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無規矩不成方圓,懲罰式的教育你贊成嗎?為什麼?

用戶7408523129821


理論上來講,懲罰其實也是一種正向態度。也就是給了你一個明確的答案,不行你做錯了。

而之前很多人答案裡都提到用誘導的方式來迫使孩子的行為從誤區走向正規。這其實不僅是一個成本問題,最重要的是它對於孩子錯誤的行為沒有予以正面的回應。也就是說對於被頻繁誘導的孩子來說,那些錯誤的行為永遠是存在一個模糊的狀態。而一旦孩子抱著這種模糊的認知脫離家長的約束,到社會上闖蕩時,社會予以的反饋就是懲罰,而是後果了。

現在社會上有一個教育理念叫做正面管教,說的就是用向上積極的態度來替代懲罰。但事實上其作用僅能侷限於家長與孩子溝通不良的矛盾問題。不可能完全替代懲罰的必要性。

當然,換個角度來講,並不是打一頓的皮肉之苦才能叫做懲罰。很多時候懲罰的作用關鍵在於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因果聯繫,自己的行為是走不通的這個事實。

生活中也有很多時候,家長自以為聰明的不談理由,有人告狀,先暴打一頓,再讓孩子招供。類似這樣的教育手段除了留下過分的恐懼之外,就是親子關係的疏遠,對告密者的痛恨,以及對逃避後果的狡猾手腕的鍛鍊。

很多時候比起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這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意識到做錯事的原因與解釋。

比如,假如一個孩子做家務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盤子,那麼他的錯誤到底是做家務呢?還是打碎盤子這個具體的事件呢?在很多時候孩子無法分辨出這種初心與自己行為能力不足導致的後果之間的區別。很多家長也因為過於急躁,對孩子加以簡單的批判,並沒有把這背後的因果關係解釋出來。結果孩子為了避免犯錯這個結果,而放棄了做家務這個初心。這就是大多數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家務,以及對父母的孝心最開始的契機。

從這個例子裡,我們就應該意識到懲罰本身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行為,僅限於懲罰程度的輕重對孩子的影響而已。

而懲罰的大和小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最大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在利害關係上的調節上。比如有的孩子因為喜歡吃東西,不惜偷拿父母的錢財。父母暴打孩子好幾頓,孩子還是會偷錢,始終無法改變這個結果。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懲罰的嚴重程度逐步提高,為啥沒啥效果呢?因為父母並沒有把吃飯和偷錢這兩者的利害關係做一個比較,僅限於對孩子偷錢行為的發現所做出的懲罰。

正確的懲罰方式,其實是把孩子用偷錢買到的東西讓孩子一樣不落的都拿出來,然後讓其親自當面毀掉。再給孩子一個通過自己行為,賺取零用錢的機會,讓孩子用自己賺的零用錢來買吃的。這樣,在孩子主觀印象裡,就是自己獲取食物兩種方式,哪種更加有利和長久的比較。用一種正道替代另一種有懲罰不便捷的歧途,在孩子腦中建立起新的因果邏輯,才能夠避免其再犯。

假如沒有揭示出孩子內心想法與行為後果之間的邏輯,那麼懲罰無論再重也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相比在通過誘惑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在自己犯下的過錯問題上,打馬虎眼是不可能改變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的。恰好相反,在沒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出現以前,已經被探索出有效地套路,會不斷地重複使用且強化。而即便是出現了更好的方法,在極端情況下,其他方法失效時,一開始錯誤的言行也會再次被拿出來嘗試。

因此,這個世界上可以有不打人的教育教育,但不可能沒有懲罰的教育。

把懲罰視為一種與正向教育相反的機制,我認為你這個理解就有問題。


Sci投刊指導李老師


適當的懲罰是可以的,也是應該的,如果一點都沒有懲罰,不管是家庭教育的父母還是學校教育的老師,都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

