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可以分享一下各個地方的酒文化嗎?

vivian大薇子


大家好,我是萍姐!我是山西人,所以對山西汾酒情有獨鍾!汾酒屬於中國十大名酒,歷史悠久,有一首很著名的詩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女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很好的詮釋了汾酒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我雖然不喜歡喝酒,但是我喜歡有酒的氣氛,我們太原人辦喜事的時候,桌上擺的一定是汾酒,十年陳釀,二十年陳釀,舉杯換盞好不熱鬧!開心的時候小酌一杯也是很愜意的事情。汾酒和陳醋是我們山西人的最愛


萍姐小廚66


家鄉處於中原河南南陽市鄉下小山村裡。從我在上初中時,那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學校同學們經常練習划拳行酒令,那個年代喝酒不划拳的很少。一到過年過節,那些經濟條件好的,有頭有臉的人,家中整天酒場不斷,划拳吆喝聲震天響,次次有人醉,如果不把來人灌醉,主家就很沒面子。

菜不一定是好菜,酒不一定是好酒,但得管夠。上桌來,主人先敬酒,一般都是四個,四季發財,首次見面的人划拳之前也要敬酒。每人要喝完三杯後,開始划拳,一桌人第一個開始依次與每個大猜拳,然後下個,一至到一桌人全部輪流一遍。酒量大的,沒盡興的可以再來N遍或自己找對手。至到把一桌子人灌趴下。


興旺國學講師


朋友們!我的老家是河南省南陽市。在我小時候記得長輩大人們在一起喝酒,也就是二三塊錢白玻璃瓶,菜嗎!滾刀塊白蘿蔔,白菜心(冬季喝酒次數多)涼拌,四五個人吆五喝六熱鬧之急。再大點,家中來客人或朋友時,酒菜基本四個以上,但酒一定要煮熱再喝,大多都請一倆個陪客人。又再大一點時,親朋鄰里取媳婦嫁姑娘,在我們村裡一般是要把對方喝醉(人數多少對比勝了)才結束,有時遇見棋逄對手了,往往從中午喝到晚上,當然都是划拳猜迷枚震天動地……。那時人們喝的酒也不是什麼名牌,價格也不是很貴,可是喝得都嗨!如今喝酒人都文明瞭,但熱鬧不見蹤跡。而且喝酒的杯子變大了,喝酒的速度也與時俱進更快了,這樣喝法不知道喝酒人真快樂真健康嗎?


尹四九


中國人酷愛喝酒,喝酒是一種感情的渲洩,偶爾喝醉是一種心靈上的解壓。喝酒是一種感情的渲洩,古有太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也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其實,人愛上的不是酒,而是端起酒杯的瞬間,喝下的不僅僅是酒,還有一些無法對別人訴說的故事......

一般來說,北方比南方更能喝,山東、東北、內蒙、新疆、河南都有足夠資格認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但也有句順口溜說:東虎,西北狼,喝酒喝不過江蘇小綿羊。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酒有三個原因。一和氣候有關。“天冷喝點酒暖暖身子”這是冬天勸酒常說的一句話。二和北方人粗獷、豪爽、好交友的性格有關。三是習俗、祖傳,一般祖輩父輩能喝酒,晚輩從小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一般酒量也不會差到哪去。

下面我列舉幾個酒文化比較豐富地方的具體表現供大家瞭解:

第一、河南人的酒桌文化很是豐富多彩。首先是接風酒,一般是“敬一個、端兩個”的風俗,客人要接受敬酒。敬酒以見底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要先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後由敬酒的人倒滿,兩人碰杯一飲而盡,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兩杯,但是敬的酒一定要喝完,這是對敬酒者的尊重。“端酒為敬”可謂是河南當地酒桌上比較高的禮節。主人給客人端酒敬酒,客人不喝完,主人不坐下,而且不把客人喝倒就不盡興。

(1)開場前的這三杯是人人必喝的。如果使用的是常規的小白酒杯,那沒啥說的,就是乾乾脆脆三杯。如果使用的酒杯一次幹完對於桌上的大多數人都相當費勁的話,也允許倒上滿滿一杯,分三次見底的情況。

(2)魚頭酒(頭三尾四)。席間的服務員端上一條整魚,魚頭對準誰,誰就要喝三杯,魚尾對著的人,誰就要喝上四杯,這就是通常說的魚頭酒。魚頭酒沒喝之前桌上的人是不能擅自動魚的,誰不懂規矩先吃了魚,那是要被罰酒的。簡化以後的規矩魚頭和魚尾對著人至少也要喝上一杯。

