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熱情而又執著的評書達人 :劉振波

馬步秋

在營口聊評書,似乎是個聊不完的話題。一旦提起它,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甚至還能聊出個子醜寅卯來。我今天不聊袁闊成、李鶴謙,也不聊“三國”“肖飛”“橋頭鎮”,而是要介紹一位當今活躍在營口書圈的評書達人——劉振波。

熱情而又執著的評書達人 :劉振波

劉振波先生是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特邀演員,中國曲協會員,營口市評書學會名譽會長。他對評書的熱愛,可謂是如痴如醉,已經到了“著魔”的程度。他幾十年不改初衷,每天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無一不與評書有關;他每天必談評書,完全生活在評書的世界裡。

劉振波現居住在北京,為了他心中的評書事業,經常往返於北京、營口之間,每年不下幾十次之多,有時晨至晚歸。他就是這樣不辭勞苦,不惜財力,為營口評書的傳承與發展不停地奔走著,並不時地用心血和汗水耕耘著……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落實袁闊成先生當年對他的一番囑託:“一定要把營口評書的事做好。”

劉振波自幼喜愛文藝,中學時就成了文藝骨幹,拉得一手好京胡,舞蹈跳得也很好。當他一次偶然觀看了袁闊成先生的評書之後,發現這才是他的最愛。於是,他放棄了其他,開始迷上了評書。由於他與袁先生的女兒是同學,便藉此有了與袁先生接觸的機會。有一次,闊老到家裡去找他,看見他一邊在煽爐子,一邊在背詞。闊老對當時的營口市工人故事隊長魏德庚說:“我看他行!”

從那時起,闊老就把他當成學生培養,每當闊老在營口有演出時,都通知他去觀摩。劉振波每看完一次闊老的演出,回到家就認真地模仿、練習。一招一式、一腔一調都很認真、反覆的琢磨。他視闊老為神,一切畢恭畢敬、言聽計從,幾十年如一日,並追隨闊老到北京發展。值得人們敬佩的是,闊老夫婦病重期間,劉振波放下所有工作,日夜陪伴在身邊,直至二老過世。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勤學苦練,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的表演頗具袁派風範,尤其是他說書時的聲音,酷似闊老。如果你聽他的錄音,幾乎和闊老沒什麼兩樣,完全可以以假亂真,連話與話之間的換氣都一模一樣。在一九九二年舉行的首屆全國業餘曲藝大賽中,他表演的袁派名段《桃花莊》,得到了眾專家評委的好評,榮獲了“評書表演一等獎”。在人民大會堂的頒獎儀式上,陳錫聯、程思遠為他簽名留念。

2010年,國家孔子學會為了進一步弘揚孔子文化,組織了評書、崑曲兩個老藝種的創作人員去曲阜體驗生活,我有幸和劉振波一道前往。席間,播放了劉振波剛創作的一小段《孔子》的錄音。孔子七十五代傳人、孔子研究院付院長孔祥林聽後就問:“這不是袁闊成大師嗎,他什麼時候錄的?”在座的人鬨然大笑。當告訴他是劉振波的錄音時,他連連稱讚:“太像了,太像了!”

劉振波雖然酷愛評書並小有成就,但並不是專業人士,而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把在商場賺來的錢,投到了評書的傳承與發展上。二十幾年來,為評書做了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好事。在他的努力下,把閒散在社會上的評書愛好者組織了起來,搞了許多演出和公益活動。2008年,為了發現評書人才,他組織了一次評書大賽;2009年,為了做好《營口評書》這一傳承項目,他與鞍山、本溪合作,自費把三地演員聚在營口,既交流經驗,也做了展演。

劉振波不但在營口推動和組織有關活動,而且在全國和北京也經常參加公益演出。2016年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評為“愛在一起十佳志願者”;連續四次每天一小時座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夕陽紅》欄目,接受記者訪談。

熱情而又執著的評書達人 :劉振波

劉振波老師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與此同時,劉振波還積極投身於評書的創作、錄製活動,先後創作了《第一次串門》《一枚軍功章》《鐵人王進喜》《張海迪》《危難見真情》等五十多段短書,並多次參與匯演,屢屢獲獎。從2008年開始,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在闊老的帶領下,他與闊老、袁田、李少鵬一起,主創、主播了長篇評書《在希望的原野上》,併為中國網絡電視臺錄製了同名電視評書,開創了網絡電視評書的先河。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創作和錄製了《話說大石橋》《望兒山的傳說》電視評書和《辛亥大將軍》《雷鋒》《老兵憶事》《袁黃前傳》等長篇評書,並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和遼寧人民廣播電臺熱播。為紀念人們英雄董存瑞犧牲七十週年,他分文不取創作、演播了長篇評書《董存瑞》。為了弘揚正能量,他還編寫了許多“好人”事蹟的音、視頻作品,並在中國好人網上播放。

熱情而又執著的評書達人 :劉振波

劉振波表演評書《雷鋒》選段 《走進軍營》


如今,劉振波已年過花甲,頭上已然有了白髮,身體也不如從前了。但是,他仍然熱情不減,執著地為他鐘愛的評書忙碌著、耕耘著。目前,劉振波正在創作、錄製歌頌抗戰老兵真實故事的長篇評書《南社演義》,計劃完成《孔子》兩部長書,電視長篇評書《公安英雄》也在創作中。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9年第2期(總 第2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