當然懲罰,並不是要傷筋動骨,這是現在的法律法規不允許的,也是不應該的。記得我讀書的時候,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如果做不了題目或者犯錯了,老師都會用板凳腳打屁股,也有把皮帶解下來打屁股,男生女生都一樣,而且那時被老師打了還不敢回家告訴父母,要不父母會說,“打得好”,而且父母還專門給老師交代了,把娃娃管嚴格一點,該打的打,該吵的吵,而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說服教育是重要的,打罵教育已經行不通了。當然,在我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相對要溫和很多,一般小時候犯錯了只是吵,罰看書和寫作業。

現在的老師怕教育孩子,因為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打不能打,罵不能罵。這種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有些學生甚至為非作歹,違規違紀,給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帶來了嚴重影響,甚至有的老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為此,教育部門去年也發出了通知,教師懲戒權將盡快出臺,解決了當前教師不敢管,不願管的矛盾,教師是有義務和責任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管理的,犯錯必當受到應有的懲罰,只要不過度懲罰,不出現不當懲罰,我相信教育部門會做出權衡,可以存在什麼樣的處罰。

我覺得,可以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懲罰:

第一,罰寫字,抄書。這種方法雖然很老土,但是這也是學生可以接受的,總可以回憶溫習一些知識,這個方法在我們讀書的時候就狠流行。

第二,適當的運動。這個也是老師常用的一種方法,比如圍著操場跑幾圈,當然這個不能過度消耗學生的體力,還有考慮學生身體是否接受,有些學生可能體力不支導致突發疾病。還有就是蹲馬步等等。

第三,當面批評教育。這種當然不能有損學生面子,不能傷害學生的心了。因為現在的孩子沒有受過什麼委屈,心裡承受能力太弱了。

第四,讓學生站著聽課。以前我們的老師也喜歡用這種方式,不管是站著自己的座位上還是站教室後面都可以,當然這個只是限於本堂課的時間內,對於喜歡睡覺打瞌睡或者開小差的人還是很管用的。

第五,可以留學。以前我讀小學的時候就留學過,課後被老師批評指導。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要做完題目並正確了才能吃晚飯,那時讀的住讀。

上面這些都是比較常用的懲罰,基本上家長和學生都是接受的。

當然還有比較重一點的懲罰。

第一,比如叫家長陪讀。這種就比較重一點了,以前讀書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老師或者學校讓喊家長到學校。

第二,打掃教室或者其他區域的衛生。這種也算是常見的處罰了。

第三,交給學校德育處或者政教處處理。

第四,休學,開除學籍或者轉學。當然這種在九年義務教育中不適用,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我想到的就是這些。







重慶法哥哥


我還是比較贊成的,我記得小的時候我爸打過我一次,我媽打過我好多次,小時候不打,長大就真的Ծ‸Ծ。現在熊孩子為什麼那麼多,該打就得打,說什麼孩子心理會受傷什麼的,我們這一代小時候也捱過不少打,現在心理還不是很健康,該教育就得教育,我覺得現在孩子學習壓力是真的大,學習不好就不要打了,打了成績又上不去,但是呢,在品德問題上不猶豫,該打就打,反正我覺得現在對未成年孩子是過度保護了。


小桃子peach


關鍵是看懲罰的度噻!我女兒六歲之前,我給她定了很多規矩,懲罰和獎勵手段也不少,因為我要讓她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比如她說謊,錯的,必須要接受懲罰(打手心);比如說幫忙幹家務,對的,必須要得到獎勵(玩具);比如說罵人,錯的,必須要接受懲罰(罰站);比如說對外公外婆有禮貌,對的,必須要得到獎勵(零食)……就是這樣她才會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噻!六歲之後我就以說服教育為主了,一般很少體罰;上了初高中,我幾乎就不大說她了,大方向幫她把握把握,其餘的全部都靠她自己……現在她正念大二,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異😄不過我反對家長們為了出氣,拼命地體罰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不要命地亂打亂揍,哦,你做爸媽的氣總算是出夠了,可是把孩子打死打殘了可咋辦呀😭