(3)敬酒的規矩。開場三杯喝完,主陪開始依次逐個的給客人敬酒,一圈客人要敬完。然後是二陪打圈,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主人把所有的客人都敬完。這時候客人要回敬主人,同樣是打圈的方式,同樣按酒桌上的級別、年紀依次進行,直到所有的客人把所有的主人都回敬完畢。 據說,以前主人給客人敬酒都是端,先給每個客人端2個,然後再陪一個。現在已經簡化了。

第二、湖北荊州監利縣的早酒文化,早酒也就是店裡面有散酒,當地酒坊自己釀的,監利的糧食酒一直都很不錯,當地人只喝這種酒,我們到當地一開始的時候點了包裝的杯子酒,後來看大家都喝散酒,他們兩個人又要了兩杯,喝完說這酒柔,喝了不頭暈,還可以幹活,好吧,只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沒人會一大早喝得醉醺醺的,釀酒的人是不是也想到這點兒。

目前的疫情,讓全國各地的酒文化都暫且擱置,隨著這次疫情的發生以及人們對於健康的和生命的重視,我相信中國的喝酒禮儀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比如開車的人,在酒桌上,一般就不會再喝酒或是以飲料代替,大家也都能理解,勸酒之風也不再的那麼濃烈,大家喝得舒服喝得健康盡興才是首要的目的。

最後也歡迎大家在頭條來分享你們當地的我們所未知的酒文化,讓中國的酒文化一直傳承下去,最終中國酒文化引領世界潮流。







隱廬主人


我是孔孟之鄉山東濟寧的,我們這兒喝酒的時候,一個酒桌按照主客,分為主陪,副主陪,主賓,副主賓,其餘的按照人數再以此類推,但不管多少人,這四個人是必須有的,除非喝酒的人連四個都不到。按照正常順序,一般是主陪先致祝酒詞,然後大家一起舉杯,喝第一口酒,至於這一口喝多少,每次都不一樣,這個都是開場的時候會和賓客一起商量,一般一杯酒在2兩左右,大點的杯子2量半,一般分為六口喝完,七口喝完等不同的方式。主陪致辭完之後,副主陪再致辭,以此類推,逐個致辭,直到這第一杯酒喝完為止。也就是說第一杯酒大家是都要喝的。有時候人多,可能還要再喝一圈,這個不同場合不同人數有所區別。喝完這第一圈酒,接下來就是各自發揮,一般就是主陪給主賓敬酒,副主陪給輔主賓敬酒,以此類推,直到每個人都給其他人敬完酒為止。酒量差的基本這兩圈下來就交代了,因為按照我說的一般的杯子大小,兩圈下來至少喝了4兩到半斤酒了,之後就是那些酒量大的人的主場了,一圈又一圈,一直喝到飯局結束。可以確定的是,兩圈之後還能繼續打圈的人越來越少,有時候到最後就剩那三四個人互相敬酒喝了。


清風龍海


我知道我們江蘇雙溝酒文化

江蘇雙溝釀酒廠坐落在碧水藍天、風光秀美的中國釀酒名鎮——雙溝鎮,它位於淮河北岸,東臨洪澤湖。這裡風光秀麗、水質甘美,是釀造好酒的天然槽坊:同時,雙溝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曾先後生活著距今約1800萬年前的“醉猿”和距今約4萬年前的人類祖先“下草灣人”。2002年5月,世界各地的百餘名國際地球物理學家和考古專家將雙溝地區論述為:古生物進化平臺、孕育人類的胎盤、自然酒起源的地方。1732年,山西釀酒師賀氏舉家遷到雙溝鎮,在這裡設“全德槽坊”1910年全德大麴參加南洋勸業酒會展評,獲名酒第一,並被授予“金質獎章”。從此全德大麴名揚海內外;雙溝釀酒也成為淮河名酒帶上一顆閃耀的明珠。企業先後獲得“中國明星企業、中國名牌產品、江蘇省先進企業、國家二級計量合格單位、江蘇省全面管理質量獎、江蘇省質量信得過產品、江蘇省優質產品”;並通過“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66美食66美食


我們環太湖蘇、浙兩省的蘇錫常

三市、上海以及相鄰的浙江湖州,

安吉、長興,每年大雪、冬至節

家家戶戶都按習俗自釀米酒。我

們當地吳語俗稱"冬釀酒"。大

凡老人和家人天天要喝上一碗祛

寒、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平

安地度過一個漫長的冬季。效果

非常不錯👌!


