說到點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相反,如果你只一句乾巴巴的“不可以”,沒有任何的解釋,孩子才會跟你繼續鬧。

  ☞ 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感受

  心理學家布羅姆菲爾德博士說,“對孩子來說,聽到他們說了什麼,看到他們的感受,瞭解他們的需求,並且對此作出回應,是最有力、最自然的激勵。”

  所以,孩子因為難過、憤怒、傷心而發脾氣或者哭鬧的時候,其實是希望你能夠關注到他們。這時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你已經關注到他了。你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你有難過的權利。我可以在這裡陪你。

  ☞ 親自示範並告訴孩子

  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表示,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惱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傢伙不知道還有啥別的事情可做。這時,父母最好能給予示範並告訴孩子怎樣做更好。

  比如,2歲的亨利老是愛戳小妹妹,家長可以告訴亨利,“親親妹妹”或類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後怎麼做了。

不打罵不妥協,如何正確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了,尤其是當他們“胃口大開”的時候。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一刀切地說“不”,也不會說謊欺騙孩子,更不會用武力責罵解決。

  先摸清孩子提出無理要求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幫他們建立良好的規則,並在他們有破壞行為的時候用遊戲來轉移注意力。

  用“懷柔”的方法,給孩子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或者找個臺階下,孩子就能愉快地與我們合作,而“拒絕”的負面影響就將隱於無形之中。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