鳳146983974


首先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吧,當初我孩子三歲的時候,每次做錯事我都會讓他站著面壁思過。比較短,一般就是一兩分鐘,然後讓他回過頭來跟我說,為什麼媽媽讓他面壁?這時候孩子能比較冷靜的說出他的過錯。包括他情緒上來的時候。會用這種方式說,我不批評你,你也不一定是錯,但你現在必須面壁三分鐘,然後再來跟媽媽說這個事情,你是有什麼看法?怎麼想的,這樣的話,我們兩個都能平靜的處理當時發生的衝突,問題。 隨著他慢慢長大了,面壁的時間也慢慢的給它增加,現在呢,他做事情也就有了思考,這個是啊,一種懲罰也是後來慢慢會演變成一種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不算是懲罰了,有時候我說你看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做,他說好我去面壁。

再說第2個懲罰吧,嗯,他有時候在學校裡面犯一些小錯誤或者作業什麼的,那麼我會在他星期六星期天告訴他你今天嗯就本來是安排出去玩的,但是呢,因為你犯下什麼什麼錯誤,那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懲罰,這個懲罰就是寫字,這個寫字呢,我是對它有要求的,不但要寫好,還要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好。當他寫完的時候,我又會欣賞的眼光去看他的這首字,告訴他他哪個字寫的最好,哪一筆寫的最規整,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懲罰寫字也是他的一個樂趣,所以現在他現在能寫一手好字,每次考試的卷面分都是滿分。。我們的懲罰最好是要用智慧的眼睛去看問題的根本,這樣才能把懲罰化為動力。




黑迷妹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中國流傳已久的名言。自古至今,文化教育從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重要支柱。有了文化教育,自然就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對不一樣的學生,也應該運用不同的方式。懲罰式教育是其中一種,針對的是紀律散慢、學習馬虎的學生。舊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懲戒學生,主要方式就是拿戒尺輕輕地打一下調皮學生的手板(現在不提倡)。這類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性格上活潑好動,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自由散慢,學習馬虎。如果老師只是苦口婆心地講道理,能收到的教育效果也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運用懲罰式教育就是必要的。懲罰式教育不是打罵學生,而是運用恰當的手段對

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以及紀律約束。現在的懲罰式教育,是指老師在精神上給予學生足夠的壓力,比如嚴厲批評等等,促使其反省錯誤並予以改進。同時在行為上要結合具體情況,對學生的言行進行適當約束,來保證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表揚和懲罰都是教學管理的必要手段,作用同等重要。玉不琢不成器,懲罰式教育也是老師培養、教育學生的一種有效手段。當然,老師在使用這種方式時,要有一顆仁愛、公平之心,運用時掌握好時機,拿捏好火候,自然就會事半功倍。


佛山市雅文教育老李


您好,很高興可以說說我的想法: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一點我是贊同的

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任何組織和機構都有相應的規矩,這其中也包含了學校,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在立德立身方面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培養,一個好學校的標配,肯定是擁有一個校風優良校紀嚴明的校園,很難想象,一個烏煙瘴氣的學校,上串下跳的學生,它的升學率能有多高

所以這裡就出現了這個問題“懲戒”教育的是與否

規矩是定了,怎麼執行,如果沒有執行,我覺得,這規矩定了也是白訂

這裡是最容易出現一刀切的情況,特別是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不得不說,大部分這個階段的學校,幾乎是不存在“懲戒”教育的,而恰恰這個階段的孩子又是比較“皮”,再加上現在輿論導向對於學校這一塊大多都比較負面,所以出現了學校“不敢管,不敢批”的現象,最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鬆散的風氣和“不想管,不愛管,不要管”的局面

這種局面一旦形成,何談校規校紀?都只是擺設!反正無論如何,都能讓你混到畢業的這種“共識”讓某些學校的規矩蕩然無存

所以必要的“懲戒權”應該要有

好的學校,有獎有罰,一般的學校有獎無罰,差的學校無獎無罰

如果不能行使“懲戒權”,又何以跟孩子談對錯,在是非面前,又當如何教育,現在的老師,不單隻要為學生的成績負責,還得提心吊膽的看學生的臉色,稍不如意就一哭二鬧三上吊,整得好像學校是專門教育老師的一樣