申卜元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跟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各種各樣的知識節點。我呢也來簡單的說一下以下幾個地方的酒 文化。

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酒文化無疑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份額,酒文化的精髓並不全在酒本身的品質和淵源,更在於它與主體間親密的接觸,也就是酒桌文化。而由於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點。

比如內蒙古,

  總會有人手捧哈達來敬酒,不管認不認識,先在你身邊唱歌跳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燒菜師父都會走出廚房,捧著條白哈達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的。

  再比如廣西

  廣西是一個山水獨特的地方,吃喝的環境也別具一格,經常用餐到一半,上來幾個身穿民族服裝的姑娘,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跳著跳著就跳到客人面前端起杯子並唱上了祝福的歌,如果你不喝,她們就會伸出芊芊玉指揪住你的耳朵,把杯子往你嘴裡直灌進去。

又比如成都

  成都人喝酒就很豪爽,雖然偶爾會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歡。他們愛好喝串酒,酒桌之上通常有6種酒,依次是:葡萄酒,楊梅酒,黃酒,白酒,啤酒,洋酒。喝完白酒,氣氛已近鼎沸,接著開始玩花樣,喝潛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裡,連杯帶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後一飲而盡,即使再大酒量的人恐怕也招架不住。

好啦,感謝各位能夠細心的看到這裡。我所知道的也就這麼多了 最後祝大家都能事事順心大吉大利!謝謝大家!






郭先森975


酒作為世界樂觀物質的存在,是個好東西。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製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徵,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作者說分享一下各個地方的酒文化相信每個地方都不同吧。我是客家人,所以說下我們客家的酒文化吧。

 1.酒禮

  喝酒時,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子。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好友的尊卑入席就座。入席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如果安排兩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瓶不能放在客人面前,要放在自己面前,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杯至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杯至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像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2.酒令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大順”;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喊的是吉祥語。喝酒猜拳時,一般以三杯酒為一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果餘興未了,可再來一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徵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斗酒,做法是席間指定一人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為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斗酒的,桌中擺一個湯匙,由一人旋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一杯。除外還有“猜單雙”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些還喜歡“詩詞令”“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此外還有“通令”(多時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通過酒規酒令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遊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睏倦,直至盡歡盡醉。

3.客家黃酒

  和“客家古邑”的歷史一樣久遠,和客家女子一樣秀美,客家黃酒是客家六大文化遺產之一。相傳,公元前214 年,趙佗率50 萬軍民平定嶺南,首任龍川縣令,和輯百越,於東江流域繁衍生息,成為首批客家先民,客家婦女融合中原釀酒技藝和當地傳統之法,首創 “客家黃酒”。趙佗南越稱王,龍川百姓感其恩德,年年進貢客家黃酒,是為“龍鄉貢”。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黃酒,客家黃酒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女人坐月子吃的是客家黃酒煮雞蛋;擺席宴客“做酒”用的是客家黃酒;過年吃團圓飯,碗裡盛的是客家黃酒;即便是唱出的山歌都沾著客家黃酒的醇香呢……一千多年前蘇轍被貶龍川亦飽嘗黃酒煲雞美味,留下“尉佗城下兩重陽,白酒黃雞意自長”的吟頌詩句;謫居惠州的蘇東坡聞知,特囑循州知府贈送數壇,飲後亦讚不絕口。

  4.客家娘酒

  粵北客家地區,客家人家家戶戶幾乎都精熟於釀製用糯米發酵而成的“客家娘酒”,因此村中家家戶戶少不了酒甕、酒缸,曬在庭前院後。逢年過節,婦女們在自家的灶頭和院子裡做客家娘酒。農家人常常說:“釀酒做豆腐,無人敢稱老師傅。”即便做了幾十年黃酒的師傅也不敢大意。而婦女們也喜歡拿出來比較手藝,如果誰家的酒做酸了,會遭到笑話。 以前“客家娘酒”都是作為客家婦女坐月子時的滋補品、“客家娘酒”燉雞,客家人叫雞子酒。當小孩子出生三天後,親友要喝“三朝酒”,滿月喝“滿月酒”,一歲喝“週歲酒”,成年結婚上轎前喝“暖轎酒”,喜宴喝“完婚酒”,年老壽辰時喝“生日酒”。每逢這個時節,婦孺老幼也禁不住小酌幾口酒。  

  客家人除了自飲娘酒外,還把它當作禮品。在婚禮中娘酒是女方回贈男方的禮品,女方把自家釀製的娘酒和其他禮品一起用扁擔挑送,俗稱“送酒擔”。如果客家人生了孩子,婆家要備一壺娘酒、一隻公雞、一掛鞭炮,送往女方家裡報喜。  

  客家人好酒更好客,若你到客家人家裡做客,他們必會為你備上幾斤薄酒,幾道特色小菜,或是用壺裝上讓你拎走,這酒喝了身上暖烘烘,帶走心裡暖烘烘,從這酒中,卻也看的出客家人的熱情、淳樸...

(關注我歡迎來我們客家做客[呲牙][大笑][呲牙])






蟹小劉美食


四川的特色名酒有水井坊,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郎酒,沱牌麴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