但願老師不敢管,不敢罰,不敢批的歷史早點翻篇

所以,我是贊成“懲戒”教育的


檸檬黃老師va


贊成前半句。

不管是大人小孩,都需要有一定的規則約束。

就教育來說,是不能過於溺愛,一味鼓勵,完全不能客觀地去引導孩子成長,那就是捧殺。



《虎媽貓爸》裡面,奶奶的教育就是溺愛,孩子說什麼都對,孫女甚至叫爺爺奶奶跪下。這就過分了。

而媽媽偏向懲罰式教育,一激動打一巴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需要正面的肯定,需要及時的糾正不對的地方。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上學出勤,如果學校不規定上學放學的時間,學校的管理就亂了,可能有的人下午才去,可能有的人壓根就不去,可能有的人提前就回去了。



一旦規矩立在那裡,上學遲到早退肯定是要受到懲罰,或是點名批評或是放學掃地,這都是正常的合理的要求,而秩序就是這樣被維持下來的。

不論是鼓勵還是懲罰,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任何事情過猶不及,物極必反,鼓勵與懲罰相結合,不偏不倚,把醜話說在前面,規矩商量好,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


王千夜


你好,我的觀點是不贊成

懲罰有效果,但是要付出代價

嚴厲的懲罰在當時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立馬能震攝住孩子,但是這是孩子心裡會萌生四種心理:

第一憤恨,就是他心想,你欺負人,我 恨你,現在我小沒辦法,等我長大了我恨你,我就表現出來;

第二報復,你打我,罵我,你不給我面子,我也不給你面子,下次我想法辦法在別的情況下鬧;

第三反叛,簡單來說就是會變本加厲的吵鬧;

第四退縮,就是在你面前不做,悄悄的做,當面一套背地裡一套。

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有小時候,回想一下,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是不是也打過我們,次數多不多?那當時父母打你的時候你會什麼心態呢?嚴厲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等孩子長大了,對於你的打罵,處罰的方式,會壓制孩子的自尊水平,而我們平常說的自律就是來自自尊水平,嚴厲的懲罰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自尊水平降低,導致孩子長大了自律性差,自尊水平越低,自律性越差,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新聞說,孩子和母親搶手機玩,導致打父母,對父母拳腳相向。

小時候你能對孩子連打帶罵帶監督帶什麼懲罰,誘惑等等的手段,把孩子哄得上了大學,那上了大學之後呢?你還能管得住嗎?所以有的孩子到了大學以後成天到晚的打遊戲,放開了打,放開了放縱,然後很快被學校退學或者做出更加糟糕的事情來,所以這個嚴厲的方法是肯定行不通的。

教育孩子也許我們真的用錯了方法。



積跬步至千里k


純粹的懲罰式教育,如罰站、大量的罰抄、罰跑圈、罰不許聽課等,我不贊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都是祖國未來能夠盡情綻放的花朵,是一個個擁有著獨立個體、獨立思想的人。他不是誰的附庸,不是可以任打任罵的木偶,不是沒有可調節能力的直筒,沒有一點拐彎的可能。

教育孩子學好,擁有好成績,有很多種方法,而懲罰式教育卻是其中最差的一種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傷害最大。就像一個人生病了,你不去找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而是不分青紅皂白給一碗藥以毒攻毒。誠然,過去的孩子抵抗力強,皮慣了,也就撐了下來。可現在的孩子,絕大部分都堅持不住的,懲罰式教育最終得到的,要麼是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孩子,要麼就是表裡不一滿嘴謊話奉承的學生,要麼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而這三種學生,在成長起來後,最終都會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會產生極端心裡。

而且,懲罰式教育是粗放型教育方式,從側面反應的是教師基本教育能力的嚴重缺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個教師除了懲罰竟然找不到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或者他明明知道該怎麼教育,卻懶得去做,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當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請一定跟老師好好交流,儘量杜絕體罰式懲罰教育,這會對學生造成很大心理危害,貽患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